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下镇石头小学资源库 陈垣院士小故事
陈垣老校长轶事
陈垣老校长轶事文/陈智超纵论北师大老校长陈垣教授的一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他是一位大史学家。
被公认为是世界级学者,上世纪20年代与王国维齐名,30年代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
第二,他是一位大教育家。
从教时间74年,从18岁开始一直到去世,其中担任大学校长长达46年之久,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目前也是绝后的。
第三,他是一位炽热的爱国者。
为什么他在学术、教育方面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应该说,爱国主义是基本动力。
一、参加科举陈垣校长清光绪六年十月初十出生在广东新会县棠下镇石头乡,换算成公历就是1880年的11月12日。
6岁前,他一直生活在新会石头乡。
虽然只有短短5年时间,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对他影响甚大。
陈垣出生在一个药材商人的家庭,创业者是他的祖父陈海学。
陈垣是家中的长子。
1885年,父亲陈维启带着5岁的陈垣从新会到广州。
一年后,陈垣便进入私塾学习。
当时的私塾,经过启蒙阶段后,就是学习“四书”“五经”。
陈垣12岁的时候,偶然在私塾老师书架上发现张之洞著的《书目答问》。
他后来回忆:“书中列举很多书名,下面注着这书有多少卷,是谁所作,什>>1969年,启功等学生看望老师、老校长陈垣32·EDUCATOR33·EDUCATOR么刻本好。
我一看,觉得这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己需要的书看。
”第二年,他又读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眼界大开后,他不满足于只学习儒家经典,而是广泛阅读所能看到的书,尤其是史籍。
14岁时,广州发生大疫,学馆解散,陈垣曾回忆道:“因此不用学习科举的八股文,所以有时间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在三年时间里看了读了不少书,打下初步基础。
”当时有些长辈认为他读四书五经以外的“杂书”是不务正业,父亲陈维启力排众议,支持他买书、读书。
陈垣多年后在家书中深情回忆说:“余少不喜八股,而好泛览。
长老许之者夸为能读大书,其非之者则诃为好读杂书,余不顾也。
幸先君子不加督责,且购书无吝,故能纵其所欲。
参观德育基地新闻报道
走进德育基地领略伟人风采
小学师生参观陈垣故居和周总理纪念馆
5月6日下午,棠下镇沙富小学师生在学校钟明灿校长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棠下镇石头村陈垣故居、周郡小学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
沙富小学的师生首先来到教育家、史学家、原北师大校长陈垣的故居参观。
师生们带着相机和笔记走进那古色古香,充满书香气色的老房子,认真观看了故居的陈设和图片展览,瞻仰了那精雕细造的陈垣先生的铜像,了解了陈垣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研究成果,感悟了老校长那段坎坎坷坷的拼搏历程。
该校学生在学习伟人精神的同时,也不忘拍照留念。
随后,师生们又来了周恩来纪念馆参观。
纪念馆位于周郡小学,是蓬江区首批爱国主义德育基地。
此次的前行,学生通过观看展馆图文,不仅了解到周总理伟大光辉的一生,还了解到周总理曾到周郡学校视察、听课。
接着,师生们来到了周总理塑像前宣誓,感受伟人风范。
通过本次到德育基地参观学习,学生缅怀了历史伟人,并领略了伟人风采。
该校藉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顽强的意志,练就过硬的本领,长大成才,报效祖国。
永恒的“国宝”,棠下人民的骄傲(谢健钊)
永恒的“国宝”,棠下人民的骄傲——参观陈垣故居有感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实验小学谢健钊在江门市中心城区出发,沿着江沙公路,经过收费站后,就见到了棠下镇石头村和陈垣故居的指示牌。
我们沿着新开设的水泥路一路直往,不多远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陈垣故居。
在陈垣故居附近,是一些错落有致的居民房或居民楼,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格外清新迷人。
在陈垣故居前面,有一个不很大的池塘,池塘周围以水泥环绕,显得别致典雅。
池塘的水很清澈,微风吹过的时候,泛起一阵阵涟漪,令人赏心悦目。
陈垣故居前面竖立起陈垣的雕塑,雕塑上陈垣面容和蔼慈祥,目光炯炯有神,让人一看就产生一种和善而严谨的感觉。
雕塑周围是生机勃勃的绿化树,绿化树虽然不高大,但修剪得整齐划一、十分好看,使人感到环境十分幽雅和优美。
