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专题组合(二) 打印带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7年12月20日,国民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国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国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现金收购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诺实业”)70%股权,作价约13.36亿元。

此公告一出,使国民技术成为舆论焦点,一时间对于此次收购到底是临时冲喜的________,还是________的战略布局,人们________。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国民技术收购的标的——斯诺实业又是否像某些人士所言,不值这么多钱呢?其实,资本市场的各种事件,绝不是________,答案,往往已经在人们的眼前。

正如国民技术主管研发的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梁洁所言,“国民技术收购这家企业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国民的整体技术能够更贴近这项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特性,更能够控制这个材料本身特性的使用。

第二是国民技术要进入这个行业(新能源行业)必须有一个载体(斯诺实业),如果没有这个载体就无从在这个行业中发挥安全的作用”。

语言虽然平实无奇,但却奏响了国民技术一直倡导的“打造安全的新能源”战略。

至于许多所谓的业内人士还在大谈国民技术收购斯诺实业是对冲负面消息的权宜之计,是不务正业的跨界作秀,对此,清醒的人们只能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语言平实无奇,但国民技术一直倡导的“打造安全的新能源”战略已被奏响。

B.语言虽然平实无奇,但却实施了国民技术一直倡导的“打造安全的新能源”战略。

C.虽然语言平实无奇,但却实施了国民技术一直倡导的“打造安全的新能源”战略的序曲。

D.语言虽然平实无奇,但却奏响了国民技术一直倡导的“打造安全的新能源”战略的序曲。

解析:搭配不当,“奏响”和“战略”不搭配,“战略”应
改为“序曲”。

答案:D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相,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但你无法阻止未来已然到来
B.你可以选择对真相视而不见,但未来的到来,你无法阻止
C.你可以选择对真相视而不见,但你无法阻止未来已然到来
D.你尽管无法阻止未来的到来,但是对真相,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
解析:语言连贯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

答案: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缓兵之计深谋远虑议论纷纷空穴来风
B.权宜之计深谋远虑议论纷纷无迹可寻
C.缓兵之计处心积虑众说纷纭无迹可寻
D.权宜之计处心积虑众说纷纭空穴来风
解析:“缓兵之计”指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议论纷纷”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无迹可寻”没有踪迹可以寻求。

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

答案: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__①__。

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

过度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生挤兑效应:__②__,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
端工作甚至失业。

这是巨大的教育成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可见,学时并非越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__③__,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①空,从上文的“过度医疗”的话题,和下文中“过度教育”危害的内容,可知应该填写“人们没有意识到过度教育的危害”;②空,从前面的冒号可知,应该紧接解释说明的内容;从后文内容“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可知“高学历存在低就业的问题”;③空,属于总结句,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不凭学历凭能力”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答案:①但对于过度教育的危害却认识不清②高学历者因供过于求而低就业③接受合适的教育不唯学历凭能力5.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

先进行个人答辩,考生面试答题后评委打分;再进行组内展示,考生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

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暂,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说,自己想要飞往月宫,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了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对理解型的默写,要注意分析题干的意思要求,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写,还要注意书写的正确性。

易错字:晦朔、蟪蛄、匪亲、豺。

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绣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

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

③蹴鞠:踢球。

④紫塞:泛指北方。

⑤汉主:指唐皇。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
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解析: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喜悦之情。

答案:C
8.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

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第四联为眼前实景。

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

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

第五联为想象虚景。

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

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

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9~10题。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

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

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9.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
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

第五句的“噤”字指心里想着但闭口发不出声之意。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答案:B
10.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

而《对雪》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

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

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

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①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

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州道经南昌时所作。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答案:C
12.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内容上:这三句写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最后一句“城头角”,使人觉得词人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情景交融,余韵无穷。

结构上:与上片“暮雨”照应,暮色渐沉,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渲染了萧条悲凉的气氛。

以悲凉之景作结,将词人深沉的愁情融入凄怆的秋景,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含蓄而耐人咀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