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汇报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案例二:东京大田区-—开发型工厂集中地
机能
中枢管理 研究开发 实验、中试 生产技术开发
大批量生产
事业所
总部
研究所
开发型工厂
批量生产工厂
地域
东京都心地域 中心地域
区部、多摩地域
地方、海外 周边地域
图 1 生产企业的价值链分工 资料来源:上野和彦编(1990),地域研究法,在明堂出版社.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30页/共50页
---开发区和南京城市化互动带来的发展机遇 影响21世纪的两件大事:一是新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第32页/共50页
3.2 对整个南京空间拓展方向基本判断 —向南
以目前业已形成的快速交 通网络判断,南京都市圈 将会以一种相对紧凑的方 式,向南沿着两个扇面拓 展:
一是南向西翼: 南京主城-板桥、滨江开发 区-马鞍山,远期实现南京 -马鞍山-芜湖产业带和城 镇发展连绵区;
二是南向东翼: 南京主城-东山新市区-江 宁开发区
第22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案例一:德国鲁尔地区煤钢铁综合体企业关系
1、大企业只是负责提供项目所需机器设备的计划与构想,而具体所 需的机械设备和技术要求,则向专业性的小公司以采购形式完成。 2、80年代末期,在鲁尔地区所属的北莱茵河—西伐利亚州,在环境 技术产业中就约有220家小公司向大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包括提供 机器设备、零部件、辅助材料、工程建设、出租土地、分派许可证合 同以及其他服务。 3、在鲁尔地区新的网络关系中,小企业的作用并不仅限于专业服务 的提供,它们对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开拓新领域也起到了相应的作 用
正式交流环境
公共服务区
非正式交流的环境
贸易功能\配套功能: 厂区
休闲娱乐空间(水上高尔夫 球场、江心洲生态旅游)
各种专业市场
标准地块
第28页/共50页
空间布局
第一部分 前期策划
1 审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 选择--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 3 互动—从开发区到“新城” 4 模式—土地经营和管理策略
第29页/共50页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19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思考1
通过沿江开发区的考察,我们发现了引进和依托规 模企业对于开发区启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靠资金 注入来拉动GDP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地区发展的主 要推动力,但是面对着在沿江开发和长三角发展中日益 激烈的区域竞争,先发优势”和“后发竞争”并存的沿 江 开发态势下,滨江开发区如何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1 2
审 审视-视-发--发展的展条的条件和件机和机遇 遇 选 择--产 业发展 和功能 布局
3
互 动 —从 开 发 区到 “新城 ”
4
模 式 —土 地 经 营和 管理策 略
第4页/共50页
1.1、 滨 江 开 发 区区 位和建 设背景
宏观区位: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世界工厂”
中观区位: 江苏沿江开发“第一站”
第12页/共50页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13页/共50页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1
地范围的经济。
第34页/共50页
案例研究一: 松江新城: 与滨江开发区 类似的区位
松江新城Fra Baidu bibliotek
第35页/共50页
杭州
无锡
第36页/共50页
南京 苏州
3.4 充分重视在建基础设施对开发区功能定位影响
·
轻轨4号线 长江三桥 城南铁路货运站南迁 三 环线
服务于南京发展面向两个的“市场 ”:
-----“上海指向”的发达地区 -----“安徽指向”的欠发达地区
①非正式的交流环境(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人脉网络) 5)台商协会:东莞的台商协会负责协调政府办事机构(比如外
经委、海关)与台资厂商的关系,并组织好台商的联谊活动,增进沟 通。台商比较团结,尽管同行业中存在竞争,但是业余时间的聚会较 多,通过这种饭桌上、高尔夫球场中、饮茶时等非正式交流机会,互 通了许多信息,交流了生产经营的经验。
微观区位: 都市发展区第二圈层
第5页/共50页
1.2 沿江 开发区 的比较 和借鉴
在江苏省沿江岸线上,已经国家级和省级临江开发区31个
•南京化工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江阴经济开发区 张家港经济开发区 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第6页/共50页
发展的条件
1. 3
---优越的综合交通优势
南京都市圈沿江大型交通束: • 宁马高速公路 • 205国道 • 宁芜铁路复线 • 汤铜公路(省道) • 长江航道 • 城际轻轨:南京轻轨网络4号线
第9页/共50页
1.5 制约和挑战
---刚性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 南京市水源保护地