陈垣故居是一个旧式的民房,两房一厅,故居的门口墙壁上镶嵌着两块石匾和一块铭牌,其中一块石匾写着“新会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垣故居(清)新会市人民政府立一九九五年三月”字样,另一块石匾写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垣故居(清)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二年七月公布新会市人民政府二○○二年八月立”字样;而铭牌上写着“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门市人民政府二○○四年九月”字样。
从这得知,陈垣故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文物保护单位。
这不正是我们棠下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吗?进入陈垣故居参观,我们发现,它的建筑布局很实用,结构并不复杂,却给人们一种冬暖夏凉、书香气味浓郁的感觉。
在故居的一侧,有一块神台,神台两边写着“门从积德大,官自读书高”的对联,让人浮想联翩。
陈垣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穷一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从古到今,一个人立身处世,首先要从积德开始,有了良好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做些事情,才能够建功立业;而要有所作为、有一番建树,就需要努力读书。
将来才可以明事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伟大的贡献。
我从一些资料介绍中还知道,陈垣先生不单学识渊博,更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抗日战争期间,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政治、思想、经济、生活上受到很大压力。
第四讲 陈垣
对陈垣宗教史的评价:“先生先后考释摩尼
佛教诸文,海内外学者咸已诵读而仰慕之 矣。” 西方汉学泰斗伯希和总体上对中国当代学者 的研究不太满意,而最佩服的是王国维和陈 垣。1933年4月离京前,他在车站对前来送 行的中国学者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 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不幸国维死矣,鲁 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陈君也。”
3.谦虚。他写好文章,总是先虚心听取各方
面的意见,一般给三种人看:比自己高明的, 与自己平辈的,自己的学生。
4.勤奋。陈垣读书、做学问,都突出一个
“勤”字。他的一个学生,在外地教书,有 一次来看他,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 我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做到一个“勤”字。 他认为读书必须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这就是四勤,即勤看、勤读、勤写、勤作, 四者缺一不可。
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
专业阅读的范围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 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褊狭的结论。 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 不能得到学问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 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和专是 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 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 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发表文章,他自己发表文章就很慎重。他的 学生赵光贤回忆说:先生教导我们,文章要 写,但不要轻易发表。文章写出来,放在抽 屉里,一、二年,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 年都可以,学术性文章没有时间性,多放些 时间,过后拿出看看,可以检验你的学问有 无进步。源自民国时代,学风浮躁,许多人急功近利,以
图速成。陈垣的主张也是针对民国学风而发 的。因此,他告诫学生打好基础,不乱发文 章。牟润孙后来说道:一字一句细心读一部 书,说来很平常,作考据而急功近利,希望 速成的人,多数办不到。由此看来,他的治 学态度认真而严谨。 在此风尤烈的今天,他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 神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界仍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教育家名人故事:留在北平抗日——陈垣-作文
