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六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 技法提分点28 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六 抢分点二四类鉴赏分析题含答案
抢分点二四类鉴赏分析题——情感、形象、语言、技巧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突破点一鉴赏诗歌的情感[典例](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提示,定基调。
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戏赠”的意思是戏谑、赠送给两位老友。
可见诗歌中会有“调侃”意味。
结合注释可知,“老元偷格律”“短李伏歌行”正是这种写法。
第2步:抓意象,挖内涵。
由于这是一首序跋性质的小诗,没有意象,但可以根据诗中写到的人和事分析。
第3步:品词句,悟感情。
“应无分”“合有名”。
按照常理,自己应能“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个“应”字,一个“合”字,表明应该,但现实恰恰未能如愿。
“气粗言语大”是对自己前文“海口”的评价,有自嘲之意。
[规范作答]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评分细则]能从夸耀自己和无奈自嘲两个角度概括,并结合具体内容略加分析即可。
每点3分。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令龚自珍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注]。
【注】金字经:指佛经。
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答:答案:“自忏飘零”写出了十五年来词人劳苦奔波,怎奈一事无成,而今想来后悔不已,情绪落寞低沉;“不信”二字,又表达了词人心有不甘、意欲奋发的强烈愿望,情绪顿时昂扬;然而现实无情,挣扎无功,无奈只能通过拜佛诵经求得心安、解脱,情绪归于平静。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技法提分点28罗列经典明
对点解题
1.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解题指导 综合 材料一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 二中,“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同自己一 种观点合并综合,总结出共同点:孔子将自己同学生并列。
抽象 隐去具体事件,概括事件实质,可见孔子平等待人的特点。 材料一中,孔子虽然直言子贡不如颜回,但说自己也不如颜回; 颜回同自己一样,也具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修养;隐去具 实质,从听者角度来总结:孔子安慰勉励子贡,夸赞激励颜回。 转化 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将自己的分析和结论表述出来。 答案 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 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 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
技法提分点28 罗列经典明观点,求同析
三方法评价传统文化经典
读文支招
多角度评价观点 选文中可能会有多种观点,注意所涉及的方面要全,不要遗漏, 述主体,也包含被评价者或叙述对象,有时还有同时代或后代人的 叙述主体角度 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主体分别为子贡和孔子。子贡用反问 己距离颜回太远。因“与”字有两种解释,赞同、和,故孔子的话 用反复句式,肯定子贡不如颜回;一是表明自己和子贡都不如颜 种解释。第二则,叙述主体为孔子。他表明自己与颜回有共同点反应不体现。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对象为子 象为颜回。他们同时又是孔子的学生,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他们 他人评价角度 同时代人或后代人的解释评价往往高度浓缩,要逐字细读,与其他
典题文本
(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 【参考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 到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两 “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 有我和你能这样了!”
2019届高三第二次考试(3月)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考试语文2019.3.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礼记・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阿时吸救道家与法家思想,是出界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也是最早论述礼乐教化即美育的论著。
《乐记》及其礼乐教化理论,以“礼乐交融”为其东方特色,以“正声”“德青”为其艺さ求,以“天人合ー"为其文化理念,明显区別于西方的美育观念,彰显光彩照人的中国精神,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文化艺术特别是美学与美育上的成熟与伟大,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礼记》记载,当年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而治理国家、统一天下。
中国古代的“礼”起源于宗教祭祀之礼仪,发展为政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之人文礼仪等;“乐”是乐舞歌诗的总称。
礼乐教化是一种集政治治、道德与审美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充分体現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特点,相异予西方文化区分性的特点,强调发浑礼乐刑政文融互补的综合性治理作用。
礼乐教化还可以发特有的和合父子君臣族长乡里的团结教育作用,还有感染熏陶、移风易俗之用,所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总之,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充分发挥交融性与綜合性作用,是治国之重器。
《乐记)言:“乐者,伦理者也。
儒家学説认为乐与道德相通,乐音是人与禽兽的区别,而対整体音乐的理解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礼乐教化之乐教包含乐德、乐语与乐舞等部分,所谓“乐德”指“中、和、祗、庸、孝、友”等德性的核心内涵,是乐教最重要的成分。
礼乐教化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抛弃溺乐与溺音。
《乐记》说:“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
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德音之谓乐。
”又说:“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恩礼,不接心术。
”这里将正声与德音提到“纪纲既正,天下大定’,’的政治高度,将奸声与淫乐视作扰乱思想与破坏心术的负面现象。
【最新整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六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 技法提分点27 含答案
【最新整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技法提分点27 含答案
【考情预览】
