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的是
A.B.C.D.
2.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③河姆渡人骨耜
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⑤半坡彩纹陶盆
A.④①③②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④①③⑤3.“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

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

”该诗句歌颂了谁的主要功绩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皇帝
4.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

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

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5.在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应该是()
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
6.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战乱频繁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各国君主支持变法D.百家争鸣
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该现象体现了
A.统一思想B.变法图强C.兼并战争D.百家争鸣
8.“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诗句赞美的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
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
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

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③建立了皇帝制度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关于农民起义叙述正确的是
A.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B.刘邦率领农民军,歼灭了秦军主力
C.黄巾起义发生在西汉末年
D.黄巾军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11.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代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秦的革命首创精神12.“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首猎、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

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A.巩固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物种交流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13.校本课程《影视中的历史》播放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视频剪辑,引发七年级学生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下列中国古代机构或官职中,具有监督权力或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丞相②秦朝御史大夫③秦朝太尉④西汉刺史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4.“哥哥,你给我讲一讲书中农民起义的故事。

”184年东汉张角领导的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刘邦、项羽起义D.金田起义15.《汉书》记载:天下刚刚统一平定,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坐牛车出行了。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朝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实施“以德化民”的方略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征伐匈奴维护边境的安宁D.向全国军民征集马匹
1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局面,这反映了()
A.南方经济的发展B.北方人口的南迁
C.江南气候的温润D.沅水之战的胜利
17.中国西晋时期发生了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引起这场“皇族内乱”的原因是
①西晋大封同姓诸王②大地主、大贵族当权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③晋惠帝昏庸无能④匈奴入侵,灭亡西晋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句中涉及到的成语“三顾茅庐”的主人公之一和诗句中的“老臣”是同一人,请问他是
A.曹操B.周瑜C.刘备D.诸葛亮
19.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20.《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这部书充分说明了我国北方
A.少数民族发展迅速B.胡汉交融促进发展
C.遵循重农抑商政策D.农业技术的成熟
二、材料分析题
21.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见下面图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子的制度?并请举1例说明。

这一制度后来被哪一制度所代替?
(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其长官的产生方式是什么?图中①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
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某校七年级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23.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

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

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2)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场变法运动?
(3)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三国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请写出该书的名称。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

B符合题意,故选B; AD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C与半坡居民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②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
万年;③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⑤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

所以文物所存在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②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③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⑤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

所以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⑤,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轩辕即黄帝,这是在歌颂黄帝的主要功绩,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
根据材料“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故A正确。

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

故选A。

5.B
【详解】
通过题中“殷墟”、“商王”等关键字,能得出残片上的是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B符合题意;ACD项出现在甲骨文之后,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择B。

6.B
【详解】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是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B 项正确;ACD项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史实,但不是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排除ACD项。

故选B项。

7.D
【详解】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
解析:D
【详解】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故排除A,D符合题意;
法家思想主张变法图强,材料无关兼并战争的信息,排除BC。

故选D。

8.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岷江”、“水利工程”、“成都平原”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B正确;黄帝陵、长城不属于水利工程,排除AD;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排除C。

故选B。

9.A
【详解】
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距今2240年,属于周年大事,从漫画中能看到有皇帝,所以有③建立了皇帝制度,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所以
解析:A
【详解】
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距今2240年,属于周年大事,从漫画中能看到有皇帝,所以有③建立了皇帝制度,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所以有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有皇帝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因此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①③④,A项符合题意;而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

综上所述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故A表述正确,符合题意;项羽率领农民军,歼灭了秦军主力,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大泽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故A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项羽率领农民军,歼灭了秦军主力,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故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因此陈胜吴广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
义,肯定了其革命首创精神,所以D项符合题意;《史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因此陈胜吴广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肯定了其革命首创精神,所以D项符合题意;《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D。

12.C
【详解】
依据题干的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C项正确;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排除AB项;古
解析:C
【详解】
依据题干的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C项正确;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排除AB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排除D项。

故选C项。

1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时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因此具有监督权力或监察职能的是②④,C项符合题意;而①秦朝丞相负责行政,排除,③秦朝太尉负责军事,排除。

综上所
解析: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时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因此具有监督权力或监察职能的是②④,C项符合题意;而①秦朝丞相负责行政,排除,③秦朝太尉负责军事,排除。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4.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广大人民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解析: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广大人民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创立太平道的张角,领导了黄巾军起义,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B正确;陈胜、吴广起义领导了大泽乡起义,A排除;刘邦、项羽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刘邦灭亡了秦朝,C排除;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D排除;故选B。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多年高达三分之二的税赋,以及多年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本来战国时期尚未恢复的生产力水平经过战争后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多年高达三分之二的税赋,以及多年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本来战国时期尚未恢复的生产力水平经过战争后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朝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不符,应排除。

故答案为:B。

16.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战乱,北方人口不断向南迁徙,江南地区得
解析: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战乱,北方人口不断向南迁徙,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选项A符合题意;北方人口的南迁,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B排除;江南气候的温润、沅水之战的胜利,与题干内容不符,CD排除。

故选A。

17.C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西晋时期发生了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可知,这场“皇族内乱”指的是八王之乱(291年——306年)。

其发生的原因有①西晋大封同姓诸王,势力日益强大,②大地
解析:C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西晋时期发生了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可知,这场“皇族内乱”指的是八王之乱(291年——306年)。

其发生的原因有①西晋大封同姓诸王,势力日益强大,②大地主、大贵族当权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统治集团奢侈腐朽,③晋惠帝昏庸无能,所以①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而④匈奴入侵,灭亡西晋是在316年,排除。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材料中的“老臣”是诸葛亮的自谦,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

故选D。

解析: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材料中的“老臣”是诸葛亮的自谦,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

故选D。

19.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可知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为万物之始,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
解析: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可知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为万物之始,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选B。

20.B
【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是民族融合,题干的“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 充分说明了我国北方胡汉交融促进发展。

故B 符合题意;少数民族发展迅速与题干信息无关,
解析:B
【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是民族融合,题干的“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充分说明了我国北方胡汉交融促进发展。

故B符合题意;少数民族发展迅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遵循重农抑商政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
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说明我国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排除D。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有一定难度,紧扣题干的“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21.(1)禅让制;尧传位给推举出来的品行高尚的舜或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分封制;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
解析:(1)禅让制;尧传位给推举出来的品行高尚的舜或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分封制;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秦朝;郡县制;朝廷直接任命;丞相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禅让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如尧传位给推举出来的品行高尚的舜或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依据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析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皇帝、太尉和御史大夫判断,这是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其长官的产生方式是朝廷直接任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所以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丞相。

22.(1)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依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新时代。

(或:秦始皇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
解析:(1)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依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新时代。

(或:秦始皇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