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大连市旅顺迎春小学金秀薇
[摘要]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教育成败。
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大多处于尚未机化状态,但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初步提出摆脱这些心理障碍的策略。
[关键词] 心理障碍,过多焦虑心理,厌学心理,依赖心理。
一引言
21世纪突出心理教育的这一发展趋势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建构心理教育格局的强烈愿望。
现今社会需要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一个能取得成就的人,往往是有责任感、对生活充满信心、自信乐观又有毅力的人。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的心理也正处于一个加速期,如不注意积极引导,往往会产生种种变态心理。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甚至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态度。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大多处于尚未激化的状态,但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所以,研究学习重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方法,不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也具有积极作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呢?它的表现如何?又该如何摆脱这些障碍呢?下面我仅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二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成因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受到阻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出现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
心理障碍一般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及性格特征等方面。
为了了解学习中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曾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许多心理障碍,严重妨碍了学业进步,影响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表现:
1、过多焦虑的心理
一定程度的焦虑对于学习的正常进行是有必要的,然而,过多的焦虑则会干扰和影响学生的学习。
其表现为:动机强度过高,急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形成主观愿望
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冲突,处于忧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者造成精神压抑。
它的成因大多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压力太大。
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所以对学生施加各种压力,要求他们将来一定如何如何……长期生活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精神压抑,不愿与同龄人一起玩耍,也很少能看到他高兴活泼的样子,过多的压力也并未真正使这个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反而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心理的健康。
这样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害怕学习的变态心理。
另外,过重的学习负担及频繁测验的压力也可使学生形成这种心理障碍。
2、厌学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存在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中,甚至连一些高分学生也感到“学习真没意思”,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学习怀有厌倦、冷漠情绪,导致对学习的反感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倾向。
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家庭、环境因素,也离不开教育者的教育方法问题。
比如教师不适当的批评和激励。
有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差,反映较慢或由于过度贪玩,是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于是有的教师就对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不分地点、场合和方法随意责骂。
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厌倦学习。
另外,测验考试的屡次失败和不恰当的学习竞赛都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依赖心理
它表现为依赖感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一旦离开教师辅导和别人的帮助,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倾向。
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很多教师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等。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4、自安心理
其表现为动机水平较低,安于现状,心理上的惰性强,意志力薄弱,知难而退,随波逐流。
自安心理在中等生中表现明显。
有一位同学曾这样讲:“平时学习我只是随大流,差不多就行了,别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太辛苦,因为我只要不是班里最差的,老师和家长就不会责骂我。
”在有的高分生中则表现为满足,只求保持现有水平和地位,躲避困难,不敢创新进取。
自安心理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和独立性、创造力的培养。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行动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学习动机缺乏,势必造成对学习的冷漠态度,甚至把自己的学习与家长、老师的
意愿结合起来,认为是为他们而学的,因而没有动力可言。
5、抗拒心理
这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
例如有的学生将课余爱好拿到课堂上来,遭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心爱的物品被没收,便产生“你越让我学,我越不学”的抵抗情绪。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不能和学生情感相容,一味的师道尊严,过多的惩罚控制学生,不给学生自主权,缺乏和学生的课堂交流,不能优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这样往往使学生厌倦学习,产生心理疲劳及抗拒心理。
上述仅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心理障碍的五种表现,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闭锁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骄傲心理;虚荣心理等,就不一一详述了。
三、运用心理疏导,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1、转变教育观念,解除学生过多的心理焦虑
排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则要运用教育教学艺术,针对学生的心理矛盾采取适当的疏导工作,调控学生主观因素。
作为家长,不应强求子女考多少分,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不能滥用物质奖励,更不能暴力惩罚;同时必须帮助子女排除环境的压力。
作为教师,更应转变教育观念。
不能将应试教育的观点带入课堂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个别教师因学生的一次考试失误,就大肆挖苦讽刺,不分场合地点,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向全班学生公布。
这样做不但不会激励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反而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副作用。
相反,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及手段,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并给与他们更多的爱护和关怀,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每一次作业我都面批面改。
对于中间层的学生,当他们的作业完成得令人满意时,我会说:“今天上课你听得真认真,作业写得真棒。
”使他们感到原来我也可以这么优秀。
对于学困生即使准确率很低,我仍然鼓励他们:“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自己也能独立做对几道题,加油啊。
”另外,作为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切忌多搞学习竞赛。
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对各门学科的爱好也各不相同,多搞竞赛会养成一部分同学的虚荣心,又会使另一部分同学产生自卑感,对学习失去信心。
在教学中,我设计适当的游戏,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允许学困生当堂留尾巴,在自习课就没有学会的生字和好朋友交换学习方法,最终掌握当天所学生
字。
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是学困生也能体验到学会知识的快乐,产生自信心。
2、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目前青少年学生大多一帆风顺,形成较强的惰性,而且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能为一次批评,一次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心理挫折,因此必须加强心理训练,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反应机制。
有效的教育不在于保护学生免受挫折,并有计划的创造适宜的挫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锻炼中磨砺意志。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首先,要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不同情况并加以引导。
如当某个学生因学习不好而遭受同学讽刺嘲笑时,正是对学生耐挫折力的考验。
这是我就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表现,及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学会自我分析评价,自我鼓励,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逆境中坚持进去。
一堂练习课,复习背诵《村居》,张怡背得错误百出,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张怡满面通红,我说:“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弃了。
你能在放学前把这首古诗练会吗?”张怡只是点了点头。
我又对全班同学说:“我们是一个集体,同学有困难我们应帮助他,不要让他掉队。
谁愿意陪张怡一起练习?”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愿意帮助张怡。
当天中午,张怡在同学的陪伴下就练会了。
其次,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对学生进行耐挫折训练。
尤其对那些一向成绩好的学生需要采取成功失败交替训练法。
如适当的有意出难题引起其失败体验,帮助他们在处理失败的过程中学会容忍挫折的技巧,但必须注意时候做好心理补偿工作以免形成消极的自卑观念,这样可使其今后遇挫折而不自馁。
3、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培养学习目的单纯地说教效果并不佳。
所以我在课前积累背诵《三字经》,班会上用我们祖国的伟大建设事业去激发他们的理想,用英雄模范的事迹感染他们,用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去启发他们,使他们有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让他们懂得今天学习的重要性,也使他们有一个形象的学习榜样,这样也能慢慢消除部分学生的自安和依赖心理,不仅有利于学习的进步,也有利于某些良好品格的形成,如毅力、耐挫折力、恒心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4、优化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作为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业务进修,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要勇于探索。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寻找出一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寓教于乐。
例如生字教学,我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课堂上预习会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几遍之后,设计简单可行的游戏,开火车
读字,生字开花,生字宝宝回家,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把生字学会了。
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帮助他们摆脱重复、机械的识记方法。
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心理压力。
以上仅是我就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心理障碍的一点浅见。
总之,我认为作为教师应重视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体察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并具体分析其产生原因,运用教育教学艺术,调控学生的心理世界,开展经常性和预防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参考文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 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三]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