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一)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二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二)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98年6月8日,清华大学对富康轿车成功地进行了中国轿车史上的第一次安全性碰撞试验,成为“中华第一撞”,从此,我国汽车整体安全性碰撞试验开始与国际接轨,在碰撞过程中,下列关于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安全气囊减小了驾驶员的动量的变化B.安全气囊减小了驾驶员受到撞击力的冲量C.安全气囊主要是减小了驾驶员的动量变化率D.安全气囊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从而使动量变化更大解析碰撞过程中,驾驶员的初、末动量与是否使用安全气囊无关,选项A错误;由动量定理可知,驾驶员受到的撞击力的冲量不变,选项B错误;安全气囊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但是撞击力的冲量一定,故驾驶员的动量变化不变、动量变化率减小,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C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越来越多。
现在两辆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甲、乙,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朝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1所示。
则( )图1A.两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乙追上甲的时刻为15 s 末C.乙刚出发时,甲车在其前方25 m处D.15 s后两车间距离开始逐渐增大解析由加速度定义式易得,甲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1=2 m/s2,乙车加速度a2=1 m/s2,选项A错误;v-t图线与坐标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故在15 s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选项B 错误;由图象可知,t =5 s 时乙车出发,此时甲车的位移为25 m ,又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故选项C 正确;15 s 后,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在15 s 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故两车距离不断减小,选项D 错误。
答案 C16.美国南加州森林大火让消防飞机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美国使用了大量消防飞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三)
学 习 资 料 专 题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三)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A 左端与竖直墙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B 停在木板的右端,如图1所示。
对木块施加水平向左的瞬时冲量使其获得初速度v 0=7 m/s ,经时间t =0.5 s 木块运动到竖直墙壁处,速度大小减为v 1=5 m/s 。
木块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恰能停在木板右端。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1(1)木板的长度L 和木板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木板和木块的质量的比值。
解析 (1)木块向左运动L =12(v 0+v 1)t (2分)v 1=v 0-at (1分)μmg =ma (2分)木板长为L =3 m(1分)动摩擦因数为μ=0.4(1分)(2)木块在木板上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有 mv 1=(M +m )v (2分)12mv 21=μmgL +12(M +m )v 2(2分) 可得M m =24即木板与木块的质量比为24∶1(1分)答案 (1)3 m 0.4 (2)24∶125.(20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第二象限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第三、四象限存在垂直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2所示。
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从坐标为(-L ,L )的P 点沿y 轴负向进入电场,初速度大小为v 0=2EqL m,粒子第二次到达x 轴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不计粒子的重力,求:图2(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2)若粒子由P 点沿x 轴正向入射,初速度仍为v 0=2EqL m,求粒子第二次到达x 轴时与坐标原点的距离。
解析 (1)由动能定理 EqL =12mv 2-12mv 20(3分)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大小为 v =4EqL m在磁场中L =2R (2分)qvB =mv 2R(2分) 可得B =4mE qL(1分) (2)假设粒子由y 轴离开电场L =v 0t (2分)y 1=12at 2(2分)Eq =ma (1分)可得y 1=L 4<L ,假设成立 v y =at (1分)速度偏转角tan θ=v y v 0=12(1分) 第一次到达x 轴的坐标x 1=L -y 1tan θ=32L (1分) 在磁场中R ′=mv ′qB(1分) x 2=2R ′sin θ=2mv ′qB sin θ=2mv y qB =24L (1分) 粒子第二次到达x 轴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的距离x =x 1+x 2=6+24L (或1.85L )(2分) 答案 (1)4mE qL (2)6+24L 二、选考题(共15分。
2019最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用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一)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一)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如图1所示,在xOy 平面第一象限的区域Ⅰ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第四象限区域Ⅱ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2mv 02qL,区域Ⅰ、Ⅱ的宽度均为2L ,高度分别为DE =L ,EF =2L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从坐标为(0,-L )的A 点以速度v 0沿与y 轴正方向成45°角的方向射入区域Ⅱ,经x 轴上的C 点(图中未画出)垂直x 轴进入区域Ⅰ,不计粒子重力。
