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格中感受人间温情——群文音乐创作“耕耘路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
言之
“从艺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2016年12月19日晚,“‘耕耘路上’王晓宁声乐作品音乐会”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

音乐会的主题为“耕耘路上”,正如本场音乐会的歌曲作者王晓宁在自述中所说的那样,“从艺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14岁考入甘肃省泾川县文工团,后调入甘肃省秦剧团担任指挥和乐队队长;30岁远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接受专业音乐高等教育,毕业后投身群众文化领域,在文化馆和群艺馆工作了近20年。

四十年阅历丰富、卓尔不凡的从艺生涯造就了一位在我国群众文艺事业中创作耕耘不断,屡获殊荣的音乐工作者、作曲家。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跨越了作者的整个群文创作生涯。

作品题材广泛,有歌颂党和国家、彰显“中国梦”伟大理想的《石库门的灯光—献给中共一大会址的歌》《中国梦想》,有描绘江南古镇历史人文的《古镇风情》《古镇音画》,有讲述人间亲情、故乡情的《亲情无价》《塔里木的胡杨》,有表现对大自然和人类世界美好情怀的《阳光》《大地情深》《祝福世界》,有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字》,还有反映当代城市建设者精神风貌的《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等。

这些声乐作品的艺术体裁也十分多样,包括混声合唱、领唱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形式,并加入了传统戏曲、地方民歌、儿歌、朗诵等艺术元素,风格迥异,别具特色。

作为主要活跃在群众文艺创作第一线的作曲家,往往会面对比起“纯艺术”创作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命题。

尤其是处理一些十分“接地气”的题材,既要考虑面向听众群体的接受度,又不能在艺术性上过多妥协。

其中的平衡,作曲家王晓宁处理得恰
别样风格中感受人间温情
—群文音乐创作“耕耘路上”
徐志博
优秀的群文创作并不依凭复杂的技术,更多的是作曲家真情的投入。

群文歌曲理应是专业人士可以唱,普通群众也能够演唱,并能唱得好。

这对于作曲家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如其分。

如《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一曲,采用男声小合唱的形式。

主歌部分抒情,描绘了外来务工人员对亲人的思念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副歌部分写实,巧妙采用了船夫号子,并加入戏剧性的表演元素,完全是一幅火热生动的工作场面。

音乐语言雅俗共赏,艺术表达刚柔并济,题材内涵完美呈现于表现形式中。

又如混声合唱《中国梦想》,该类题材看似普通但并不易写,曲调既要朴素大方、便于传唱,又不能落俗。

作曲家笔下的“中国梦”恢弘大气、深情豪迈,编曲使用管弦乐队与极富动感的打击乐组合,庄严的基调下又增添了青春朝气。

王晓宁来自西部,体内流淌着西北汉子的热血,同时又扎根江南,创作中无处不体现着江南水乡的精巧与细腻。

不同音乐风格、元素的嫁接、糅合,也是这位有着“学院派”背景的作曲家常用的创作手法。

两首江南古镇的邀约之作—女声组合《古镇风情》 受南翔古镇委约,女声重唱曲调中有着上海民歌和评弹元素,配器中既有古琴、三弦、笛子、编钟等中国传统器乐元素,又使用西洋管弦乐队的编配。

中间甚至还有颇具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对歌、多声部合音风味的清唱段落。

男女声四重唱《古镇音画》受七宝古镇委约创作,更是将民族、通俗、美声唱法融于一体,各种轮唱与和声手法使用了上海民歌《拍娃娃》和昆剧曲调。

正如本场音乐会的特邀导赏、音乐学家、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博士总结的那样,作曲家之所以能够在作品中如此娴熟、恰当地处理多元音乐素材,精准拿捏各类音乐体裁和风格,离不开其丰富的艺术实践经历,以及在上海音乐学院所接受的专业音乐创作训练。

这在女声独唱与童声作品《中国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整首作品童趣十足,有着戏谑的曲艺风,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