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04050150 15中文1班姚艺博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折扣”
读罢《课标》(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后同),头晕眼花,不知所云。仔细再看一遍,越看越急躁,匆匆阅尽,掩卷(其实是关闭页面,多不雅。)回忆,仍不知所云,无奈再读,边读边做笔记,终于理出脉络。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社会人文哲学学科就是这样尴尬的境地。转专业之前,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曾慨叹,如果儿童知道我们如此揣测他们,一定会冷笑:愚蠢的人类。同样,所谓文学理论,心理学等等,总是在滞后很久以后,雀跃的宣布所谓规律,定律。再应用于有种种前提的实践,若合一契,便得意洋洋,若不合,便冠以“特殊情况”,“其他情况”,随着“其他”,“特殊”越来越多,便有新的规律出来,推翻了以前奉若圭皋的了。可笑还总要迫不及待将规律奉行于行动中,制定规律的规律又怎么说呢?
然而这样的探寻是一定要去做的,不然行动仿若无头苍蝇,心中惶惶,生怕误人子弟,殊不知就算一板一眼按照“规律”,“标准”去身体力行,也不免有许多子弟给“误了”,然而这时,先生只需两手一摊,此某某某也,非教之罪。
然而并没有足够多的大师来带有“慧根”的弟子,况且“大师”也需是侥幸未被误了的弟子,“弟子”也需侥幸许多次遇到大师。
那么在当代迫切需要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素养的情况下,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规律的制定,对于快速培养教师以满足教育需求来说,是必要的。这就是《课标》的意义所在。
因为尚未接触教学实践,只有作为高中学生被教育、作为本科学生念过几句教育学,所以只能从这两个角度来理解和感受。
原来我是被这样“教育”出来的!!!
原来这一切都是有人计划好的!!!
然而我并没有回忆起哪一件事,哪一节课能够和《课标》对上号,如果说有的话,就是要求背诵的篇目是一样的,要求掌握的虚词实词范围是一样的。
可见,真正有价值的规律,正是由于它的具体性课可操作性。
前言部分,洋洋洒洒再谈教育教学的目标,格调之高,令吾辈汗颜。却又惆怅,以后站上讲坛,可怎么教书唉。
学分制形同虚设,教学实践中课时的限制和学生的课业之繁重根本无法进行多样性的选择教学,个性发展几乎照顾不到,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普通高中的资源又难以进行探究学习的指导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高考为最高指导思想的高中教学,使得语文学科无法施展文学文字,阅读和表达的深层魅力。
正文部分就接地气了许多,具体讲各个模块的设置,目标,方法。尤其是最有指导性的教学建议部分,能够清晰的呈现课堂的方向和内容。大约给打了六七折。
选修课和必修课。
必修课要求较为基础,有相应具体的要求与方法,对教师要求较低,只需要教
师本身熟练掌握教材及相关文史知识。
而选修课则更接近大学课程甚至研究生具体方向,虽然《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只需“了解”,“鉴赏”。如诗歌与散文部分,要求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但是不排除一些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或提出较为深刻的疑问。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将大大提高,没有硕士水平专门方向的研究,是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但是现状却是大多数普通高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文凭的教师明显欠缺(30--50岁)。这种情况则对老师提出了很明显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要求。
教学评价。语文教学大概是最难评价其成果的,高考体制下的分数至上,甚至就连分数评价都难以避免主观判断,更勿论学识,气质,素养,审美,雅俗的评价。加之教师队伍中才有几人能不入俗流,志趣高洁,文儒雅士,风流气度。因此,《标准》中评价部分的自圆之说也不过是遮羞布而已。
附录部分中教案案例和知识点汇总无疑将教学实践更加明确和具体化了。不再赘述。仅有一议,如果所有课堂程式化,学生自然不需要花时间来不断适应教学,但是这样就能学好吗?是否同时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了呢?如果每个教师都自有风骨,那么怎样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师的待遇(绝不仅仅是物质待遇),才能确保绝大多数教师既有足够的学问,又有遗世独立的风骨?
纵观《标准》,找不到一以贯之的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除外)。教育教学目标在不断具体的过程中不断降低,对学生道德和情操方面的教育教导不断弱化,本就需要长久的潜移默化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素养和志趣的高雅教育就这样消失殆尽。
而生活本就足够苟且,语文教育应该是唯一能够给正处于刚刚拥有独立人格还尚未健全的高中学生带来诗和远方的向往和追求的教育,却不得不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苟延残喘。
愿我有成为语文教师那一日,愿那一日我做一股清流。
莫言公子痴,更有痴似公子者。
此文一家之言,仅阅《标准》之作,尚未来得及求教于高中恩师,引以为恨。不知为人之师之后作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