图1(1)求OC 的长度;(2)要使粒子从DE 边界射出,区域Ⅰ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B 应为多大?解析 (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 0B 0=m v 20R 2(2分)解得在区域Ⅱ的运动半径R 2=2L (2分)粒子经过x 轴时速度沿y 轴正方向,圆心O 2必在x 轴上(1分)OC =R 2-R 2sin 45°(2分)解得OC =(2-1)L (1分)(2)当区域Ⅰ磁感应强度最小时,粒子从D 点射出运动半径R 1=L (2分)由qv 0B =m v 20R 1得B =mv 0qL(2分) 答案 (1)(2-1)L (2)mv 0qL 25.(20分)如图2所示,倾斜轨道AB 和光滑圆弧轨道BC 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通过一小段长度不计的光滑弧形轨道相连,已知AB 长l =7.8 m ,倾角θ=37°,BC 弧的半径R =0.8 m ,O 为其圆心,∠BOC =143°。
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未画出)中,场强大小E =1×103N/C 。
两个相同的绝缘小物块P 和Q ,质量均为m =0.4 kg ,带正电的小物块Q 静止在A 点,其电荷量q =3×10-3 C ,不带电的小物块P 从某一位置以v 0=8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运动到A 点时恰沿斜面向下与小物块Q 发生弹性正碰,且碰撞过程无电荷转移。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二)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二)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
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 =1.6×103m 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 =80 m/s 。
已知飞机质量m =7.0×104 kg ,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求飞机滑跑过程中图1(1)加速度a 的大小;(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
解析 (1)飞机滑跑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 2=2ax ①(2分)代入数据解得a =2 m/s 2②(2分)(2)设飞机滑跑受到的阻力为F 阻,依题意有F 阻=0.1mg ③(1分)设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阻=ma ④(2分)设飞机滑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有v -=v 2⑤(2分) 在滑跑阶段,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Fv -⑥(1分)联立②③④⑤⑥式得P =8.4×106 W⑦(2分)答案 (1)2 m/s 2 (2)8.4×106W25.(20分)如图2所示,竖直面内的坐标轴将空间分成四个区域,其中第Ⅰ象限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第Ⅳ象限中存在半径为R 的圆形匀强磁场,磁场的边界分别与x 轴、y 轴相切于b 、c 两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第Ⅱ、Ⅲ象限为无场区。
现有一带正电的粒子由y 轴上的a 点沿水平向右的方向以速度v 0射入电场,经过一段时间该粒子由切点b 进入匀强磁场。
已知Oa -=32R 、q m =(3+1)v 0BR,忽略粒子的重力。
图2(1)求第Ⅰ象限中电场强度的大小;(2)该带电粒子从磁场中射出后运动到x 轴上的e 点(图中未画出),则O 、e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新版高考物理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二).doc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二)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
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 =1.6×103m 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 =80 m/s 。
已知飞机质量m =7.0×104 kg ,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求飞机滑跑过程中图1(1)加速度a 的大小;(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
解析 (1)飞机滑跑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 2=2ax ①(2分)代入数据解得a =2 m/s 2②(2分)(2)设飞机滑跑受到的阻力为F 阻,依题意有F 阻=0.1mg ③(1分)设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阻=ma ④(2分)设飞机滑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有v -=v 2⑤(2分) 在滑跑阶段,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Fv -⑥(1分)联立②③④⑤⑥式得P =8.4×106 W⑦(2分)答案 (1)2 m/s 2 (2)8.4×106W25.(20分)如图2所示,竖直面内的坐标轴将空间分成四个区域,其中第Ⅰ象限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第Ⅳ象限中存在半径为R 的圆形匀强磁场,磁场的边界分别与x 轴、y 轴相切于b 、c 两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第Ⅱ、Ⅲ象限为无场区。
现有一带正电的粒子由y 轴上的a 点沿水平向右的方向以速度v 0射入电场,经过一段时间该粒子由切点b 进入匀强磁场。
已知Oa -=32R 、q m =(3+1)v 0BR,忽略粒子的重力。
图2(1)求第Ⅰ象限中电场强度的大小;(2)该带电粒子从磁场中射出后运动到x 轴上的e 点(图中未画出),则O 、e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计算题练习(一、二)含答案
选考19题专练(一)1.(2018·衢州选考模拟)山区高速公路上,一般会在较长的下坡路段的坡底设置紧急避险车道。
将紧急避险车道视为一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如图1所示。
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以速度v冲上紧急避险车道匀减速至零。
汽车在紧急避险车道上受到除重力之外的阻力大小是自身重力的k倍。
(重力加速度为g)图1(1)画出汽车的受力示意图;(2)求出汽车行驶时的加速度;(3)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析(1)以汽车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2)汽车在紧急避险车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意得F f=k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kmg=ma解得加速度a=(k+sin θ)g,方向沿斜面(避险车道)向下。
(3)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在紧急避险车道上行驶的距离为x由运动学公式v2=2ax解得x=v22(k+sin θ)g。
答案(1)见解析(2)(k+sin θ)g方向沿斜面(避险车道)向下(3)v22(k+sin θ)g2.(2018·嘉兴选考模拟)我国科学家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
设弹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总推力恒为1.2×106N,水平弹射2.5 s后,速度达到80 m/s。
已知舰载机总质量为3×104 kg,所受阻力视为不变,求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1)加速度大小;(2)阻力大小;(3)总推力做的功。
解析(1)a=vt=32 m/s2。
(2)F合=ma,F-f=ma,得f=2.4×105 N。
(3)x=12v t=100 mW=Fx=1.2×108 J。