教育家名人故事:留在北平抗日——陈垣七七事项后不久,日军攻克北平。
北京大年夜学、清华大年夜学南迁,大年夜批师生南下。
当时陈垣老师没有南下,而是留在了北平。
年月日,日本向中国降服佩服的第二天,辅仁大年夜学举行开学仪式。
陈垣老师说:辅仁大年夜学已有年没有举行开学仪式,由于国旗拿不出来,国歌不能唱,以致措辞也要受到限定。
日本攻克徐州时,逼迫各个黉舍都要庆祝,挂出伪满的旗,以是干脆就不举行开学仪式和不举行升旗。
当初为什么他不脱离北平呢?一个缘故原由是辅仁大年夜学是德国教会办的,并没有南迁的盘算,陈垣老师假如南下,只能丢下辅仁大年夜学的师生,单身脱离北平。
他是一位学者,脱离了他的大年夜批图书就无法进行事情。
离不开辅仁大年夜学,离不开他北平的册本,这应该是一个缘故原由。
虽然自己没有脱离北平,但他对想要脱离北平的人,他的同伙、晚辈等,是很支持的。
陈垣老师留在北平,另一个紧张缘故原由是他感觉自己有责任留在北平。
留在北平做什么?他为什么坚信自己要留在北平,而且要做很多工作,这要有坚决的信念。
什么信念?陈垣老师坚信日本的侵占肯定是要掉败的。
他在抗战时期写了好几本书。
这几本书既是学术著作,更紧张的是战争的著作。
有一本书叫《南宋初河北新玄门考》,他说:自永嘉(西晋的一个年号)以来,河北已经被外族侵陵好久了,但为什么着末中国会规复呢?中国的人口还越来越多呢?便是千百年来先夷易近困难培养而成的这么一种夷易近心。
当时他只能用中国历史上的夷易近族斗争来比喻抗日战斗,由于夷易近族斗争也是有长短之分的,也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的,是可以从中汲取履历教训的。
这是第一点,他坚信侵占者是不能长久的。
别的,必要斟酌到现实。
掉守区的人夷易近弗成能都跑到后方去,包括掉守区的常识分子也弗成能都跑到后方。
掉守区必要有人坚持正气。
陈垣老师觉得自己应该是在掉守区坚持正气的人。
陈垣老师能留在掉守的北平,由于有一套理论、一套信念在支持着他。
他留在北平便是要树立起一壁旗帜。
陈垣:启功生命道路上的明灯
著 名 书法 家、 学者启功 先 生 2 1岁那年 ,在偶 然的机会认识 了 尽 管如此 ,陈垣坚持认为 ,像
启功 这样 的人 才 不应该 被埋 没 ,应
当时辅仁 大学的校 长、著名史学家
陈垣先 生 。惜才 爱才 的 陈垣认 定这
该扶持他走上为社会服务 的道路 。
执教 美术 系。可是事情真不巧 ,一
年 多以后 ,以前 辞退他 的那位 院长
又来分 管 关术 系 了, 出于他 个人 固
执的私见,借 口认为启功 “ 学历不
够” ,再 次激之 中,感
到很 痛 苦 。
责任编辑 张家瑜
于是 ,在 13 年秋季开学时 , 98 陈垣
请启功回辅仁大学,聘任他为国文
位 目前处境艰难的青年人是一位不
可 多得 的栋 梁之 才 ,决 心扶 持 他 、
培养他 。
系讲师,专门讲授大学的普通 国文
课。 从此 , 启功再也没有离开辅仁 大 学,直至新中国成立后 ,他继续在 陈垣管辖 下的 北京师 范大 学 当教 授 ,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大学的教育
十 分 悲痛 , 当 即 为 恩 师 写 一 副 对
业就教 中学不合制度”为由把启功
辞退 了。 对此 陈垣 心 . 中感到很 不满 ,
但 也无 可奈 何 。 陈垣很 关心 地对 启
联 : “ 函丈 州九年 ,信有 师 生 同 依 父子 ;- 习作 二三 册 ,痛余 文 字誉 1 : 1 陶甄 。 此后 无论 在 什 么场 合 ,启 ”
功说 :既然中学教师当不成 ,也不 “
功都经常谈到陈垣恩师 当年对他教 育扶持的恩情,并深切地怀念。
要灰心 , 今后 出路一定会有的。”
童年的印记
GUANG DONG JIAO YU广东教育·综合2018年第7期童年的印记文/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联小学陈雪芳谁在尽情地浇水或者泼洒了温和的晨曦他们像一茬庄稼向着朝霞的方向倾斜随着时间的孵化名师们的循循善诱正和他们求知的目光发生了强烈的光合作用他们的姿势有一种等待丰收的样子我想名师的智慧正在他们的身上抽穗或者渐渐地金黄弯腰劳作更多的背影和沉甸的稻穗一样被那幸福灌浆和饱满田野上所有的汗水都在流淌收割前的喜悦本栏责任编辑王思静被幸福灌浆和饱满文/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李剑平小时候,我是在一间很有岭南特色的祠堂“陈氏宗祠”读小学,叫石头小学,是1929年以陈汉(陈垣堂侄)为首创办的,虽然后来新建校舍,但仍使用祠堂的一部分建筑,现已更名为陈垣纪念小学。
“陈氏宗祠”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连接起来,堂宇轩昂,庭院幽深。
后花园与祠堂周围种有许多高大的树,品种多,那是我和小伙伴捉迷藏的乐园。
印象最深的是凤凰树,蓊蓊郁郁,艳红的凤凰花从翠绿的羽叶中肆意地溢出,如满天彩霞般将晴空定格。
对着正门的殿堂是室内运动场,摆着几张乒乓球桌,课后常常有人在切磋球技,中午时,便又成了我们听“讲古”(粤语的小说连播)的地方。
从小我们就认识了“讲古”大师张悦楷、梁锦辉,从《杨家将》《三国演义》等故事中,“仁、义、礼、智、信”的民族文化悄然入心。
那时,我们都尊称老师为“先生”,记得先生常常教导我们要“修其根本,础若磐基,敏于听,多思慎行,立君子德,做有教养的好孩子”。
学校背靠龙山和大虎山。
当年的龙山和大虎山光秃秃的,只有低矮的灌木,其中的山捻树是我们的最爱,春开粉紫的花,结青色的小果,夏天成熟时变深紫色,非常好吃。
