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岱和王蒙的伊犁情结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王蒙散文读后感4王蒙,这位被著名评论家张光年先生称为我国“当代文坛奇才”的杰出作家,与新疆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
自1963年底“自我流放”到新疆,到1979年6月“右派分子”问题被彻底“改正”回到北京,由青年进入中年,王蒙在新疆整整度过了16年屈辱而又充实的漫长岁月。
其中有7年时间,他更是在边远的伊犁巴彦岱农村当了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一直与那里的维吾尔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崐在这段艰辛而压抑的日子中,王蒙与一切有志气的知识分子一样,并没有向命运屈崐服,更没有消沉颓唐。
他在生活的最底层默默地思索着、吸收着、积累着,也企盼崐着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文艺队伍中来,在文学事业中一试身手。
有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国家不幸诗人幸”。
在新疆这段不正常的崐荒.唐经历,对于作家王蒙个人来说,并不全是坏事。
关于如何看待这被迫中断创作崐的20年,王蒙曾有一段很有辩证意味的总结说明。
他说“如果不中断的话,在那崐种环境里,势必有两种可能。
一是得绝对的沉默,这并不大可能,因为我从小就积崐极参加革命,做布尔什维克,做党员,一心一意跟党走,假如1957年以后我没崐有被划进去,就设想我就清醒看到这一切都错了,我就保持沉默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崐这也不可能。
相反的有一种可能就是跟着‘左’起来。
但‘左’到姚文元的程度也崐不可能,因为我心里毕竟有善良的一面,我下不了手,我现在写小说对很反面的人崐物也下不了手。
但起码柳青式的悲剧在我身上会出现,就是我以很大的力量努力把崐当时的政策口号变成我自己的思想感情,再把它写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写崐出来,可不久发现是写错了。
”王蒙幽默地说,这种情况“从政治上说,对我个人崐很好”。
(见《王蒙文集》第8卷614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在这段崐非常时期的思想、生活、情绪、知识和艺术的全面积累,是王蒙在新时期最初的几崐年里,就能以极佳的竞技状态实现自己文学创作的“二度青春”,十几来频频引领崐文坛风骚,进入他文学事业辉煌时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蒙的文学创作与在新疆十六年
南方论刊·2015年第1期文化长廊王蒙的文学创作与在新疆十六年袁文卓(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 新疆喀什 844008)【摘要】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坛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从19岁开始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其创作历时之长在当代文坛也很少见,新疆自古以来是文化荟萃之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王蒙29岁来到新疆,45岁离疆赴京,在疆十六年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开拓了另外一番天地,可以说王蒙的“换心手术”是在新疆完成的。
本文以王蒙在新疆的十六年大概的人生发展为主要线索,力图在他十六年新疆经历的基础上还原他七十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以期为我们更好的认识王蒙与新疆文学。
【关键词】王蒙;新疆;创作;文学上世纪70年代,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有一次问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汤因比,如果你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和地方?汤因比回答说:公元一世纪佛教已传入时的新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这里融合,多个民族在这里世代繁衍,我国已故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曾经说过,新疆和敦煌地区是历史上的四大文明体系交汇之处。