答案(1)32 m/s2(2)2.4×105 N(3)1.2×108 J3.(2018·浙江台州中学高一统练)如图2甲所示为某水上乐园的“彩虹通道”游乐项目。
当小美从滑道的顶端静止开始滑下,沿滑道运动过程可以简化为如图乙所示(各段滑道之间顺滑连接,即通过连接点前后的速度大小不变)。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四.doc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四)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需要的时间B.豐U衰变为嚮Pa要经过1次a衰变和1次B衰变C.中子和质子结合成嵐核吋吸收能量D.当氢原子从刃=1的状态向77=3的状态跃迁时,发射出光子解析半衰期是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并不是质量减少一半,选项A错误;$规]经一次 a (:He)衰变和一次P C】e)衰变后变为常Pa,选项B正确;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氛核时放出能量, 选项C 错误;当氢原子从〃=1的状态向〃=3的状态跃迁时,吸收光子,选项D错误。
答案B15.如图1所示,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斜面体上,现有一垂直斜面的力尸压物块,物块和斜面体仍保持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可能有上滑的趋势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D.斜面体一定受到水平面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解析物块沿斜面方向的受力没变,不存在上滑的趋势,选项A错误;物块沿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仍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选项B、C错误;将物块和斜面体作为整体分析,斜面体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力尸沿水平方向的分力,选项D正确。
答案D16.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0年9月29日宣布,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类似的太阳系外的行星,如图2所示,这颗行星距离地球约20亿光年(189. 21万亿千米),公转周期 约37年,这颗名叫Gliese581g 的行星位于天秤座星群,它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2倍,重力加 速度与地球相近(忽略口转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 该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2倍B. 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2倍C. Gliese581g 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11.2 km/sD. 在地球上发射航天器到达该星球,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至少要达到笫二宇宙速度解析 由 尸学,可知対行=4财,选项A 错误;门=占可知,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选项B 错误;由亨'=寸^〜11. 2 km/s,选项C 正 确;在地球上发射航天器到达该星球,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至少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选项D 错 误。
2019年高考(人教版)物理二轮复习选练题(共5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人教版)物理二轮复习选练题2019年高考(人教版)物理二轮复习选练题(一)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4 kg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B上静止不动。
若用通过球心的水平推力F=10 N作用在物体A上,物体A仍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仍相对地面静止。
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则( )A.物体A受到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8 NB.物体A对斜面B的作用力增加10 NC.地面对斜面B的弹力不变D.地面对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10 N2、[多选]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A、B质量相等。
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 sin θ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C.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为2g sin θD.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g sin θ3、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以速度v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若在A点以速度2v水平抛出小球,经过时间t2完成平抛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则( )A.t2>2t1 B.t2=2t1C.t2<2t1 D.落在B点4、如图所示,曲线Ⅰ是一颗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卫星轨道的示意图,其半径为R;曲线Ⅱ是一颗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卫星轨道的示意图,O点为地球球心,AB为椭圆的长轴,两轨道和地心都在同一平面内,已知在两轨道上运动的卫星的周期相等,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椭圆轨道的长轴长度为RB .卫星在Ⅰ轨道的速率为v 0,卫星在Ⅱ轨道B 点的速率为v B ,则v 0<v BC .卫星在Ⅰ轨道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卫星在Ⅱ轨道A 点加速度大小为a A ,则a 0<a AD .若OA =0.5R ,则卫星在B 点的速率v B > 2GM 3R5、用长为l 、不可伸长的细线把质量为m 的小球悬挂于O 点,将小球拉至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α角后放手,运动t 时间后停在最低点。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2计算 1鸭四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四)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如图1所示,匀强电场中相邻竖直等势线间距d =10 cm 。
质量m =0.1 kg ,带电荷量为q =-1×10-3C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10 m/s 抛出,初速度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1(1)小球加速度的大小;(2)小球再次回到图中水平线时的速度大小和距抛出点的距离。
