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定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1 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生生物:指生活于水中的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等
1、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
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2、自游生物(Nekton):具有游动能力,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鱼等)。

3、漂浮生物(Neuston):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不大
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1、藻类的定义
是一群个体小、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2、特征
(1)一般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
(2)具有叶绿素
(3)能吸收光能和营养盐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
(5)生殖器官简单,孢子或合子为单细胞,不开花结果。

4 藻类细胞的形态结构
A形状: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第一节蓝藻门(Cyanophyta)
2、原生质体(色素区,中央区)
(1)色素区
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蓝藻特有的藻蓝素(蓝藻藻蓝蛋白)、藻红素(蓝藻藻红蛋白),此外还有蓝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

藻体颜色:蓝绿色为主
色素体:无,色素分散在原生质的周边部分,为色素区。

(2)中央区:无真正的细胞核,无蛋白核,无色素体。

位于细胞中央的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称核质,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仅具核质,无核仁和核膜,为原核,所以蓝藻为原核生物。

▪又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3、异型胞和厚壁孢子
▪异型胞为一种光亮而透明的特殊细胞,其体比营养细胞大,球形或椭圆形,胞内无原生质、无色素、无颗粒,镜下看为无色透明,略带黄色,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孔和向外突出的小瘤节即极节球(鱼腥藻)。

位置:端生或间生。

作用:固氮作用、生殖作用(邻近细胞与极节球处断裂成二条丝体)。

厚壁孢子,又称休眠饱子,细胞壁较厚,比正常细胞要大些,可抵御不良环境.P18
营养细胞直接增厚形成,光合作用较低.
4、假空泡或假液泡
为细胞内无规则的小颗粒,位于色素区;镜下看呈黑色或紫色,福尔马林固定后呈灰白色,假空泡内具气泡,可使植物体上浮,如微囊藻。

垂直移动,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5、整个生活史中无鞭毛
6、无有性生殖
7、贮藏物质:蓝藻淀粉、藻青素颗粒体
四、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一纲三目:蓝藻纲¡ª¡ª色球藻目、颤藻目、念珠藻目。

1、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单细胞或群体具胶被,无藻殖段繁殖
(1)色球藻属(Chroococcus)(蓝球藻属)
植物体少数为单细胞,细胞呈球形、半球形,多数为2、4、8个以至更多细胞组成群体,群体外胶被厚,均匀或分层,淡蓝绿色、蓝绿色。

细胞内容物均匀或具小颗粒,群体两个细胞相连处平直或出现棱角而成非球形,这是本属与其它属的主要区别。

(2)微囊藻属(微胞藻属)
▪多细胞群体,呈球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群体外胶被均匀无色。

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排列紧密,有时互相挤压而出现棱角。

细胞呈蓝绿色,常有颗粒和假空泡,营浮游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温28-32℃的水体中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俗称湖靛
(3)平列藻属(片藻、裂面藻)
▪植物体为一层细胞厚的平板状群体,群体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并有规则地排列,常二个成对,二对成一组,四组成为一小群体,许多小群体集合成平板状群体。

群体胶被无色,透明而柔软。

2、念珠藻目(Nostocales)
大多数种类具异形胞,繁殖方法有丝状体的断裂、藻殖段、厚壁孢子、异形孢的萌发。

(1)鱼腥藻属(Anabaena)
单一丝状体,直或螺旋形弯曲,丝体大多等宽;细胞球形或桶形,异形胞间生,厚壁孢子较大,呈长圆形,一或几个串连在一起,紧靠异形胞或远离异形胞,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本属很多种类有固氮能力,因为异形胞有固氮作用。

(2)拟项圈藻属(Anabaeopsis )
▪丝体短,轮状卷曲或螺旋形弯曲。

异形胞端生,厚壁孢子间生,远离异形胞,营浮游生活。

(3)念珠藻属(Nostoc)
呈胶状或革状的团块,丝体间充满浓厚的胶质,异形胞间生并成串。

丝体螺旋形弯曲或缠绕。

藻丝念珠状,宽度相等。

生长在水及潮湿土壤表面,许多种类有固氮能力,有的可供食用。

如普通念珠藻(地木耳)、发状念珠藻(发菜)。

(4)束丝藻属(蓝针藻属)
藻丝单一或侧面相连成束状群体,丝体直或弯曲。

藻丝中部细胞短柱形,具假空泡,末端细胞尖细,延长成无色细胞,胶鞘不清楚,异形胞间生。

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3 颤藻目(Oscillatoriales)
植物体为单列丝状体,无异形孢和厚壁孢子,以断殖体的形成或丝状体的断裂为繁殖方式。