第10页/共50页
1.5 制约和挑战
---- 竞争和互补并存的产业结构
省沿江开发战略确定了沿江重点发展的8大产业集群,包括 • 装备制造集群 • 化工产业集群 • 冶金产业集群 • 材料产业集群 • 造纸产业集群 • 物流产业集群 • 纺织产业集群
---南京市内联项目实现的GDP只占总额的5%
第21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全 球化背 景下区 域经济 发展的 新动向
20世纪70-80年代,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一些区域呈现了经 济衰退的景象,与此相反,欧洲和北美少数几个地区经济发展依然保 这持些平地稳区,有甚着至多继种续多增样长的,产成业为,成既功有战技胜术衰先退进的的“部经门济,明也星包”括,传典统型的的 劳发动展密迅集速型区部域门主。要其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存在着专业化中小企业集群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格呐(Emillia-Romagna) 和图斯卡尼(Tuscany) ----德国的巴登-符腾堡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
第7页/共50页
重要的交通节点: ①长江三桥 ②南京南部大型货运站
② 机场
发展的条件
1. 3
--- 规模成片的土地储备 --- 雄厚的产业配套依托 --- “山-湖-田-洲”结合的风景资源
第8页/共50页
1.4 机遇与机会
1) 国际资 本及其 生产要 素在全 球范围 重组带 来“转 移”机 遇 2) 相关企 业产业 链深化 和细化 带来“ 配套” 机遇 3) 开发区 和南京 城市化 互动带 来的发 展机遇
纺织工业区
纺纱厂 织布厂 印染厂 发电厂 机修厂
厂外公用工程和 城镇生活服务设施
工业站 热电站 变电站
商店
学校 港口码头 铁路专用线 大型水源工程
第17页/共50页
大 宗生产 系统的 布局要 求
传 统 的 园 区 ︵ 大 型 企 业
︶
功能
产业
冶金工业园区
-联合企业型-
生产区 物流和仓储区 内部生活区 发展预留区
南京江宁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方案汇报
会计学
1
第一部分 前期策 划 第二部分 总体规划
第1页/共50页
第一部分 前期策 划
第2页/共50页
审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选择--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 互动—从开发区到“新城” 策划—土地经营和管理策略
第3页/共50页
产业发展 开发策略 功能布局
第一部分 前期策划
第24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案例二:东京大田区-—新产业综合体(新零部件中心)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第25页/共50页
案例三:台湾——典型中小企业网络密集区域
1.台湾——典型中小企业网络密集区域 台湾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而且出口是以中小企业为主。那么是什么力量促 使这些中小企业得以迅猛发展呢?有关研究认为台湾中小企业的优势可以归结 为弹性化协力企业组合结构,是依据台湾社会“利益与情感加权原则”而进 行 2.经验
“都会区 --新城--- TOD模式---生态开敞空间”
第33页/共50页
巴黎
3.3 案例比较:
巴黎新城:指定优先发展轴线 (轻轨)
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不可能 依靠一个贫穷的腹地支撑,一个 发达区域,也不能只依靠一个中 心城市的单向辐射。在南京古城 保护形式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南 京的城市发展更应该借鉴国外城 市区域化发展的经验,以“TOD都会区-新城-生态开敞空间”这 一都市圈发展模式,尽快发展腹
南京
南京沿江城市带
江阴-张家港沿江城市带 南通-常熟沿江城市带
镇江-扬州沿江城市带
太仓沿江城市带
苏锡常
上海
南京----江宁滨江必须第紧3紧1页依/共托5的0页发展条件
3.1 南京和南京都市圈 :均衡布局和非均衡发展的矛盾
南京历次规划的基本思路 —均衡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均衡的 目前的实际情况: ---非均衡发展 (市场和企业的选择)
以新材料为重点,形成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合成纤维、医用生物 新材料等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纳米产品、氟化产品、高 分子材料产品等,建设成为新型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形成进口纸浆—纸或纸板—高档纸制品的造纸产业链,发展高档 文化用纸、中高档下列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特殊用途纸和 纸板
形成市场--第三方物流--生产企业-用户的供应链,充分利用新 过江通道、货运交通枢纽、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承载平台, 建设综合物流中心。
高性能的纤维和产业装饰用面料
第16页/共50页
大 宗生产 系统生 产组织 结构示 意
钢铁工业区域
炼钢厂 炼铁厂 化肥厂 烧结厂 焦化厂 制氧厂 轧钢厂 机械厂 耐火材料厂
重型机械工业区域 铸锻中心 冶金机械厂 矿山机械厂 金属结构厂
电力机械工业区域 电机厂
汽轮机厂
锅炉厂
绝缘材料厂
