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
1.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2.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情感目标
体验到学习行为能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教法设计
实验法、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owerpoint 课件,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
宠物观察日记
课时安排两课时
[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谈话式教学法,边放录像边和学生对话,借此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典型的动物行为引导学生注意观看。
教师选择的行为应该有以下内容:奔跑、游泳、飞翔、爬行、游走等,可以是取食、繁殖、攻击、防御等行为,特别注意提示学生:动物竖起耳朵、注目凝视、改变体色、静止不动等都是动物的行为。
加入拟态、警戒色等动物行为加深学生理解。
对于动物的奔跑、取食、攻击、逃跑等行为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动物竖起耳朵静听注目凝视以及静止不动这些都是行为,可能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理解,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
例如可要求学生观察鼠妇的假死行为。
录像观看完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刚才播放的录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两点去区分:一是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二是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生来就有的行为。
此处是一个难点。
教师可就典型事例加以引导,比如用众所周知的狼孩事例。
例如教师可以如下述突破难点:
教师:狼孩毕竟还是人,他能直立吗?
学生:能。
教师:狼孩为什么能直立而狼不能直立呢?
学生:他毕竟还是人,是由人生的。
教师:很好。
这说明他的这种直立行为是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那么,我再问大家,这个狼孩平常习惯于直立呢,还是习惯四肢着地爬行呢?
学生:肯定是四肢着地爬行的时候多。
教师:那么,他为什么不直立行走而要四肢着地爬行呢?
至此,很简单的问题或许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答出。
若不能答出或有其他答案,教师应善于及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直至找出准确答案。
最终让学生明白这么一个道理:狼孩之所以能身体直立是因为他的遗传物质决定着他的行为特征;狼孩之所以四肢着地爬行是因为他的后天生活的环境——狼窝没有他学习直立行走的外界条件。
[继续观看录像,引申教学内容]
教师选择猎豹捕食、两只雄性鹿或猴子争斗、逃奔的黄鼠、野兔或羚羊、蜜蜂采蜜、鸟类的育雏行为和迁徙行为等画面让学生观看并理解:两只同种的个体互相争斗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间或食物;猎豹捕猎羚羊,羚羊躲避逃奔都是与自己生存有利的。
鸟儿的育雏行为和迁徙行为有利于它们繁殖后代;蚂蚁、老鼠、蜜蜂等动物具有贮藏食物的行为,有利于它们度过食物稀少的季节等。
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课本所给资料所示的图片进行比较并讨论。
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例如可做如下组织:
教师:刚才,大家对课本的资料进行了讨论。
现在,我们以小组形式交流一下各组的意见。
第3组:我们认为小袋鼠如果没有爬向妈妈育儿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
所以,小袋鼠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
教师:噢!你们认为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
哪个组来说说对资料2的理解呢?好,第1组来说说。
第1组:我们觉得蚯蚓走迷宫,这个迷宫是人为设置的,所以,蚯蚓最终学会了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行为要比先天性行为复杂得多,同样是生存,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适应性强。
教师:很好,你们组认为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的适应性强。
第7组再来说说对于资料3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第7组:我们认为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的金鱼喂食,它不辞劳苦就像一个慈爱的妈妈。
教师:噢!你们对资料3得出这样的结论。
也不错。
那么,咱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妈妈含辛茹苦、不计辛苦为你不停付出。
所以,咱们每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要热爱自己的母亲。
好,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课本上,接着讨论资料3和资料4,哪个组再来说说呢?好吧,让第8组说说看。
第8组:我们组认为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毫无意义……
至此,每个小组的讨论都各有特色或者毫无结果,或者转移主题,此时,教师应该最好地发挥自己的组织教学才能。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移走的主题拉回来;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行为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以培养学生学会随时总结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小结教学内容,巩固练习,结束本课]
师生共同总结,采用谈话式教学法,教师要向学生点明本课的重、难点,难点中的“让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在小结时一定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别取决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神经结构。
神经结构高等则学习行为复杂,神经结构简单则学习行为也简单,而神经结构的简单与复杂又取决于各种生物的遗传素质,最终归结到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这一辩证观点,从而树立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人生观点。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心脏跳动B.飞蛾扑火
C.鸟类育雏D.蜜蜂采蜜
答案:A
2.每年春季,雄蛙的鸣囊鼓起,发出鸣叫,这种行为属于
A.进攻行为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D.捕食行为
答案:C
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两只狗争夺一块肉骨头
B.雄蜘蛛给雌蜘蛛献上一份精美的礼品
C.园丁鸟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装饰巢穴
D.杜鹃鸟将卵产在喜鹊的巢里
答案:A
4.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D.逃避敌害
答案:B
5.在紧急情况下,会发生蜥蜴甩掉尾巴,螃蟹自切弃足,海参抛出内脏等现象,这些都属动物行为中的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D.节律行为
答案:B
二、观察与思考
1.小羊出生以后,不用母羊教,就能找到母羊奶头,碰到奶头就能吸吮乳汁。
这属于什么行为。
答案:先天性行为
2.饲养员在给猴子喂甜薯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里,一只小猴费了好长时间,才把甜薯捞上来。
几个月后,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相当多的猴子把甜薯拿到水池中擦洗,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猴子的这种表现属_____________行为。
答案:学习行为
●
1、下列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2、“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A. 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繁殖行为
C. 防御行为,攻击行为
D. 防御行为,防御行为
3、①被蜜蜂蛰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②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张口求食的金鱼;③母鸡孵卵;④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
其中属于先天下行为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下列现象和典故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望梅止渴
B. 老马识途
C. 杯弓蛇影
D. 受烟熏而流泪
5、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
6、下列关于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越高等
B、一般来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C、一般来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大脑越发达
D、社会行为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7.攻击行为是指________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等而发生的相互攻击的行为。
8.鸟类占有巢区、筑巢、求偶、孵卵和育雏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9.判断
(1)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看,都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3)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先天性为和学习行为
一、先天性为:生来就有,由基因决定的行为
二、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得的行为。
教学反思
提示阅读。
在学生探究活动开始时,注意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来面对科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巡视,并旁听学生的讨论。
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注意引导的技巧,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