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
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
2
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
2O
3
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
Fe
3、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A.B.
C.D.
4、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
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 2H B.三个氮原子: 3N
C.一个镁离子: Mg+2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
2
Na O
7、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
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
A.4种B.5种C.6种D.7种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1、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12、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 B.0.6g C.0.8g D.0.9g
13、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
A.长劲漏斗B.量桶
C.坩埚钳D.椎形瓶
14、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B.C.D.
1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6、欲配制1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写标签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8、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 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A.6.8g B.9.6g C.8.8g D.4.4g
1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0、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
4改为CuCl
2
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_____;②三个氧原子_____;③五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④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
(2)符号“3Ca2+”中的“3”表示_____,“2+”表示_____。
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ClO
2
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3、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
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通过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填接口字母),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_______(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
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CO
2
的理由是_____。
(4)NH
4Cl溶液与NaNO
2
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
可生成氨气。
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实验室用34克过氧化氢溶液和1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此问必须要有计算过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l)以Ca(OH)
2全部转化为CaCO
3
时消耗的CO
2
质量为_______g;
(2) 4.0g样品中杂质CaCO
3
的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m
3gCO
2
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
0.1%)。
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
2
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
_______(填“有”、“没有”)影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七、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1/2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A
2、D
3、B
4、C
5、C
6、B
7、A
8、C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B
16、D
17、C
18、C
19、C
20、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Mg 3O 5SO
2
2OH﹣钙离子的个数为 3 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1 BC
3、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2HCl+Na
2CO
3
=2NaCl+H
2
O+CO
2
↑
11 / 11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长颈漏斗 A 222222H O 2O H n O+O M ↑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
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c a 测量水的体积
2、铁架台 分液漏斗(或滴液漏斗) A 2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CaCO 3+2HCl = CaCl 2+H 2O+CO 2 ↑ C CO 2密度比空气大 14:3 溶液变蓝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质量和化学性质
(2)根据图示,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g-33.4g=1.6g 。
(3)解:设34g 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222
2MnO +O 68
32H O 2H O 2x 1.6g ↑
68x =32 1.6g
解得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g 100%=10%34g
⨯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1)2.2g (2)0.3g (3)4.2%;没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七、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