解析 (1)设相邻两等势线间的电势差为U 则E =U d(1分)解得E =1×103V/m(1分)电场力F =Eq =1 N ,方向水平向右(1分) 重力G =mg =1 N ,方向竖直向下(1分) 设小球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2+F 2=ma解得a =10 2 m/s 2(1分)(2)设小球再次回到图中水平线时的速度为v ,与抛出点的距离为L 小球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垂直,做类平抛运动,有L cos 45°=v 0t (1分) L sin 45°=12at 2(1分)解得t = 2 s(1分)L =20 m(1分) v y =at (1分)v =v 20+v 2y (1分)解得v =10 5 m/s(1分)答案 (1)10 2 m/s 2(2)10 5 m/s 20 m25.(20分)如图2所示,半径R =2 m 的光滑半圆轨道AC ,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轨道BD 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足够长的光滑水平轨道AB 相连,B 处用光滑小圆弧平滑连接。
在水平轨道上,用挡板将a 、b 两物块间的轻质弹簧挡住后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弹簧不拴接。
只放开左侧挡板,物块a 恰好能通过半圆轨道最高点C ;只放开右侧挡板,物块b 恰好能到达斜面轨道最高点D 。
已知物块a 的质量为m 1=5 kg ,物块b 的质量为m 2=2.5 kg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物块到达A 点或B 点之前已和弹簧分离。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一【word版】.doc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一)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1所示为一对等量异种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Q。
实线为电场线,虚线圆的圆心O在两电荷连线的中点,a、b、c、d为圆上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b、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D.a点的电势等于d点的电势解析a、b、c、d在同一个圆上,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强弱,故四点场强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故选项A、B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c点电势低于d点电势,选项C错误;a、d两点对称,故电势相等,选项D正确。
答案 D15.31H的质量是3.016 050 u,质子的质量是1.007 277 u,中子的质量是1.008 665 u。
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吸收的能量为7.97 MeVB.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释放的能量为7.97 MeVC.氚核的结合能为2.66 MeVD.氚核的比结合能为7.97 MeV解析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的核反应方程式是11H+210n→31H,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为m p+2m n=1.007 277 u+2×1.008 665 u=3.024 607 u,反应后氚核的质量为m1=3.016 050 u,则此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3.024 607 u-3.016 050 u=0.008 557 u,因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故此核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释放的能量为ΔE=Δm×931.5 MeV=0.008 557×931.5 MeV=7.97 MeV,选项A错误,B正确;氚核的结合能为ΔE =7.97 MeV ,它的比结合能为ΔE 3=2.66 MeV ,选项C 、D 错误。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三)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三)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从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β射线是核外电子挣脱核的束缚后形成的C.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电磁波D.238 92U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后变成206 82Pb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A错误;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出的,选项B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只能产生恒定的磁场,不能产生电磁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才可能产生电磁波,选项C错误;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衰变后的质量数m=238-8×4=206,质子数92-8×2+6=82,故238 92U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后变成206 82Pb,选项D正确。
答案 D15.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球,手触到球瞬间顺势后缩。
这样可以减小( )A.球对手的力的冲量B.球对手的力的大小C.球的动量变化量D.球的动能变化量解析从手触到球开始到球的速度减到0的过程中,对球应用动量定理有Ft=Δp,手顺势后缩能延长手与球相互作用的时间t,由于Δp不变,则F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 B16.如图1,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从倾角为30°、长为2 m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若选初始位置为零势能点,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它滑到斜面中点时具有的机械能和动能分别是( )图1A.5 J ,5 JB.10 J ,15 JC.0,5 JD.0,10 J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下滑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物块在中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在斜面顶端时的机械能,故机械能等于0。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 2实验)(三)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三)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从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β射线是核外电子挣脱核的束缚后形成的C.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电磁波D.238 92U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后变成206 82Pb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A错误;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出的,选项B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只能产生恒定的磁场,不能产生电磁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才可能产生电磁波,选项C错误;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衰变后的质量数m=238-8×4=206,质子数92-8×2+6=82,故238 92U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后变成206 82Pb,选项D正确。
