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广东文综·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画的风格是表现人性美的,19世纪现实主义画的风格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法国印象主义画的风格是表现光与色的。

20世纪现代主义画的风格是反理性的、夸张的,是表现人的苦闷、彷徨的。

故选A。

【答案】A
2.(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否定性选择题,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故C错误,答案选C 。

其他都正确。

【答案】C
3.(2013·上海单科·1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15至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利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

【答案】B
4.(2013·上海单科·32)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

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考点】意大利文艺复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表明: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

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A项3分,B、C项1分,D项0分
2012年题组
1.(2012·重庆文综卷·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
【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题意。

【答案】D
2.(2012·福建文综卷·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兴。

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传承。

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
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

【答案】B
3.(2012·浙江文综卷·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

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解析】近代以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凭借个人能力很难全面掌握。

【答案】D
4.(2012·北京文综卷·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顾炎武(1613- 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

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

故选A项。

【答案】A
5.(2012·广东文综卷·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关键信息: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的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
扭或拉。

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

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答案】C
6.(2012·山东文综卷·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宗教改革反抗罗马教会的权威,否认教会和教士在信仰中的中介作用,强调个人自由;启蒙运动反抗封建专制权威,强调个人自由,崇尚理性,重视法制保障民主制度。

因此B、C、D三项属于启蒙运动,A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A
2011年题组
1.(2011·安徽文综·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解析】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故C符合题意。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没有借助古典文化。

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

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所以“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的提法是错误的。

排除B。

启蒙思想本身就含有人民主权的含义,这个提法也不能体现题干“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所以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提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

【答案】C
2.(2011·上海单科·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
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意大利半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波斯文化应在两河流域,伊斯兰文化为西亚阿拉伯地区,基督教神学在西亚巴勒斯坦。

【答案】C
3.(2011·安徽文综·17)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宽容的相关内容,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宣布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这与题干“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吻合。

所以选A。

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的提法与题干“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不吻合。

排除B。

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与题干“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不吻合,排除C。

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宣布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但仍然把天主教作为法国国教,可见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

所以选A。

【答案】A
4.(2011·上海单科·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题目要求“教皇”,故其愿望应是传播基督教即神学。

而A 项开展世俗教育、C项自由探讨真理和D项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应是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的思想解放。

【答案】B
2010年题组
1.(2010·上海文综·9)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
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题干要注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②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人物,⑤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所以选A。

【答案】A
2.(2010·上海单科·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
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
是( )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解析】图中,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

这不是相互利用,又是什么?所以选D。

【答案】D
2009年题组(备注:无)
2008年题组
1.(2008·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理解。

【答案】C
2.(2008·山东文综·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

【答案】C
3.(2008·海南单科·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解析】材料表明:人通过学习古典,达到精通的地步,就可以成为世间万物中最优秀的。

据此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C
2007年题组
1.(2007·海南单科·24)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解析】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

【答案】A
二、主观题
1.(2013·浙江文综·39)(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第⑴题与材料无关,重点考查所学知识。

通过此题考查1750-1850年间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背景。

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光荣革命。

【答案】(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2.(2012·安徽文综卷·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
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12分)
【解析】(1)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社会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教会;宗教改革最早出现在德国的社会条件:四分五裂的德国成为教会剥削最严重的地区;启蒙运动中心出现在法国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欧洲大陆封建统治最森严的矛盾。

第2问关键信息:“财富的日益增长”“经济生活的需要”“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概括即得。

这些观点都体现了对人和人的价值的尊重,即人文主义。

(2)材料论证了物质活动和精神与制度发展的辩证关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过来影响前者的发展。

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例论证此观点,如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在思想领域领导文艺复兴运动,思想的解放反过来又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答案】(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人文主义。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9—12分观点正确,能辩证
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
合密切
思路清晰,表达
确切
第二等5—8分论点基本正确,认
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
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表
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0—4分论点不准确,认识
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
能罗列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表
达欠通顺
3.(2012·北京文综卷·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的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

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1)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古代地图的功用。

(4分)说两种地图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背景。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得出地图在欧洲与中国使用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答案】(1)欧洲中世纪地图主要用于宗教宣传;中国古代地图主要用于世俗事务。

欧洲中世纪地图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地图反映出中国中心论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