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10日在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紧
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
动战略,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以“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等活动为
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开放促开发、以民生带发展,努力克服特大干旱、雨雪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和要素供给偏紧、通胀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负重前行、排难而进、乘势而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基本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增长提速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8%,顺利实现“开门红”;二季度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当季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6%;三季度克服了特大干旱影响,当季生产总值仍保持14.5%的增速。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600亿元,增长15%,超过计划2个百分点,为1985年以来我省最高水平;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总收
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330亿元、773亿元,分别增长37%、44.9%,分别比计划高22、29.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亿元,增长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2%和15%,分别超过计划2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速由去年全国的第29位升至第3位,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由第10位升至第4位。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

通过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狠抓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建设项目,促进了投资大幅增长。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0亿元,增长60%,超过计划30个百分点,创我省改革开放以来最高增速,其中工业、交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分别完成1820亿元、700亿元、150亿元、500亿元、850亿元以上。

投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投资16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771亿元和687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400亿元和1124亿元;民间投资2400亿元,同比增长62%。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上年全国的第14位升至第3位。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落实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0亿元,增长18%,超过计划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增长46%,超过计划2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左右,高于调控目标1个百分点左右。

(二工业强省战略强力推进,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工业提速发展。

全省电力统调装机容量达到3180万千瓦,原煤产量达到1.6亿吨,卷烟产销量达到245万箱,茅台酒生产能力达到3万千升,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快速增长;在建和初具规模的产业园区达到87个,入园企业1053家,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9.7%。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煤炭、电力等要素保障,确保了工业生产平稳运行。

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21.5%,超过计划1.5个百分点,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
量。

工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项目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产能476万吨,贵阳市被列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年度指标范围内。

服务业发展加快。

在工业强省战略拉动下,服务业加快发展,多彩贵州城、贵州文化广场等旅游、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省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大型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分别增长35%和32%,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贵州物流新城、都匀农产品物流园区、贵阳国际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超过计划1.5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农业遭受特大旱灾,粮食减产21.2%,导致第一产业增加值负增长0.9%,低于计划5.9个百分点,但各级各部门及时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和物资供应,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抗旱保苗、补植补种、改种扩种,大力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保持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稳定,确保了减产不减收。

全年油菜籽产量增长39.1%,蔬菜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6.7%和17%,茶叶种植面积增长11.2%,果园面积增长10.5%,肉类产量增长2.4%,畜牧业和特色经济作物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1.5和2.3个百分点。

(三城镇化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城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城市路桥67.87公里,新增污水收集管网425.8公里,新增城镇垃圾处理设施17个、处理规模1745吨/日,城镇产业承载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和人口容纳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化率达到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贵州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批准实施,编制完成了《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1-2030年》、《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实现了9个市州地中
心城市近期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成134个镇(乡、3110个村规划编制;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社保
等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在10个县开展了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启动了全国第三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毕节和铜仁撤地设市获国务院批准。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实施了55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80个农
村清洁工程。

(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发展的基础平台加快形成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

建成黄织铁路、贵阳改貌货运中心站等铁路项目,贵广快速铁路贵州段、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建设进展顺利,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成都至贵阳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066公里;建成高速公路516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023公里,新增10个县通高速公路,通高速公路县达到47个,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9个、613公里,高速公路在建里程达到2680
公里;龙洞堡机场、新舟机场改扩建和毕节机场、六盘水机场建设进展顺利,黄平机场已获国家批准立项,茅台机场新建和铜仁凤凰机场扩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新开和加密航线34条,新增通航城市8个,新增航班1.22万架次;全面完成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航运扩建工程,乌江水运工程加快实施,建成农村渡口348个。

水利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并启动实施,开工建设20座中型水库,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建成“滋黔”一期工程项目9个,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75座,建成“烟水配套”工程80万亩、机井240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实施96个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列为第一批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非工程措施项目开工建设。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115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00平方公里,全省有石漠化治理任务的78个县全部纳入国家综合
治理重点县得到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成为全国唯一石漠化治理全覆盖的省份;完成营造林4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5%;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综合治理;赤水河、
乌江、都柳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实施,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

(五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成功举办香港·贵州投资贸易活动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全国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暨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到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地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与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区市签订了一揽子经济合作战略框架协议,跨区域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引进和实施了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全省系列招商引资活动集中签约项目815个,已开工项目212个,实际到位资金330.52亿元。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增长1.2倍;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500亿元,增长1.5倍。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新增民营企业1.3万户,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省直机关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分别减少59%、52%和27.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投融资、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工业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六教育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

