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地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驻马店地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②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

③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

④没有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A . 概括终止推敲体察
B . 抽象中止推求体验
C . 概括中止推敲体会
D . 抽象终止推求体味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2. (3分)(2020·黄山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陶渊明《饮酒》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诗人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3)《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宫里的管弦音乐声比市人说的话都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3. (2分) (2016高一下·金山期中) 以下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②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③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④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⑤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⑥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A . ①④⑤⑥③②
B . ②④⑤⑥③①
C . ⑤④②⑥③①
D . ②④①③⑤⑥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4. (21分) (2018高二上·上饶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地名即史上实有、史籍中常见的地名。

这类地名,属于古诗中最基础的写实层面,其作用是交代诗歌的写作场地,说明诗歌创作和地域的关系。

进入文学作品以后,部分原样照搬,部分则经作者改造,被文学化。

其文学化往往遵循三条基本路径:
一是不全用实名而稍加改造,但仍以地名为中心词,如称某驿为孤驿,某馆为孤馆。

这么做舍弃个别,突出一般,可以获得更好的审美效果。

二是改用代称,不用实名。

如称越州为会稽,称镇江为京口之类。

这种情况,稍具史地常识的都知道,没有的看看注释立即明白,无需特别说明。

三是地名前加形容词,这个也容易理解。

这里只谈第一种情况。

不妨以唐诗中的驿馆为例。

在这些诗词中,历史地名的文学化表现突出。

一般做法是诗题中使用历史地名,而到诗中则改为文学化表达,进行局部改造。

如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标题载明此诗作于石头驿,诗句却说它是座旅馆,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标题是交代地名的,必须如实道来,读者才能明白地理方位。

正文以抒写羁思为主,讲求抒情含蓄,忌讳言事直露,故做这种处理,以与所写之情合拍。

又如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也是诗题中标出驿名,而诗中则径称旅馆。

我们知道,古代驿站都是官营的,旅馆则是私营的。

为何称官驿为旅馆?这里就有个语体色彩和使用规范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称驿馆而举其正名,只有在史地文献中才会如此,这是因为史地文献以真实性为首要要求,所记必须合实,否则就失去了应有价值,不能取信于人。

而诗题也是交代写作背景的,担负着说明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地关系的任务,也不能用代称、简称或泛称,而应如实记载驿馆真名。

而作品中则不必如此,因为诗题既已如实道来,诗句中就须换一套写法。

这么做,一则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二则文学作品中如果事事处处如实照搬,那也就混淆了历史地名和文学地名的界限。

而且,具有实感的词语过多,也妨碍读者的审美接受。

诗者抒情之物,写景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审美出发,诗词地名往往化实为虚,转直为曲,意内言外。

前面所举唐人馆驿诗便有这样的特点,普通的地名也经过了有意的渲染,被文学化,以较虚、较曲的特质进入文学作品。

历史地名入诗以后,由于有意略去了具体地点的特质,只保留表明事物性质类别的关键词,这样,作者的写作背景就被淡化,而情感则被强化。

所以,多数偏于抒情的篇章,地理因素都被淡化。

这样,它就由一个表示地理方位的实名变成作品中具有通性的审美意象,不同的读者都可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比如李白《送友人》,诗中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原来都是生活中的实名,各有地理要素,但其中具体的地名信息都被诗人有意略去,只保留具有形象性的部分。

这么做,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和友人的情谊,并且,意象化的地名在诗中还和下面的浮云、游子互为映衬,形象性和感人度更强。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历史地名进行改造,舍弃一般,突出个别,即可使其文学化。

B . 戴叔伦“旅馆谁相问”中的“旅馆”一词,地理因素被淡化,更能表达羁旅之愁。

C . 史地文献中只能用历史地名,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诗歌创作中只能用文学地名,以便于情感的抒发。

D . 文中所提到的石头驿、唐城馆、青山、北郭、白水、东城都是历史地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论述历史地名文学化的主要路径。

B . 文章选用三首唐诗进行分析,或略或详或印证,互为参证,说服力强。

C . 为了使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章采用了类比法和例证法。

D . 文章通过对“驿馆”地名在唐诗中的改造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历史地名文学化的过程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指出诗歌贵曲不贵直,贵简不贵繁,贵虚不贵实。

B . 如果历史地名在诗中用得过多,将不利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美感。

C . 文学地名可以使读者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D . 文中的戴诗和孟诗都表达了羁旅之愁,历史地名的文学化功不可没。

5. (20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岱庙
车祥俊
九月。

秋雨淅沥沥洒在了泰山上下,也湿透了岱庙内外,到了下午,在雨滴之间,大地之上,还浮起来一层薄雾,让四周苍茫茫一片。

模糊之中,近看岱庙的朱色墙壁,竟然平添了几分鲜艳。

那红色,与地上被水浸润了的青砖,和青砖缝隙里撮撮油绿着的苔藓,构成了秋之岱庙的三原色。

悄然间,有一个人,他踏过台阶,漫步走上了岱庙正阳门高大的城墙。

平日里北望,那水墨画一样挂在眼前的泰山,此刻,已深深藏进雨幕之后,看不见一点踪影。

转过脸,他看一眼墙外的红尘都市,再看一眼墙内的仙宫净土,轰隆隆的人间喧嚣和道乐佛号的交响,在他两耳间此起彼伏……
他,久久伫立。

暮钟之声悠远传来,穿过碑林,穿透神殿,又绕过唐槐和汉柏,在这雨中,它让岱庙更加寂静和深邃。

一只夜鹭从银杏树上展翅飞走,而一只喜鹊正栖在古柏枝头,抖着它湿热的翅膀,一片羽毛轻轻落下,地上的小麻雀正巧抬头看见,它突然腾空而起,将羽毛衔走,飞回它神殿檐下的巢里去了。