答案 D15.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球,手触到球瞬间顺势后缩。
这样可以减小( )A.球对手的力的冲量B.球对手的力的大小C.球的动量变化量D.球的动能变化量解析从手触到球开始到球的速度减到0的过程中,对球应用动量定理有Ft=Δp,手顺势后缩能延长手与球相互作用的时间t,由于Δp不变,则F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 B16.如图1,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从倾角为30°、长为2 m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若选初始位置为零势能点,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它滑到斜面中点时具有的机械能和动能分别是( )图1A.5 J ,5 JB.10 J ,15 JC.0,5 JD.0,10 J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下滑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物块在中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在斜面顶端时的机械能,故机械能等于0。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鸭四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四)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如图1所示,匀强电场中相邻竖直等势线间距d =10 cm 。
质量m =0.1 kg ,带电荷量为q =-1×10-3C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10 m/s 抛出,初速度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1(1)小球加速度的大小;(2)小球再次回到图中水平线时的速度大小和距抛出点的距离。
解析 (1)设相邻两等势线间的电势差为U则E =U d(1分)解得E =1×103 V/m(1分)电场力F =Eq =1 N ,方向水平向右(1分)重力G =mg =1 N ,方向竖直向下(1分)设小球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G 2+F 2=ma解得a =10 2 m/s 2(1分)(2)设小球再次回到图中水平线时的速度为v ,与抛出点的距离为L小球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垂直,做类平抛运动,有 L cos 45°=v 0t (1分)L sin 45°=12at 2(1分)解得t = 2 s(1分) L =20 m(1分)v y =at (1分)v =v 20+v 2y (1分)解得v =10 5 m/s(1分)答案 (1)10 2 m/s 2 (2)10 5 m/s 20 m25.(20分)如图2所示,半径R =2 m 的光滑半圆轨道AC ,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轨道BD 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足够长的光滑水平轨道AB 相连,B 处用光滑小圆弧平滑连接。
在水平轨道上,用挡板将a 、b 两物块间的轻质弹簧挡住后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弹簧不拴接。
只放开左侧挡板,物块a 恰好能通过半圆轨道最高点C ;只放开右侧挡板,物块b 恰好能到达斜面轨道最高点D 。
已知物块a 的质量为m 1=5 kg ,物块b 的质量为m 2=2.5 kg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物块到达A 点或B 点之前已和弹簧分离。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四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四)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需要的时间B.238 92U衰变为234 91Pa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C.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D.当氢原子从n=1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发射出光子解析半衰期是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并不是质量减少一半,选项A错误;238 92U经一次α(42He)衰变和一次β(0-1e)衰变后变为234 91Pa,选项B正确;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放出能量,选项C错误;当氢原子从n=1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吸收光子,选项D错误。
答案 B15.如图1所示,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斜面体上,现有一垂直斜面的力F压物块,物块和斜面体仍保持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物块可能有上滑的趋势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D.斜面体一定受到水平面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解析物块沿斜面方向的受力没变,不存在上滑的趋势,选项A错误;物块沿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仍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选项B、C错误;将物块和斜面体作为整体分析,斜面体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力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选项D正确。
答案 D16.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0年9月29日宣布,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类似的太阳系外的行星,如图2所示,这颗行星距离地球约20亿光年(189.21万亿千米),公转周期约37年,这颗名叫Gliese581g 的行星位于天秤座星群,它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2倍,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相近(忽略自转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该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2倍B.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2倍C.Gliese581g 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11.2 km/sD.