新建、改扩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300所,新补充幼儿教师506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达57%。

竣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学校182所,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211个,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475所、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周转房1860套,发放农村家庭生活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7.58亿元,建成9961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
配备保安人员10223人。

新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3所,新建、改扩建中职学校20所,新增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8所,普通高中招生27万余人、中职招生2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8%。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一期扩建工程竣工,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全面推进,贵州财经学院一组团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全省普通本专科学校招生18.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2%,高等学校获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7家,成立了“贵州省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电机与电气院士工作站”等首批23个院士工作站,与国家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个一”人才工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等人才开发重点工程积极推进,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13万人。

(七民生工程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入实施。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万人,完成575个乡和1591个村整乡、整村推进任务,实现3个县、66个乡脱贫摘帽。

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9万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7%;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9万人、633万人、160万人、191万人和197万人,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增加46元达到278元,新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52个达到77个,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达到690万人,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增加180元达到1468元。

首次在全省建立并实施了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救助农村季节性缺粮户91.7万人,发放救助粮食6207万斤;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特殊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8.89亿元;完
成农村危房改造40.3万户,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23.96万套(含货币安置,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61万户。

新增解决3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99.03%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9.25%的建制村通公路,35.39%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完成13万户农村沼气池、5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35万千瓦。

改扩建县级医院1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50个,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3483所,实现了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1%;新建和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增率实现双降。

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1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7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604个,建成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加快推进,88个县(市、区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完成155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编制和启动实施了《望谟县灾后重建综合
治理总体规划》;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

在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和接连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省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是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

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加一推”主基调和重点实施的两大主战略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和贵州实际,是完全正确的,应对复杂局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坚决有力的。

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

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我省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尚未彻底打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转变发展方式十分迫切;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机制矛盾仍较突出;科技支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就业形
势严峻,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当前尤为突出的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用地保障难度不小,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强基础、促跨越的关键一年。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稳中求进、提速转型”作为工作的总基调、总目标,坚定不移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0%,进出口总额增长30%;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2%和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投资。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工业、交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3000亿元、交通建设投资843亿元、水利建设投资17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投资680亿元、房地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0亿元。

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领导、协调和服务,进一步强化督查和考核工作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按期开工、续
建项目加快进度、收尾项目按期竣工交付使用。

全省预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5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43个,收尾项目104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

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积极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统筹安排地方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强政银企合作,深化建设项目银企合作机制,努力争取国家扩大信贷规模;巩固和扩大各类债务融资,推广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拓展私募股权融资规模,建立健全股权投资基金服务中心,打造项目融资储备库,力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破除投资壁垒,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民间投资规模;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到我省设立投资公司,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我省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整合。

三是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

积极争取我省重点工程项目更多地使用国家土地计划指标;大力开展低丘缓坡建设用地整治试点,加大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改革力度,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约集约用地,全力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深入实施“工业梯田”工程,提高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抑制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

四是加强项目管理。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概预算,加大项目审计和稽查力度,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发挥效益。

五是抓好项目前期工作。

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

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充实前期工作力量,改进前期工作方法,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进度,建立健全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机制。

(二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一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深入实施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和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管理和配套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8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达到25%左右,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桐梓电厂、福泉电厂和沙沱水电站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新增投产电力装机392万千瓦;按照“煤电化、煤电磷、煤电铝、煤钢电一体化”思路要求,加快煤矿资源整合和大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盘县响水、织金肥田、水城发耳等一批大型煤矿建设,原煤产量达到1.7亿吨,重点推进首钢水钢结构调整异地建设和首钢贵阳钢厂搬迁、遵义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基地、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开磷集团精细磷化工等资源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中煤盘江煤矿机械成套装备、詹阳重工异地搬迁扩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特色轻工业发展,做强做优贵烟品牌,提高中高档烟比例和单箱利税水平,实施茅台酒“十二五”新增2万千升技改工程,规模以上白酒产量达到32万千升,加快发展民族医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等产业。

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
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完善电煤电力调节运行机制,强化电力生产和供应调度,发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

二是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升级的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推进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园、软件及服务外包园、科技创意产业园、新型专业市场、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为抓手,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融合互动。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推进多彩贵州城等十大重点旅游工程和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等七大度假基地建设,力争新增3—5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动建设一批特色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办好全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5%以上。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六个一批”工程,积极推进“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贵州文化广场(贵州文化演艺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举办好“两赛一会”、首届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文化会展赛事活动。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重要工业品、大宗矿产品、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现代物流发展,加快贵州物流新城、毕节远航物流园区、东太农产品物流园等物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专业商品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继续推进实施“引金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