正是这个伟大的文明交汇圣地孕育了诸如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以及《福乐智慧》的作者尤素甫·哈斯·哈吉甫;上溯至唐代的李白、岑参、近代的林则徐、到现代的艾青、郭小川、易中天、周涛等也都曾经在新疆生活或从事过文学创作,这其中也当然包括当代著名作家王蒙。
一、崭露头角和初入新疆《青春万岁》里面的那句“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钱,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成为一代青春的主旋律,这是王蒙创作的第一部小说。
然而真正使他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的是他于1956年发表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在该部小说中,主人公林震在入职组织部后才发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党的工作与实际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在一番工作之后他终于做出了反抗,而最后却受到了上级严厉的批评。
援疆伊犁人谈到王蒙既骄傲又感激
丁捷:王蒙成为我赴疆工作的重要原因说起来,有过三年援疆经历的小说家丁捷再回伊犁一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此次应邀参加“王蒙书屋”的落成仪式,也一定会让他对他的第二故乡伊犁、对大作家王蒙产生新的认识。
他说初中时就看过王蒙先生的《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
前几年回老家,到姐姐家搜寻他小时候的物品,找到这本书。
书虽然已经腐蚀得几乎成碎纸片了,但其中的内容他依然记得。
1963年,王蒙举家从北京迁至新疆,在这里生活了16个春秋。
从北京到遥远的边疆劳动锻炼,本来是一段很辛苦的经历,但发生在王蒙身上,就演化成一种宝贵的情感积蓄和社会财富。
伊犁人谈到王蒙,既骄傲又感激。
巴彦岱老一辈的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同胞,说起王蒙,经常热泪盈眶。
王蒙在他们的记忆中,就是一个朴实的村民,跟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耕作、同一片大山里燃起炊烟,喝着大碗酒、饮着奶茶,说话维吾尔语夹杂着哈萨克语,哈萨克语夹杂着汉语。
王蒙还为他们做了许多实事。
后来,回到北京成为大领导的作家王蒙,多次回到伊犁,看望当地的乡亲。
丁捷说他来新疆工作的原因当然不止一个,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王蒙先生。
作为他从小崇拜的作家,王蒙的情感对他的感染深入骨髓,王蒙所描绘的伊犁世界,冥冥之中对他是一种心灵的牵引。
来伊犁的第一个月,他曾特意拜访了两个地方:一是在伊宁市区的林则徐纪念馆,另一个是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的清水湾,伊犁日报社在那里修建的一个文化创作中心,它挂着一块不起眼的牌子——王蒙文学创作中心。
林则徐纪念馆让他翻涌着心酸,王蒙文学创作中心让他内心产生一种温情。
从此在伊犁,他不觉得艰辛是难熬的,他不觉得故乡是遥远的。
只是,他很久没有轻易启动对王蒙先生生活过的巴彦岱镇的拜访,他觉得也许就这样走进去,是对积攒在心里的美好期许的一种轻率。
他向往过的伊犁,他敬重着的王蒙,当他走向这份向往和敬重的时候,他要兑现怎样的期望,又能许诺什么?他这样念想。
念想多了,成为一种虔诚。
虔诚深了,就会化作现实。
新疆的歌 王蒙me
新疆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区, 有6种宗教并存。丰富深厚的 民族及民俗文化,各种民族风 格的建筑、服饰、歌舞、习俗、 美食等,为其增加了艳丽的色 彩。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 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 古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 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 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 治县。
乌鲁木齐大 巴扎是新疆地标 性建筑,极具特 色,在这里可以 欣赏歌舞表演, 购买具有新疆特 色的各类工艺品, 吃到新疆的特色 美食,是游客新 疆之旅的必去之 地。
荒芜)
第三次
哈里.艾
火热的深沉
迈德
寥廓的寂寞
重返 第四次 1981年伊犁Fra bibliotek的一个
晚上
伊宁市 红星公 社西公 园附近
司马义 尔(盲 艺人)
温柔,不强烈,却 富有一种渗透的、 穿透的力量
1:作者第一次听到“黑黑的眼睛” 时,交代天气与听歌有什么关系?