(1)颤藻属
丝状体不分枝,单列或许多藻丝结成团块,漂浮于水面,呈深蓝绿色。

细胞圆短柱形、桶形。

丝体顶端直或弯曲,能颤动,顶端细胞呈帽状或增厚。

丝状体大多等宽,无衣鞘。

(2)螺旋藻属
单细胞圆柱状或多细胞组成丝体,无衣鞘;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体,细胞间的横隔壁常不明显。

顶端细胞圆形,外壁不增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3)鞘丝藻(林氏藻)
▪丝体不分枝,以基部着生,藻丝直或螺旋缠绕,胶鞘坚固厚,无色、黄色、红色,分层或不分层,细胞内含物均匀,具假空泡或颗粒,胶鞘伸出藻丝外,群体集成团块。

(4)席藻属(胶鞘藻属)
植物胶块状或皮膜状,由许多丝体组成,着生或漂浮,丝体不分枝,直或弯曲,末端渐尖,具薄的无色的胶鞘。

细胞圆柱形,横壁收缢或不收缢。

五、繁殖
1、营养繁殖;纵、横分裂
2、孢子生殖;有内生孢子(endospore)、外生孢子(exospore)、不动孢子
3、异型胞(hete rocysts);在异型胞处断裂成二条丝体;厚壁孢子(akinete)
4、藻殖段(段殖体、连锁体)(Hormogonum)
丝体断裂成若干段,每段发育成新个体,为本门特有的生殖方法。

方法:丝体中出现死细胞,两侧的活细胞产生膨压,向死细胞突出,死细胞就产生了双凹形并断裂,两死细胞之间的一段藻体就成为段殖体。

六、蓝藻的经济意义
(1)对渔业的不利影响: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颤藻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发出臭味,标志着水体富营养化。

(2)有固氮能力,稻田中的固氮蓝藻可以补充栽培作物所需的氮,从而提高产量。

(3)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

(4)作为鱼饵,如鱼腥藻。

(5)人类食物:蓝藻中的普通念珠藻、发状念珠藻、螺旋藻等营养丰富可以食用,
第二节隐藻门
一、生态分布
▪隐藻是一个种类较少的类群,淡海水都有,在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丰富的水体中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

温暖季节出现,成为高产肥水鱼池的优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红褐色或墨褐色的云彩,做肥水指标;鱼池中出现隐藻,白鲢生长快,产量高。

二、体制及体形
1.单细胞:大多数为运动的单细胞个体,椭圆形、卵圆形。

2.不定型群体:少数种类。

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 细胞形状:单细胞,背面隆起,腹面平直或凹入,整个细胞左右不对称,3-6μ。

(2) 细胞壁:无真正细胞壁,细胞裸露或仅具表质,柔软或坚固。

(3) 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含有特殊的异黄素,还有藻胆素中的藻蓝蛋白、藻红蛋白。

2)色素体;1-2个,大型,叶状,位于背腹两侧。

3)颜色:金褐色,黄绿色
4)蛋白核;有或无
5)细胞核;一个
(4) 纵沟或口沟:在腹侧的一条向后延伸的纵沟,沟两侧有许多无色棒状的刺丝泡
(5) 鞭毛:二条不等长的鞭毛从纵沟或口沟发出,侧生。

(6) 贮存物质:淀粉、脂肪
四、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一纲——隐藻纲,二目——隐鞭藻目、隐球藻目,我国为隐鞭藻科。

P75
1、隐藻属(Cryptomonas):
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有背腹之分,背部隆起,腹部平直或凹入,前端截头形或钝圆,后端宽或窄的钝圆。

