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七年级(下)期中语
文试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萦.(yíng)带殷.(yīn)红迥.(jiǒng)乎不同苛.(kē)捐杂税
B. 挚.(zhì)痛污秽.(suì)锲.(qì)而不舍燕.(yān)然勒功
C. 亘.(gèn)古愧怍.(zuò)酣.(hān)然入梦仰之弥.(mí)高
D. 震悚.(sǒng)嗥.(háo)鸣气冲斗.(dǒu)牛群蚁排衙.(yó)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对荒僻警报叠起当之无愧
B. 取谛烦琐目不窥园慷慨淋漓
C. 槁头忿然不已为然微不足道
D. 请问悠然至死不懈不可捉摸
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

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 博览质疑诵读精读
B. 精读博览质疑诵读
C. 诵读精读博览质疑
D. 质疑诵读精读博览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土地的誓言》是作者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
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C.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
《神话与诗》《烙印》等。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课文内容默写。

士别三日,_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____ 。

(光未然《黄河颂》)
王维的《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____ ,______ ”表现了诗人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 ,______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③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④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⑤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A. ③②①④⑤
B. ③④⑤②①
C. ④⑤③②①
D. ①④⑤②③
7.名著解读。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

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 (作者)的小说《骆驼祥子》。

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把祖国放在心间,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牺牲生命……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祖国,我爱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请你按照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的名称。

示例:爱国书籍交流会
①______
②______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名言,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9.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日子里,出现了许多疫情里的“逆行者”,在国家
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请你写出一位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故事。

并谈谈从他(她)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喇叭老王
马卫东①在中学任教那几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就是王守智老师,他是学校的政教主任。

只因他从早到晚的工作,都离不开那个挂在教学楼上的老式大喇叭,由此得名喇叭老王。

②得此雅号,并不为过,我们是真真切切领教到了他大喇叭的厉害。

只要每天五点
五十的起床铃一响,老王的大喇叭就准时打开。

“同学们,起床了,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扣分喽!”一口浓重的河南话瞬间传遍校园内外,传到黄河两岸。

并且这个声音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A 即使你睡得再死,他的声音也能穿透墙壁,越过门窗,直冲被窝,把你从美梦中硬生生拽起。

B 如果再想睡下去,那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喇叭声好像是长着翅膀的苍蝇一样,在你的耳畔来回盘旋。

即使用被子捂着脑袋,这声音也一定会顺着床边,沿着缝隙,再次响在耳际。

让你不得不立马起床,赶快走进早读课堂。

③接着,预备铃刚敲过,喇叭声又开始了:“同学们,快进班啦,快进班啦,迟到
一人扣五分。

”这句话依旧会反复到上课铃声响起方会罢休。

然后,只要是每节课的下课铃一响,老王的喇叭声就又继续响起。

要么是哪班同学向窗外扔垃圾了,扣多少分;要么是哪班的清洁区没打扫干净,扣多少分,要么是哪个同学的饭卡丢了……总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却在每个课间十分钟反复吆喝。

他的大喇叭声会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半,学生寝室都熄灯了才会告一段落。

④喇叭老王的大喇叭换来了干净的学校环境,也换来了学生的良好纪律,更换来了
老师们的怨声载道。

每天只要老王的喇叭声一响,办公室的老师们就会齐声哎呦一声。

紧接着,这个说:“喇叭老王真烦人。

”那个说:“那就不会让喇叭歇歇……”
大家七嘴八舌的抱怨着。

特别是班主任们,每每听到他们班因为什么扣了多少分时,更是气的七窍生烟。

老师们都认为这样做太不给他们面子了,心中的不平就会逐渐形成,时间长了,个别班主任就会在某一天爆发,找老王说道说道。

可是老王面对气势汹汹的来客,从来都是耐心解释再三,让班主任们带气而来,带笑而归。

⑤即使还有其他老师不理解的抱怨声,传到喇叭老王的耳朵里,他也会用宽容地哈
哈一笑,就此翻过,从不记在心上。

记得有一次,我们都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喇叭老王弯着腰,驼着背,依旧是迈着快速的步伐来打饭了。

就有老师故意开玩笑说:
“王老师,你这大喇叭也要吃饭呀?”喇叭老王一听,满脸的皱纹笑得更深了,然后幽默地回答:“大喇叭也要及时充充电,加加能量呀!”他的话声刚落,餐厅里顿时笑声一片,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⑥平时,只要在校园里碰到老王,不是看到他在捡拾垃圾,就是看到他在清理厕所,
学校最脏最累的活都离不开他驼背的身影。

⑦记得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校园里因积雪太深,学生无法打扫卫生。


王就带领学生干部,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在校园里铲出多条道路。

而此时,老师们则围坐在办公室的火炉边烤火呢。

干完这些活,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头顶上直冒白烟,可他连口气都没喘,就又走进积雪中捡拾垃圾了。

我下楼上厕所时,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刚铲出的小路又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走上去嘎吱嘎吱地响。

