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浅谈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
吴 静
(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行。
要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能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关键。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
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
所谓“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更注重良好习惯的训练,它具有连续性、一贯性的特点。
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
那么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应当怎样入手呢?
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应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入校塑造阶段;第二阶段为在校养成阶段;第三阶段为就业强化阶段。
侧重点应放在对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包括思维习惯、语言习惯的强化培训。
训练的过程要注意细节管理,避免粗放式管理。
入校塑造阶段从新生入校开始。
这一阶段因为学生刚结束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基本上还不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上一条职业之路,相应就会带来一些不良的习惯和产生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
所以,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入校塑造阶段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以后养成教育的效果。
入校塑造阶段训练的主要内容为严守纪律、遵纪守法教育与生活习惯训练。
侧重职业理想信念的初步建立。
采取的形式为军事化训练、内务检查评比、一日生活常规的训练、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对专业方向的认识.在这个阶段,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大,要紧密配合军训教官的军训,迅速熟悉掌握班上同学的情况和特点,工作时注意随时纠正同学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并加强对良好习惯的训练,要求班主任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注重细节的管理方法。
在校养成阶段时间比较长,贯穿了整个学校学习生活阶段,在校养成与学习专业技能紧密结合,与学习专业技能相辅相成,好的习惯养成可以促进学风建设,而好的学风又将激励学生自觉养成好的习惯.所以这一阶段的养成教育必须与学风建设紧密相连。
培养学生做到六结合:
(1)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接合;(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3)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4)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5)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6)侧重养成与多层面跟踪相结合。
就业强化阶段为准备就业的前一至两个月,在就业前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保持就业稳定有很好的帮助。
学生突然从学生阶段走向工作岗位,一时是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事关系的变化、劳动强度的变化,所以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以加强体能训练为主,执行严格纪律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会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明确发展的方向,在强化阶段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模拟工厂的管理模式。
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感受到工厂管理的方式。
技工学校养成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是学风建设的必要保证。
只有把养成教育抓好抓实,才能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情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学校教育在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职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侧重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
这里我就学校感恩教育的培养进行一下阐述:
当前学校开展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激为目的的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格健全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一,感知感恩,认知感恩意识
所谓“感恩”,可以理解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感恩是社会个体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受教育者养成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内化为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成为做人的基本修养。
第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 1.家长的溺爱
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社会风气淡薄
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本教育。
3.学校教育的空白
感恩意识缺失背后隐藏的是道德教育的弱化问题。
现在的学校教育缺乏感恩教育的学习内容,教育方式单一,还停留在概念化、形式化的理论灌输层面。
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
学生没有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没有内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因此也就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第三,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感恩意识教育是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感恩意识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校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学习场所,是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和形成价值观、塑造品德和养成行为的重要场所。
特别技校,95%的学生是寄宿生,校园文化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必须注入感恩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养成学生自觉参与感恩行动的行为习惯。
这对于学生今后成为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的人有着重要意义。
2.感恩意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应该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关心、爱护、帮助,情同手足,爱意融融。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
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
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