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打印预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教的心理学
【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3.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

5.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6.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7.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8.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9.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10.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11.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12.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比较典型、稳定的动力方面(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的个性心理特征。

13.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14.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5.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6.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7.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8.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20.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的体验。

21.晕轮效应: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后,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判断他(她)的其它特征。

22.倒摄抑制: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

23.前摄抑制:先学材料对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

24.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或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25.抽象思维: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

26.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27.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29.趋避冲突: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

30.心理发展:广义的定义是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狭义的定义是个体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简答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2.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层次
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知觉特性举例
(1)知觉的选择性: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知觉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知觉结果。

(4)知觉的恒常性:指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

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4.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生活中那些现象属于明适应和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觉分析器在弱光刺激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强光刺激其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6.情绪的基本状态包括哪几个方面激情;心境;应激
7.人类的高级情感大体可分为哪几个方面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8.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间接性;概括性
9.记忆的分类,以及生活中的现象分析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
动作记忆——动作或运动,如劳动、体育、舞蹈
形象记忆——事物形象
逻辑记忆——词语、概念及原理,如定理、公式
情绪记忆——情绪、情感,如欢乐、痛苦的事
10.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特点和关系: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成反比关系:E=1/R 11.回忆和再认的特点和应用
12.什么是感觉适应,感觉同时(继时)对比,联觉
感觉的适应: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如:同样灰色的矩形,在白色背景和黑色背景上会有差异)。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如:吃了甜糖后接着吃柑橘,会觉得柑橘很酸)
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

13.注意的品质主要指什么?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
14.“谈梅生津”是第几信号系统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如谈梅生津
15.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6.意志品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

17.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什么心理倾向?
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19.有意想象按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21.情绪的功能是什么?
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
有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适度的紧张、焦虑,不仅是维持工作效率的有利因素,而且也是健康生活的必备条件;适度的紧张情绪,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所必须的。

22.“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指的是心理学中的什么?气质。

23.意志过程包括哪两个方面?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24鲁班因为被丝茅草割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这是什么心理现象(定势,原型启发,迁移)?
25、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的功能:反应功能(兴奋、抑制);传导功能(神经冲动,信息的传递)。

神经系统的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司令部”)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通讯网络”)
26.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27.粘液质(多血质等)的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什么?
粘液质:耐受性高,感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均较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
反应比较慢。

多血质: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可塑性都很强,反应迅速,感受性弱。

【补充】
1.记忆品质包括什么?
2.发散思维的特点包括什么?
3.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多大?
4.“情人眼里出西施”体现了什么知觉效应?
5.与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别是什么?
6.“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是是什么?
7.红光照耀下的白纸,并不会被看成是红纸,说明我们具有知觉的什么特性。

【论述题】
1.论述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它表明人的能力发展有高有低。

研究发现,就一般能力来看,在全世界人口中,智力水平基本呈常态分布,即智力极低或智力极高的人很少,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

2.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①客观因素
刺激物的强度;“酒香不怕巷子深”
剌激物的新异性;
剌激物的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②主观原因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个体的知识经验。

3.简述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

(2)情感指某种体验和感受,为人所特有,常用来描述稳定的,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

2.联系:
(1)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2)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4.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一)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
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
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系统化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二)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复习方式多样化
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5、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6、掌握复习的“量”
(三)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记忆技术
(1)具体事物形象为目的的记忆术,如:直观图形记忆法,图解记忆法,形状记忆法等。

(2)理解抽象概念、定理等为目的的记忆术,如:歌诀、顺口溜、口诀等。

(3)情绪体验为目的的记忆术,如:趣味记忆法、情境联想记忆法等。

(4)巩固行为和动作为目的的记忆术,如:交谈记忆法、朗读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知识经验,知识经验丰富的人会有更多的组块,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更多的解决方式。

2).心理表征(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

3).定势,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4).尝试性动作
5).个性特征和动机状态: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

6.论述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
1).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意志也对认识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2).意志和情感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意志可以控制情感,使情感服从于理智。

总之,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意志过程一开始就以一定的认识和情感为依据。

认识为意志确定目的,调节行动,情感则激励其行动。

反过来,意志又推动认识,并控制情感。

在改造现实的行动中,这三种心理过程总是彼此渗透,构成统一的心理活动。

7.论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遗忘曲线表明:记忆的保持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8.论述记忆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识记: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2)保持: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3)再认或回忆:对头脑中保持事物的提取过程。

9.根据注意规律,教师应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组织好教学。

二)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给予信号、邻近控制、提出问题、特殊安排、提出批评
3)善于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
1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适当地组织竞赛;教师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教育作用。

1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内容,心理活动不能离开客观现实
首先,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其次,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人的心理的主观性、能动性
1、主观性:人的心理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形式来讲是主观的。

2、能动性: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反映客观世界,这也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

(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实践是实现主观和客观世界联系的桥梁和中介。

人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最根本的就是社会实践活动。

人离开了社会生活,脱离了社会实践,就不会形成人的心理。

12. 论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

感觉只需个别器官的活动,知觉需各种感官共同的活动。

2)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13.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
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利用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
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14. 论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对于难度适中的学习课题,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呈抛物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学习效率最高,人们学习和解决它的动机最强。

2)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中等难度的课题,动机的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较易(简单)的课题,最佳水平为较高强度的动机;
较难(复杂)的课题,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

15.论述人类睡眠的各阶段特征。

1).入睡期:深度放松,脑内空白
2).轻睡期:出现睡眠锭
3).深睡期:肌肉逐渐变得更放松,脑电波更慢
4).延续深睡期:梦呓、梦游、尿床多发生在此阶段
5).快速眼动:高频率、低波幅脑电出现,眼球移出,有梦境出现
16.举例说明各种冲突类型(趋避,双避等)
(1)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的吸引力均很大,但不能同时得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

“前有断崖,后有追兵。


(3)趋避式冲突: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鸡肋)”
(4)多重趋避式冲突:同时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每一个目标又各有利弊。

17. 论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提高教学效果。

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易被感知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提高教学效果。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良好观察力的标志:客观性,主动性,精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1)、激发观察的兴趣;2)、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3)、教授观察的方法;4)、养成观察的习惯
18.优良的思维品质包括哪些?
1、深刻性:
2、灵活性:
3、独创性:
4、批判性:
5、敏捷性:
【改错题】
1.在考试中,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记忆的回忆能力,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再认能力。

2.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感觉的同时对比。

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4.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

6.当我们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样的词句时,在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草原牧区的壮丽图景,这个过程属于创造想象。

7.桑代克根据饿猫实验,提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苛勒根据黑猩猩实验,提出学习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8.从明亮的电影院外面进入正在放映电影的场内,由开始的什么也看不清,到过段时间后分辨出物体的轮廓,这个过程叫对暗适应。

10.有的学生想选修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但又怕考试不及格,这是属于双避式冲突。

气质没有好坏善恶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善恶之别。

11意志水平的高低是由克服困难的程度衡量的。

12.分心就是注意的分配。

13.学生上课时,能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分配。

14.幻想不是理想,因为幻想是一种消极的想象。

15.表情就是指人的面部表情。

16.学习程度为200%的过渡学习时最为有效的学习。

17.暗适应说明视觉的感受性提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