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随着企业集团从科层范式向网络范式的转变,合作成为企业集团成功的基石。
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个子公司积极、持续地进行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机会主义行为,是母公司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均衡母子公司利益、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保证。
从现有研究看,关于一般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不少,而直接研究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文献并不多,关于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研究更为少见。
仅有的研究文献也基本上是以“结果”业绩评价为主,忽略了业绩的“行为”特征。
有的只是简单套用了一般单一企业的评价指标或者略作修补,缺少对子公司特殊业绩结构进行的分类和指标设计,有的虽然注意到了集团评价的特点,但对于企业集团的合作网络特性理解不够,因而没有就子公司关系业绩的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关键指标分析、专家咨询及企业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合作网络视角下对子公司的业绩结构进行重新分类,从而构建显著区别于单一企业和传统评价指标的新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对子公司“非公允交易型关系业绩”调整指标的探讨以及从合作范围、合作程度及合作稳定性等三个方面选取9个关键指标对子公司“非交易型关系业绩”进行评价。
二、合作网络视角下子公司业绩结构的再认识
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种合作行为构成了母子公司业绩的重要动因,必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以全面反映。
因此,本文首先在合作网络视角下对子公司业绩进行重新认识和分类,以便从结果和行为两方面认清子公司业绩的全貌,这是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
1.子公司业绩的重新划分———结构业绩和关系业绩在企业集团这个合作网络中,子公司的业绩结构必然不会像单一企业那么简单,其业绩不仅表现在子公司个体“表面化”的财务业绩上,还应包含无法反映在财务数字上的因相互往来和集团内部合作而对业绩产生的影响,后者是母子公司业绩评价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学者们定义网络组织运行业绩的重点内容(李维安,2003)。
基于网络内合作关系对业绩的重要影响,本文将子公司业绩按其性质划分为结构业绩和关系业绩。
结构业绩是指子公司作为集团合作网络内的独立节点,在评价
期间对任务的完成程度,强调业绩个体性、结果性的一面,具体表现为传统的财务和非财务业绩;对子公司结构业绩的评价与单一企业基本相同。
关系业绩是指子公司在合作网络中,与网内其他成员的合作交往所带来的对自身结构业绩和网络整体业绩的影响,强调业绩关联性、行为性的一面。
通过“结构业绩—关系业绩”的划分,不仅能够还原子公司在集团合作网络内的业绩结构,为科学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而且有助于母公司全面把握子公司行为,及时发现不合理的网络节点以及低效的组织间关系,并借由这种新型的业绩评价体系来管控集团网络,以获取最大化的协同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关系业绩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合作动因,即合作是母公司主导还是子公司自发的,这不仅体现了子公司合作意愿的强弱,更直接决定了母公司对合作信息的掌握程度,从而影响母公司对合作行为的认知与评价;二是合作方式,即母子公司是通过直接的内部交易还是间接的潜在行为来展开合作,要明确合作的显著性与时效性,关注合作成果与财务数据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三是合作效果,在集团战略主导下的合作行为对相关子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多维的,需要通过调整型指标来明确和反映具体的作用力及作用方向,以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
2.关系业绩的细分及其作用机理本质上看,关系业绩是企业集团组织效应的直接体现,衡量的是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间的合作效应。
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够实现网络化并获取组织竞争优势,正是发挥了网络要素间的合作、协调、同步与互补作用。
与结构业绩不同,关系业绩源自于集团网络内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交易型关系和非交易型关系①。
具体来说,在企业集团网络组织中,子公司间的价值转移是合作的重要方式,这种由内部交易形成的关系联结,是关系业绩的直接源头。
但内部交易天生的战略性和整体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集团内部的定价机制不可能完全市场化,母公司为了集团整体利益或者自身利益,可能会使内部转移价格偏离正常的市场公允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子公司业绩便会受到该交易价格公允程度的影响。
内部转移定价偏离程度越大,子公司真实业绩被掩盖或者扭曲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了准确还原子公司在合作中的价值贡献,本文设立了“交易型关系业绩指标”。
内部转移价格的公允程度是决定交易型关系业绩使用范围的关键变量。
根据内部转移价格是否公允,本文又将交易型关系业绩分为公允交易型关系业绩和非公允交易型关系业绩两种。
除了常态化的交易型关系,集团内部还