作者刻意突出天气的寒冷,意 在反衬出“黑黑的眼睛”这首民 歌给人内心带来的温暖。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之称,由于这里的气 候对瓜果糖分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目前新疆 是我国瓜果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和品质均居前列 的一个地区。新疆常见的瓜果有:哈密瓜、葡萄、 西瓜、苹果、梨、甜杏、石榴、樱桃、无花果、 新疆桃、核桃、巴旦杏等,优良品种有数百种。
新疆矿产种类 全,储量大,开 发前景广阔。目 前发现的矿产有 138种,其中有9 种储量居全国首 位。石油、天然 气、煤、金、铜、 铬、稀有金属、 盐类矿产、建材 非金属等蕴藏丰 富。
新疆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 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思 是红山)。火焰山崇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 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缭绕,形如飞腾的火龙, 十分壮观
论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的内涵向度
论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的内涵向度作者:王凤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5期作者简介:王凤娇(1988-),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学上,王蒙都具有极其敏锐的眼光。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西山读书会可说是王蒙政治仕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正因为对政治形势作了敏锐地预计,才有了到新疆去的毅然决然,从而得以免遭政治迫害,为新时期文坛和政坛保存了实力。
同样,在文学创作上,不仅意识流小说能体现其新时期率先探索艺术形式创新的实绩,其敏锐而独特的思想和艺术感知也可在《在伊犁》系列小说这样的纪实作品中见到。
一、透视人物精神追求与城乡矛盾的忧思《哦,穆罕默德·阿麦德》这篇小说是王蒙在新时期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反映人物精神追求并流露出城乡矛盾忧思的作品。
王蒙以敏锐的直觉写出了城乡矛盾带给农村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和困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王蒙通过选取独特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表达作品主题的独特视角。
具体而言,对穆罕默德·阿麦德精神世界的展示是以叙述者复杂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分为不同层次进行的。
首先,穆罕默德·阿麦德是农村知识青年,现代文明的诱惑使他向往城市及其生活方式,性格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他无力改变现实,只能用挖耳勺似的坎土曼和下流的玩笑对生活的不满做无力地反抗。
其次,作家以反讽的笔调揭示“斗批改”工作队的荒唐行径对穆罕默德·阿麦德造成精神上的戕害,从中不难体会到在特殊时代中不能自主把握自身命运的悲哀。
再次,即使新时期再次遭受妻子的抛弃,他依然袒露了对城市的渴望,展现了无论遭受现实怎样地打击,心灵深处对城市的渴望从来没有变过。
作品两度书写穆罕默德·阿麦德内心对城市的渴望。
他的青年时代正值“文革”时期,就现实状况而言,当时社会人员流动受到极其严格地控制,其愿望难以实现是人物命运更是时代的悲剧。
王蒙旧作新发的意义质疑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1 5
作者简介 : 施津菊 ,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 0 0 3 8 7 ) 文 学 院教 授 , 博士。
2 8