每年学校都组织我们到龙山野炊,大家分任务:你带柴米,我带红豆花生,他带锅……浩浩荡荡到龙山,各司其职,垒灶煲粥、焗番薯芋头。
当时物资较贫乏,但孩子们动手能力都很强,小厨师把简单的食物做得别有一番风味,大家吃得美滋滋的。
初三作文议论文《陈垣》1500字(共17页PPT)
初三作文议论文《陈垣》
他身在京城,心系粤地人,对
故乡新会文化事业特关
初三作文议论文《陈垣》
陈垣故居在风雨岁月中已
后院 经陈旧,
亦失去往日的整洁。
门前游泳池已废弃为塘,溪泉淤
整治 塞,正等待梳理、
。但花香
清风 依然,鸟语依然,
依然。陈
垣校长像屹立门前,依然显正
气、傲气、志气于天地间。
历史苍桑之云掠过空间,我猛
精神 地觉得一种
气贯长虹,连结
乾坤,永不散去。
关键词:陈垣,故居,风雨,岁月,
初三作文议论文《陈垣》
乡村 但事实上,这位来自
的国宝,
书 断然不是一个脱离实际的“
虫”。从《大事年表》里,
我看到一个勇于实践,在实践
中深化学术研究的陈垣。他
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
师 校 ,当过辅仁大学和北师大的
长,在科研机构任教四五
Hale Waihona Puke 十年,可谓一生离不开政冶、学术实 践。
关键词:事实上,这位,来自,乡
已经,陈旧,后院,失去,往日,整洁, 门前,游泳池,废弃,溪泉,淤塞,正等 待,梳理,整治,花香,依然,鸟语,依 然,清风,依然,陈垣,校长,屹立,门 前,依然,正气,傲气,志气,天地间, 历史,苍桑,掠过,空间,猛地,觉得, 一种,精神,气贯长虹,连结,乾坤,永 不。
初三作文议论文《陈垣》
新会 江门、蓬江、
初三作文议论文《陈垣》
陈垣院士文化小论文
陈垣院士文化小论文
陈垣院士,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是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开拓者,是现代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奠基者、奠基者。
他以多年的全心投入,主持或参与的新石器时代,夏、周族文明之精研和发掘,给我国的考古史写出了新的篇章。
陈垣院士一生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客家文化,他曾长期在湘东地区发掘生活曾在海口市湘湘文化遗址发掘出了一系列古物,如金属工艺品、纺织品、象牙器、玉器等,这些古代文化遗迹,让我们更生动地了解了古人的生活,加深了我们对远古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陈垣院士还著有《祖先鼎》、《中国古代史料年表》、《中国历史地理》等,以及许多考古文献,他的研究为我国的古代和现代史学研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陈垣院士的研究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艰苦奋斗和他的攻关体育的精神,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还是他教给我们的:追求真理、勇于挑战、勇于奋斗的精神。
今天,陈垣院士就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榜样,我们敬仰他,学习他,榜样他。
陈垣故居观后感
陈垣故居观后感陈垣故居观后感他,是举世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他,为反清反帝的斗争竭尽力气;他,是我们中国的国宝!这位宏大的学者——陈垣。
今日我有幸来到陈垣先生的的故居,观赏那精雕细造的陈垣先生的石像,感悟那段坎坎坷坷的拼搏历程。
尽管这位宏大的学者已经与世长辞,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神遗产,也永久地铭刻在历史上。
1880年,在那个并不非常太平的世纪,陈垣诞生在新会石头村这片黄土地上,这好像也注定了他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坚持。
陈垣先生的故居亦由于时间的洗礼而长出层层青苔;那坚实的梁柱犹在坚守它的职责;波光潋滟的小溪缓缓流淌;亭亭净直的竹子轻轻摇摆。
这水木明瑟的胜境,陪伴了陈垣先生晚年的地方,赐予了陈垣最终的幽静。
我在故居里的天井徘徊,迎接着从四周流淌的风,感受陈垣先生所遗留的书香气息。
走在古色古香的走廊和大厅,想象着这个坚韧不屈的学者是如何讨论《四库全书》的情景。
说起这《四库全书》,倒也令我也感受到陈垣先生的劳累。
陈垣从北京城内西南角到京师图书馆来回三个多小时。
他每天清早便去了,却是等夕阳染红了天涯才回来,这合算起来,竟读了10小时!陈垣先生博学多才,难怪被称为国宝。
陈垣一生讨论多种学科,包括历史,元史,考古学等,而他所写的书更是家喻户晓。
他阅读了大量有关于宋人,清人所避讳史作,又广泛收集引用了一百种以上的古籍材料,合编成《史讳举例》一书。
陈垣先生一生奔波劳碌,为了祖国而奋斗不停。
他一生担当过各科老师和校长,一生都离不开学术与文化。
他为国为民,可谓“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
他的精神是我们的学习标榜,我们应当像陈垣先生一样,为学业奋勉图强,将来也像他一样为祖国做出奉献。
故居因陈垣的辞世而变得荒芜,在风花雪月中故居也黯然褪色,但照旧山辉川媚,鸟语花香,陈垣校长照旧矗立在故居门前。