存在非交易型关系,如子公司间的知识分享、信息共享、广告、品牌等外部效应,这种关系必然影响相关子公司的竞争力、市场形象等经营特质,进而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其业绩表现,同时也对集团整体业绩有所贡献。
但是,由于非交易型关系的复杂性、隐蔽性及难以计量等问题的存在,再加之这种关系一般是通过影响各种非财务变量来间接影响财务业绩,或潜在、递延地影响未来业绩,这就导致母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忽视了其影响。
而非交易型关系恰恰是企业集团网络化的前提与优势,如果在评价时忽视了这种非交易型合作能力,势必抑制子公司现有合作水平与潜在合作能力的拓展与开发,也就无法进一步巩固和发挥集团网络优势;同时,对非交易型关系业绩的测评,也能为业绩评价系统预测功能的实现提供信息支持。
基于此,本文设置“非交易型关系业绩指标”来衡量集团网络内各种非交易型关系对子公司业绩的影响。
3.结构业绩与关系业绩的内在联系结构业绩和关系业绩存在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且均取决于子公司的专业能力及网内关系,受到其战略定位、成长阶段、管理水平及关系资源等因素的制约(Bonnan&Motowldlo,1997)。
具体来说,一方面,公允交易型关系业绩能够直接客观地反映在财务业绩中;非公允交易型关系业绩由于转移价格的逆市场化,可能人为地夸大或降低相关子公司的结构业绩表现;非交易型关系业绩虽然无法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等账面资料上,但会潜在地影响子公司价值(可能是价值贡献或是价值侵蚀);另一方面,结构业绩的高低同样会影响子公司间的后续合作关系,进而作用于关系业绩。
因此,结构业绩与关系业绩共同构成了子公司综合业绩,其中结构业绩是基础;关系业绩是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
在对子公司业绩结构进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本部分主要从理论上通过关键业绩动因的分解初步确定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
1.结构业绩与交易型关系业绩评价指标的确定结构业绩指标包括财务类(价值创造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及发展能力)和非财务类(市场与顾客、学习与成长、组织与流程及创新能力)指标,这些指标与单一企业评价指标类似,故不再详述。
在交易型关系业绩指标中,对于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公允型内部交易,由于与外部市场交易类似,其结果已反映在财务业绩中,不需要重新评价。
该类业绩的
考核只需在财务评价时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以明确该类关系业绩占综合业绩的比重及变化趋势即可。
对于为实现集团特定目的而进行的非公允内部交易,由于转移价格偏离了正常的市场价格,致使交易双方的财务业绩与其真实的价值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因而需要设置“调整型指标”①进行评价。
例如,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显然在该指标计算中并没有考虑集团内部非公允财务性安排对子公司资产及负债的影响,因此,需要设置调整型指标,一方面衡量子公司在集团网络内非公允交易型关系业绩的大小,另一方面调整财务业绩相关评价结果,还原相关子公司对集团整体的价值贡献度。
需要指出的是,调整型指标的具体设置需要根据交易类型及其对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而定,因此,本文并没有给出该类指标具体的构成体系。
调整后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非公允财务性安排的影响金额资产总额2.非交易型关系业绩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非交易型关系业绩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基于子公司网络能力及关系资源对其自身业绩和集团整体业绩的作用,子公司网络能力越强,掌握的关系资源越多,越有利于其在集团网络内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有效合作,提升现有合作水平及潜在合作能力,以此带来更好的关系业绩。
因此,可以选用子公司网络能力指标去评价子公司非交易型关系业绩(M觟ller&Haninen,1999;王夏阳,陈宏辉,2002)。
但现有研究对于网络能力内涵的界定比较宽泛,既涉及结构性质,也包括了关系问题,如Ha觷kansson(1987)将网络能力定义为:企业改善其网络位置及处理网络关系的能力;Ritteretal.(1999,2002,2003)将网络能力具体分为资质条件和任务执行两个维度;慕继丰等(2001)提出,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网络能力包括网络愿景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等。
上述理论虽然较为系统和具体,但并不适合定量化的评价使用。
本文测量的是子公司在集团合作网络内吸引资源、整合资源乃至利用资源创造协同价值的效果与效率,因此,我们从子公司网络特征这一中介变量入手,通过描述性、可操作的合作范围、合作程度及合作稳定性等三个方面评价子公司在集团网络中的合作水平与合作潜力。
其中,合作范围是衡量子公司实际合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代表子公司在集团网络内水平方向上合作的宽度。
一般说来,子公司在集团网络内合作范围越大,与其他节点的联系越多,就可能会拥有更多的结构洞优势,
机会更多,收益也更高;具体可以通过网络规模、网络范围、网络密度及网络中心性等四个指标来衡量。
与合作范围评价相比,纵向上合作程度的评价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
参照Kaplan(1992,1996)的思路,对子公司合作程度的评价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从整体上评价子公司战略与集团战略的一致性;二是具体评价子公司在市场、业务流程、员工、创新以及财务等方面的合作程度及关系状况。