种歌颂 以政 党 在 不 同 历 史 时期 的 大 政 方 针 为 前 提, 也 适 当表 现政 策 中存 在 的 局 部不 足 或 执 行 者 的偏 颇 , 都是合 乎 在 1 9 4 9年 前 的延安 文学 乃 至当 代前 3 O年文 学 中基 本 形 成并 固 化 的审 美 取 向与 叙事模 式 的。凡 是 熟 悉那 段 文 学 历 史 的人 , 现 在 阅读《 这边 风景 》 , 其主题设置、 故 事 展 开路 径 、 人 物类 型 塑造 , 恐 怕 难 免 因时 过 境迁 而 显 得 了无 意 趣, 一 些 主要 的故 事 情 节 和人 物形 象 也 给 人 似 曾 相识 之感 , 甚至 连 一 些 体 现人 物 思 想 活 动 和 行 为 品质 的 主要细 节 与 内心矛 盾 都 有 雷 同 之处 , 这 就 使 得 文本 在故事 结 构与艺 术形 象表 现 上均乏 善 可
Su m No .2 32
王 蒙 旧 作 新 发 的 意 义 质 疑
施 津 菊
摘 要 : 王 蒙今 年 出版 的 创 作 于 1 9 7 8的 旧 作 《 这边 风景 》 , 引 起 文 坛 热 议 。如 若 从 小 说 的 主 题 设 置 、 叙 述 模
式、 形 象 塑 造 以及 那 时“ 政治” 化 的 文 学腔 调 看 , 都 乏 善 可 陈 。 文 中的 地 域 性 特 色 因游 离 了故 事 与 情 节 也 显 得 有 些 牵 强 。 而与 小说 叙 事 的 历 史感 互 为 悖 论 的 “ 小说 人 语 ” , 置 于 文本 整 体 中 , 似 有 蛇 足 之 嫌 。这 个 患 有 “ 先 天 ‘ 绝症”
“王蒙风”与“鲁迅样”——谈王蒙系列小说《在伊犁》的“样式”
在当代作家中,王蒙虽然长短小说兼善,但他却以短篇小说著名,这不仅是因为他20世纪50年代即以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得名,尤其是他在80年代复出后,更是以短篇小说而再著新声,从《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及其后的《坚硬的稀粥》等,或以意识流的手法独领风骚,或以他早就擅长的政治讽喻独出机杼,因而受人瞩目。
而他的短篇小说的确精彩纷呈,意气纵横,以其夫子自道,即所谓融“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于尺幅之内,其间,既有北京首都的风云变幻,更有西域边地的人间烟火。
同时,他亦注重小说技术的创新,逞才使气之余,驱词遣句讲究色香味俱全,幽默刻薄,谈笑风生,且富有音乐的节拍,读他的小说,颇有放翁言“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之感。
他的短篇小说也因此自成一格,可以“王蒙风”相称。
而若论小说中的家国情怀,在当代作家中他应是首屈一指,若谈忧思深广,也可以言其承鲁迅用小说演国民性一脉,华章再续。
而在王蒙的短篇小说中,最能凸显其诸风格的,最可为“王蒙风”做最佳注脚的,我觉得当非198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小说《在伊犁》莫属。
这部小说由九个短篇构成,即《哦,穆罕默德·阿麦德》《淡灰色的眼珠》《好汉子伊斯麻尔》《虚掩的土屋小院》《葡萄的精灵》《爱弥拉姑娘的爱情》《逍遥游》《边城华彩》《鹰谷》等。
这些小说大多写于1983年至1984年间,除以伐木为背景的《鹰谷》外,其余八篇小说皆以作者十六年间下放的伊犁巴彦岱村为舞台,讲述活动于其间的彼此相关的一些人物的变化,或许也正因为此,王蒙后来在《王蒙文集》将《鹰谷》从《在伊犁》中拿出,从而使得其更成“系列”,同时也更为有机和一致。
对于《在伊犁》这部小说,很多作家都赞赏不已,这其中,以铁凝和王安忆这两个女作家的评价很有代表性。
铁凝就对《哦,穆罕默德·阿麦德》里的主人公穆罕默德印象深刻,称其为“流浪”的“美丽的心灵”,而“这个与流浪关系如此密切的人,让我们嗅到了久违了的人的气味”,所以,使得她得以和作者王蒙一起“在他平安、妥帖的叙述中,去领略遥远的伊犁一个真人生命中的悲喜四季”①。
读《这边风景》三题
早在《这边风景》脱稿的1978年,我就读过这部书的部分初稿。
2013年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后,我又连续读了两遍。
尽管书中那种紧张激烈的时代气氛,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环境,已恍同隔世,但是,王蒙笔下那绚丽多彩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生活,那热腾腾活泼泼的各民族儿女的性格命运,那逼真饱满的令人称绝的生活细节,仍让我感到那样新鲜和亲切,也引起我不少回忆和联想,真是感慨万千,思绪万千!作者本人已借序言、后记、小说人语,以今天的视角对三十多年前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解读和阐发,该说的他都说了,谁又能说得像他那样准确、睿智、通透而又幽默呢?那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作为当年的同事和朋友,就说说当年的一些情况,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旁证或补充;同时也说说今天阅读的感动、感想和感悟,和作者、评者交流印证。