鸟巢渐多,鸟鸣不止。

岱庙俨然是鸟儿们的乐园,鸟儿们的家了。

然而,在这样一座殿阁辉煌、雕梁画栋的恢宏建筑群里,东岳大帝端坐其间千百年,一派主人的样子,岱庙是他的家才对。

可是,无论庙里还是庙外,与鸟儿相比,他又能主宰什么呢?
汉武帝栽下几棵柏树,走了;宋真宗立下几块石碑,也走了。

当一千年前的那截石碑,和两千年后的几株汉柏开始对话的时候,那个伫立在城墙上的人,便慢慢走下来,他静默在石碑和古树之间,做起了它们唯一的听众。

汉柏劫后余生,仅存一脉生机。

那些受尽岁月盘剥,变得赤裸裸的枝丫,依然苍劲有力地直指天穹,它质问的姿态,显然不是针对曾经的风霜和雪雨,而是生命本身。

当年宋真宗声势浩大的封禅、修殿和立碑,除了几分象征意义之外,更是无法解释汉柏的追问。

在东御座里,乾隆帝的龙榻和龙座依然,他喜欢的画儿也还挂在墙上,一眼望去,桌上的茶壶,仿佛还在冒着热气,是一幅主人刚刚出门的样子。

然而,当门外的黄金竹枯了又绿,绿了又枯,主人却始终没有再回来。

因此,岱庙也不是帝王的家。

那个人,他又穿过甬道,在钟楼里抄写下“东岳大帝真训”之后,心中默念“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便到天贶殿门前细看东岳大帝去了。

过配天门,进仁安门,眼前露台高筑,场地开阔。

脚下的青砖已被游人踏去大半,青石台阶也磨得光滑如镜。

秋雨虽然洗刷掉了层层叠叠的脚印,包括汉武帝宋真宗和乾隆爷他们的,以及两千多年中所有造访过的,但那个人他相信,到目前他踏上去的,是最后的新鲜的脚印。

这一脚下去,他发现台阶已经向外倾斜了许多:所有坚硬的棱棱角角,都被时间打磨掉了。

仿佛只有那砖缝或空地上的苔藓,不长也不短,不言亦不语,从两千年前,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

他于是弯下腰,用手指抠下了一小撮,顿时,一股浓烈的历史的味道扑面而来——潮湿而咸腥。

一名香客将手中的“高香”举过头顶,祈祷之后,对东岳大帝虔诚下跪。

大帝的表情始终如一,端坐,威严,眼角里却又透出慈祥。

他目睹过他眼前所有人的表情或表演,但他未必能够猜透人世间这些男男女女的心事。

东岳大帝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他似乎在等待——等待人们哪怕有一刻,能像他一样静下来,如他般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人是为劳苦而来,为名利而来,也就是为烦恼而来,除此便觉无聊。

其实,东岳大帝也对人们没有办法,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下跪,都是对神灵有所祈求。

绕过天贶殿,后面是“淑明后”宫。

宫小,香火也不旺,但宫前的两株硕大银杏树,却吸引了极多的游人。

树龄三百八十载,但依然挺拔健壮,枝繁叶茂。

雨滴滑落时,会有熟透了的银杏儿从枝头坠落,啪嗒一声,在地上甩出那粒叫作“白果”的杏核来。

树叶哗啦一响,有风,从岱庙外面吹过来,很急躁。

但除了叶子,银杏树是一动也不动。

它已经在这里以这种不变的姿势,陪了“淑明后”几百年了。

它用坚守告诉我们,这满树的黄杏和鸟巢,就是它结满的期待。

但“淑明后”仍然是孤独的。

宋真宗封了帝号,又赐了宫后,他以凡人之心去揣度神灵之腹,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不伦不类。

因此又回到了究竟谁是谁的主宰的问题上来了。

那个人穿过整个岱庙,穿过千年历史,他觉得累了,他来到“淑明后”宫旁一棵古藤树下。

古藤盘根错节,遮天蔽日,藤下的青砖上有一层薄薄的淤泥,脚一踩,极滑。

起身时,他趔趄了一下,就在差点摔倒的一瞬,深吸的那一口气,却又让他顿觉清爽宜人,心肺通透。

走出厚载门,他就又走进了城市——尘世。

回头,见高大的城墙上竟长出一株柏树来,想必当年那一粒柏籽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岱庙,就算在墙上也要生根发芽。

