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卷(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卷(七)
1、中国是茶的故乡,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有关下述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①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
B. 操作③的方法属于过滤
C. 加热杀菌的温度应在500°C左右
D•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延长饮料茶的保质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己烷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B.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 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
丄CH, —CH. —CH—C &玉
I
D. 聚合物 1 11)可由单体CH3CH CH2和CH2?=CH2加聚
制得
3、设2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中含共价键数目为4N.
B. 常温下,46g NO2、NC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M
18
C. 36g Q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20N A
D. 2.24L(标准状况)Cl2与足量铁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3N A
4、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及其杂质检验试剂除杂试剂除杂方法
A FeCb 溶液(FeCl 3)KSCN溶液过量铁粉过滤
B HCl(Cl 2)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洗气
5、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Y 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W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
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X)>r(Y)>r(Z)
B. 由Y 、W 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
D.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弱
7
11
i
6、25C 时,H 2CO 的 K =4 2 X 1(0 , K =5 6 X 10。
室温下向 10mL0.1mol •L 一 Na t CQ 中逐
a 1 ' a 2 ' 滴加入0.1mol •L -1 HCl 。
下图是溶液中含 C 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
pH 降低而变化的图像(CQ 2 因有逸出未画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pH
A. A 点溶液的pH<>
B. B 点溶液:c(Na +)= c( HCQ 3 )+ c( CQ 2 )+ c(H 2CQ)
c.A ~B 的过程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Q 2 +H +
=HCQ 3
D.
分步加入酚酞和甲基橙,用中和滴定法可测定 Na t CQ 与NaHCQ 昆合物组成
A.A
B.B
C.C
D.D
7、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
A. a 为电源的负极
B. 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 与电解前相比将升高
C. 阳极室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 f +2e=H 2 f
D. 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 13.44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7.2g(忽略气体的
溶解)
8、过硫酸钠(Na2$Q)常用作漂白剂、氧化剂等。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备 NatSzQ 并探
已知:①(NH 4) 2SO+2NaOH=NaS2Q+2NH+2H2O ② 2NH+3Na 2S 2Q +6NaOI^—6N@SQ+M+6HO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a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装置I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II 发生反应的同时,需要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III 的作用是 。
(4) .NazSQ 溶液与铜反应只生成两种盐 ,且反应先慢后快。
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0(NH )2,原理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究其性质(加热及夹持仪器略去)。
②某同学推测反应先慢后快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CiT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推测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供选试剂:Cu、N Q S Z Q溶液、
CuSO 溶液、C U (NO )2溶液、蒸馏水)
(5) .测定产品纯度:称取0.2500g 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加入过量KI,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 滴指示剂,用0.1000mol/L Na 2S 2C 8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 2
19.50mL 。
(已知:I 2+2SA =S 4Q +2I -)
① 选用的指示剂是 __________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
② 样品的纯度为 __________ %。
9、铝氢化钠(NaAlH 4)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I2Q 含SiO 2和Fe z 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氢化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
呕 NaOH
滤渣 注:SiO 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 (Na 2Al 2Si xQ )沉淀。
(1)
.铝硅酸钠(Na 2Al 2SixQ)可以用氧
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
,形式为 ________ 。
(2) •“过滤I ”中滤渣主要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 (写名称)。
向“过滤I ”所得滤液中加入 NaHCO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电
解I ”的另一产物在1000C 时可与N 2反应制备AlN,在这种产物中添加少量 NHCI
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IN 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