在地球上发射航天器到达该星球,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至少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解析 由g =GM R 2,g =GM 行(2R )2,可知M 行=4M ,选项A 错误;ρ=M 43πR 3可知,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2,选项B 错误;由v 行=GM 行2R =2GM R =2v ≈11.2 km/s,选项C 正确;在地球上发射航天器到达该星球,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至少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选项D 错误。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 2实验)(四)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四)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需要的时间B.238 92U衰变为234 91Pa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C.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D.当氢原子从n=1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发射出光子解析半衰期是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并不是质量减少一半,选项A错误;238 92U经一次α(42He)衰变和一次β(0-1e)衰变后变为234 91Pa,选项B正确;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放出能量,选项C错误;当氢原子从n=1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吸收光子,选项D错误。
答案 B15.如图1所示,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斜面体上,现有一垂直斜面的力F压物块,物块和斜面体仍保持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物块可能有上滑的趋势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D.斜面体一定受到水平面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解析物块沿斜面方向的受力没变,不存在上滑的趋势,选项A错误;物块沿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仍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选项B、C错误;将物块和斜面体作为整体分析,斜面体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力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选项D正确。
答案 D16.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0年9月29日宣布,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类似的太阳系外的行星,如图2所示,这颗行星距离地球约20亿光年(189.21万亿千米),公转周期约37年,这颗名叫Gliese581g 的行星位于天秤座星群,它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2倍,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相近(忽略自转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该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2倍B.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2倍C.Gliese581g 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11.2 km/sD.解析 由g =GM R 2,g =GM 行(2R )2,可知M 密度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2,选项B ≈11.2 km/s,选项C 选项D 错误。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三
小卷30分钟抢分练(8选择+2实验)(三)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从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β射线是核外电子挣脱核的束缚后形成的C.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电磁波D.238 92U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后变成206 82Pb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A错误;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出的,选项B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只能产生恒定的磁场,不能产生电磁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才可能产生电磁波,选项C错误;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衰变后的质量数m=238-8×4=206,质子数92-8×2+6=82,故238 92U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后变成206 82Pb,选项D正确。
答案 D15.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球,手触到球瞬间顺势后缩。
这样可以减小( )A.球对手的力的冲量B.球对手的力的大小C.球的动量变化量D.球的动能变化量解析从手触到球开始到球的速度减到0的过程中,对球应用动量定理有Ft=Δp,手顺势后缩能延长手与球相互作用的时间t,由于Δp不变,则F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 B16.如图1,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从倾角为30°、长为2 m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若选初始位置为零势能点,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它滑到斜面中点时具有的机械能和动能分别是( )图1A.5 J ,5 JB.10 J ,15 JC.0,5 JD.0,10 J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下滑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物块在中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在斜面顶端时的机械能,故机械能等于0。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许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鸭三.doc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三)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力左端与竖直墙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停在木板的右端,如图1所示。
对木块施加水平向左的瞬时冲量使其获得初速度ro=7 m/s, 经时间t=0.5 s木块运动到竖直墙壁处,速度大小减为口 = 5 m/s o木块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恰能停在木板右端。
重力加速度^=10 m/s2,求:(1)木板的长度厶和木板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板和木块的质量的比值。