汽车工业区域 总装厂 轮胎厂 轴承厂 方向盘厂 离合器厂 散热器厂 汽化器厂 变速箱厂
第20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思考2
南 京市经 济现状- -强大 与脆弱
• 重化工业强大但中小企业弱小 • 科研力量强大但创新能力不足
---南京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到44.83%,而无锡和苏州 只有13.%和14%,
---集体经济单位的从业人数只占到14%。而国有经济单位的 从业人数比例达到64%,
机械工业园区
新材料工业 木材和造纸 纺织工业 -综合性工业区-
用地和规划要求
对地基承压有要求 占地大(2-4Km) 厂区复杂的工艺联系 储存大量原料、半成品
对地基承压有要求 占地大(2-4Km) 厂区复杂的工艺联系 储存大量原料、半成品
生产联系不一定十分紧密共同利 用市政设施 (1-2 Km)
第18页/共50页
②众多的配套厂
第26页/共50页
开 发策略 一
传统的产业 创新的空 间
--从接纳到衍生
第27页/共50页
功能
产业
用地和规划要求
创 新的空 间
︵
大 小 企 业
︶
金融、商业、消费
型服务业、居住
常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区
专业化的运输
物流和公共仓储区
政府服务功能:
公共服务区
大企业研发基地
南山湖土地开发和利用
基本上也是以上开发区的主攻产业,滨江开发区不仅面 临着优惠政策几无差异、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同质化很强甚至 竞相压价的竞争,也面临产业结构近似甚至雷同的挑战。
第11页/共50页
第一部分 前期策划
1 审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 选择--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 3 互动—从开发区到“新城” 4 模式—土地经营和管理策略
第15页/共50页
装备制造集群
重
点 冶金产业集群 发
展
的 材料产业集群 产
业
集 群
造纸产业集群
物流产业集群 纺织产业集群
以汽车、船舶生产为重点,形成优质基础件-关键零部件-高水平 辅机-先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装备制造产业链
形成金属制品的冶金产业链。重点发展高质量冷轧薄板冷轧不锈 钢薄板、镀锌扳、涂镀层板等优质钢产品,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14页/共50页
2.1 大力 发展以 大宗生 产系统 为特点 的规模 企业
•以汽车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为主体的高端冶金产业 •以新材料为重点新型包装材料产 业 •以服装加工为核心的纺织工业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案例二:东京大田区-—开发型工厂集中地
机能
中枢管理 研究开发 实验、中试 生产技术开发
大批量生产
事业所
总部
研究所
开发型工厂
批量生产工厂
地域
东京都心地域 中心地域
区部、多摩地域
地方、海外 周边地域
图 1 生产企业的价值链分工 资料来源:上野和彦编(1990),地域研究法,在明堂出版社.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30页/共50页
---开发区和南京城市化互动带来的发展机遇 影响21世纪的两件大事:一是新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第32页/共50页
3.2 对整个南京空间拓展方向基本判断 —向南
以目前业已形成的快速交 通网络判断,南京都市圈 将会以一种相对紧凑的方 式,向南沿着两个扇面拓 展:
一是南向西翼: 南京主城-板桥、滨江开发 区-马鞍山,远期实现南京 -马鞍山-芜湖产业带和城 镇发展连绵区;
二是南向东翼: 南京主城-东山新市区-江 宁开发区
第22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案例一:德国鲁尔地区煤钢铁综合体企业关系
1、大企业只是负责提供项目所需机器设备的计划与构想,而具体所 需的机械设备和技术要求,则向专业性的小公司以采购形式完成。 2、80年代末期,在鲁尔地区所属的北莱茵河—西伐利亚州,在环境 技术产业中就约有220家小公司向大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包括提供 机器设备、零部件、辅助材料、工程建设、出租土地、分派许可证合 同以及其他服务。 3、在鲁尔地区新的网络关系中,小企业的作用并不仅限于专业服务 的提供,它们对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开拓新领域也起到了相应的作 用
正式交流环境
公共服务区
非正式交流的环境
贸易功能\配套功能: 厂区
休闲娱乐空间(水上高尔夫 球场、江心洲生态旅游)
各种专业市场
标准地块
第28页/共50页
空间布局
第一部分 前期策划
1 审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 选择--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 3 互动—从开发区到“新城” 4 模式—土地经营和管理策略
第29页/共50页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19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思考1
