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在医院中出现的一切感染发生、发展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医学生进行正规的、系统的医院感染专业知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涉及多学科的介入,如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疾病学,抗生素学,医院管理学和传染病学等。
作为医学生课程计划中的选修课,其目的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具有医疗、预防和保健综合服务型知识结构的医学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理解医院感染发生与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为今后工作学习打好基础,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临床,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程度。
(二)教学指导思想
由于医院感染知识渗透于各学科中,树立预防意识的教育应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即开始根植,最后通过集中的《医院感染学》课程进行知识系统强化和技能的训练,以达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以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临床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的衔接与渗透,使教学内容形成有序的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要求:
1. 描述医院感染的历史与展望,明确医院感染的严重性。
2. 阐述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内涵,说出医院感染的分类,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病原体及其特点。
3. 分析并说出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常见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4. 能够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5. 阐述研究和评价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各种措施。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掌握医院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能对治疗中发生的医院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进行综合性评价,熟悉细菌耐药的发生机制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二)基本技能
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及隔离。
(三)基本素质
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学》的重要性,树立较强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医院感染学总论
目标
1.掌握医院感染的定义、内涵和医院感染的分类。
2.熟悉医院感染学研究的内容。
3.了解医院感染发展简史和研究进展。
内容
1.重点阐述医院感染的定义、内涵和医院感染的分类。
2.详细了解医院感染学研究的内容。
3.一般介绍医院感染发展简史和研究进展。
第二章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目标
1.掌握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2.熟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了解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情况。
内容
1.重点阐述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2.详细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一般介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情况。
第三章医院感染微生物学
目标
1. 掌握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
2. 熟悉(1)相关概念:正常微生物群、致病性微生物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和菌群失调;(2)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肝炎病毒、HIV等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控制。
3. 了解(1)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2)其他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内容
1.重点阐述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
2.详细了解(1)医院感染病原体相关概念;(2)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肝炎病毒、HIV等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控制。
3.一般介绍(1)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2)其他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第四章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目标
1.掌握(1)基本概念:抗菌药物、抗生素;(2)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2.熟悉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及抗真菌药的分类及特点。
3.了解(1)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主要耐药机制;(2)了解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相关性。
内容
1.重点阐述(1)抗菌药物及相关概念;(2)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2.详细了解抗菌药物得分类及特点。
3.一般介绍(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制;(2)了解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相关性。
第五章常见部位医院感染
目标
1.掌握(1)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2)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3)血液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2.熟悉(1)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2)抗生素相关腹泻。
3.了解(1)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2)各系统感染的概述、常见病原体、传播过程及临床表现、诊断等。
内容
1.重点阐述(1)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2)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3)血液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2.详细了解(1)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2)抗生素相关腹泻。
3.一般介绍(1)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2)各系统感染的概述、常见病原体、传播过程及临床表现、诊断等。
第六章医院内消毒、灭菌
目标
1.掌握(1)消毒、灭菌的概念及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2)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3)医院室内空气和各种物体表面消毒的常用方法,常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4)洗手指征、方法及手消毒。
2.熟悉(1)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2)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3.了解(1)消毒、灭菌其他相关概念;(2)消毒、灭菌的程序及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3)皮肤细菌检测;(4)医院污水、污物消毒。
内容
1.重点阐述(1)消毒、灭菌的概念及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2)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3)医院室内空气和各种物体表面消毒的常用方法,常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4)洗手指征、方法及手消毒。
2.详细了解(1)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2)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3.一般介绍(1)消毒、灭菌其他相关概念;(2)消毒、灭菌的程序及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第七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目标
1.掌握(1)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设施;(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类型;(3)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隔离种类和隔离标志、隔离预防的基本原则。
2.熟悉(1)手术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输血室等的感染管理要求;(2)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3.了解(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2)医院一般建筑要求及设备;(3)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方
法及结果计算;(4)各类隔离预防及其隔离措施;(5)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技术。
内容
1.重点阐述(1)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设施;(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类型;(3)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种类和标志、隔离预防的基本原则。
2.详细了解(1)手术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输血室等的感染管理要求;(2)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3.一般介绍(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2)医院一般建筑要求及设备;(3)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方法及结果计算;(4)各类隔离预防及其隔离措施。
五、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以课堂讲授为主,穿插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指导性自学等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图文并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着重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二)评价
包括教师的评价及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的辐射范围分近期评价和远期评价:近期评价在学习结束时可以考试、提问、论文报告的形式进行。
考试以开卷形式为主,主要是考核有关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远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日后工作中的临床应用能力、技能的评价。
这需要对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进行追踪随访,并进行实验研究,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编写薛松梅张金华王丽娜
审校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