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认识。
(一)真理的客观性
A、内容是客观的 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实用主义:有用就是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 的唯物论; 承认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这是真理 问题上的辩证法。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 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
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 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系统:
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 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真 美 呀
徐 悲 鸿
李四光
胡雪岩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 对象
人类全部认识可以分为知识性的认识和价值性的 认识: 知识性的认识对象是客体,是以客体本身的状 态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 识为目的。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价值性认识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 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 “善”、“美”的认识为目的。是回答“好不 好,要不要,有没有用”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坚持实践的观点 运用辩证的观点 能动的反映论有两个特点:
反映具有摹写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
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 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 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 塑造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 前提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 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南 极 考 察
要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 来面目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要求我们崇尚理性 思维,以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进行理论创造 和实践。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 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 值标准审视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1、需要和动机
小 鸟
生物 学家 观光 者
2、兴趣和爱好 3、情感和意志
4、气质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抑制能力 较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性情 暴躁,容易粗心大意。 多血质,思维语言动作敏捷、稳定性差;活泼 好动,善于交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
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稳定,动作言 语思维迟缓,自制力强。交往适度,内 心很少外露、执拗,淡漠。 抑郁质,善于察觉细节,见微知著,细 心谨慎,敏感多疑。行动迟缓,不活泼, 办事不果断,缺乏信心。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
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和 构成绝对真理
辩证转化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
来实现的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 系,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 关的知识性知识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 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具有激励、制约和 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 及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 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四)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 一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认识与被认识 改造与被改造 需要与满足需要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 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 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5、知识和经验 6、直觉和灵感 7、思维习惯
四、人的认识中应避免的几种误区
1、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4、定势效应 5、权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小测试
有甲乙丙三人,都面向同一方向坐着,且甲可以 看到乙、丙的背部,乙可以看到丙的背部,丙看 不到甲、乙,此后给他们每人背上别了一条缎带, 他们只知道有红色缎带2条、白色的3条,这时 有人问甲:你背上的缎带是什么颜色?甲说不 知道。然后问乙,乙也说不知道。但丙却直截 了当地说出了自己背上缎带的颜色,请问丙 背上的缎带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 认识真理、 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案例分析]
1912年,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 移学说,震动了当时的地学界。
生动的直观
抽象思维
魏格纳
(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实践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以下 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
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推向前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绝对性
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客观内容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 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相对性 有条件性、有限性 广度上说,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 条件的、有限的。 深度上说,真理所反映的对象的正 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
伽 利 略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 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 一标准
割裂二者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践工 作中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有两个条件
勇于实践,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
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基础。 经过理性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 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
非理性认识的作用: 情感、意志、欲望、信念、动机 直觉、顿悟
人的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 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 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 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 从物到统计 突击队员
胆汁质 多血质 抑郁质 粘液质
薛宝钗 李逵 王熙风 林黛玉
血型分类:A/B/AB/O A 温和、老实、稳妥、多疑、顺从、依赖性强; B 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善交际、好管闲 事; AB 混合型 O 意志坚强、好胜、霸道、有胆识、控制欲强、 不愿吃亏
再认识
内 容 上 表 现 为 认 识 的 深 化 与 提 高
再实践 认识
实践
形式上表现为循环往复
认识过程是反复的、无限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认识运 动也是无限的。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第二节
方法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我们提高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最 直接有效的方法,我们应尽可能参与学校、社 会实践活动 避免认识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价值具有主体性和历史性,同一个客体在不同 的阶段,对不同的主体产生了效用是不同的
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 追求层次 信息的多次传递容易失真,我们应过滤 杂音 经验和权威能使我们的实践和认识事半 功倍,但也要注意不要教条化、僵化
认识
表象: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知觉:感觉基础上形成的 感觉:感性认识的起始环节
推理:判断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判断: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概念:理性认识的最基本形式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它必须以感 性认识为基础;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到理性认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居里夫人
阿基米德
(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 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 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 展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 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 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
离开实践考察认识,因而不了解实践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认为认识是一 次性完成 法国唯物主义
从前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 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 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第 三 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 根本出发点 2、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3、要实事求是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补充:影响人的认识的因素
一、培根的四假相说 一是种族假相;二是洞穴假相 三是市场假相 ;四是剧场假相 二、客观事物本身对人的认识的影响 三、主观因素对人的认识的影响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 是好猫
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决定:直接现实性
实践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确定性:任何认识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经
过实践检验 – 不确定性:实践检验真理的条件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