路上,我碰到了正弯腰仔细地寻找目标的老王,他发现一个被埋在雪窝中的塑料袋,就马上伸出通红的手指捏起来,放入垃圾斗内,就又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身后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脚印。

雪水把他的棉杖全打湿了,都浑然不知。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顿时心疼起老王,忘记了他的一切“烦人之处”,走到老王身边轻声地说:“王老师,下这么大的雪,别捡了,快回屋烤烤火吧。


老王抬头看到是我,伸手抹掉眉毛上的白雪,呼哧着热气微笑着说:“是马老师呀!
谢谢你的关心,我没事转转,不用担心,你去忙吧!”说完就继续踏雪寻找下一目标去了。

此时,呼呼的北风怒吼了起来,昏暗的天空和雪打成一片,一切都模糊不清。

风雪又大了,我赶紧把帽子拉了拉,脖子缩在领子里。

不知怎的,看着风雪中逐渐模糊的背影,顿时,一种感动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⑧慢慢的,老师们还发现,老王还是个热心肠的人,他除了担任学校政教主任外,
还兼任学校的工会主席一职。

不管是哪位老师家有红白喜事了,他总是跑前跑后的帮忙料理,一切事情总是安排的有条不紊,妥妥贴贴。

为办事的老师省了很多心,老师们提起他,没有不感激的。

⑨有段时间,老王的父亲生病住院,他请假前去照颀了。

那段时间,校园一下子安
静下来,安静的让师生们有点不习惯,感觉少了些什么。

⑩大家又开始想念喇叭老王那从早到晚的喇叭声了。

本文选自《郑州教育博客》有删改
本文围绕“喇叭老王”写了哪些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喇叭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作者的叙述中,大家对“喇叭老王”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一些变化,请用文中词语概括。

联系上下文,从A、B两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揣摩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A即使你睡得再死,他的声音也能穿透墙壁,越过门窗,直冲被窝,把你从美梦中硬生生拽起。

B如果再想睡下去,那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喇叭声好像是长着翅膀的苍蝇一样,在你的耳啤来回盘旋。

文章结尾写到“大家又开始想念喇叭老王那从早到晚的喇叭声了。

”请你结合相关文段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想念的原因。

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父亲的石头宫殿回望我坐落在黄河口平原上的故乡,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那两间石头小屋。

那个当年温馨的小院子而今已荒凉;那排当年高大的土坯房而今已破败;那高高的房台,如今已被更高的路基覆盖;那蜿蜒曲折的黄泥小路,现在已是柏油罩面,小车飞驰。

当然,院子东南角上,那两间石头垒就的小屋,这大平原上的奇怪建筑,也早已没了影踪。

如今,那里是一片菜园子,枝叶茂盛,花木葱茏。

父亲对此毫无伤感,他曾慨然道:“本来就是牛棚嘛!”
当然,老牛也早已不在。

父亲视之如命的老牛,与时光一起走入了记忆深处。

而那些石头,后来也送给村里的邻居们盖房用了。

那是整整一卡车石头,当时花了父亲多年的积蓄。

说起来惭愧,这本来还是预备给我娶媳妇的。

在农村,家有男孩必要早做准备,置办下新房才有姑娘肯嫁。

而在我们这大平原上,石头做基础的瓦房要比土坯房的档次高许多。

所以,石头,就成了重要的资产储备。

可是,新房一时半会儿盖不了,石头一直堆着也碍观瞻。

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石头太重,会压下孩子的前程。

那时我正在读高中,这让母亲分外担心。

父亲一辈子坚持马列不信鬼神,但在这个问题上也不禁动摇了。

他说:“要不就全垒牛棚得了,也让牛享受享受。


父亲心里,除了我就是牛。

父亲属牛,与共和国同龄,也像牛一样执拗刚烈不通融。

而我属羊,我出生的时候,祖国这艘大船正在转舵。

我的童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有了拖拉机,也有了白面馒头。

而父亲那时候,牛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

父亲把牛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农忙早晨喂麦糠,夏天晚上打蚊烟。

让牛住个石头宫殿,在父亲心里不算啥。

说干就干,当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正是黄河口汉子最精壮的时候。

他抱起一块又一块椅子大小的石头,把它们垒成石头墙,垒成石头房子。

路过的乡亲们看到刚刚卸
任的生产队长的惊人之举,都不禁停住了脚步。

父亲从十三岁务农,十六岁就干生产队长。

那时候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父亲就和他的队员们一铁锨一抬筐地改天换地,深入黄河三角洲的腹地,在蒿草没人的百里荒原修水利,开荒田。