具有明显的纵沟或口沟,两侧具或无刺丝泡。

二条不等长的鞭毛侧生自纵沟伸出;核位于细胞后端。

色素体2个或1个,叶状,位于背侧或腹侧,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有时红色。

2、蓝隐藻属(Chroomonas):
▪细胞卵形、椭圆形、纺锤形,前端斜截或平直,后端钝圆,有时渐尖。

背腹扁平,纵沟或口沟不明显。

色素体通常1个,周生、盘状,常有浅缺刻,呈蓝色。

鞭毛2条,侧生,不等长。


胞前端有伸缩胞,核位于细胞后端。

五、繁殖方式:纵分裂,游动孢子
六、养殖意义:作鱼饵,在肥水池中经常出现
第三节甲藻门(Pyrrophyta)
一生态分布
●为海水中主要的浮游植物。

●大量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缺氧(夜光藻),放出鱼毒素(短裸甲藻)。

●淡水种类较少,作为鱼类的优质饵料(e.g.,真蓝裸甲藻¡ª¡ª鲢鳙)。

二体制及体形(P77)
●主要为单细胞,少数为丝状体或群体;
形状:球形、椭圆形、卵形、针形,。

●大多数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海水种类);常具有角或刺(角状突起),宽卵圆形,细胞左右不对称;具2条腰生或顶生鞭毛,被称为双鞭藻
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
具壁种类:以纤维质为主,形成甲片
裸露种类:具有坚硬不变形的周质(表质)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和β¡ª胡萝卜素,特殊的甲藻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硅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2)颜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3)色素体:多个,盘状或棒状等。

(4)蛋白核:数个。

(5)细胞核:间核,一个大而明显,圆形或椭圆形,但在纵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纺锤体,并且具碱性蛋白,所以甲藻核也称间核,介于原核与真核之间,故甲藻为间核生物。

3.纵沟与横沟
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上方,可绕藻体一周或半周;把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各称上甲和下甲。

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与横沟相交,也可延伸至上甲(无纵沟的一面为背面)。

4.鞭毛: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不等鞭毛类),一条从纵横沟的相交处发出,一条环绕横沟中。

5.贮存物质:淀粉、脂肪(油滴)。

四分类及常见种属的特征
1.纵裂甲藻纲
海水产,壁左右两片合成,无纵横沟,二条鞭毛着生于细胞顶端。

2 横裂甲藻纲分5目,多甲藻目为主(裸甲藻、多甲藻、翅甲藻亚目)
(1)裸甲藻亚目:细胞裸露或具有薄的多角形小片组成壁。

裸甲藻属(裸环藻属)(Gymnodinium)
卵形、圆形或椭圆形。

大多两侧对称。

细胞裸露或仅具周质膜,表面光滑。

横沟位于细胞中部略下旋,绕细胞一周;纵沟达到上锥部顶部。

细胞上、下两端钝圆,上、下甲基本等大或不等大。

多背腹扁平。

呈黄褐色。

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可做饵料。

多甲藻属(Peridinium)
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

背部明显突出,腹部直或凹入,纵横沟明显,核位于细胞中部,体外甲片明显。

色素体多个,颗粒状、周生,黄褐色或红褐色。

大量繁殖使水呈棕红色,对鱼有害。

绝大多数为海产种类。

角甲藻属(Ceratium)
单细胞或连成群体,有明显被甲,细胞具1个顶角,2-3个底角。

体背腹扁平,横沟位于细胞中
央,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

纵沟和横沟相交处生出2条不等长鞭毛,一条沿着纵沟,另一条环绕着横沟。

细胞壁由许多一定形状的纤维质小板片组成。

薄甲藻(光甲藻)属(Glenodinium)
单细胞,球形或长卵形,近两侧对称,横断面圆形、肾形;具明显壁,大多为整块,板片平滑,有时具乳头状突起,板片结构不明显;横沟位于细胞中部偏下甲,纵横沟明显。

五甲片式P77
甲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分类上的依据。

甲片有一定的排列方式, 称板式、甲片式。

一般自左向背向右排列:
六、繁殖:横分裂,斜向纵分裂
七、经济意义:鱼类消化的饵料,形成水华,可使水质变坏。

第四节金藻门Chrysophyta
一生态分布
●本门约70-200属,250-1000种。

●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

喜生活在透明度大、清瘦、有机质少的软水水体中。

●在较冷的季节出现,尤其是早春和晚秋。

分布在水体中下层。

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

二体制及体形
●单细胞:圆形、椭圆形
●群体:球形、树枝状。

●丝状体:少数分枝。

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P61
1.细胞壁
(1)具壁:不能运动的种类具壁,以果胶质为主。