技法提分点27 把握思想明内容,逐句理解析观点
四突破理解传统文化经典
读文支招
四意识理解观点
一要具备学派意识儒家有仁义礼智信,道家有无为而治,墨家的非攻,法家的锐意改革等,都是各自学派的核心观点,这一点要明确。
二要具备主次意识
对于阅读有难度的文本,要以自己能读懂的句子为核心,逐步理解难懂句子的大概含意,然后印证、推测。
三要具备联系意识
1.联系所学。
2.联系题目。
做题之前可先看第二题,它往往会提示选文的话题核心。
四要具备概括意识
选文中的事件或观点需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尽量选用经典中的成语、短语等概括性强的词语。
典题文本
(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
孔子说:“(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但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
”
对点解题。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ppt
真题演练,找寻失分原因:
一、2012浙江高考卷: 《论语· 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贵人贱马 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真题演练,找寻失分原因:
2015诸暨期末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 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 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 大学》)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 不信于友,弗获于上 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 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 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亲 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 不动者, 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离娄上》 【注】:①好色:美丽的容貌 ②自谦:快慰、满足 ③揜:掩盖
闻过则喜
23.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 源出于 此。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的看法。
①主旨:自己的“善”可施予别人,与别人共有, 同时也要“乐取于人以为善”,即学习吸取别人的 “善”;要“与人为善” ②“乐取于人以为善”:指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 修养自己的品德。 ③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 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孔子的仁爱观:①孔子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 己及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 后一种句读的理解: ②后一种句读提倡“人马并重” 我的看法:③ 显然,这并非孔子本意。这种句读体 现了后人对孔子的推崇。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技法提分点28
技法提分点28 罗列经典明观点,求同析异联现实三方法评价传统文化经典读文支招多角度评价观点选文中可能会有多种观点,注意所涉及的方面要全,不要遗漏,既包含评价者或叙述主体,也包含被评价者或叙述对象,有时还有同时代或后代人的评价等。
叙述主体角度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主体分别为子贡和孔子。
子贡用反问“何敢望回”表明自己距离颜回太远。
因“与”字有两种解释,赞同、和,故孔子的话有两种理解,一是用反复句式,肯定子贡不如颜回;一是表明自己和子贡都不如颜回。
依题干做后一种解释。
第二则,叙述主体为孔子。
他表明自己与颜回有共同点。
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为师的角度去阐释评价。
叙述对象角度有时叙述对象的反应不体现。
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对象为子贡,第二则叙述对象为颜回。
他们同时又是孔子的学生,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阐释评价。
他人评价角度同时代人或后代人的解释评价往往高度浓缩,要逐字细读,与其他角度对照。
典题文本(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两件事。
”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对点解题1.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答:解题指导综合材料一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
材料二中,“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同自己一样的高度。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技法提分点28罗列经典明
技法提分点28 罗列经典明观点,求同析异联现实三方法评价传统文化经典读文支招多角度评价观点选文中可能会有多种观点,注意所涉及的方面要全,不要遗漏,既包含评价者或叙述主体,也包含被评价者或叙述对象,有时还有同时代或后代人的评价等。
叙述主体角度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主体分别为子贡和孔子。
子贡用反问“何敢望回”表明自己距离颜回太远。
因“与”字有两种解释,赞同、和,故孔子的话有两种理解,一是用反复句式,肯定子贡不如颜回;一是表明自己和子贡都不如颜回。
依题干做后一种解释。
第二则,叙述主体为孔子。
他表明自己与颜回有共同点。
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为师的角度去阐释评价。
叙述对象角度有时叙述对象的反应不体现。
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对象为子贡,第二则叙述对象为颜回。
他们同时又是孔子的学生,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阐释评价。
他人评价角度同时代人或后代人的解释评价往往高度浓缩,要逐字细读,与其他角度对照。
典题文本(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两件事。
”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对点解题1.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答:解题指导综合材料一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