一、也谈王蒙的“中段”说王蒙自称《这边风景》是“我的中段”。
这既指他的生命历程,也指他的创作道路。
实质上就是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五岁在新疆度过的那段丰富而奇特的亲身经历,并由此取得的全新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文化视野,而《这边风景》正是这番经历和经验结下的创作硕果。
有的评论家从“王蒙是共和国文学的一面镜子”(王干语)①这一定位出发,认为《这边风景》填补了“文革”前后的创作空白,也充实了当代文学史的最薄弱环节,使王蒙创作和当代文学史都变得完整了,因而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也有的评论家据此把《这边风景》说成是“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或“潜在写作”(李敬泽语)②,也有的称之为“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幕终曲”(雷达语)③等等,自然都不无道理。
但我也想据我所知道的王蒙当年创作这部小说时的背景和状况,提出一些补充或修正的看法。
1971年至1972年,我和从巴彦岱公社回来的王蒙一起,在乌鲁木齐市郊乌拉泊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后,我们都被调到炊事班,王蒙还是副班长兼掌勺大师傅。
那时“文革”已进入后期,紧张的政治气氛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所缓解,大家都有松一口气的感觉。
客居作家的“本土”叙写——简析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的艺术特色
客居作家的“本土”叙写——简析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赵爽夏雨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9期摘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情感上,王蒙对新疆,对伊犁都有一种类似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
《在伊犁》系列小说的书写也带有本土作家书写本土风物的亲切感。
本文尝试分析王蒙以西部为题材的作品《在伊犁》系列小说,借此窥测王蒙西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王蒙在伊犁艺术特色一、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概述王蒙以西部为题材的作品,包括中篇小说《杂色》、“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之四《狂欢的季节》、2013 年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以及《在伊犁》系列中短篇小说。
《在伊犁》的九篇小说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王蒙西部题材作品的特点,特别是早期作品的特点。
所以本文着重分析《在伊犁》所收录小说的艺术特色,这对了解王蒙,了解他的西部作品和西部情感很有帮助。
《在伊犁》是王蒙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所写的与伊犁相关的小说共九篇,其中八篇都与伊犁直接相关,另有一篇《鹰谷》则描写的是作者离开伊犁地区的一段经历,彼时作者在乌鲁木齐“五七干校”就读深造,仍旧在新疆境内,并且文风内容仍旧是关于伊犁地区小说的延续和回望,所以作者把它也收录在《在伊犁》小说集中。
《在伊犁》系列小说详细描述了伊犁地区的美丽风景和朴实民风,特别是对作者劳动锻炼的伊宁县毛拉圩孜公社的人、物、事进行了深入细致、饱含深情的描绘。
作品中可恨可爱的穆罕默德·阿麦德、和蔼善良的房东穆敏老爹和阿依穆罕大娘、为爱执着的爱弥拉姑娘、好汉子依斯麻尔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小说我们也大致了解了新疆伊犁维吾尔、哈萨克、回族、汉族等各民族聚居的环境下人们的文化交融和生存状态,小说中关于伊犁河、鹰谷等地的风景描写也很传神,带有作者深深的自豪和依恋情绪。