陈垣校长的精神也影响我们这里,我们的江门,蓬江,新会更加的光荣夺目。
江门院士事迹
江门院士事迹
目前,在侨乡江门五邑籍乡彦中,祖籍或出生于江门的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院士有三十二人,健在的有二十五人,这在全国地级市中非常罕见。
江门籍的这三十二名院士当中,包括著名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植物学家陈焕镛,有机化学家黄乃正,水稻遗传育种专家黄耀祥,普通外科专家黄志强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梁门三兄弟”:大哥梁思成、老二梁思永、老五梁思礼,他们的父亲是中国近代国学大儒梁启超。
江门之所以涌现出如此众多的院士和其他科技名人,据研究侨乡文化的专家称,这得益于江门市是中国第一侨乡,有众多旅居港澳及海外的乡亲,与境外人员、信息交流频繁,开风气之先。
为纪念江门五邑籍院士的杰出贡献,表达家乡对院士们的敬意,二00四年十月,中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为主题的“院士路”在江门市区北新区命名,并在这条“院士路”两旁分别设立江门五邑籍院士艺术塑像,每个高两米多,由胸像、基座两大部分组成,基座上刻有院士的简介健在的院士每人还刻制了一对手印。
据悉,许多院士虽年岁已高、身处外地,但经常为家乡江门建设牵线搭桥。
近三年来,二十多位健在的院士几乎都回过家乡参观,二十三位院士还被聘为江门市的科技顾问。
缅怀陈垣先生作文【小学四年级800字】
缅怀陈垣先生我的家乡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江门。
这里人杰地灵,出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学者,陈垣就是其中一位。
陈垣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和教育家。
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
靠着自己的勤奋,靠着自学,他在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
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际地位还很低的时候,他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与王国维齐名。
30年代以后,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成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
连毛泽东主席也称他是“国宝”呢!作为一位炽烈的爱国者,他积极地投身反帝反清斗争中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
继之辛亥革命,他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
“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被日军侵占。
他身处危境,坚决与敌斗争。
在大学讲坛上,他讲抗清不仕的顾炎武《日知录》,讲表彰抗清民族英雄的全祖望《鲒埼亭集》,以此自励,亦以此勉励学生爱国。
同时,他还利用史学研究作为武器,连续发表史学论著,抨击敌伪汉奸,显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在八年抗战期间,他连续写成《南宋河北新兴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典籍概论》等宗教史论文及《通鉴胡注表微》,都含有讽今喻世、抒志表微的用意。
2002年9月8日有两座铜像在北师大落成,一座是孔子铜像,另一座铜像是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全身像。
他一生治学严谨,从事教学74年,任大学校长46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爱国、自强、勤奋、严谨,从陈垣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侨乡人民优秀的品质,我一定要以陈垣先生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院士:陈垣
总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学院士,做 文明的人。
3. 院士从小培养各种优良品质。认识院士的为人, 认识院士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肃认真、 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胸怀祖国、忧国 忧民的高贵品质,我们从中感悟众多院士对祖国、 对人类社会作出卓越贡献,源于他们都具有高贵 的品质,源于对真理、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 无私奉献精神,要成长为祖国有用之材就首先加 强道德品质的培养,在院士精神的激励下,让我 们更钦佩和崇拜院士的崇高形象,更加重视个人 道德品质的培养。