因此,可以通过整体上的战略协同度、具体的职能协同度(如研发、流程、市场拓展等)、财务协同度以及针对合作关系性质的关系强度及关系质量等指标来衡量。
通过以上对合作范围与合作程度的综合评价,能够评测子公司在集团网络内部的合作情况,进而能够分析由此带来的协作效应对子公司结构业绩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对子公司合作行为持续性的评价,即合作稳定性评价。
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子公司共享信息、持续沟通并缓解冲突,减小组织距离及沟通成本,以产生新的价值(Helmsing,2001);与此同时,过于稳定的合作结构又往往会导致路径依赖,形成网络壁垒,阻碍网络成员的自由进出及新知识的识别与获取(Nooteboometal.,2004)。
因此,对于子公司合作稳定性的评价有助于母公司更加深刻地认识子公司业绩现状,预测集团网络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
具体到稳定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关系稳定性、关系持久度、网络异质性及网络凝聚性等。
至此,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非交易型关系业绩评价指标的初步框架,如图2:子公司非交易型关系业绩评价网络规模网络范围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合作范围合作稳定性关系稳定性关系持久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凝聚性合作程度战略协同度职能协同度财务协同度关系强度关系质量3.非交易型关系业绩评价指标的涵义解析(1)子公司合作范围评价指标。
①网络规模。
子公司网络规模描述的是在子公司网络中与其相联结的合作伙伴的数量之和(Marsden,1990);规模越大,网络中包含的关系数量越多,就意味着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从而越有利于子公司的业绩表现。
②网络范围。
网络范围描述的是子公司与其他关联子公司合作方式的数量之和,代表子公司在集团网络内联系的紧密程度,并决定子公司获取创新资源的手段和方式的灵活性及多样化程度。
③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测量的是不同子公司之间直接联系的充分程度(Wasserman&Faust,1994);子公司自我中心网络密度越高,代表着该子公司与其他成员的联系和互动就越多,一般使用子公司实际拥有的连接数与可能
拥有的连接数之比来衡量。
④网络中心性。
它代表的是网络连接关系的分布情况,体现了子公司在网络中的权利和地位,能够衡量其网络位置的优越性及社会声望;Hoang(1997)曾指出,在网络中具有较高核心程度和中心性的企业,更容易取得信息等网络资源,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表现。
(2)子公司合作程度评价指标。
①战略协同度。
即子公司与集团战略的一致性程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采用主观评价法从整体上测评战略协同度的高低,如从战略协同度“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等评语中给出一个评价;二是从产品等具体方面进行评价,可选用的具体指标包括“战略产品增长率”和“重点项目推进度”等。
②职能协同度。
该指标关注的是母子公司在具体的业务流程、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及拓展等职能层面的合作程度;评价时需要结合非财务业绩评价一同进行,以明确集团协作的影响。
③财务协同度。
财务协同作为战略协同与职能协同的最终集成体,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如采用子公司对外销售收入(或利润)比例、子公司参与综合项目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子公司对外销售收入比例=子公司对外销售收入子公司销售收入总额,子公司参与综合项目个数比率=子公司参与的综合项目数企业集团项目总数。
④关系强度。
关系强度指标不仅能够衡量母子公司间交往合作的频率,还能表示在这种合作中所蕴含的资源(Granovetter,1973);关系强度越大,网络成员沟通和交流越频繁、越顺畅,也就越容易提升其业绩①。
⑤关系质量。
该指标反映的是母子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种种联系时所产生的信任、规范和认可等属性;子公司在集团网络内关系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资源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传递效率(Putnam,1993;Fukuyama,1995)。
子公司合作程度评价是关系业绩评价的核心部分,也是影响子公司合作范围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母公司不仅要多视角、全方位地评价子公司现阶段的合作程度并配套支持性的奖惩机制,同时还要在集团战略层面创新子公司间的合作模式及合作盈余分配机制,积极引导子公司在集团合作网络内展开更密切、更深入的合作行为。
(3)子公司合作稳定性评价指标。
①关系稳定性。
该指标主要从动态视角分析母子公司合作关系的稳定程度;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促进长期的相互合作与知识共享,进而创造更多的合作盈余(Helmsing,2001)。
②关系持久度。
该指标主要从时间跨度的角度衡量合作关系稳定程度;持久的关系有助于形成相互信任,提高彼此间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效率,规
避合作风险及机会主义行为,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而对业绩有着积极影响(Johnson,1996)。
当然,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需要付出一定的维持成本,这也是评价不可忽略的要素。