(4) •“电解II ”是电解N Q CO 溶液,原理如图所示。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
铝氢化钠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
11
NijCOj 7 v ■* ^1-11
“:匸 2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产生1mol气体转移电子数为 _______ 。
10、以氢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工艺及氢的获得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工业生产中可利用Ha还原CO制备清洁能源甲醇。
①已知CO(g)和Hz(g)的燃烧热(△ H)分别为-283.0kJ • mol-1、-285.8kJ • mol-1。
由H 和CO
生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a(g)+CO(g) CH 3OH(1)的△ H二91kJ • mol-1。
1
则3f(g)+CO2(g) CH 3OH(1)+ 出0(1)的△ H= __________ kJ- mol -。
②将一定量的CO和H2充入到某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 的转化率如图甲所示。
阳仲Q △
齟化利H
A
该反应在a点达到平衡状态,a点转化率比b点的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
(2).利用CO和H2O生产H2:CO(g)+H2O(g) 一CO(g)+H 2(g)。
将不同配比的CO(g)和H2O(g) 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
有关数据如下表:
起始量平衡数据
温度C
CO/mol H2O/mol H/mol CC转化率时间/min 65042 1.66
9003233.3%3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放热”)。
②650C时,下列叙述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__ (填标号)
a. v(CO):v(H 2O):V(H 2):v(CO 2)=1:1:1:1
b. 生成n mol CO 2(g)的同时生成n mol H 2O(g)
c. n mol CO 断裂的同时断裂2n mol H —H
d. 某时刻,n(CO):n(H 2O):n(CO2):n(H 2)=6:1:4:4
③900C时,达平衡时v(H 2O)= _________ mol・L -1• min-1。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利用工业废气中的H2S热分解制H2:2H2S(g) 2H 2(g)+S 2(g)。
现将0.2molH2S(g)通入某
恒压密闭容器中,起始压强p0=aMPa,在不同温度下测得H2S的平衡转化率如图乙所示,则T6C
时,该反应的K>= __________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1、【物质结构与性质】
硼、硅、硒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态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SeO 2常
温下为白色晶体,熔点为 340~350C ,315 C 时升华,则SeO 固体的晶体类型为 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硒、硅与氢元素形成
的气态氢化物的立体构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Si-H"中共用电 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 ,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
Se _________ (填">"或"<")Si.
(3 )在周期表的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硼元素和氮元素之间的元素有 ________________ 种. (4) 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
离子生成配合物,如BF 3能与NH 反应生成BF 3 • NH,BF 3 • NH 中B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刚砂(SiC)的摩氏硬度为9.5级,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在 SiC 中,每个Si 原子周 围距离最近的Si 原子数目为 ;若金刚砂的密度为 p g • cm 3,M
表示阿伏加德罗
常数的值,则晶胞中碳原子与硅原子的最近距离为 _____________ pm°(用含p 和N.的式子表示)
/
P
z
1?
,B 与N
之间形
__________ 键。
「T ; Tt £ Ti S 5 4 4 J
12、1,6-己二酸(G)是合成尼龙的主要原料之一,可用烃A经氧化制备。
制备G的合成路线如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的质谱图如图所示,则A的化学名称为
(2).C T 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写出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____________ X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相对分子质量与F相等
②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三组峰,峰面积比为3:2:1
(5).由G合尼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 )由A通过两步反应制备1,3-环己二烯的合成路线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分别为CHCHCHCHCHCH、CHCH(CH)CHCHCH、CHCHCH(CH)CH2CH、CHCH(CH)CH(CHQCH3、C(CH) 3CHCH,A 错误;其他各项均正确.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现红色,Fe可以将尸03+还原为Fe2+,过量的铁粉经过滤除去,A 正确;HCl气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中,故不能用饱和食盐水除HCI中的Cl 2,B错误;C2H5OH和CHCOO!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无法用金属钠检验C2H5OH中是否含CHCOOH,(错误;CO2和SQ都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故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CO中的SQ,D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X为氧元素,X、丫处于同一周期且Y的原子序数大,则Y为氟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为铝元素,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且原子序数大于乙则W为硅元素。
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
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
半径:r(Z) > r(X)>r(Y), 选项A错误;
B. 由Y、W形成的化合物SiF4是共价化合物,选项B正确;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I(OH) 3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不是强碱,选项C错误;
D. 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F的热稳定性比W的
简单气态氢化物SiH4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C(—) 5.6 10 11,所以