通过沿江开发区的考察,我们发现了引进和依托规 模企业对于开发区启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靠资金 注入来拉动GDP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地区发展的主 要推动力,但是面对着在沿江开发和长三角发展中日益 激烈的区域竞争,先发优势”和“后发竞争”并存的沿 江 开发态势下,滨江开发区如何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1 2
审 审视-视-发--发展的展条的条件和件机和机遇 遇 选 择--产 业发展 和功能 布局
3
互 动 —从 开 发 区到 “新城 ”
4
模 式 —土 地 经 营和 管理策 略
第4页/共50页
1.1、 滨 江 开 发 区区 位和建 设背景
宏观区位: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世界工厂”
中观区位: 江苏沿江开发“第一站”
第12页/共50页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13页/共50页
2 选择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以大宗生产系统为特点的规模企业 2.1 2.1
地范围的经济。
第34页/共50页
案例研究一: 松江新城: 与滨江开发区 类似的区位
松江新城Fra Baidu bibliotek
第35页/共50页
杭州
无锡
第36页/共50页
南京 苏州
3.4 充分重视在建基础设施对开发区功能定位影响
·
轻轨4号线 长江三桥 城南铁路货运站南迁 三 环线
服务于南京发展面向两个的“市场 ”:
-----“上海指向”的发达地区 -----“安徽指向”的欠发达地区
①非正式的交流环境(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人脉网络) 5)台商协会:东莞的台商协会负责协调政府办事机构(比如外
经委、海关)与台资厂商的关系,并组织好台商的联谊活动,增进沟 通。台商比较团结,尽管同行业中存在竞争,但是业余时间的聚会较 多,通过这种饭桌上、高尔夫球场中、饮茶时等非正式交流机会,互 通了许多信息,交流了生产经营的经验。
微观区位: 都市发展区第二圈层
第5页/共50页
1.2 沿江 开发区 的比较 和借鉴
在江苏省沿江岸线上,已经国家级和省级临江开发区31个
•南京化工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江阴经济开发区 张家港经济开发区 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第6页/共50页
发展的条件
1. 3
---优越的综合交通优势
南京都市圈沿江大型交通束: • 宁马高速公路 • 205国道 • 宁芜铁路复线 • 汤铜公路(省道) • 长江航道 • 城际轻轨:南京轻轨网络4号线
第9页/共50页
1.5 制约和挑战
---刚性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 南京市水源保护地
第10页/共50页
1.5 制约和挑战
---- 竞争和互补并存的产业结构
省沿江开发战略确定了沿江重点发展的8大产业集群,包括 • 装备制造集群 • 化工产业集群 • 冶金产业集群 • 材料产业集群 • 造纸产业集群 • 物流产业集群 • 纺织产业集群
---南京市内联项目实现的GDP只占总额的5%
第21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全 球化背 景下区 域经济 发展的 新动向
20世纪70-80年代,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一些区域呈现了经 济衰退的景象,与此相反,欧洲和北美少数几个地区经济发展依然保 这持些平地稳区,有甚着至多继种续多增样长的,产成业为,成既功有战技胜术衰先退进的的“部经门济,明也星包”括,传典统型的的 劳发动展密迅集速型区部域门主。要其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存在着专业化中小企业集群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格呐(Emillia-Romagna) 和图斯卡尼(Tuscany) ----德国的巴登-符腾堡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
第7页/共50页
重要的交通节点: ①长江三桥 ②南京南部大型货运站
② 机场
发展的条件
1. 3
--- 规模成片的土地储备 --- 雄厚的产业配套依托 --- “山-湖-田-洲”结合的风景资源
第8页/共50页
1.4 机遇与机会
1) 国际资 本及其 生产要 素在全 球范围 重组带 来“转 移”机 遇 2) 相关企 业产业 链深化 和细化 带来“ 配套” 机遇 3) 开发区 和南京 城市化 互动带 来的发 展机遇
纺织工业区
纺纱厂 织布厂 印染厂 发电厂 机修厂
厂外公用工程和 城镇生活服务设施
工业站 热电站 变电站
商店
学校 港口码头 铁路专用线 大型水源工程
第17页/共50页
大 宗生产 系统的 布局要 求
传 统 的 园 区 ︵ 大 型 企 业
︶
功能
产业
冶金工业园区
-联合企业型-
生产区 物流和仓储区 内部生活区 发展预留区
南京江宁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方案汇报
会计学
1
第一部分 前期策 划 第二部分 总体规划
第1页/共50页
第一部分 前期策 划
第2页/共50页
审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选择--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 互动—从开发区到“新城” 策划—土地经营和管理策略
第3页/共50页
产业发展 开发策略 功能布局
第一部分 前期策划
第24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案例二:东京大田区-—新产业综合体(新零部件中心)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第25页/共50页