(2)无壁:能运动的种类细胞壁裸露,具表质。

有些种类的表质上有硅质化和钙质的鳞片、囊壳或小刺。

(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叶黄素(岩藻黄素、硅藻黄素、硅甲藻素),副色素金藻素。

(2)颜色:金黄色、金褐色、黄绿色,故称金藻。

(3)色素体:1~2个,片状、侧生。

(4)核:1个。

(5)鞭毛:能运动种类具有等长或不等长的2条顶生鞭毛,少数1条或3条。

(6)蛋白核:无。

少数种类具有类似这种构造,像一个圆球,蛋白核裸出,表面无同化产物所包被。

(7)液泡:1-2个,位于鞭毛基部。

(8)贮存物质:
白糖素:金藻糖、金藻淀粉、金藻昆布糖组成,位于细胞后部。

脂肪:油滴状,分布于细胞各处,在休眠孢子中大量出现,呈红色,镜检透明。

四、繁殖
•纵分裂:单细胞个体进行纵分裂。

群体断裂成2个或多个小段,每一小段发育成新个体。

•动孢子:能运动的种类,产生1或2根鞭毛的动孢子。

•静孢子:不能运动的种类在细胞内形成椭圆形的静孢子,外具2块硅质化的壁,顶端有一小孔,孔上有明显的塞。

金藻目:植物体为运动的单细胞或群体,营养细胞具鞭毛,生活史中的变形虫状期是暂时的。

(1)单鞭金藻属(Chromulina)
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或梨形等。

细胞裸露、平滑,能变形。

色素体1~2个,片状,位于细胞两侧。

细胞前端具有一条鞭毛,与细胞等长或为细胞长的几倍,鞭毛基部有一个红色眼点。

核位于身体中部,白糖素位于细胞后端。

(2)鱼鳞藻属(Mallomonas)
单细胞,卵圆形或纺锤形,长略大于宽。

表质坚硬,具有弹性,外部覆盖硅质化鳞片,覆瓦状排列,有的全部或仅顶部具鳞片,鳞片上有长剌。

鞭毛1条顶生,与细胞长度相近。

(3)锥囊藻属(Dinobryon)
为树枝状群体,每个细胞纺锤形、卵圆形。

细胞外具有倒锥形的纤维质囊壳,表面透明光滑或具花纹,后端封闭,前端喇叭状或圆形开口,伸出2条不等长鞭毛。

藻体透明或黄褐色。

(4)黄群藻属(合尾藻)
群体圆形或卵圆形,外无胶被。

细胞梨形或长卵形。

前端广圆,具2条等长鞭毛;后端延长成一胶质柄,相连成放射状排列的群体。

表质坚硬,外部覆盖螺旋形排列的具短刺的硅质化鳞片。

色素体2个,片状、周生,位于细胞两侧。

(5)三毛金藻
单细胞,呈圆形、纺锤形;细胞顶端具有3条鞭毛,其中两侧鞭毛长,中间1条短。

色素体2个、片状,呈金黄色;白糖素1个球状,位于体后端。

喜生长在半咸水体中,过量繁殖形成赤潮,产生鱼毒素。

六、经济意义
水生动物的饵料,细胞无壁,个体小,营养丰富,含脂肪、白糖素,易消化,适于幼体摄食,在低温季节出现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工培养:可作为人工育苗的重要饵料来源。

金藻形成水华,给养鱼带来危害。

金藻死后形成化石,可作为地质年代的鉴别材料。

第五节黄藻门Xanthophyta
一生态分布
主要生活于淡水中,喜生活在永久性的软水水体中,也可以生长在潮湿的土壤、树皮或墙上,也有生活在酸性水体或沼泽中,或附生于丝状藻类、沉水植物和软体动物的体上,
也喜生活在钙质水中或流动的清瘦水中;
在低温的春季开始出现,固着或漂浮于水面。

二体制及外形
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多核管状体)
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以果胶质为主,但也有些具纤维质(气球藻属),有的壁中含有二氧化硅,每个细胞有两个节片合成。