5.院士的培养团队精神。伟大事业无不成 就于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课堂学习中认识众多院士在科研 道路上如何发扬团队精神,不仅自己才华 横溢,而且让手下比他更出众的人充分施 展才华的事迹。在院士精神的激励下,让 我们感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必须培 养合作能力和技巧,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 的品质,养成关心集体、重视集体荣誉、 为集体作出贡献的精神。
1.院士胸怀祖国、忧国忧民、对事业高度负 责的高尚品德。五邑籍院士,都是各学科领 域杰出人物,他们对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都具有高贵的品质,尤其是他(她)们爱国、爱 家乡,对真理、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无 私奉献精神,是中学生教育的极好教材。运 用青少年钦佩和崇拜的杰出人物的心理,发 挥院士优秀品质的榜样作用,是我们每个学 生都应该做的。
院士等于卫士原_小学三四年级写人
院士等于卫士原院士等于卫士原院士等于卫士原平三小四年级二班刘晶晶我的童年好似一只美丽的木匣,打开它,里面有五颜六色的珍珠。
每一颗珍珠都是童年里的一件往事,其中最大、最美的那一颗就是五岁时的那一番理论了。
记得那时候我才上大班,平时总爱给同学们当小老师,这不,又一个显摆“威风”的时候到了。
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唐老师津津有味绘声绘色地讲着二十九课《苹果树下的院士》。
可同学们也太不给力了,个个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
“叮铃铃——”。
终于,令人喜欢的铃声响了起来。
刚下课,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李妍霏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问:“嘿,刘晶晶,你说院士是什么意思啊?你妈妈那么聪明,肯定知道!帮我问问嘛!”“切,这还用问我妈妈,连我都知道!”我洋洋得意地说道。
“那你给我讲讲吧!”她马上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保护国家的人叫兵士,也称军人,那院士就是保护院子的人,也就是卫士的意思!”我不知从哪知道这么多的理论,一口气说完。
“哇塞!连这你也知道!”“那当然!”我开始有点自大了。
谁知,我的这一番理论,竟成了班里的“头号新闻”。
唐老师也有所耳闻。
第二天,唐老师把我叫到讲台上,本以为老师会夸夸我,谁想到,老师却呵呵笑起来,说:“哎呀,咱们班的小笑话呀,院士怎么就成了卫士?”“因为——所以——”我解释道。
“哈,院士是——、卫士是——怎么就能一样呢?”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可是,全班都知道了。
就这样说也太没面子了吧!但也没有选择,我机灵一动,和同学们说:“不好意思,根据我的深思考虑,卫士的意思是——”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但童年是一去不返的。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
陈垣教授简介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五邑大学科研处
出版物刊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4-84页
主题词: 陈垣;教授简介;时事画报;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广东新会;教学工作;京师图书馆;抗战期间;历史文献学
摘要: 陈垣(1988~1971),字援庵,历史学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清末秀才。
1910年毕业于广东光华医学院,留校任教。
曾与人创办《时事画报》、《震旦日报》,宣传反封建思想。
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1年任教育部次长代理部务。
此后专门从事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兼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故宫图书馆馆长,北平研究院特约研究。
陈垣:十载寒暑读《四库》
陈垣:十载寒暑读《四库》1913年的陈垣1941年陈垣与辅仁大学同仁合影广东新会近代人才辈出,其最著名者莫过于戊戌风云人物和后来的学问大家梁启超。
而在史学界,还有一位与其并称“双子星座”的大家:陈垣。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出生于新会县石头乡富冈里一药材商家庭。
记者获知,陈垣出生地现称棠下镇石头村坑塘里,他的故居是其祖父所建的陈宁远堂的一部分,为一厅四房两廊的单层平房,建筑面积仅140平方米。
为纪念陈垣,当地政府斥资对其进行修缮,并对外开放。