③网络异质性。
该指标描述的是网络中合作伙伴间在属性特征上的差异程度。
多元化的合作伙伴能够为子公司提供全方位或者互补型的支持(McEvilyetal.,1999),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网络异质性能够促进创新能力和财务业绩的提升(Baum,2000),从而维持合作的稳定进行。
但异质性的存在也容易诱发合作伙伴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导致运营、沟通等成本的上升,所以,网络异质性对合作稳定性的影响是双向的。
在对网络异质性进行评价时,可以按照差异源的不同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经营领域和企业规模的差异程度来评价(Whetten,1982)。
④网络凝聚性。
该指标衡量的是网络结点达成共识的程度(Friedkin,1984),凝聚性越强,合作越稳定,也就越有利于业绩的保持与持续提升。
稳定的合作关系虽然能够有效地维护集团网络竞争优势,但也容易引发子公司创新动力缺乏、外部拓展懈怠等消极行为的出现,因此,母公司应积极引用动态测评体系,在适度维护集团合作稳定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调整母子公司间的战略结构位置以及子公司职能定位,充分利用子公司的能动性以及由异质性带来的创造力增量。
四、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进一步筛选
为了进一步筛选上述理论推导所得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我们设计了针对性的专家访谈提纲及调研问卷。
其中,专家访谈主要采用半结构式,重点了解被访谈专家对该指标的认可程度及相关建议;问卷采用5分制的LikertScales,关注的是各个指标在企业集团决策系统中的重要程度,5点代表非常重要,1点代表不重要。
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筛选,以凝炼出最终的结构业绩和关系业绩的相关指标。
1.专家咨询结果分析我们向10余位会计、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咨询机构等实务界专家进行了针对性地咨询,并将反馈意见进行了汇总,结果发现:(1)与其他指标相比,专家们对子公司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关系业绩的关注较多,尤其是对增加合作范围、合作程度及合作稳定性的评价体系给予认可。
(2)相较于学术界专家,实务界专家在财务指标体系中,对价值创造类和发展能力类指标
重视程度较低(理由是难以有效量化和考评),在非财务指标体系中,对组织内部的学习能力、结构设置等内部指标关注较低(理由是子公司相关决策权的缺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业绩评价过多地关注短期利益、忽略其战略功能等弊端。
(3)对于非交易型关系业绩评价指标,专家们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四个问题:①“网络密度”指标过于抽象,且与其他指标在测评范围上存在重叠;②“职能协同度”指标涉及内容过多,难以有效地被理解与执行,且易与非财务指标相冲突,致使评价结果错乱;③为了简化指标类别,同时增加指标的可理解性,建议在主观评价问题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合作频率”来代替“关系强度和质量”;④“关系稳定性”指标实质上隶属于“关系持久度”的范畴,为了杜绝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建议删除。
基于此,我们决定用“合作频率”替换“关系强度和质量”,同时暂将“网络密度”、“职能协同度”、“关系稳定性”列为观察类指标,结合企业调研结果再做进一步分析。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为保证研究问卷的有效性,我们将前期设计的问卷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再次调整后才予以发放。
在山东省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协助下,通过邮件和寄送的方式向30家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发放了500份问卷。
①在问卷开篇处,详细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的、各新增指标的含义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②指定由母子公司高管或财务负责人填写问卷;③在问卷中提供了我们详细的电话及邮件联系方式,以便遇到问题时及时解答,并在收到存在明显异常问卷时及时与被调研人员核实相关情况。
本次调研共回收了18家企业集团的问卷,在这18家企业集团中共包括186家子公司,剔除35家子公司的无效问卷,最终共有151家子公司的有关数据满足调研要求,占回收总数的81.18%。
调查对象既涵盖了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民营企业集团,也包括了专业化和多元化集团,且集团规模分布合理,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见表1)。
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①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在企业集团评价实践中确实存在,如价值创造能力指标虽然理论上较为重要,但由于计算复杂、涉及权变因素较多等原因的存在,母公司难以采用;但众多集团高管在访谈过程中也表达了对该指标的重视,并希望以后能将EVA等指标引入子公司财务业绩评价中来,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保留“价值创造类指标”。
另外,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发现待观察的“网络密度”、“职能协同度”、“关系稳定性”等指标存在难以理解和执行的问题,因此决定删除;对于其他主观性评价问题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