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讲稿-肺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肺痿
定义
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释义
肺痿,又名肺萎。

清尤在泾曰:“痿,萎也。

如草木之枯而不荣”。

(《金贵要略心典》)。

说明肺痿,肺叶痿弱是主要特征。

历史沿革
1.肺痿,首见于张仲景《金贵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问曰: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病位——肺,是肺自身之病
病因——外感热邪,肺叶为邪热熏灼所致
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呼吸喘促
2.隋·巢元方重申肺痿之因系“伤于风邪”,“劳役大汗之后,或经大下而亡
津液”。

预后:肺痿见“欲咳而不能咳,唾干沫而小便不利者,难治”。

治疗:应用气功导引。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门》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二类,治疗分虚
寒以生姜甘草汤,虚热以炙甘草汤治,并同时用针灸、气功治疗。

4.王涛《外台秘要·咳嗽门》、《证治准绳·诸气门》、《外科正宗·肺痈论》均
认为肺痿为肺系病久咳不愈引起。

5.清张璐玉《张氏医通·肺痿》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胃津,
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风热”七个方面。

脂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

6.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对肺痿的用药宜忌作了补充:宜—
—养肺、养气、养血、清金、降火;忌——升散、辛燥、温热
范围
慢性肺实质性病变——肺纤维化,肺不张(肺萎陷)、肺硬化等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久病损肺
咳嗽、肺痨、肺痈、消渴、热病→日久不愈→耗伤阴津→虚热内生→消灼肺津,
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润养→日渐枯萎大病久病、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虚热肺痿日久→肺气日耗,渐伤阳气→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化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萎 2.误治津伤
误治—滥用汗、吐、下→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肺痿
二、病机
1.基本病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肺叶枯萎
2.病理性质有寒、热之分(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1)虚热肺痿——本脏自病所转归;或失治、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
①热在上焦→耗伤津液→阴虚生内热,津枯则肺燥→肺失清肃→脾胃上输之津液转从热化→煎熬而成涎沫
脾胃阴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肺叶枯萎→肺痿
(2)虚寒肺痿——①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气虚导致津亏②阴伤及
阳,气不化津→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
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布散脾胃上输之津液→反聚为涎沫
肺失治节→“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于约束→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
3.病位——在肺,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
脾气亏虚→不能生化、布散津液
胃阴耗伤→胃津不能上输养肺→土不生金→肺燥津枯,肺失濡养
久病及肾→肾气不足,气不化津;肾阴亏耗,肺失濡养→肺痿
4.转归预后
肺痿属于内伤虚证——病情较重——迁延难愈
治疗正确,调理适宜——病情稳定改善——带病延年,或可治愈
治疗不当,调摄失当——病情恶化——以至不治
张口短气,喉哑声嘶,咯血,皮肤干枯,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预后不良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主症——咳吐浊唾涎沫:唾呈细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或竞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
2.兼症——面色恍白,或青苍,形体瘦削,神疲,头晕,或时有寒热
3.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
二、相关检查
1.X线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观察病变程度、范围,明确病因。

肺萎陷:肺叶容积缩小,密度增高,临近肺叶向胸膜移位。

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

2.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反应肺功能的状况。

肺功能异常可出现在临
床症状及X线改变出现以前,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如动态观察肺功能,对疗效评价、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3.肺核素扫描、支气管肺泡灌洗、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有助于原发病的鉴别诊断。

三、病证鉴别
1.肺痈——咳而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症,病性属实属热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属于虚证
联系——肺痈失治久延,可转化为肺痿
2.肺痨——为痨虫蚀肺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主症,具传染性。

肺痨后期也可转化为肺痿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虚热与虚寒:虚热证——易于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
虚寒证——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二、治疗原则
补肺生津——虚热—清热生津,以润其枯
虚寒—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兼表证—兼以解表:疏风、散寒、清热
兼痰浊—祛痰、化痰;兼咳喘—止嗽、平喘
注意事项——①时刻注意保护津液,无论寒热,不可妄投燥热之品,以免助火
伤津,即使虚寒肺痿,亦必须掌握辛甘合用的原则。

②重视调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
金。

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
气虚者—补脾气以养肺体,使脾能转输精气以上承
③肾为气之根,司摄纳,补肾可以助肺纳气
④慎用祛痰峻剂:肺痿属虚,故一般忌用峻剂攻逐痰涎,犯虚虚实实之戒
三、证治分类
1.虚热证
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肺阴亏虚,虚火内炽,灼津为痰或咳痰带血—阴虚肺燥,咳伤肺络
咳声不扬,甚则音哑—肺津不足,金破不鸣
气息喘促—肺失滋润,宣降失职,肺气上逆
口渴咽干,午后潮热,皮毛干枯—虚火内盛,阴亏津伤,皮毛失荣
舌红而干,脉虚数—阴虚火盛,肺津不足之象
证机概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于咳嗽气逆,咽喉干燥不利,咳痰黏浊不爽;后方养阴润肺,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咳痰少,咽痒气逆
常用药——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
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
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
杏仁、半夏、枇杷叶—化痰止咳,下气降逆
加减——如火盛(虚烦,咳呛,呕逆)—去大枣,加竹茹、竹叶
咳吐浊粘痰,口干欲饮—加天花粉、知母、贝母
津伤甚者—沙参、玉竹
潮热—银柴胡、地骨皮
备选方——生脉散加黄芩、百合、女贞子、白芍、浙贝母、竹茹、白芨
大补阴丸加黄芩、白芍、牛蒡子、马兜铃、杏仁
2.虚寒证
症状——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口不渴—肺虚有寒
短气不足以息—肺气亏虚
头眩,神疲乏力,食少—脾气亏虚,运化无力,精微不足,形体失养
形寒肢冷,面白虚浮—肺脾虚寒
小便数,或遗尿—肺虚不能通调水道
舌质淡,脉虚弱—肺气虚寒
证机概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
治法——温肺益气
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前方辛甘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方补脾助肺,益气生津
常用药——甘草、干姜—温补肺脾
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甘温补脾,益气生津
加减——肺虚失约,唾沫多而尿频者—益智仁
肾虚不能纳气,喘息短气者—钟乳石、五味子、蛤蚧粉(吞)
备选方——附陈杏姜汤、四逆汤加人参、半夏、茯苓(前方为经验方:附子、陈皮、杏仁、生姜)
预防调护
预防
积极治疗咳喘等肺部疾患,防止其向肺痿转变
加强体育锻炼;慎起居,生活规律,视气候随时增减衣服
时邪流行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病人
调护
注意耐寒锻炼,适应气候变化,增强肺卫功能
戒烟,减少对呼吸道刺激
饮食清淡,忌寒凉油腻
居处要清洁,避免烟尘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