王蒙本人是河北南皮人,在北京出生并成长。
所以王蒙到伊犁,对伊犁的人和物进行观察和书写算是以外来者也即客居作家的身份,但王蒙在伊犁期间完全融入了当地的公社生活,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再加上王蒙对伊犁的深深热爱和依恋,称其为“第二故乡”,文字中流露出对故乡才有的深切情感,所以《在伊犁》系列小说又完全可以称为是作者对“第二故乡”的“本土”叙写。
《在伊犁》:王蒙的幽默感与思情
《在伊犁》:王蒙的幽默感与思情周政保【期刊名称】《小说评论》【年(卷),期】1985()4【摘要】幽默,虽然说明不了王蒙小说的全部特征,但王蒙的确是一个充满了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幽默才能,不仅在他的小说中渗融着、活跃着,而且也可以在他的其它文体中获得各种形态的显现。
幽默,是他的个性特色;或者说,是他的相当一部分小说的重要艺术品格。
我毫不怀疑现实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幽默因素,然而只有充分具备幽默感与幽默才能的小说家,才可能敏锐地感觉它、发现它、捕捉它、开掘它,并把这种生活的幽默提炼与转化为小说的幽默——王蒙就是这样的小说家。
他的《在伊犁》,是一集“组合柜”式的系列小说。
读这些作品,不能不认为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神智慧的满足,一种人生感触的尽性发挥。
特别是作品所具备的那种王蒙式的、只属于他自己的文学幽默感,常常使人进入一种既忍俊不禁、但又迅速滋生感慨与深深思索的境界。
【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幽默感;王蒙小说;伊犁;穆罕默德;作品;小说家;艺术品格;阿凡提;描写;人生【作者】周政保【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相关文献】1.王蒙小说中的维族底层女性形象解读r——以"在伊犁"系列小说为例证 [J], 王晓隽2.试论王蒙新疆叙事的土地情结——以《在伊犁》为考察中心 [J], 雷晓斌;3.王蒙小说中的新疆民俗文化书写r——以《这边风景》《在伊犁》为例 [J], 袁文卓4.文艺民俗学视野下王蒙的《在伊犁》解读 [J], 董佳文;王敏(指导)5.伊犁,失去诗的诗人心中的诗——读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 [J], 曾镇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你好,新疆》有感
读《你好,新疆》有感读《你好,新疆》有感也许在不少外地人眼中,“新疆”只是中国地图上的“鸡屁股”,遥远不可及,满眼戈壁荒漠、气候恶劣、贫困潦倒;又或是因部分不法分子造成的暴恐事件对新疆充满了偏见。
但若是你捧读了王蒙先生著作的《你好,新疆》,你就会发现新疆、了解新疆,并且会对在这片热土上生长的人们产生好感。
——《你好,新疆》创作背景从1963年-1979年,王蒙先生在新疆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其中,有十四年是和维吾尔族人生活在一起的。
这个时期,是他政治上的灰暗时期,他不能参加任何正常的社会活动,只允许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来“改造思想”。
这期间,他面对的是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环境。
但也正是这种环境让他在维吾尔族.好,新疆》书中的《在伊犁》篇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温暖。
书中熟悉的地名,巴彦岱、察布查尔、伊犁河等都让我骄傲不已、激动不已,仿佛此时我就站在伊犁的热土上,与白杨拥抱,与河水亲吻。
母亲河——伊犁河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交织在我的心里、梦里。
那片土地,让我温暖、让我牵挂。
书本中,我认识了穆罕默德·阿麦德、穆敏老爹等栩栩如生的人物。
生活中,我也不乏维吾尔、哈萨克、回以及锡伯族朋友,我们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长大,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我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尽管它并不那么富裕,也不那么闻名,偶尔还会遭遇偏见,但在我们眼里,“新疆”代表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它是一种情怀,将55个民族共同的心愿,凝聚成“新疆精神”。