材料二中,“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同自己一样的高度。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详解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 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 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 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 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 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 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 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 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接受恩 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并没有提到 “受恩必报”。故选D。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6分)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的核心词有两个: “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先 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 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 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折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 宽沿的怪诞的灰礼貌”“长的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 属于外貌描写,“把他 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损坏了” 属于
专题6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核心知识
典例导学
解题指津
-18-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 想相通的一句。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 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再提取关键词句。第(1)题的“苟无民,何以有君”中的“民” 和“君”显然与“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中的“百姓”“君”相同,这 样答题就容易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规范答题。
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
吾
”一句的注释。(2分)
解析:结合课文,利用成语和名句可以想到这四个字。 答案:浩然之气
-12-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解析:此题选用朱熹关于《孟子》的一段注释,即对名言“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解读。本题要求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扣住“功能”二字从画线句中截取关 键词语整合答案即可。
-20-
核心知识
典例导学
解题指津
【典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 遇时,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 “忧”。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技法提分点27含答案 (2)
专题六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
【考情预览】
技法提分点27 把握思想明内容,逐句理解析观点
四突破理解传统文化经典
读文支招
四意识理解观点
一要具备学派意识
儒家有仁义礼智信,道家有无为而治,墨家的非攻,法家的锐意改革等,都是各自学派的核心观点,这一点要明确。
二要具备主次意识
对于阅读有难度的文本,要以自己能读懂的句子为核心,逐步理解难懂句子的大概含意,然后印证、推测。
三要具备联系意识
1.联系所学。
2.联系题目。
做题之前可先看第二题,它往往会提示选文的话题核心。
四要具备概括意识
选文中的事件或观点需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尽量选用经典中的成语、短语等概括性强的词语。
典题文本
(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
孔子说:“(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但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
”
对点解题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答:
解题指导
挖隐含信息突破
“甚矣吾衰也!”表面上是对自己衰老的感叹,隐含的信息是因没有梦到周。
【最新资料精选】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技法提分点28含答案
技法提分点28罗列经典明观点,求同析异联现实三方法评价传统文化经典读文支招多角度评价观点选文中可能会有多种观点,注意所涉及的方面要全,不要遗漏,既包含评价者或叙述主体,也包含被评价者或叙述对象,有时还有同时代或后代人的评价等。
叙述主体角度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主体分别为子贡和孔子。
子贡用反问“何敢望回”表明自己距离颜回太远。
因“与”字有两种解释,赞同、和,故孔子的话有两种理解,一是用反复句式,肯定子贡不如颜回;一是表明自己和子贡都不如颜回。
依题干做后一种解释。
第二则,叙述主体为孔子。
他表明自己与颜回有共同点。
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为师的角度去阐释评价。
叙述对象角度有时叙述对象的反应不体现。
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对象为子贡,第二则叙述对象为颜回。
他们同时又是孔子的学生,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阐释评价。
他人评价角度同时代人或后代人的解释评价往往高度浓缩,要逐字细读,与其他角度对照。
典题文本(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两件事。
”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对点解题1.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答:解题指导综合材料一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
材料二中,“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同自己一样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法提分点28罗列经典明观点,求同析异联现实
三方法评价传统文化经典
读文支招
多角度评价观点
选文中可能会有多种观点,注意所涉及的方面要全,不要遗漏,既包含评价者或叙述主体,也包含被评价者或叙述对象,有时还有同时代或后代人的评价等。
叙述主体角度
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主体分别为子贡和孔子。
子贡用反问“何敢望回”表明自己距离颜回太远。
因“与”字有两种解释,赞同、和,故孔子的话有两种理解,一是用反复句式,肯定子贡不如颜回;一是表明自己和子贡都不如颜回。
依题干做后一种解释。
第二则,叙述主体为孔子。
他表明自己与颜回有共同点。
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为师的角度去阐释评价。
叙述对象角度
有时叙述对象的反应不体现。
如右侧选文,第一则叙述对象为子贡,第二则叙述对象为颜回。
他们同时又是孔子的学生,故谈教育技巧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阐释评价。
他人评价角度
同时代人或后代人的解释评价往往高度浓缩,要逐字细读,与其他角度对照。
典题文本
(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参考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两件事。
”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
