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
作者:陈雪娟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1年第1期
文|陈雪娟
如何基于学生思维发展,适时、适度、适切地开展阅读指导,让阅读从“无趣”走向“有趣”,从“浅层”走向“深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本文以六下“快乐读书吧”《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为例,谈谈深度阅读指导。

一、立足教材,适时推荐,培养思维的层次性
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小说、名人传记、散文等作品,可以有效地训练思维品质,构建思维体系。

(一)理清书目,前勾后连,让思维有体系
教材在每一册“快乐读书吧”都安排了整本书推荐。

细读每次“推荐读物”与“阅读要求”,不难发现编者编排在“体裁要求”“阅读要素要求”等方面呈现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
特点,这正符合学生思维发展从直观到抽象、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训练过程。

右为四到六
年级“快乐读书吧”阅读推荐读物与阅读要素一览表。

纵观此表,教材在“阅读体裁”上纵向编排,推荐读物由通俗易懂的、口耳相传的民间传
说故事到中外经典名著,均有涉猎;在“阅读要素”上从“单一性”到“多样化”。

“边读边想”“用阅读卡记录”“阅读精彩片段”“理清人物关系”“写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运用逐
层推进。

教师在指导时需关注年段特点,把握阅读要素,整体关照,突显方法指导,强化阅读
思维训练。

在六年级“外国名著”的阅读时,要做到勾连已学方法,学会综合运用读书方法,
体现六年级“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的综合阅读价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二)板块设计,结构教学,让思维有层次
按照布鲁姆认知的复杂程度,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而通常学生思维只有在愤悱状态中,才有深刻性产生,才有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

教师根据现实需要,从整本书的作者、相关书评、封面、目录、梗概、插图,甚至精彩内容推
荐,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感。

这是阅读指导的第一步。

如,《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善于用结构化、板块式的设计让学生有充
分的思维时空。

在“课前导读”中,分成如下板块:
(1)链接原认知设疑——猜猜人物,设想若你孤身一人流落荒岛,你会怎样生存?
(2)阅读目录猜情节——阅读梗概,看着目录,你猜想鲁滨逊在岛上生存28年,遇到了
哪些困难?
(3)聚焦荒岛定居——结合篇章页阅读方法,聚焦“荒岛定居”片段,初步认识鲁滨逊人物形象。

(4)回看作品的结尾——走近作者、背景以及故事结尾,感知鲁滨逊人物形象,预测这
28年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制订个人阅读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从鲁滨逊人物图片的猜测中,认识人物,走进作品;以“会在岛上遇到哪些
困难?如何克服?”为主线,充分预测,激发阅读兴趣,推荐阅读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阅读的内驱力在逐层推进中产生。

在交流课上,继续围绕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物开展板块设计交流:
(1)聚焦情节,梳理作品脉络——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他在岛上经历了哪些事件?(2)聚焦人物,思辨人物个性——你认为他是英雄吗?有理有据评价人物。

(3)聚焦表达,对比读写联动——如果你是作者,你对作品梗概、作品谋篇表达等写作有何修改建议?(4)聚焦主题,拓展延伸阅读——推荐阅读“人物历险类”作品阅读。

设计中涉及学生对作品情节的梳理、思维展示,这可帮助学生简洁明了把握作品主要内容
及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提高思维整体性。

而对人物传奇特点剖析、作品拓展、写作特色等方
面的思辨,是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

板块式设计推进,让学生不仅把握作品内容,深化对作品
人物的理解,更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提升。

从鲁滨逊从绝望到自立、积极乐观的内心转变,
学生反观自己现实生活情形,对比、拓展阅读,思维在自我与阅读中建构、提升,促进思维层
次性、广阔性的提升。

三、聚焦部分,多维适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整本书较之单篇阅读,其优势在于有更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故事、叙事场景等,学生首
次阅读作品后,对作品内容、人物性格剖析、作品主旨把握、作品表现手法等把握通常零散,
缺少与经验的对接,缺乏文本表达上的深度吸收。

因此,阅读推进课上教师要从多个维度聚焦
具体情节,设计多元思维题,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情节、人物、主题、写法等,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一)聚焦人物,立体解读——从“碎片思维”到“整体思维”
对人物认识的全面性、丰富性是个体思维深刻化表现之一。

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善于
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关联、统整内容,用表单方式建立联系,让原本零散的思维呈现结构化、
整体性。

