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评价
作者:樊孝东
来源:《历史教学》2002年第06期
赵春晨先生新著《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于2001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通读之后,觉得此书有以下特点:
㈠体例新颖,结构合理。
作者打破了人物评传的传统写作模式,将丁日昌一生的主要思想、事功分为洋务、吏治、外交、海防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按时间顺序进行总分式纵向阐述,横纵结合,不落俗套。
在结构安排上,把丁日昌由书生到幕客的早年岁月及1877年归隐后的乡居生活各辟一章,分列首尾,并以余论:“丁日昌与潮汕文化”结束全书。
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㈡持论公允,褒贬得当。
作者本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物评价的标准和原则,对丁日昌的一生业绩进行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评述,力求还历史本来面貌。
如作者认为,丁日昌的外交主张“具有一定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具体论证时,作者强调把丁日昌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找出其历史和阶级根源,而不苛求于丁日昌本人。
对于丁日昌在同时代、同阶级封建官僚中所凸显出的社会才干,作者也给予充分肯定,如认为其外交主张“又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斗争性”,“实是开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先河”。
㈢资料翔实,论证有力。
作者在搜集资料方面不遗余力,论证过程中广征博引,结论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本书材料非常丰富,做到了让材料说话,且分析透彻,论证到位。
如第六章“负谤因由”一节,所引材料多达16种26条。
作者认为1877年丁日昌猝然离开仕途,根本原因在于丁氏的洋务、外交、吏治思想及实践触动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从而遭到他们的嫉恨和攻击,而丁氏自感负谤甚深,生平抱负无法实现,对朝政日渐失望,遂决定归隐林泉。
作者指出:“丁之负谤主要不是他个人的责任,而是社会原因造成的,这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即近代中国改革家们所遭遇的逆境和坎坷。
”
此外,作者在资料的鉴别运用上也颇见功力,纠正了现存资料中的不少讹误:如《百兰山馆政书》把丁日昌《陈粤东洋务书》的写作时间误标为“同治丙寅”(1866年),正确应是1860年春。
现存资料或论著中有言丁日昌出身于洋行买办,作者认为此“系沿袭清末士大夫揣测之言所造成的舛误”,实不足信。
类似的例子尚有多处,此不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