浅析高甲戏的表演节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的地方传统戏剧,是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即在戏曲舞台上有动必舞,有言必歌,歌必有律,舞必有节,歌舞的节律,就是节奏。节奏者,即事物运动之力度、速度和幅度以及其依照规律的替换变化过程。念白与歌是一体,动作与舞是一体,所以在戏曲表演中,其表演节奏是极为重要的。

演员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载体,其表演节奏渗透着表演者所表达的感情,观赏者也因此受到演员的艺术的情绪感染,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在戏曲艺术中,节奏主要表现为动作的力度强弱、唱腔的急缓、念白的韵律快慢、音调的高低,以此体现戏剧人物的情绪、情感的起伏。

戏曲的演唱不论是板腔体还是曲牌体,都依托套曲、板腔的连续及其组合而变化,身段依托于唱,也受限于唱的节奏。人物的行动依托于锣鼓经,也受限于其节奏。高甲戏表演的语言和动作是源自生活却又刻意夸大从而艺术地别于生活的。高甲表演在舞台上看似夸张、自由,但事实上这种夸张与自由要求演员对于戏曲节奏要有极强的处理能力和分寸感,既要符合生活逻辑,又要契合舞台规律;要做到夸张以别于生活,又不能过分夸张破坏观剧美感。演员的情绪和唱念起伏都非随意为之。包括语气语调等都与节奏有关。可以说,节奏即高甲戏的生命!

剧的体裁风格不同,演员所需掌握的节奏要求也相应不同。首先要读懂角色的人物个性,甚至配合人物小传,理清行动线,对应整出戏的重点事件、重点人物;再对个别需区别对待的场次进行强化处理,依托戏剧逻辑结合情感逻辑规划重点动作、重点台词和逻辑重音。

如笔者在《冤家会》中塑造的“吴伯”这个角色,便是借助念白和动作使人物的内心节奏外化,运用语速变化结合科介的夸张扭曲,使得人物动作节奏在锣鼓里,又个别游离在节奏边缘,以刻画看似油腔滑调,实则内心善良的农民形象。节奏具有力度、幅度、速度的变化,则必然有其重点,剧情发展的过程,便是一个个重点的牵连,一层层节奏的剥笋。抓其重点,掌握节奏是必要的,且可使得表演层次更加分明。

但单纯的重复旋律又是不美的,所以又要有适当的变奏。故而,在舞台人物的塑造中,并非抓强则弱自显,而是在这种强弱对比中有着适当的变奏,利用这种变奏渲染出来的强与弱区别情感,进而去抓住观众的心,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个人节奏感须服从全剧整体节奏,以导演拟定的全剧的整体节奏感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表演,要使自己的表演节奏契合整部剧的表演节奏,要使自己的表演节奏与其他演员的表演节奏相吻合。这不仅适用于高甲戏,同时适用更多的剧种,是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表演素养。

高甲戏的丑行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表演上更独具特色。在此,以“傀儡丑”的表演方式为例对其节奏进行说明。“傀儡丑”是以第二者身份出现,时时处处听人指挥,幽默诙谐,具有感染力。因此,要求演员表演更加注重肢体语言,要落脚有声、行踏节奏、进退如滑,在舞台行动中要有强有弱、有大有小、有动有静、内外结合,使之与整台的气氛节奏相吻合;利用节奏规律,探索人与“傀儡”间的结合规律,以节奏的控制,达到“形貌憨拙心眼活,呆头呆脑自生情”的审美效果。但演员更要注意“心理节奏”的干预,即在保持脸谱化的外表下,深入挖掘内在人性化的心理节奏,从而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

总之,只有掌握了全剧的整体节奏感,将个体的角色的表演节奏与整体剧目相契合,才能表现出角色形象系统的激情与情绪、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全貌,同时又不破坏整体的剧作结构,不抢戏,不出戏。

运用好节奏,自然可以使人物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与观剧者形成情感共鸣,达到表演情绪与观演情绪的统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高甲戏剧团)

责任编辑 岳莹

浅析高甲戏的表演节奏

■ 汤惠德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6 ┃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