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小古文阅读。

锯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④,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⑥者,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执:手拿着。

③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④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⑤但:只是。

⑥愚:愚蠢。

[1]理解词句的意思。

(1)“初竖执之”中“初”的含义是________。

(2)写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老父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请选择正确答案。

()
A.疑惑,询问。

B.嘲笑,反问。

C.自作聪明,反问。

[3]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_____)
(2)文中的“老父”助人为乐,但是却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______)(3)“世之愚者,莫之及也”的意思是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人了。

(______)
[4]读完古文,你想对这个“执长竿者”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词析句子。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句的含义。

说一说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

②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

这个故事是围绕“________”展开的。

[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
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
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
4. 阅读,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2)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
(3)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4)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2]分别用“”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3]课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 文言文阅读。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解)①鄙,边境。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
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宋昭公出亡(_____)(2)吾知所以亡矣(_____)
(3)被服以立(_____)(4)卒得反国(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补全文段。

[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吾矛之利(______)弗能应也(______)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
[3]此文段出自文言文《______________》,这则文言文意在告诉人们:
___________
[4]本文篇幅短小,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________________。

“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本文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余尝谓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
(3)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 (4)心到最急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

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

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善良
B.通过善于
C.整个善于
D.整个熟悉
[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
A.两个人都很专心
B.两个人都不专心
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
[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
A.比喻
B.对比
C.联想
D.照应
[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___的语气。

“非然也”应读出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

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

9. 古文阅读。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③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专利:专注集中。

③已:同“以”。

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

⑤坎壈: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___)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___)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

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1)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10.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chǔ chǒ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ū 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wú wǔ)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f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乐园。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①,不亦君子②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⑤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愠:恼怒。

②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罔:迷惑。

④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⑤善:好的,优点。

1.《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______同_______
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②自矜持③。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④,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太傅:郗鉴。

②咸:都。

③矜持: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的样子。

④坦腹卧:露出腹部躺着。

⑤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遣门生与王丞相书书:_______________
(2)门生归,白郗曰白: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表示下面意思的句子找出来,并画上“”。

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

[3]读了这则小古文,我知道郗太傅把女儿嫁给了_____________(填人名)。

13. 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
n qiān),__________。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

[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hāng cāng)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②,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sú)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盂:古代的圆口器皿。

②汤:热水。

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如车盖泪如泉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两小儿辩日
有口才( ) 辩论(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 失去( )
4.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反问句。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