对点解题
1.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答:
解题指导
综合
材料一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
材料二中,“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同自己一样的高度。
将这两种观点合并综合,总结出共同点:孔子将自己同学生并列。
抽象
隐去具体事件,概括事件实质,可见孔子平等待人的特点。
材料一中,孔子虽然直言子贡不如颜回,但说自己也不如颜回;材料二中,孔子说颜回同自己一样,也具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修养;隐去具体事件,概括事件实质,从听者角度来总结:孔子安慰勉励子贡,夸赞激励颜回。
转化
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将自己的分析和结论表述出来。
答案①平等待人。
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
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
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2.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_______,子贡属于________。
解析“德行”,指品德行为高尚。
“言语”,能言善辩,指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
“政事”,指长于政事、政务。
“文学”,古代文献,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材料二,孔子夸赞颜渊能像自己一样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觉得弟子颜回在德行上最能传其衣钵。
故颜渊属于德行。
材料一,从子贡的回答来看,他口才很好,忽而反问,忽而对比,可推测子贡属于言语。
答案德行言语
(2018·浙江嘉兴一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28)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7·23)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
1.结合(17·23),试着解读“勇者不惧”的内涵。
答:
解析理解“勇者不惧”的内涵,先要结合“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句话进行理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君子把义作为最高的标准,君子有勇,没有义,就会作乱;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偷盗。
然后回到“勇者不惧”本身,真正有道义的“勇”是“不惧”的。
答案“勇”必须要有“义”对它进行约束和限制。
光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君子会犯上作乱,小人会偷盗。
勇者要遵循道义,养成浩然之气,才能真正做到无所畏惧。
2.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子贡却说“夫子自道也”,联系(19·24),你如何理解子贡的回答?
答:
解析综合,“夫子自道也”表明子贡对老师的认可,“仲尼不可毁也”,在他人面前维护老师,并以“丘陵”与“日月”作比,突出对老师的赞美。
将这些观点合并综合,总结出共同点就是子贡对老师的崇敬。
抽象,隐去具体事件,概括事件实质,隐去“丘陵”“日月”等比喻,“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就是事件实质,这里既有子贡的情感崇敬,又有他对老师的深刻认识。
回到“夫子自道也”一句,事件实质是子贡明白老师是自谦,为了勉励学生。
转化,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
答案(19·24)反映出子贡对老师的认识之深,崇敬之甚,在子贡眼中,老师就是“君子”,是仁者、智者、勇者,他的回答是由衷的赞美,无一丝浮夸之意。
聪明如子贡者,明白老师对他说这话的意图,老师是在责备自己而勉励他人。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所行之道有三,而我没有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先生说自己啊。
”
子路问道:“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道:“君子把义作为最高的标准,君子有勇,没有义,就会作乱;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偷盗。
”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
子贡道:“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
别人的贤能,好比山丘,还可以超越过去;仲尼,简直是太阳和月亮,不可能超越它。
人家纵是要自绝于太阳月亮,那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示他不自量罢了。
”
一、(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4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一)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为政》)
(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三)
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货财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
亲爱之则不忍,不忍则骄恣。
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
此虽财用足而爱厚,轻利之患也。
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懦则肆于为非。
(《韩非子·六反》)
1.根据上面材料,概括儒家治国的三个阶段。
答:
解析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庶矣哉!”“既富矣”“教之”进行概括,即“庶民”“富民”“教民”。
答案庶民,富民,教民。
★2.结合上面语段,说说儒家和法家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
答:
解析综合,结合一、二则来理解儒家思想,这两则分别讲了两个层次,即“富庶、教化”,“制民之产、驱而之善”,将这些观点合并综合,总结出共同点,就是儒家将富庶放在首位,视为基础。
抽象,三则,举当家爱子的实例与治国类比,隐去事件,概括事件实质,是说财用足、轻刑的危害。
转化,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
答案①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应当“制民之产”,先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让人民生活有所保障,以求社会秩序和谐。
②法家主张贫民弱民,认为大凡人的本性,一旦富足了,就会懒于劳作,容易犯罪,使社会混乱。
【参考译文】
(一)
孔子到了卫国,冉有为孔子驾车。
孔子说:“人口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很多,还需要做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有。
”(冉有)说:“富有以后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
(二)
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
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三)
母亲溺爱子女,提供的财货足够他们花用了;财货足够花用,他们就会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