如《鲁滨逊漂流记》推进课教学片断:
1.近段时间大家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请你用图式梳理鲁滨逊几次航海的地点与具体情节。

2.结合鲁滨逊航海轨迹思维图,说说鲁滨逊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说出你的理由,把例子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图。

3.鲁滨逊成为荒岛英雄有种种理由,但也有很多缺点,你认为他身上哪些地方不可认定成为“英雄”?
学生通过讨论、思辨,发现鲁滨逊“成为英雄”理由众多:勇敢、乐观、智慧、顽强……而他身上“对钱财的占有欲望强烈”“对人生认识夸张的意识”“森严的等级观念”等不可认定为英雄特点。

教师适时补充鲁滨逊当时的生活背景,学生对个体的思想认识更加清晰。

逐层的设计引导,自我素读、整合再读,学生对鲁滨逊的英雄形象认识更全面、立体,促进了结构化思维发展。

(二)聚焦情节,反照自我——从“显性思维”到“隐性思维”
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对作品中的人物有着独特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对作品蕴含的观点进行思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如《鲁滨逊漂流记》推进课教学片断: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刚到荒岛”情节后,指导学生自我对照,罗列关于“所得”和“所失”,学生思维呈现如图。

在梳理呈现后,再次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畅谈对鲁滨逊的新认识。

学生此时对主人公的认
识由单一的机智、聪明、勇敢上升为坚强、乐观。

教师没有就此罢休,再作深入探究,回读鲁
滨逊“遇见野人”情节,呈现篇章,探究鲁滨逊当时的心路历程。

在经历了反复全面咀嚼后,
学生对鲁滨逊的认识再度升级。

有学生绘制成了这样的思维图。

(如图)
从以上教学片断发现,教师以情节作为引发点,由鲁滨逊的五个心理阶段,去发现他的心
理过程,透过人物来看人物背后的思维方式,这是鲁滨逊认知的升级,更是学生阅读后的一种
思维升级。

这样的思维,由内容单线走向双线,勾连学生生活,思考生活,这正是阅读的价值
追求。

(三)聚焦表达,批判反思——从“固有思维”到“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是思维深刻性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或写作特
色等,开展比较、联系、反思等方式,挑战作品原有思路、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训练学生
的批判性、综合性品鉴思维。

如《鲁滨逊漂流记》推进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梗概“流落荒岛”部分和节选中相
关章节,说说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梗概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对原著进行删减和压缩,删掉主人公很多心理活动,只留下主要事件,简洁叙述事件;而节选精彩片段是按第一人称写的,较为详细。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对照作品内容对梗概进行重写,你会有哪些改动?学
生思维碰撞后,有的建议补充流落荒岛前后的经历,有的建议对荒岛定居生存经历进行简略,
有的想对几次航海增补……反思、批判让思维深度呈现。

阅读推进课中,教师善于设置适切话题,对原有作品梗概或章节进行对比,或语言加工,
或情节处理,可提升学生读写、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

三、成果分享,创新表达,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成果展示,内容涉及作品情节、人物思想等,其方式多样,如说、写、画、演。

(一)思维图文式表达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后,学生用思维图展示成果。

如用情节架构了图式,梳理作
品内容;又如从时间轴和地点变换线交织建立思维图式,让小说情节、人物变化更具结构化、
显性化。

个性化的阅读记录,成为学生深度思维、独创思维的体现,具有思维张力,是一般阅读所
不能代替的。

(二)情节展演式续编
学生将原著中的印象深刻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小组合作,创编剧本。

经历第一次创编后,相互评价,修改完善,进行二度修改创作。

交互评价、品鉴,对作品人物认识更深刻全面。

(三)影文对照式鉴赏
诸多的优秀经典被拍摄成影视作品,较之原著有诸多地方进行了修改,如细节处理、人物
形象、作者主旨、关键情节等。

推荐学生观看《鲁滨逊漂流记》影视作品,开展比较:(1)分享电影中的细节,引导关注人物、环境、音乐、色彩等;(2)说说电影与原著有哪些不同;(3)如果你是导演,你认为哪些镜头可以完善,说明理由。

这样的鉴赏,帮助学生建构独特的思维,培养个体的综合品鉴能力。

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善于聚焦情节,遵循“整体—局部侧重从思维角度总结—整体”的思路,设计、交流、分享阅读经历,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发展其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天宁小学)
责任编辑杨文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