2002年,陈垣故居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垣生前名声显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曾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唯王国维与陈垣先生两人。
”毛泽东曾称其为“我们国家的国宝”,陈垣晚年与陈寅恪并称“南北二陈”。
陈垣一生跨越三个时代,经历丰富,而其一生最重要时期,则是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26年(1926~1952)。
“文不就范,十科不能售”陈垣祖父陈海学于19世纪上半叶在广州创办的“陈信义”号是广州著名中药材店号。
陈垣之父陈维启(号励耘)继承家业,生意兴隆,收入不菲。
陈垣5岁随父亲到广州,翌年入私塾读书。
陈垣幼嗜读书,父亲也尽力保障其优越的读书条件,他读到张之洞《书目答问》后眼界大开,16岁起就自行购买《四库全书总目》、《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二十四史》等书籍。
陈垣后来以父亲名号“励耘”命名自己书屋,是表示对父亲的纪念与感激。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7岁的陈垣远赴顺天府参加乡试,结果却名落孙山。
陈垣在京住新会会馆,同乡前辈翰林伍叔葆认为他文章虽好,但不符合八股规范,所谓“文不就范,十科不能售也”。
陈垣懊恼离京,回到广州后,发愤要把八股文做好。
他买回十科的《直省闱墨》,一遍遍细读,并装订成四大册,认真体味。
几年之后,他的八股文大有长进。
但等他再准备北上乡试时,科举却被取消。
学医期间创办医学院1904年起,陈垣与潘达微、剑父等人在广州筹办《时事画报》,这是一份美术与时事并重的刊物,他以此为阵地,撰写了大量反清政论文章。
参加陈恒故居论文
参加陈恒故居论文陈垣故居,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晚清建筑。
位于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坑塘里,为单层平房,陈垣先生在此诞生和成长。
陈垣(1880—1971),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被毛泽东称为“国宝”。
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京师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陈垣(1880-1971)字援庵,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人,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
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陈垣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著述丰富﹐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
陈垣重视教育事业﹐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任教四五十年间﹐对广大青年学者热心传授﹐影响深远﹐造就了众多的人才,著名书法家启功就是其得意门生。
陈垣思想进步,早年投身于反清斗争。
1912年,以革命报人的身份当选为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曾担任三届国民政府议员和教育部次长。
抗日战争期间,陈垣身处沦陷区,坚贞不屈,著史不辍。
解放后,陈垣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195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11月,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后,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
毛泽东向别人介绍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
每日一星著名教育家:陈垣
每日一星著名教育家:陈垣
陈垣不仅是一位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学七十余年。
在这七十余年中,他还曾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陈垣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桃李满天下。
虽成长于药材商人家庭,但陈垣自幼喜爱读书,无意经商,立志为学。
在学术方面,陈垣堪称史学泰斗。
他的专长除了中国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还有中西交通史、校勘学等等,而且他在每个方面的研究都是开拓性的,他的许多著作都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
陈垣与国学大师王国维齐名,而王国维去世后,他又与史学奇才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