领导看中了他的实在肯干,问他“吃公家饭咋样?”父亲闷着头吭哧半天,回说还是想回村里,“我还是想回村里。

你不是说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嘛!”领导被问住了,只好随他。

生产队改村委会了,父亲又回头继续当农民。

他牵着心爱的黄牛,一垄一垄地流下辛勤的汗水,换来孩子们的衣食。

孩子们的嬉笑打闹,他从不过问。

“树大自直”,他说。

收罢了秋,他也会把我扛到脖子上去看马戏。

我一直记得那年的马戏,狗熊、魔术、杂技、奔驰的骏马,那是多么美妙的世界呀!忘记了是整整一上午还是一下午,我始终在攒动的人头上空看着。

父亲的石头宫殿落成的时候,很多人都跑来参观。

逢到赶集,邻村人也都停下车子,指指点点。

后来,它几乎成为了一个标志。

人们说起来的时候,都说“在石头屋哪里哪里”。

毕竟这里是大平原嘛,方圆千里无山无石。

老牛住得倒很坦然。

干活归来,它便急切地奔进石屋歇乏。

我放牛回来,缰绳随意搭在牛背上,它也能穿过村街,经过院子,直接走进石屋里去。

牛在这里生儿育女,步入晚年。

我接父亲离开的时候,牛已经很老了。

牙口也像父亲一样已经不行了。

父亲把它送给了邻村的老光棍。

那天是我陪他去的,父亲又给牛顺一遍身上的毛,嘴里嘟哝着:“你妈身体不好,这辈子也多亏了牛。

”不知道是说给我听还是给牛听。

我们走出院子的时候,我看见牛眼里滚出了花生仁大小的泪珠。

父亲走在前面,用手擦着眼睛。

父亲没有收老光棍的钱。

我们选择给他,是觉得他无亲无伴,也许会给老牛一个善终。

石屋拆除的时候,我正在忙着装修城里的楼房,好把父亲接出来。

石屋拆了,院子卖了,他最后的脐带断了,父亲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进城老人,开始变得多话,絮叨,惶恐,木讷,魂不守舍,现在越来越像一段呆木头。

在不合时宜的年代,父亲却曾发出过耀眼的光亮,像暗夜里的一道闪电,虽然在转瞬之间就消逝了。

就如同那菜地上曾经耸立过的石头宫殿,仍然留存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当然,也仅仅是在记忆里。

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文中说“父亲心里,除了我就是牛”。

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还是想回村里。

你不是说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嘛!”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二段的表达效果。

本只是两间石头垒的牛棚,作者却称之为“父亲的石头宫殿”,并作为文章的标题,请探究作者这样做的意图。

1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编次、编入)当行(征发的队伍当中)。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出郭相扶将
..:______
②着.我旧时裳: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文中画线句“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所表达的主旨。

【甲】文中与此句表达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哪一句?
根据【甲】【乙】两文概括木兰的形象。

1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简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的妙处。

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4.题目:我最尊敬的人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15.题目:,让我感动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殷红”的“殷”应读作“yān”;
B.有误,“污秽”的“秽”应读作“huì”,“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作“qiè”;
C.正确;
D.有误,“群蚁排衙”的“衙”应读作“yá”。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D
【解析】A.有误,“警报叠起”中的“叠”应为“迭”。

B.有误,“取谛”中的“谛”应为“缔”。

C.有误,“槁头”中的“槁”应为“镐”,“不已为然”中的“已”应为“以”。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B
【解析】此题作答,除结合词义辨析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的理解辨析,如梁的读书方法显然是“精读”即精细深入的阅读;而陈的读书涉及“考证、注释、心得”显然读得多(博览);胡的“假设”即是一种“质疑”;“放声疾读,久之自悟”表现得显然是“诵读”。

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此题可从词义理解,语境分析两方面辨析。

4.【答案】B
【解析】A.有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B.正确;
C.有误,《烙印》的作者是臧克家;
D.有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答案】【小题1】即更刮目相待
【小题2】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小题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小题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答案:
(1)即更刮目相待
(2)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注意“障”的书写)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意“园”的书写)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解答这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
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C
【解析】通读句子,这是《老山界》里的一段精彩夜景描写。

先描写看到的景象,视野由上而下,由远而近:④句先写天上的星星,⑤句写黑色的山峰,③句写山谷。

然后由视觉转为听觉:②句写看到的火,听到的声音;①句“除此之外”紧承②句写周围的寂静。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句序应是④⑤③②①。

故选:C。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主要内容后,再找总领句或总结句,这些句子特点明显。

确定了这些句子后,然后再找上下句中相关联的词语,注意时间先后、先总后分这些顺序。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7.【答案】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骆驼祥子》有关常识的掌握情况。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祥子的性格经历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刚开始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

但是在经历了重重打击之后,他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答案:
(1)老舍(舒庆春)
(2)示例: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小说《骆驼祥子》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结合阅读积累作答。

这类题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较多。

一般选取的片段应该是该名著中比较经典或者是特征明显的片段,建议考生对于课本提供的精彩片段阅读要认真阅读,烂熟于心。

8.【答案】【小题1】爱国诗词朗诵会
【小题2】爱国名言展示会
【解析】答案:
(1)示例:①爱国诗词朗诵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

(2)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主动为国分忧,勇于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

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

活动的名称要易于识记。

据此可设计为:诗歌朗诵,名言展示等。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与“天下家国”有关的名人名言有很多,那些古诗词中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均可,任选一句,然后根据内容和主旨来陈述理由即可。

语意清晰,语序合理。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