∪:两个相等或不相等的节片套合而成单细胞或群体。

Η:两个节片合成丝状体。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叶黄素(黄体素、堇黄素、新叶黄素、硅藻黄素、硅甲藻素)
(2)颜色:黄绿色
(3)色素体:1或多个,盘状、片状,少数带状、杯状。

(4)蛋白核:有或无。

(5)核:单核
(6)鞭毛:能运动种类,体前端具有2条不等长鞭毛(长的1条向前,短的一条向后)。

3.同化产物:白糖素、油滴
四繁殖
●动孢子、静孢子、似亲孢子、丝体断裂,少数有性生殖。

五分类及常见种属的特点
仅一纲¡ª¡ª黄藻纲,分三目¡ª¡ª异丝藻目、异球藻目、异管藻目。

1.异球藻目:分6属(P69-71),常见属为黄管藻属.
单细胞,定形或不定形群体,非丝状体。

细胞壁由2个U型节片套合而成,少数无节片结构。

黄管藻属(蛇孢藻属)Ophiocytium
单细胞或树枝状群体。

细胞长园柱形,可达3mm,浮游种类细胞弯曲或螺旋型卷曲,两端钝圆,具刺或不具刺。

细胞壁由“∪”字形节片套合成。

可漂浮或固着生活。

2 异丝藻(黄丝藻)目
植物体为分支或不分枝丝状体,Η形的细胞壁。

同化产物为油滴或颗粒白糖素。

黄丝藻属(Tribonema)
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圆柱形、腰鼓形,长为宽的2¡ª5倍。

细胞壁由2个¡°Η¡±形节片合成。

色素体1至多个,盘状、周生,无蛋白核;丝体黄绿色,早春在池沼内大量繁殖,以基细胞固着,基细胞死后就漂浮于水面,呈黄绿色的棉絮状,喜生活在钙性水中。

P71
六、经济意义:作鱼饵。

第六节裸藻门
一生态分布
⏹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水水体中大量繁殖,漂浮于水面形成水华;肥水的标准
⏹在污水、水塘、泥土中、沼泽地都可以生长,也可固着在浮游动物和其它植物上生长
⏹少数在酸性沼泽泥碳水池中生长,(pH1¡ª4)。

二、体制及体形
单细胞,大多数为运动种类,少数营固着生活。

纺锤形、椭圆形、片状
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无真正细胞壁,细胞裸露仅具表质。

表质:柔软¡ª¡ª藻体可以变形。

坚硬¡ª¡ª藻体不变形。

表质上具有螺旋形或点线纹,有的体外具囊壳,与细胞不相连。

囊壳为铁质沉淀,囊壳表面光滑或有颗粒或瘤状突、刺孔等。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b和β¡ª胡萝卜素,某些种类还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
(2)颜色:绿色,少数呈血红色。

(3)色素体:盘状、片状和星状。

(4)核:大核1个,小核1¡ª¡ª多个,球形、椭圆形、长圆形。

(5)蛋白核:有或无。

(6 ) 眼点、储蓄胞、伸缩胞、杆状器
眼点(有色素种类):细胞前端的一侧,具感光性,使藻类具有趋光性,又名眼虫藻;
储蓄胞:位于胞咽下,为排泄废物的出路。

伸缩胞:在储蓄胞附近,收集体内的废物送到储蓄胞,有调节水分的作用。

杆状器:胞咽附近呈棒状结构。

(7)鞭毛:1条顶生,少数2条,罕见3条。

(8)贮存物质:裸藻淀粉(副淀粉,为非水溶性多糖,无显色反应),并兼有脂肪。

形状:呈球形、盘形、环形和杆形等,为分类的依据。

副淀粉的数目、形状、排列方式是分类依据
四、繁殖方式:以细胞分裂为主,在不良环境下形成孢囊裸藻裂殖
五、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裸藻纲裸藻目
1.裸藻属(Eug1ea):
单细胞,呈绿色,少数种类红色,长可达50μm。