解析(1)木块向左运动/=£(%+ ri)广(2 分)v\= %—日£(1分)u mg=ma(2分)木板长为L=3 m(l分)动摩擦因数为"=0.4(1分)(2)木块在木板上向右滑动的过程小,有mv\ =(』/+/〃)r(2 分)如诒="〃泌+扣/+/〃) /(2分)可得一=24m即木板与木块的质量比为24 : 1(1分)答案(1)3 m 0.4 (2)24 : 125.(20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第二象限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圧第三、四象限存在垂直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2所示。
一质量为/〃,带电荷暈为+ ° 的粒子从坐标为(一厶。
的戶点沿y轴负向进入电场,初速度大小为%= 次到达尢轴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不计粒子的重力,求:粒子第二mmv z 八、 qvB=—(2 分)⑵假设粒子rhy 轴离开电场L=说(2分) 赵异©分) Eq=ma{\ 分) 可得戸=*厶,假设成立Vy=at (\ 分)速度偏转角tan 心分)第一次到达X 轴的坐标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轴吋打坐标可得B=4 f (l 分)X'=~t^T()=2L^分)mv f在磁场中H 分)qB, 八2mv‘八2mvv \[2 z八、x2=2R f sin 0=—sin e=—-=^-L{\分)qB qB 4粒子第二次到达X轴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的距离x= %i + x2=^-^-L(或1. 85A)(2 分)答案⑴⑵呷^二、选考题(共15分。
2019高考物理三轮冲刺 小卷冲刺抢分练2(含解析)
小卷冲刺抢分练(二)(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2018·汉中检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B.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D.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解析: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运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选项A 错误;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对实际带电体的简化,选项B正确;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选项C错误;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归纳法,选项D错误。
答案: B15.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
当一束一定强度的某一频率的黄光照射到光电管的阴极K上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处于A、B中点,电流表中恰无电流通过,则( ) A.若滑动触头P向B端移动,电流表一定有示数B.若滑动触头P向A端移动,电流表一定有示数C.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电流表一定有示数D.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电流表一定没有示数解析:若电流表刚好无电流通过,说明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等于遏止电压,将滑动触头P向B端移动时,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大,电流表一定没有示数,选项A错误;当滑动触头P向A端移动时,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流表一定有示数,选项B正确;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没有示数,选项C错误;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光电子一定能到达阳极,电流表一定有示数,选项D错误。
答案: B16.(2018·北京朝阳高三二模)GPS导航系统可以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它是由周期约为12小时的卫星群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卷30分钟抢分练(2计算+1选考)(一)一、计算题(共32分)24.(12分)如图1所示,在xOy 平面第一象限的区域Ⅰ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第四象限区域Ⅱ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2mv 02qL,区域Ⅰ、Ⅱ的宽度均为2L ,高度分别为DE =L ,EF =2L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从坐标为(0,-L )的A 点以速度v 0沿与y 轴正方向成45°角的方向射入区域Ⅱ,经x 轴上的C 点(图中未画出)垂直x 轴进入区域Ⅰ,不计粒子重力。
图1(1)求OC 的长度;(2)要使粒子从DE 边界射出,区域Ⅰ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B 应为多大?解析 (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 0B 0=m v 20R 2(2分)解得在区域Ⅱ的运动半径R 2=2L (2分)粒子经过x 轴时速度沿y 轴正方向,圆心O 2必在x 轴上(1分)OC =R 2-R 2sin 45°(2分)解得OC =(2-1)L (1分)(2)当区域Ⅰ磁感应强度最小时,粒子从D 点射出 运动半径R 1=L (2分)由qv 0B =m v 20R 1得B =mv 0qL(2分) 答案 (1)(2-1)L (2)mv 0qL25.(20分)如图2所示,倾斜轨道AB 和光滑圆弧轨道BC 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通过一小段长度不计的光滑弧形轨道相连,已知AB 长l =7.8 m ,倾角θ=37°,BC 弧的半径R =0.8 m ,O 为其圆心,∠BOC =143°。
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未画出)中,场强大小E =1×103N/C 。
两个相同的绝缘小物块P 和Q ,质量均为m =0.4 kg ,带正电的小物块Q 静止在A 点,其电荷量q =3×10-3 C ,不带电的小物块P 从某一位置以v 0=8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运动到A 点时恰沿斜面向下与小物块Q 发生弹性正碰,且碰撞过程无电荷转移。
若Q 、P 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2和μ2=0.8,sin 37°=0.6,g =10 m/s 2,小物块Q 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
求:图2(1)小物块P 的抛出点与A 点间的竖直距离;(2)小物块Q 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小物块Q 离开圆弧轨道后,第一次落到倾斜轨道上的位置与B 点的距离。
解析 (1)设小物块P 刚运动到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A 则v Ay =v 0tan 37°=6 m/s(1分)v A =v 0cos 37°=10 m/s(1分)所以小物块P 的抛出点与A 点间的竖直距离h =v 2Ay 2g =622×10m =1.8 m(1分) (2)P 、Q 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设碰撞后瞬间P 、Q 的速度分别为v P 、v Qmv A =mv P +mv Q (1分)12mv 2A =12mv 2P +12mv 2Q (1分) 解得v P =0,v Q =10 m/s(2分) μ2mg cos θ>mg sin θ即碰后小物块P 静止在A 点,而小物块Q 受到的电场力qE =3 N ,方向水平向左,且与重力的合力为5 N ,方向垂直AB 轨道向下,则“等效重力场”的等效重力加速度g ′=54g =12.5 m/s 2,方向垂直AB 轨道向下。