但他,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他还是要无奈地回到人间来——他把粘在鞋上的淤泥弹了一弹,又跺了一跺,之后,便消失在雨雾之中、街巷之中。

可惜的,是那一撮被他踩在鞋子上带出来的泥土,它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深感遗憾。

因为能在岱庙里清清净净做泥土,也是件幸事。

(选自《十月》2017年第6期)
(1)文章第四段(划线的)对暮钟和鸟类的描写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赏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

然而,当门外的黄金竹枯了又绿,绿了又枯,主人却始终没有再回来。

(3)文中多次提到“他”,有时指“东岳大帝”“宋真宋”“乾隆”,更多指称走进岱庙的“那个人”,客观上有什么效果?走进岱庙的“那个人”是怎样一个人。

(4)最后一段说:“可惜的,是那一撮被他踩在鞋子上带出来的泥土,它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深感遗憾。

因为能在岱庙里清清净净做泥土,也是件幸事。

”结合全文,分析这段话蕴含的意味。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6. (9分) (2020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

【注释】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

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

②滟滪:滟滪滩,在重庆奉节县东五千米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的开篇写李剑州,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热情歌颂他“能化俗”的政绩和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这两层意思。

B . 颔联用典贴切。

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

C . 颈联实写诗人“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

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

D . 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诗人自己,再由诗人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7. (18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

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

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

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

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

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

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

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

以故陈和尚系狱。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奏上,久不能决。

未几,斜烈卒。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

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

”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

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

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

六年,有卫州之胜。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

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
【注释】①北兵:蒙古兵。

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

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 .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 .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 .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B . 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C . 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

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

D . 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

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

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B . 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

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

C . 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

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 . 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

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②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8. (16分)(2019·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

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焉。

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

以南土卑湿,辞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

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

时齐明帝作相,闻而嘉之,引为领军长史,甚见赏纳。

及即位,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诠序著称,迁侍中。

建武末,为吏部尚书。

是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

亮自以身居选部,每持异议。

始亮未为吏部郎时,以祏帝之内弟,故深友祏,祏为之延誉,益为帝所器重;至是与祏情好携薄,祏昵之如初。

及祏遇诛,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由内宠,亮更弗能止。

外若详审,内无明鉴,其所选用,拘资次而已,当世不谓为能。

既而东昏肆虐,淫刑已逞,亮倾侧取容,竟以免戮。

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未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亮独不遣。

及城内既定,独推亮为首。

亮出见高祖,高祖曰:“颠而不扶,安用彼相。

”而弗之罪也。

高祖受禅,迁侍中,引参佐命,封豫宁县公。

天监二年,转左光禄大夫。

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省,而语笑自若。

数日,诏公卿问讯,亮无疾色,御史中丞乐蔼奏大不敬,论弃市刑。

诏削爵废为庶人。

四年夏,高祖宴于华光殿,谓群臣曰:“朕日昃听政,思闻得失。

卿等可谓多士,宜各尽献替。

”尚书左丞范缜起曰:“司徒谢朏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治实,陛下弃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

”高祖变色曰:“卿可更余言。

”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

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

遭母忧,居丧尽礼。

八年,诏起为秘书监,俄加通直散骑常侍,数日迁太常卿。

九年,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

其年卒。

谥曰炀子。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孔子称“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注)”。

王亮之居乱世,势位见矣。

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及奉兴王,蒙宽政,为佐命,固将愧于心。

其自取废败,非不幸也。

易曰:“非所据而据之,身必危。

”亮之进退,失所据矣。

惜哉!
(取材于《梁书》卷十六)
(注)商纣王无道,微子劝说无用而离开;箕子劝说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比干规谏而被处死。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延才俊以为士林馆延:邀请
B . 凡所除拜,悉由内宠由:经由
C . 亦间路送诚款间:有时
D . 宜各尽献替替:废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南土卑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 闻而嘉之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 . 祏昵之如初曾不知老之将至
D . 其未能拔者距其院东五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王亮因为是名家子弟,宋末被选拔娶公主为妻
B . 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江祏)多次进宫选拔人才,被士子们所信服
C . 诏削爵废为庶人:皇帝下令削去王亮的官爵,将他废为庶人
D . 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他对于取舍的把握,怎么会与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

②颠而不扶,安用彼相。

(5)根据选文及相关内容,完成①②题。

①王亮死后,谥为“炀子”。

《礼记》中说“闻其谥,知其行也”,《逸周书·谥法解》中说“去礼远众曰炀”,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皇帝赐给王亮这一谥号的理由。

________
②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如《红楼梦》中“贤孝才德”的(甲)________(姓名),谥号为贤淑贵妃,此为官谥;如东晋诗人(乙)________(姓名),谥号为靖节先生,此为私谥。

(6)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矣”。

意思是王亮在仕途上的进退失当,在于他失去了所应凭借的“仁”的标准。

你是否同意姚察的观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20高三下·宁波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

——梁思成
材料二
民族的自尊建立在个人的自尊上,民族自尊的丧失,皆因于个人自尊的丧失。

——柏杨
对于“民族自尊”这一话题,作为当代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2-1、
2-2、
2-3、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3-1、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4-1、
4-2、
4-3、
5-1、
5-2、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