解析:A A 点c( HCO 3 )= c( CO3 ), K a C(C°3)
3)
生C(HCO
C H 5.6 1011mol/L ,pH<11,选项A 正确;
B 室温下向10mL 0.1mo1・L -1N Q CO中逐滴加入0.1mol •L -1 HCl,B 点溶液中钠离子的物
质的量浓度是含碳粒子浓度的2倍,即c(Na+)=2c( HCO3)+ 2C( CO;)+ 2C(H 2CO),选项B
错误;
C A T B的过程中,CO;逐渐减小,HCO3逐渐增加,所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H+=HCO3 ,选项C正确;
D NaCO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产物是碳酸氢钠,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物是碳酸,所以分步加入酚酞和甲基橙,用滴定法可测定N@CO 与NaHCO昆合物组成,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左侧电极产物为Cl2,CI -发生氧化反应,故左侧的惰性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则a 为电源的正极,右侧电解产物为H2,H+^生还原反应,故右侧的惰性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则b为电源的负极,A错误;阴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4 ,阳极发生的反应为
2CI--2e -=Cl2 f ,CO(NH2) 2+3Cl2+H^Nb+CO+6HCI,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电解一段时间在阴极消耗的
H+的数目与阳极生成的H+的数目相等,阳极室中反应生成的M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恰好反应,所以电解前后阴极室中溶液的pH不变,B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阳极
室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I --2e -=CI 2 f ,C0(NH2) 2+3CI 2+H— N2+CO+6HCI,C错误;若两极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3.44L气体,n(气体)=0.6mol,由反应C0(NHh+3CI 2+H^Nb+CO+6HCI结合
1
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 N2 n CO2 0.6moI £ 0.12moI,生成0.12moI N2所消耗的CO(NHP
的物质的量也为0.12mol,则除去的尿素的质量为0.12mol x 60g • mol -1=1.2g,D正确。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分液漏斗;吸收空气中的CO
2. 将三颈烧瓶中产生的NH及时排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 吸收NH,防止倒吸
4. Na2QQ+Cu=NaSQ+CuSO ;向盛有等质量铜粉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
蒸馏水,再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aS2Q溶液,若加入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反应快,则该推断正确
5. 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92.82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Na2O- Al 2O • 2SiO2
2. 铝硅酸钠、氧化铁;OH+HCO3=CO2 +H2O ;AIO 2 + HCO3 +H2O=CO3 +AI(OH)3j
3.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氯化氢能够破坏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
4.4 CO2 +2H2O-4e=4HC03+O4
5.NaAIH 4+2H2O=NaAIO4H2 f ;N A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①-93.8;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2. ①放热;②bd;
3.0.2a MPa(或5MPa)
解析: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Ar]3d 104s 24p 4或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4;分子晶体
2.V 形、正四面体形;>;
3.3;
4.sp 3
;配位;5.12;
-2 160
10
10
4
\ N A
解析:1.Se 元素为34号元素,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4;SeQ 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熔点低,易升华,故为分子晶体• 2. 硒、硅与氢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
HSe 、SiH 4,其立体构型分别为 V 形、正四面体
形;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原子,说明硅显正价,电负性H>Si ,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 是氧化剂,说明电负性Se>H,所以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
Se>Si 。
3. 由于Be 元素2s 轨道为全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 B 元素,N 元素2p 轨道为半满状态,其 第一电离能大于 0元素,故在周期表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硼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元 素有Be 、C Q
4. BF 3 • NH 中B 原子含有3个 键和1个配位键,所以其价层电子对数是 4,B 原子采取sp 3 杂化,该化合物中B 原子提供空轨道、N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B 、N 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
5. 金刚砂(SiC )晶胞中每个Si 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 Si 原子有12个;该晶胞中C 原子个数
1 1 28 12
=8x - +6X 一 =4,Si 原子个数为4,晶胞质量为4X ---------------- g,设晶胞边长为a pm,则
8
2
N A
12答案及解析:
4.0HCCHC(CH )2CHCH0 OHCC(C J CH) 2CH0
10 3
(a x 10-
)x p x N A =4x 40,解得 a =
x 101°,碳原子与硅原子的最近距离为晶胞体对
角线长度的1/4,所以碳原子与硅原子的最近距离为
答案:1.环己烯;2. 氧化反应;3.
解析:1.根据质谱图可以看出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2,结合反应流程图可推出 A 为环己烯。
4. 根据题意,X 的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CHO 或
U II
—C-C —n ,又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若X 的同分异构体为甲酸酯
则无符合条伴的有机化合物,符合条件的X 的同分异构体有
CHi CH-CH,
! I OHCCHXCH.CHO 、OHC —C —CEIO
'I - t
CH 3
CH J CH,
— —* HD"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