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斑的中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白斑的中医治疗
1.什么是皮肤白斑
通常情况下所谓皮肤白斑指的是患者皮肤看上去要比正常的皮肤更白,呈现
出白色斑点的状态,就其产生原因而言,大多都是由于患者的皮肤色数减少而致。就其发生部位而言,多见于患者的手部、面部以及颈部等容易暴露在外的部位,
而且表现出独立分布和局部出现的状态,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呈现对称分布的,或
者是全身泛发的。
2.皮肤白斑为什么一定要治疗?
2.1白斑不治疗会扩散
按照临床治疗效果来看,患者在患有白斑后不进行及时治疗,白斑的范围就
会变大,向周围的皮肤进行扩散,特别是对爱美的女性而言,倘若白斑的位置是
在脸上或者是手上,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有出现白斑情况,一定要
在心理上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接受治疗。
2.2白斑不治疗有可能引发并发症
皮肤白斑不仅仅是一种皮肤性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在没有得到治疗的情况下,是会引发类似类风湿、甲亢等相关的并发症。与此同时,根据临床相关最新研究
笔者发现,患有白斑病的人最终患皮肤癌的几率要高出正常群体很多倍。
2.3最后还会出现遗传的现象
众所周知,白癜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虽然其
不具有任何的传染性质,也不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其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倘若患者是一个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在没有得到充分医治的情况下结婚生子,那么遗传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也是白斑病一定要治疗的原因之一。
3、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患者的不同病情状况和身体结构进行相应的辨证,对于“气滞”性患者,首选逍遥散疏肝柔肝、理气解郁。属于“风邪”型患者,则需要祛风散邪。
属于“血瘀”型患者,根据中医理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更滞,故行气通络的同时还需活血散瘀,加用当归、丹参、香附、郁金、红花、益母草等品。这样三组药物共达理气解郁、疏风驱邪、活血散瘀之目的。
3.1滋补肝肾、气顺血畅
皮损发无定出,病程较长,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不断会有
新皮损出现。这个时候需要滋补肝肾,让患者保持气顺血畅,常用药物:当归、
熟地黄、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制首乌、补骨脂、桑葚子、丹参、红花等。
3.2补益心脾、交通心肾
皮损沿一定的神经区域发生,多有精神神经诱因,所以需要补益心脾、交通
心肾。常用药物: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白术、茯苓、钩藤、石菖蒲、丹参、红花、补骨脂、白蒺藜、木香、桑葚子等。
3.3情志不畅
如果患者为女性,常常伴有月经不调,并且还有情志不畅的表现。常用药物:当归、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白术、丹参、白蒺藜、白芷、桑葚子、
益母草、浮萍等。
3.4祛风除湿
从风湿论治白癜风,治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调肝补肾。祛风利湿的常
用药物:浮萍、威灵仙、白芷、苍术、刺蒺藜等。
4证治方药
那么白斑病应该怎么医治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中医的角度谈谈中
医的治疗方式。
4.1血虚风燥
4.1.1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皮肤呈现圆形白斑,而且白斑边缘周围的皮肤逐渐加深,在白斑的正中线会有一个深褐色的斑点,在经过太阳灼晒下会发红,同时患者的舌苔淡红,脉缓。
4.1.2患者病因病机:通常致病原因是由于患者的风邪由外而入侵到皮肤,
同时患者的气血不合,而最终引发患者皮肤的营养失衡。
4.1.3治法:中医上通常的治疗理念是养血祛风。
4.1.4方剂:除驳丸。
药物:生熟地各90g,补骨脂60g,当归90g,川芎60g,浮萍60g,姜黄
30g,何首乌90g,白鲜皮60g,蝉衣30g,研末蜜丸,每丸10g,日服2次。
4.2肝郁肾虚
4.2.1患者的临床表现:这种病症患者的皮肤都会呈现出淡红的白斑色,通
常局限于身体的某一处。就其发病原因而言,通常与患者的过度劳累,房事过度,思想压力大等有关,对于女性而言通常会伴有心情沉闷,月经不调,而男性通常
会漫游阳痿早泄,头部眩晕等症状。
4.2.2临床治法:肝郁用疏肝解郁,肝肾虚以滋肾养肝。
4.1.3方剂:(1)逍遥散加减。
药物: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白术10g,熟地10g,郁
金10g,薄荷6g,甘草6g,补骨脂15g,白蒺藜10g。
4.3瘀血阻络
这类病人可能是因为外伤而产生,也可能是皮肤出现白斑时间过久引起,患
上该病后其眼部会发黑,皮肤有不润感,有口干现象,胸部有刺痛感,舌质篇暗,且伴有瘀点。就发病机理来看,发病时间过长,侵入经络,瘀血阻滞。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所用药物有桃仁10g,
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5g,赤芍15g,补骨脂15g,白蒺藜15g,姜黄10g,
地鳖虫6g,白芷15g。该药方中的红花、桃仁具有活血效果,祛瘀功效也比较理想;有祛风增色功效的药物是白芷及白蒺藜,赤芍、当归也有活血功效。
4.4风湿热蕴
这类病人皮肤表面白班的颜色偏粉红,又或者偏淡褐,斑点分布区域主要集
中在头部,如五官上,也可能出现在病人的颈部,部分疾病在夏秋季节发展相对
较快,在冬春季的发展速度稍慢,若皮肤表面温度较高(如在过热的被窝中、被
阳光直射等),皮肤会有瘙痒感。病人舌质呈淡红色,舌苔偏黄且腻。就其发病
机理来看,可能是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
治疗以除湿清热、祛风通络为主,可采用胡麻丸加减治疗。所用药物有胡麻
仁10~15g,苍术10g,豨莶草15g,苦参10g,白附子10g,白芷10g,蛇蜕6g,防风10g,石菖蒲10g,红花6g。该药方中具有祛风通络功效的药物有防风、白芷、白附子、蛇蜕,苦参、苍术能够清热,还具有化湿效果,胡麻仁可以滋润皮肤,红花能够活血。
5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当中注重祛风固表、滋肾养阴、养血活血的传统治疗思路。而现代的辨证治疗中注重光敏性中药、富含微量元素
类中药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实际的身体情况以及所处地
理环境适当作出调整,比如急性发作进展期患者,中医认为属风热袭表、气滞血瘀,治宜凉血活血,清热消风,辨证基础上加生地黄、紫草、丹参、银花藤、大
青叶;四川地区患者往往风湿夹热,当辨湿重还是热重,或是湿热并治。根据中
药舌象理论,在辨治的基础上,优先选用深颜色的药物,即“以色治色”,以提
高临床疗效。如肝肾阴虚为主者,治当以补益肝肾为主,用药上优先选择制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菟丝子、桑葚子等深颜色药物。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方
剂也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补骨脂、密陀僧、雄黄、红花、乌梅、菟丝子、
何首乌、补骨脂等深颜色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