王蒙先生最后一次离疆时正是2009年7月5日。
对于新疆人来说,这一天永远难忘,它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却又使各族人民更加团结,一致与暴力恐怖抗争到底。
2014年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新疆人有了偏见,我们的出行变得繁琐而拘谨,安检时也会区别对待。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我们不安,反而让我们更加渴望各民族的紧密团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拧成一股绳,发力、前进......——新疆人的故事我想说,也许新疆很远,但新疆人很近。
热爱之情写作文
热爱之情写作文一张宣纸平铺在桌上,镇尺压住纸的边角。
砚里盛着清水,一双纤手拿着墨块在里面研着,笔静静地侍候在一旁……这一切让人想起——书法。
我学习书法已有六年。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更是瑰宝。
现在我的生活中,无法离开毛笔,可曾经为此吃的苦,又有谁能体会得到?每周都要在学习书法的旅途中往返;晚上练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可比赛中获奖时,那辛苦就散去了。
想过放弃,可总有股力量让我坚持。
哦,是因为我对书法的爱吗?书法不仅是修身养性的首选,笔墨之间更透出了一种人生。
余秋雨在《笔墨祭》中对历代的书法家都透过其作品风格作了一番评价。
颜体饱满方正的楷书,折射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赵体书风柔媚,透露出他有些阿谀的本性;远远地,王羲之走了来,人如其字一般潇洒。
最爱还是米芾,字体大气豪迈。
犹爱其《梅花赋》。
记得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楷书、篆书、棣书都写得很糟,唯独行书、章草得心应手。
书法老师说我性格正如行草相符。
让我不由感慨,人一落笔,其字就决定了他的性格,甚至是一生。
毛笔这中国的特色,不什么时候在国内快“绝迹”了。
会书法的不被视为厉害、了不起。
可我并不高兴,国人,是何时抛弃了原本的东西?爱墨色晕开的宣纸;爱笔下的行云流水;爱帖中“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尺壁非宝,寸阴是金”的哲理;爱……书法,那笔下的墨迹,洗濯心灵的封尘世。
学过国画,只当作游戏;学过钢琴,只当做玩具。
独有书法能让我坚持到底。
一曲《兰亭序》从耳边响起:“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焦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心中默默替她做答,我爱的,是书法。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不信,便来我的家乡看一看吧!我们家乡的美丽,全是我们热爱家乡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的风土人情,还要保护大自然的景观,我的家乡在乾州火车站兔岩组,家乡的风景可好了,景色十分吸引人的注意,我都想请大家来我的家乡观光。
我的家乡有高大的树木,肥沃的土地,高耸入云的山峰,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还有奔腾的大河流向天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
・
● 苏 国晖
王 克之
巴彦 岱 和 王 蒙 的 伊 犁 情 结
我 在 人 称 西 北 边 陲 明珠 的 伊 宁 市 西 郊 相 距 不 曾对 他 说 :“ 不 知 道 王 蒙 哥 是 不 是 一 位 作 家 , 。 91 足 l 0公 里 处 ,有 一 个 名 叫 “ 彦 岱 ” 卫 星 城 我 只知 道 你 是 巴彦 岱 的一 位 农 民” 18 年 ,王 巴 的
师 范 学 院 , 当 时 文 艺 界 的 “ 寒 ” “ 雨 欲 来 文 思 泉 涌 ,立 即 焕 发 出 了他 更 加 绚 丽 的 二 度 文 但 春 和 山 风 满 楼 ” 严 峻 形 势 , 迫 使 着 他 不 得 不 作 出 重 学 青 春 。他 以脱 缰 之 势 创 作 的 数 以 百 万 字 计 的 的 也
大 的人生 抉择 。 16 年底 , 93 王蒙毅然 辞去公 职 , 大量作 品 , 绝大部分 都同新疆 的社会 、 活密切 生 踏 上 西 进 列 车 来 到 乌 鲁 木 齐 。 一 年 多 后 ,又 孤 相 关 。 无 论 是 小 说 、 文 、 笔 、 歌 ,字 里 行 散 随 诗