设小物块Q 运动到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B 则由动能定理得-μ1mg ′l =12mv 2B -12mv 2Q (1分)解得v B =61 m/s(1分)对小物块Q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BR(1分)解得F N =34.5 N(1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Q 在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4.5 N(1分)(3)设小物块Q 能到达C 点,且在C 点的速度大小为v C ,则小物块Q 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 -μ1mg ′l -mg ′R (1+cos 37°)=12mv 2C -12mv 2Q (1分)解得v C =5 m/s(1分)设小物块Q 恰好能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C ′,则mg ′=mv C ′2R(1分)解得v C ′=10 m/s(1分)因v C >v C ′,故小物块Q 能到达C 点,小物块Q 离开C 点后,做类平抛运动x ′=v C t (1分)R +R cos 37°=12g ′t 2(1分)解得t =0.48 s ,x ′=2.4 m(1分) 故小物块Q 的落点与B 点的距离x =x ′+R sin 37°=2.88 m(1分)答案 (1)1.8 m (2)34.5 N (3)2.88 m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 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大自然中存在许多绚丽夺目的晶体,这些晶体不仅美丽,而且由于化学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高贵如钻石、平凡如雪花,都是由无数原子严谨而有序地组成的。
关于晶体与非晶体,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非晶体是绝对的,是不可以相互转化的B.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C.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相同,但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一定相同D.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E.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晶体,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分布(2)(10分)如图3所示,汽缸开口向右、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汽缸内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 =1×10-3m 2。
活塞与汽缸壁导热良好,轻绳跨过定滑轮将活塞和地面上质量为m =1 kg 的重物连接。
开始时,绳子刚好伸直且张力为零,活塞与缸底的距离L 1=27 cm ,被销子K 固定在图示位置,此时汽缸内气体的压强p 1=1.1×105Pa ,温度T 1=330 K ,外界大气压强p 0=1.0×105Pa ,g =10 m/s 2,不计一切摩擦和阻力。
若在此时拔去销子K ,降低汽缸内气体的温度,求:图3(ⅰ)重物刚好离开地面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ⅱ)重物缓慢上升2 cm 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解析 (1)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例如天然水晶是晶体,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却是非晶体,选项A 错误;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且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选项B 正确;单晶体一定是各向异性,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选项C 错误;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可知,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选项D 正确;有的物质微粒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按不同的规则在空间分布,生成不同的晶体,选项E 正确。
(2)(ⅰ)设重物刚好离开地面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 2,活塞受力平衡,故封闭气体压强p 2=p 0-mgS=0.9×105 Pa(1分)拔掉销子前后,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 有p 1T 1=p 2T 2(2分) 解得T 2=270 K(1分)(ⅱ)重物刚好离开地面时,气体体积为V 1,V 1=L 1S (1分)设重物缓慢上升h =2 cm 时,气体体积为V 2,V 2=(L 1-h )S (2分)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 1T 2=V 2T 2′(2分) 解得T 2′=250 K(1分)答案 (1)BDE (2)(ⅰ)270 K (ⅱ)250 K 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如图4所示,一竖直圆盘转动时,固定在圆盘上的小圆柱带动一T 形支架在竖直方向振动,T 形支架的下面系着一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小球浸没在水中。
当圆盘转动一会静止后,小球做________(选填“阻尼”“自由”或“受迫”)振动。
若弹簧和小球构成的系统振动频率约为3 Hz ,现使圆盘以4 s 的周期匀速转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振动达到稳定,小球的振动频率为________ Hz 。
逐渐改变圆盘的转动圆期,当小球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时,此时圆盘的周期为________ s 。
图4(2)(10分)一半径为R ,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的透明柱体水平放置,如图5所示,该柱体的BC 面涂有反光物质,一束光竖直向下从A 点射向柱体的BD 面,入射角i =60°。
进入状体内部后,经过一次反射恰好从柱体的D 点射出。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求:图5(ⅰ)透明柱体的折射率; (ⅱ)光在该柱体的传播时间t 。
解析 (1)由于水对小球有阻力的作用,因此圆盘停止转动后,小球做阻尼振动;圆盘转动时带动小球做受迫振动,因此小球振动稳定时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即小球的振动频率为14 Hz =0.25 Hz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小球的固有频率时小球的振幅最大,即圆盘的转动频率应为3 Hz ,则圆盘的周期应为13s 。
(2)(ⅰ)如图,根据反射成像的对称性,可知 ∠ACD =2∠CAE =60°(1分) ∠CAE =30°(1分) 由n =sin i sin r (2分)解得n =3(1分) (ⅱ)n =c v(1分)t =x AFv(2分)x AF =2R cos 30°=3R (1分)联立解得t =3Rc(1分)答案 (1)阻尼(1分) 0.25(2分) 0.33(或13)(2分) (2)(ⅰ) 3 (ⅱ)3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