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测试(一) 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Ⅰ)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Ⅰ)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图6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
2018年⾼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考点⼀:中华⼈民共和国成⽴01.(2018届重庆市⾼三5⽉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49年新中国成⽴。
在开国⼤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曲》等核⼼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主站了起来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 意味着⼈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02.(湖北省⼋校2018届⾼三第⼆次联考⽂综历史试题)新中国成⽴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办法》,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 巩固新⽣的⼈民政权B. 取缔⾮法的社团组织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答案】A【解析】据材料“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登记的⽬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的⼈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关。
03.(⼭东省烟台市2018届⾼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49年7⽉,中共中央指⽰:“凡三万⼈⼝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迟三个⽉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民群众的重要⽅法之⼀。
”这⼀指⽰A. 为渡江作战进⾏战前总动员B. 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 有利于建⽴和巩固⼈民政权D. 标志⼈民代表⼤会制度建⽴【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抓住关键信息、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时间“1949年7⽉”结合新民主主义⾰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04.(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三第⼆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研究历史需要⼀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段不断出现⾰命⾼潮的历史。
2018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8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卷结构总体分析评价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试题可以看出,今年高考既有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后的未来指向性,又有全国卷特有的传统性。
选择题24-35为历史选择题,共12个题,48分;材料题必做题为40题、41题。
选做题为44题、45题、46题三选一,满分为100分。
今年的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考查,例如以村民自治建设为背景,考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尤其是依宪治国这一时代话题,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重要建设方略。
本次试题历史部分选择题较2017年风格相近,主要是材料更加新颖,考查更加灵活,这和之前的全国一卷文综历史部分风格是一致的,既关注学生基础,又有良好的区分度。
全国1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二、考点分布分析必做题部分(85分)。
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也较高,这样的考查非常具有创新性,但是只要冷静回忆这一部分所学知识,注重答题分点、格式明确,该题迎刃而解。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第42题说题
一、试题的命题立意
1、知识层面的考查 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世界市场,商业革命,殖民扩张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导致亚非拉
4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多元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逻辑 思维和发散思维。本题答题的关键在于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进行作答。
问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 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领域的大变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都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学生面对此题出现的问题。
分析讲解说试题的难点,学生容 易出问题的地方
三、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经过系统的复习,基本上已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 体系框架逐渐形成,拥有历史逻辑思维,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题型及问题的处理能独立完成。
对此,学生所学包括英法美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 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及早期自然科学成就、文学艺术成就。
五、指导学生作答
围绕材料提取有用历史信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近代西欧殖 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时空定位);非洲贩卖黑奴---三角贸易; 宗教信仰......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宗教改革;英国、黑奴 (欧亚非联系逐渐紧密)---地理大发现等。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 ( 2分) (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
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
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 ( 2分) (2018·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状态并未结束,虽然藩镇掌握财政大权,很多并不上供,但是名义上官员要接受中央任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藩镇只是赋税不上供,不能说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项明显与历史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唐代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2、3卷三套)(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专题02 近代中国反侵民主(含解析)
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01.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5)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点睛】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本题的解题关键之一是时间“1903年”,学生解题时可结合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有助于得出正确答案。
02. (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认同感。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一方面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代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不属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是“祭祀”方面,属于宗族意识,不是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方面,故C、D两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二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某某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关中地区经受战乱破坏,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
秦朝移民中“迁豪富、强族于关中”是为了加强监管,尤其是迁六国贵族,是为了削弱六国贵族势力;“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是为了减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C项排除。
材料为巩固国家统一措施,D项排除。
【教师备用】【新知生成】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1)全国必须在经济、文化上高度统一。
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含答案)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2018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解析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
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2.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1。
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关税贸易总协定》(1) 含答案
《关税贸易总协定》课后练习(1)1. 20世纪40年代的一经济协定规定了缔约国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贸易壁垒递减原则、非歧视原则等,这一经济协定应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金融公司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国际开发协会2.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这三大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经济政治化B.经济区域化C.经济系统化、制度化D.经济多极化3.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讲话与文献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是( )A.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B.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C.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D.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4. 1947年后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
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的生效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5.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是( )A.世界银行B.关贸总协定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布雷顿森林体系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A.“冷战”秩序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操纵世界贸易B.客观上为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C.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D.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8.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在其中拥有特殊地位B.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C.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D.使战后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9.“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统一概况: (1)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_中__央__集__权__ 的秦王朝。 (2)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_长__城__和“直 道”。 (3)统一岭南:开凿_灵__渠__,平定岭南并设郡。 (4)平定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地方制度:郡县制。 ①内容:地方设有_郡__县__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 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消极: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 短命而亡。
【备选要点】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不同
实行 条件
传承 制度
官吏 权力
西周分封制 与宗法制相联
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 的爵位
秦朝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 实行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不得世袭
当然的王位继承人。实行宗法制,首先就要严格区别嫡 庶关系。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是为了把“宗子” 继承的制度固定下来,防止发生争夺和内乱从而巩固宗 族组织及其统治力量。
重难点二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料探究】
1.秦朝的皇帝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 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 (1)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规范 人际关系,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和 巩固国家统一。
(2)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按照血缘亲疏划出等级关系,确定政治关系。这不利于 扩大统治基础,不利于人才选拔,在疆域日益辽阔、政 治关系日益复杂的中国古代社会,逐渐显现出其落后性。
江西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pdf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直线”“1.《墨子》中有关于“圆”“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全国卷1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3。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第42题说题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2第41题说题试题展示(2018新课标2卷第41题)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物种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一、试题的命题立意第41题作为历史高考材料题中的第一题,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纵观2013-2017年全国2卷41题的考察方向来看,41题命题特点表现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总体来看,以考查历史的横向联系为重点,即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在同一领域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及影响。
同时也兼顾历史的纵向对比。
2018年全国2卷的41题正是在这样大方向下考察了一带一路视野下东西方农业文明的发展。
1、知识立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专题06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含解析)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0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B【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0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3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3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训练目标] 1.根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显著进步。
2.政治: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各诸侯国变法改革;中央集权萌生,兼并战争使国家渐趋统一。
3.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
4.文化:“百家争鸣”。
小题精练1.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2.(2016·宜春一模)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3.(2016·甘肃一模)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这主要反映出(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C.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D.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4.(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写道:“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战国时遭到进一步破坏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C.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缓慢D.贵族政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5.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6.(2017·泉州联考)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7.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测试(一)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 B.“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C.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 D.“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
2.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3.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
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4.南宋官员叶适以“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这反映出( )
A.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 B.理学未能满足统治需要
C.程朱理学不讲实用性 D.叶适否定了“格物致知”
5.据资料记载,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黄遵宪等逃往上海租界避免了杀头之祸。
而革命党人更是把上海租界经营成活动据点、宣传中心和逃避清廷迫害的
避难所,由此可见( )
A.租界成为反清革命基地 B.清政府开始放弃领土主权
C.租界享有独立的司法权 D.各国均默许中国社会变革
6.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7.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8.1952年,中央政府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规划,1954年又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其职责是负责技术性工作。
成立这些机构主要是为了( )
A.进行所有制的变革 B.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C.保障经济计划完成 D.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9.演说曾经是雅典人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技能。
但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在演说开始前,往往都要先表白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说对手很会演说。
这是因为古雅典( )
A.公民的民主自觉性增强 B.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
C.公民参政范围有所扩大 D.演说家们大都谦虚谨慎
10.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