“国宝”陈垣
“国宝”陈垣
张荣芳
【期刊名称】《《城市国学讲坛》》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钱学森说中国这几十年没有出过大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陈垣先生,是几十年前的一位大师.陈垣这个人同学们知道的并不多.今天我到的时候,有两个同学就问我说:“老师,你今天讲的这个陈垣(héng)是什么人啊?”这个“垣”不念héng,而是念yuán.
【总页数】12页(P282-293)
【作者】张荣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3
【相关文献】
1.“国宝”级大师陈垣教育事迹点滴记录 [J], 晓晓;
2.陈垣:励耘一生“国宝”大家 [J], 王春美
3.从陈垣书信看陈垣的学术人生 [J], 庞光华;吴珺
4.叩问思想:研究陈垣的新路向
——评《陈垣史学思想与20世纪中国史学》 [J], 谢辉
5.叩问思想:研究陈垣的新路向——评《陈垣史学思想与20世纪中国史学》 [J], 谢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强调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
陈垣认为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阶段。
他强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教育的基础。
父母应当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陈垣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他强调家长应当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陈垣认为,父母应当用自己的言行去教导孩子,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
他主张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陈垣也强调家庭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智慧。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全部素质为目标。
家庭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情感和身体方面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提倡父母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陈垣还强调家庭教育要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家庭教育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育。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陈垣主张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宝是怎样炼成的
石头小学四年级(1)班卢咏珊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我是四年级(1)班的卢咏珊,我演讲的故事叫《国宝是怎样炼成的》。
陈垣爷爷是我国的“国宝”,是江门的光荣,是石头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有一次,郭沫若先生出访国外,与人讨论关于楚辞的问题,有些地方一时搞不清楚,十分尴尬,突然他想到了陈垣爷爷,于是就打国际长途电话回来问陈垣爷爷。
果然,陈垣爷爷马上就能给出他最正确的答案。
是啊!陈垣爷爷博览群书,记忆力超群,很多人都把他当做活字典,一直到90岁那年,陈垣爷爷还能把许多文学作品从头到尾背得一字不漏。
惊人的记忆力不是上天恩赐(唾手可得)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身边的朋友也都深知他下过的苦功。
你知道陈垣爷爷是怎样学习工作,怎样编写书籍的么?无论春夏秋冬他都是清晨4点就起床看书写作,一丝不苟,聚精会神,一直到中午。
午饭后只在椅子上靠几分钟,接着又开始工作,他每晚9
点多就睡觉了。
对啊,早睡早起身体好!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十年如一日啊!
他对《四库全书》持续做了长达10年的研究。
对3000多种、3万多册的书作了详尽的研究。
多么勤奋,多么有毅力,多么认真工作的陈垣爷爷啊!他对工作的那份执着,真让人感动啊!
先贤虽去,精神长存,我们都应该以陈垣爷爷为榜样,认真刻苦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今,我们因为身在石头村而感到光荣,明天石头村一定会因为我们而感到自豪,石头小学也一定会因为我们而感到骄傲。
让“国宝”之光,闪耀故里,长励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