案例三:台湾——典型中小企业网络密集区域
1.台湾——典型中小企业网络密集区域 台湾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而且出口是以中小企业为主。那么是什么力量促 使这些中小企业得以迅猛发展呢?有关研究认为台湾中小企业的优势可以归结 为弹性化协力企业组合结构,是依据台湾社会“利益与情感加权原则”而进 行 2.经验
“都会区 --新城--- TOD模式---生态开敞空间”
第33页/共50页
巴黎
3.3 案例比较:
巴黎新城:指定优先发展轴线 (轻轨)
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不可能 依靠一个贫穷的腹地支撑,一个 发达区域,也不能只依靠一个中 心城市的单向辐射。在南京古城 保护形式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南 京的城市发展更应该借鉴国外城 市区域化发展的经验,以“TOD都会区-新城-生态开敞空间”这 一都市圈发展模式,尽快发展腹
南京
南京沿江城市带
江阴-张家港沿江城市带 南通-常熟沿江城市带
镇江-扬州沿江城市带
太仓沿江城市带
苏锡常
上海
南京----江宁滨江必须第紧3紧1页依/共托5的0页发展条件
3.1 南京和南京都市圈 :均衡布局和非均衡发展的矛盾
南京历次规划的基本思路 —均衡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均衡的 目前的实际情况: ---非均衡发展 (市场和企业的选择)
以新材料为重点,形成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合成纤维、医用生物 新材料等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纳米产品、氟化产品、高 分子材料产品等,建设成为新型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形成进口纸浆—纸或纸板—高档纸制品的造纸产业链,发展高档 文化用纸、中高档下列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特殊用途纸和 纸板
形成市场--第三方物流--生产企业-用户的供应链,充分利用新 过江通道、货运交通枢纽、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承载平台, 建设综合物流中心。
高性能的纤维和产业装饰用面料
第16页/共50页
大 宗生产 系统生 产组织 结构示 意
钢铁工业区域
炼钢厂 炼铁厂 化肥厂 烧结厂 焦化厂 制氧厂 轧钢厂 机械厂 耐火材料厂
重型机械工业区域 铸锻中心 冶金机械厂 矿山机械厂 金属结构厂
电力机械工业区域 电机厂
汽轮机厂
锅炉厂
绝缘材料厂
汽车工业区域 总装厂 轮胎厂 轴承厂 方向盘厂 离合器厂 散热器厂 汽化器厂 变速箱厂
第20页/共50页
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思考2
南 京市经 济现状- -强大 与脆弱
• 重化工业强大但中小企业弱小 • 科研力量强大但创新能力不足
---南京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到44.83%,而无锡和苏州 只有13.%和14%,
---集体经济单位的从业人数只占到14%。而国有经济单位的 从业人数比例达到64%,
机械工业园区
新材料工业 木材和造纸 纺织工业 -综合性工业区-
用地和规划要求
对地基承压有要求 占地大(2-4Km) 厂区复杂的工艺联系 储存大量原料、半成品
对地基承压有要求 占地大(2-4Km) 厂区复杂的工艺联系 储存大量原料、半成品
生产联系不一定十分紧密共同利 用市政设施 (1-2 Km)
第18页/共50页
②众多的配套厂
第26页/共50页
开 发策略 一
传统的产业 创新的空 间
--从接纳到衍生
第27页/共50页
功能
产业
用地和规划要求
创 新的空 间
︵
大 小 企 业
︶
金融、商业、消费
型服务业、居住
常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区
专业化的运输
物流和公共仓储区
政府服务功能:
公共服务区
大企业研发基地
南山湖土地开发和利用
基本上也是以上开发区的主攻产业,滨江开发区不仅面 临着优惠政策几无差异、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同质化很强甚至 竞相压价的竞争,也面临产业结构近似甚至雷同的挑战。
第11页/共50页
第一部分 前期策划
1 审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 选择--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 3 互动—从开发区到“新城” 4 模式—土地经营和管理策略
第15页/共50页
装备制造集群
重
点 冶金产业集群 发
展
的 材料产业集群 产
业
集 群
造纸产业集群
物流产业集群 纺织产业集群
以汽车、船舶生产为重点,形成优质基础件-关键零部件-高水平 辅机-先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装备制造产业链
形成金属制品的冶金产业链。重点发展高质量冷轧薄板冷轧不锈 钢薄板、镀锌扳、涂镀层板等优质钢产品,
2.2 重视培养配套型和开发型中小企业集群 2.3 新城”概念的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产业
第14页/共50页
2.1 大力 发展以 大宗生 产系统 为特点 的规模 企业
•以汽车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为主体的高端冶金产业 •以新材料为重点新型包装材料产 业 •以服装加工为核心的纺织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