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题:名著导读《围城》【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见学生用书A本·A62]
导读:
钱锺书所著的《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钱锺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赋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须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作品名片
作者:钱锺书
体裁:长篇小说
成书时间:1946年
主要人物:方鸿渐、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等
※作家作品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
学术著作《谈艺录》及《管锥编》(五卷)等。
《管锥编》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作品主旨
1.社会批判层面。
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2.文化批判层面。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
方鸿渐是“新儒林”中尚有正义感的人物,他的出国留洋,目的是“光耀门楣”,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
他的懦弱的性格,悲剧的结局,正是传统文化所致。
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等人的庸俗、卑琐、无聊、虚荣、争斗等劣根性,也是传统文化影响的产物。
作品通过对这些人物病态性格的剖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3.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
诸如对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
钱锺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小说中也多次点明了“围城”的含义。
它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是“围城”,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
作家在《围城》中所提出的问题,涉及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内容梗概
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定亲。
但在其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
准岳父周先生被方鸿渐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他于毕业前购买
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甩脱,情感空缺之时,他遇见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方鸿渐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他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并与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文纨、唐晓芙二人之间,同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方鸿渐最终与苏文纨、唐晓芙二人感情终结,苏文纨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也明白方鸿渐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鸿渐惺惺相惜。
因为诸多原因,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软弱,犹疑迂讷,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最终阴差阳错与同事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于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得连理。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身陷围城而不知突围之处在何方。
※人物形象
方鸿渐: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
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
“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
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
孙柔嘉:《围城》人物谱里最具有独特意义的是孙柔嘉。
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
这种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
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中国道家文化中的所谓“阴柔”,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所谓“权谋”,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
苏文纨:苏文纨之名可引谢惠连的《雪赋》:“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纵心皓然,何虑何营?”此诗正注释苏文纨在小说中的际遇,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理想破碎,容颜渐老时草草下嫁,及至为人妇时,又诱惑赵辛楣与之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
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的爱情的满足。
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唐晓芙:唐晓芙纯真天然,恰似“出水芙蓉”,她与方鸿渐同属理想青年,是方鸿渐的最爱。
但她偏执于女性彻底解放,竟要求“占领爱人整个生命”,方鸿渐也窥破她“不化妆便是心中没有男人”的私心偏见,于是两人误会不断、喜悲更迭,方鸿渐最终不能随她心愿。
可怜一对进步恋人,双双为理想所耽。
唐晓芙纵是满腹诗书也枉然,到头来连婚姻都虚无缥缈。
※艺术特色
1.独特的语言风格
(1)《围城》一书是钱锺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锺书的《围
城》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2)妙语和心理描写:清词趣笔,连珠妙语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作者还擅长刻画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通过展现人物心理活动,更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整部小说更含蓄蕴藉,给了读者更多遐想的空间。
2.深厚的思想底蕴
《围城》不仅仅是指婚姻,更是指中西文化的交锋。
《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
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
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锺书从文化上来认识“围城”的精神困境,从而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和荒诞感。
3.鲜明的讽刺艺术
(1)对文化的讽刺:《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锺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
这种讽刺基于时代和人性的原因,也基于钱锺书个人的原因。
《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而这正是钱锺书的着力点之一。
一是以现代文化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二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三是探讨对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所产生的荒诞。
(2)对人性的讽刺:《围城》中的讽刺更多的是基于对人性的解剖。
比如方鸿渐著名的克莱登大学假博士,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等等,又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陆子潇以国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赠书给自己等等,举不胜举。
1.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它的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
请简要分析文中比喻的讽刺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围城》中的比喻,来源广泛,标新立异,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了深刻的道理。
如“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了彻底的嘲弄与讽刺。
再如作者描写一辆破车:“这辆车久历风尘……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摇摆地缓行着。
”这里作者把老旧的汽车比成摆架子的官僚、闹别扭的女郎,妙趣横生,既把汽车的残破不堪形容得淋漓尽致,又把官僚女郎的丑态揶揄得入木三分,嬉笑怒骂之中别有一番愤世嫉俗之情。
2.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
其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最为关键的。
人物的描写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刻画。
请从某一方面的描写入手,简要谈谈《围城》中的人物描写。
【答案】示例:肖像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围城》的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以传神的笔法描绘出具有鲜明个
性特征的人物肖像。
如“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对孙柔嘉的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大概是表明孙柔嘉脸皮薄,没有经过世面吧,还有点小家子气的意思,看来她一出场就处于不利的位置上。
再如“陆子潇教授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来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打了一拳,阻止了前进,这鼻孔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对陆子潇的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形象特征的勾勒,极为生动形象。
3.阅读片段,按要求作答。
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懦夫!懦夫!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
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你狠,啊!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
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
”走近门大声说:“我出去了!”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讯走开然后出去。
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
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
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完了!完了!”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
左颊忽然星星作痛。
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
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
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
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
(1)选段所描写的方鸿渐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建议答题字数:10字左右)
【答案】懦弱退让,爱面子。
(2)妙用比喻是钱锺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建议答题字数:50字左右)
【答案】以雪片的纷飞,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心理的繁多凌乱,暗示了家庭矛盾的复杂错乱;也用雪天的寒冷,写出了他内心的凄冷和痛苦。
(3)简析《围城》这一书名的含义。
(建议答题字数:120字左右)
【答案】“围城”不仅象征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等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痛苦、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
从小说的深层意蕴来说,“围城”是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暗示着一部分知识者陷入精神“围城”的境遇以及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