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常涉及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或内分 泌系统支配的器官。
5.在发生上和遗传、个性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6.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7.不是神经症、精神病及心因性精神障碍。
主要内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诊断和防治疗原则

心心 身身 疾障 病碍
神精 经神 症病
心身疾病(广义)
心身疾病≠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 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 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 心身疾病是由于个体对于发生在自己生活学习和 工作环境中的各类事件的认知评价发生变化,导 致心理状态不平衡,最终影响了身体的生理变化, 出现了心身转换,例如癔症、强迫行为等
disease),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的躯体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



狭义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
心身疾病定位示意图
心 理 社 会 因 素
生 物 因 素
躯 体 疾 病

心身疾病的特点

1.发病原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或者心理社会因 素在其发病中是重要诱因。情绪通常起引发作用。
2.心理社会因素的存在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 性,病程的发展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成平行关系。 3.多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和体征,该躯体症状 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

泌尿及骨骼肌肉系统


其它—妇科,儿科,外科,口腔科
主要内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诊断和防治疗原则

几种主要心身疾病(自学)
流行病学特点

心身疾病在女性更多见:男:女=2∶3 城市高于农村 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工业化的社会高于工业不发达的社会 更年期发病率高

65岁以上及15岁以下人群患病率较低
流行病学特点

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躯体疾病---略高于 1/3;心理疾病---不足1/3;心身疾病---1/3

国内徐俊冕等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 1108 例 的调查表明,368人为心身疾病,占32.2% 心身疾病在内分泌科占比例最高,可达75.4%; 其次是心血管专科;占60.3%;再次是肺科、普 通内科、皮肤科等。
三、行为类型与心身疾病
吸烟与冠心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增高有关,吸烟
者比非吸烟者的死亡率高70%
酗酒易引起肝硬化和各种癌症 多食行为引起的肥胖与糖尿病、胆囊炎和高血
压有关。
孤僻少言、消极离群的性格与自杀、恶性肿瘤
发病有关
四、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生活在简单、安定的原始社会中的人们血压偏
低,且不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20项研究结 果总结)
丧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等心理刺激最易致病。
居丧第一年死亡率12%(对照组为1%)
消极的情绪对疾病起不良的作用(60年代以来流行病学调
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研究结论)
二、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

压抑内蕴、怒而不发、抑郁焦虑、克制姑息等
有C型行为的人,其癌症发生率比非C型行为者高3 倍以上。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二
心 身 疾 病
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
赵久波
2005年8月18日凌晨, 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 因心脏病突发猝死
2007年6月23日,著名 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心 脏病突发猝死
健康透支

过劳累死屡见不鲜 2004年4月8日晚,爱立信中国有 限公司总裁杨迈 年仅32岁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 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 36岁的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 技术系讲师焦连伟 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 高文焕 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 士生导师何勇 北京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连续3年调 查显示,目前我国白领约有70% 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高血压人 群中,约20%是35岁以下白领。
7病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神经症及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的范围神圣七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亢局限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心身疾病的范围心身疾病的范围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厌食肥胖病神经性多饮神经性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性心绞痛低血压病心脏神经症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功能性胸痛皮肤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银屑病多汗症内分泌代谢性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性甲状腺肿精神性烦渴
储存,使现实刺激加工转换成抽象观念

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
联合区将传入信息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络,转化为带有

实验组的狗 遭受电击时,不逃跑,只是躺在原地哀号。 听到声音时,不逃跑,只是躺在原地哀号。 为什么会是这样?
人们开始不理解实验组的狗在遭受电击时不逃 跑现象,只认为这是阻碍实验的不正常现象。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指出这些现象后深层的原因。
在实验早期,由于实验狗在遭受电击时,不论怎
样挣扎反应,都无法逃脱或使电击停止,因此,狗意
DSM-Ⅳ: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
指对医学疾患起不良影响的心理或行为因素
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ICD-10: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伴 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5)及其 它分类中
中国的精神障碍分类(CCMD系统)
无→心身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
神经症及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

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银屑病, 多汗症 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性甲状腺肿, 精神性烦渴

内分泌代谢性


神经系统

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痉挛,痉挛性斜 颈,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遗尿,阳痿,激惹性膀胱炎;月经紊乱,经前紧张症; 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征,腰背部肌肉疼痛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 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
心理生理学理论


侧重于说明发病机制,重点说明哪些心理 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作用于何 种状态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的发生。 心理神经中介途径 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 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
心理生理学理论
自主神经 功能变化
年轻时拿命换钱、 年老时拿钱换命 ……
案例


××,女,46岁,性格争强好胜,自我要求严格。 其父患肺癌住院,母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在家, 其夫胆囊炎住院手术,其子适值高考。本人工作重 担在肩,不能脱身,每日除完成大量艰巨工作外, 还奔波于两院所医院,照顾父亲和丈夫。回家后还 要关心和照顾儿子的高考复习,持续地高度紧张、 忧虑导致突发性的应激性消化溃疡。 如何处理?
识到无论它做什么都没有用,也就不再做什么,学会 了无助。
发病机制—学习理论