身 走 进 伊 犁 ,被 安 排 到 当时 伊 宁 县 的 红 旗 公 社 间 , 都 浸 透 着 一 种 浓 烈 的 “ 疆 情 结 ” 而 伊 全 恋 。
运 动 使 才 华 横 溢 的 青 年 作 家 王 蒙 未 能 幸 免 。 他 淀 , 了对 这 一 方 热 土 的 山 山水 水 、 族 人 民 特 有 各
被 错 划 为 “ 派 ” 后 ,虽 然 还 有 幸 执 教 于 北 京 别 是 维 吾 尔 族 乡 亲发 自心 灵 深 处 的 眷 恋 与 留 恋 , 右 以
法真 正 的 “ 富饶 ” 日而 语 。清 乾 隆 三 十 一 年 败 的 考 验 ,我 的 心 是 踏 实 的 。 我 将 带 着 … … 美 同 (76 , 16 ) 首任伊 犁将 军 明瑞 在 此 修 筑 其 规模 仅 好 的 回 忆 ,带 着 相 逢 时 候 的 欣 喜 与 慨 叹 交 织 的 分 下 的 次于“ 远城 ” “ 宁城” 惠 的 惠 ,史 称 “ 犁 满 营 ” 伊 的 泪 花 , 手 时 的 真 诚 的 祝 愿 与 ‘ 次 再 来 ’ 保
“ 巴彦 岱 ” 名 源 出 左 翼 蒙 古 ( 噶 尔 ) , 的汗 水 和 养 育 我 的 天 山脚 下 伊 犁 河 谷 的 土 地 吧 ! 其 准 语
意 为 “ 饶 之 地 ” 但 在 古 代 ,它 却 仅 仅 是 伊 犁 有 生 有 日 ,一 息 尚 存 ,我 不 能 辜 负 你 们 ,我 不 能 富 。 河 谷 天 然 大 牧 场 的 一 个 / /, 成 部 分 ,根 本 无 背 叛 你 们 ,不 管 前 面 还 有 什 么 样 的 胜 利 或 者 失 J J组 ,
土 地 肥 沃Biblioteka ,水 源 充 足 ,生 产 迅 速 发 展 又 带 动 了 的 心 离 去 ,不 论 走 到 天 涯 海 角 … … ” 。
经 济 繁 荣 ,很 快 就 成 了 当时 伊 犁 重 要 的 精 神 储
失 为 伊 犁 的 一 个 相 当 兴旺 的 自然 村落 。
这 是 一 种 多 么 感 人 肺 腑 的 情 结 啊 !在 此 务
二大 队( 巴彦 岱 ) 动 ,开始 了 他 “ 生 死 死 血 未 犁 的 巴 彦岱 ,则 是 这 种 “ 结 ” 最 最 生 动 、 烈 劳 生 情 中 强 冷 ,风 风 雨 雨 志 弥 坚 。 春 光 唱 彻 方 无 憾 ,犹 有 和感 人 的集 中 表 现 。 微躯 献塞边 ” 艰 辛 的人生探 索 。从 2 的 9岁 进 疆 王 蒙 重 返 北 京 后 不 久 ,不 仅 在 文 学 创 作 上 到 17 9 9年 重 返 北 京 ,王蒙 在 新 疆 度 过 了漫 长 的 取 得 举 世 瞩 目的 成 就 ,社 会 地 位 和 各 种 荣 誉 也 l 6年 。 他 到 过 吐 鲁 番 、 昌吉 、 什 、 盖 提 、 田 接踵 而 来 :成 了继 巴 金 之 后 我 国获 得 “ 丁 文 学 喀 麦 和 但 等 地 ,足 迹 踏 遍 了 天 山南 北 ,而 其 中 给 他 留 下 奖 ” 作 家 、 国作 协 副 主席 、 化 部 部 长 、 国 的 中 文 中 的 印 象 最 深 刻 ,甚 至 使 他 终 生 梦 魂 萦 饶 的 则 是 十 二 届 中 央 候 补 委 员 、 三 届 中 央 委 员 、 国 作 十 中
藏 和 集 散 地 。 及 至 新 中 国成 立 前 夕 ,这 里 仍 不 农 曾长 达 7年 ,还 一 度 当过 二 大 队 副 大 队 长 的
王蒙 自从 离 开 巴 彦 岱 ,告 别 伊 犁 ,走 出 新 疆 回
2 0世 纪 5 0年代 后期 开始 ,接 踵 而 来 的 政 治 到北 京 以 后 ,因 为 有 了 这 l 6年 厚 重 的 生 活 积
20 0 0多名 满 、 官 兵 随 之 入驻 ,巴 彦岱 的荒 凉 而 证 , 着 巴彦 岱 人 的 盛 情 、 勉 和 告 诫 ,带 着 这 蒙 带 慰 才 开 始 改 变 。 人 丁 渐 增 ,加 之 周 围 地 势 平 坦 , 知 我 爱 我 的 巴彦 岱 的 一 切 影 形 声 气 ,这 巴 彦 岱
镇 ,她 的 发 展 历 史 虽 不 算 久 远 ,但 因 当 代 著 名 蒙 在 首 次 回访 伊 犁 后 所 作 的 散 文 名 篇 《 乡 行 》 故
作家 、 曾经 在 此 长 期 务 农 “ 造 思 想 ” 改 ,复 出后 还 中写 道 ,库 尔 班 的 话 是 对 他 的 “ 有 比这 更 好 的 没 有 一 直 将 其 称 为 自 己的 “ 二 故 乡 ” 声 名 鹊 起 , 褒奖” 第 而 。他还 深情 地 倾诉 道 : 好 好 的 回忆 一 下 “ 并 随作 家 纯 情 的 笔 触 越传 越远 。 那 青 春 的年 华 ,沉 重 的考 验 , 民 的情 谊 ,辛 勤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