细胞纺锤形或卵形,有些种类体后端延伸成尖尾。

表质柔软,细胞易变形,表质上具有螺旋型线纹。

体前端具1条鞭毛。

眼点1个,桔红色。

具各种形状的裸藻淀粉。

2.扁裸藻属(Phacus)
单细胞,体绿色扁平、叶片状,有的螺旋形扭转或后端成尾状。

表质坚硬,具有纵向排列或螺旋形的线纹,不易变形。

色素体盘状,裸藻淀粉为环状、圆盘状和球状等。

具1条鞭毛。

眼点桔红色。

3.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
单细胞,具1条鞭毛的运动个体。

细胞外具囊壳,其表面光滑或有点纹、孔纹、颗粒或棘刺等,囊壳球形、卵圆形、椭圆形和纺锤形,有的壳前端延长成颈,一般幼体无色,成体为棕红色。

4.柄裸藻属(胶柄藻属)(Colacium)
细胞卵形、纺锤形,外有一层胶质包被,细胞前端具一胶柄,分枝或不分枝,可附着于浮游动物体上;眼点明显,该属无鞭毛。

六、经济意义
1 作鱼饵。

2 大量繁殖,做肥水指标。

3 指示生物: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指示生物,并可净化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4 在有机物多的水体中大量繁殖,增加氧气,使有机物迅速分解,从而加速了水体的自净作用。

5关于裸藻消化问题的争议:血红裸藻可以消化,扁裸藻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消化,裸藻可能不易消化。

第九节轮藻门Charophyta
一、生态分布P438
较大型的沉水藻类,植物丛生于水底;植物体似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有性生殖器官藏精器、藏卵器
喜钙质多的硬水和透明度较大的水体,在温泉、深水湖泊的沿岸带也能大量繁殖。

二、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植物体外形:似高等沉水植物,无维管束的构造,外观上已有假的根、茎、叶的分化2.藻体构造
(1)假根:以无色的假根扎入泥中,营底栖固着生活
(2)中轴(主轴、茎):地上部分,分为节和节间两部分。

A.节:由圆筒形的节细胞组成,每节上有短的轮生小枝(有限生长)和顶端生长的侧枝。

B.节间:由节间细胞组成,指节与节间的距离。

(3)小枝与侧枝:
A.小枝:轮生在节上的小枝。

托叶:生于小枝轮处,有1轮或2轮托叶。

B.小枝分叉:小枝分出若干射枝的现象。

C.侧枝:顶端继续生长的小枝。

3.细胞壁:由纤维质组成,含大量碳酸钙沉淀,藻体硬直;小枝细胞和皮层细胞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4.色素及色素体
色素:以叶绿素(a、b)为主,胡萝卜素、叶黄素。

颜色:鲜绿色
色素体:盘状、椭圆形、多数,螺旋状排列于藻体四周。

5.核:一个。

6.蛋白核:无。

7.同化产物:淀粉
三、繁殖
1、生殖器官
雌雄同株或异株,位于小枝上。

藏卵器:长圆形,单细胞,底部的5个长形细胞螺旋状围绕,顶部由5¡ª¡ª10个短小的冠细胞组成,排成1¡ª2列,藏卵器中只有1个卵细胞,它位于小枝分叉处,单生、双生或群生。

藏精器
球形,外壁由8个(少数4个)盾片状细胞相嵌合组成,而且成熟的褶壁呈橙红色,它以柄附着在节部;
3、营养繁殖
以地下假根部分形成珠芽,珠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为无色球形小结,内含淀粉,过冬后,春季萌发成新个体。

四、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1.丽藻属(Witella)
具有1至多级射枝,小枝和射枝等长。

无托叶。

藏卵器冠细胞10个,排成2轮。

雌雄同株者,藏卵器位于藏精器的下方。

2、轮藻属(Chara)
小枝单一,不分叉。

有托叶。

雌雄同株者,藏卵器位于藏精器上方。

藏卵器的冠细胞5个。

排成1轮。

五、经济意义
做肥料。

做鸟类的饵料
生长在水库中有害,腐烂时发出臭味。

古轮藻可作为石油勘探的资料。

作为植物细胞学和生理学的实验材料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流的动力。

原生动物P126
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或由单细胞集合而成的群体,个体十分微小。

一、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1.细胞膜:
表膜(pellicle):多数种类(除变形虫等)细胞质表面凝集成结实而具有弹性的膜,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膜称为表膜。

•外壳:其功能是保护细胞,有吸收、分泌、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并起细胞间的粘着作用,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

2.细胞质
外质(ectoplasma):外层薄而致密,较为透明、均匀、无内含物,;
内质(endoplasma):内层较不透明,含各种各样的内含物,多颗粒,能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