激引发个 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

例:习得性无助

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和模仿
综合机制

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
心理社会刺激物在大脑皮层被接受,并得到加工处理和
实验假设
狗会学到将声音与电击联系起来,听到声音就 会出现遭受电击时的恐惧反应,建立声音与恐惧 的条件反射。

后期实验
在狗建立了条件反射后,将狗放入特殊的可 以通电或产生高频声音的箱子。 分别对实验狗和对照狗给予声音或电击,看 实验狗是否对声音产生恐惧和逃跑反应。
通电的箱子


没通电的箱子
实验假设

对照组的狗 遭受电击时,立即产生恐惧和逃跑反应。 听到声音时,没有恐惧和逃跑反应。 实验组的狗 遭受电击时,立即产生恐惧和逃跑反应。 听到声音时,也会产生恐惧和逃跑反应。 狗会学到将声音与电击联系起来,建立声 音与恐惧的条件反射。如果这样,说明情 绪学习可以转移到不同情境中。

实验发现

对照组的狗 遭受电击时,立即产生恐惧和逃跑反应。 听到声音时,没有恐惧和逃跑反应。

主要内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诊断和防治疗原则

几种主要心身疾病(自学)
心身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一、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情绪起作用 焦虑或愤怒反应→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
尿激素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增速、胃肠活 动减慢,新陈代谢率增高。
二战列宁格勒高血压的患病率从战前的4%上升
到64%
在噪音大的工业环境下,溃疡病的发病率比安
静环境高5倍。
五、生物躯体因素与心身疾病
应激性心血管高反应性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 有边缘性及持久性高血压的个体与血压正常者
相比,其心血管反应性较强。
六、述情障碍与心身疾病
述情障碍(alexithmia):又译为情感难言症或情绪
几种主要心身疾病(自学)
心身医学的传统观念

传统中医:“形神合一论”、《黄帝内经》中的 “五情致病”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喜伤心 早期西方医学: “体液平衡论” 哲学领域→宗教神学→心身同一论→心身疾病
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的病, 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重要得多。
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DSM-I(1952):心身疾病 DSM-Ⅱ(1968):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
由情绪因素引起的单一器官系统的躯体症状
DSM-Ⅲ(1980):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心身有时间相关 躯体有器质性变化或明确的病理性过程 不符合躯体疾病及神经症的诊断
持久的生理变化可导 1961年 日本 致结构的改变 应激理论 至今 欧洲
1967年 霍姆斯、 社会再适应量表 瑞尔
国内心身医学概况
过去 对心身医学缺乏重视
1981年 精神病学教学工作讲习班、全国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 讲习班、全国心理卫生工作骨干训练班 1986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987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全国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 1993年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行为医学会 如今 心理生理疾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中心身病房相继成立
主要内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诊断和防治疗原则

几种主要心身疾病(自学)
三大杀手: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
肥胖病 高血压 癌症
心 身 疾 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 )
亦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表达不能,目前被认为是心身疾病的易感因素。
特征:缺乏用言语描述情感的能力,缺乏想象力及
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
述情障碍者由于难以区分情绪与躯体的障碍而以各
种躯体不适来表达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理动力学理论
心理生理学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综合机制
心理动力理论

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发生中的 作用,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了 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范围

神圣七病
溃疡病 溃疡性结肠炎 甲亢
局限性结肠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心 身 疾 病 的 范 围
心身疾病的范围

消化系统

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性厌食,肥胖病,神经性多饮,神经性呕吐,功 能性消化不良 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性心绞痛, 低血压病,心脏神经症 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功能性 胸痛
糖皮质激素 的分泌
降低免疫细 胞活性
免疫力下降
发病的危险
发病机制—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式学习
例:哮喘患儿
发病机制—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式学习
例:哮喘患儿
行为学习理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 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
例:习得性无助
狗的情绪“转移”实验
前期实验
先给狗电击,狗遭受电击时会产生恐惧反应。 然后在电击同时伴随高频声音。

心身医学
心 身 医 学 (psychosomatic medicine) 是 创 立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一门心理学和医学的分支 学科。心身医学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 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 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致病方式与 条件。
国外心身医学的发展
1938年 当伯 1939年 当伯 1944年 美国 1943年 渥尔夫 塞里 《情绪与躯体变化》 《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学会 马格 1956年 英国 1954年 日本 心身相关的基 础 《心身研究》 心身医学会 《精神身体》 建立研究中心
心理因素
大脑皮质功能变化
内脏形态学改变
内脏功能变化


自 主 神 经 系 统

大脑皮层
交感和副交感 神经系统
躯体生理反应



心率加速 面部潮红 呼吸加快
心 悸 胃肠蠕动变慢 手脚发凉
神 经 内 分 泌 系 统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内分泌系统
肾上皮质素
性腺素
甲状腺素
抗利尿素
胰岛素
长期应激
免 疫 系 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