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
一、确定研讨问题——在新教师的困惑中选择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新教师的逐年增加,我园新教师数量已占到教师总数的25%。

因此,针对新教师层面开展有的放矢的园本研训活动,成为我园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了使教研活动适合新教师需求,上学期初,教研组面向新教师开展“成长路上的困惑” 案例征集活动。

随后,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新教师代表对征集的众多案例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如何有效地做好家长工作” 这一主题在新教师的困惑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具有典型性。

由此,我们确定了新教师分层培训的第一个教研活动目标:帮助新教师寻求职业初期家长工作的关键因素,使新教师更快取得家长信任,顺利进行家园沟通。

接着,我们通过比较,挑选了一位老师撰写的案例作为教研活动的背景素材供教师们研讨分析。

【案例】
新教师的困惑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在工作中有很多的困惑,现就家长工作这一点说说我的困惑吧。

我第一年是与有着丰富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黄老师搭班的。

刚开始工作时,忙于学习班级管理,所以没有太注意家长工作。

当我慢慢地熟悉了班级管理,有精力去关注其他方面时,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家长与我交流沟通。

除非黄老师有事不在班级,只要黄老师在,家长有什么问题肯定是问黄
老师的。

开始时我也很少主动与家长们交流,特别是祖辈的家长。

后来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但是他们看见黄老师,都会主动地转过去和黄老师交流。

而且有的时候我和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时,会看见他们脸上有怀疑的表情。

跟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不好的表现时,他们总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孩子开脱或者表现出不太开心的样子。

慢慢地我也开始有点回避家长工作了,特别是不愿面对祖辈家长。

希望各位老师帮我分析分析,为什么家长不愿意和我交流沟通,在家长工作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能使新教师更快地让家长接受。

二、选取研讨策略——根据问题特性开展“先分组后网络互动” 研究
1.分组的背景。

选择好典型案例以后,我们考虑到了教研形式的问题。

教研组核心成员一致认为这一研讨活动如果安排在常规的教研组中展开,新教师这一关键群体可能会因为在其他教师面前缺乏自信,或者因为有经验教师的先行观点而缺失表达的机会。

因此,我们将研讨分为新教师组(三年以内教龄教师)和师傅组(三年以上教龄教师自愿申报),先展开分组讨论。

2.研讨点的设计。

围绕案例资料和教研活动目标,我们设计了具体问题,并整理在“解析卷”上,在教研活动前分发给每一位教师,引发教师有目的地讨论分析。

【解析卷】
新教师困惑解析
新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教师组别:____姓名:____
新教师的困惑:(上文案例)我的解析:1.请各位老师换位思考,面对
班级的两位教师,家长为什么不信任刘老师呢?
2.剖析一下刘老师是如何开展家长工作的? 3.新教师应如何开展家长工作,才能更快地取得家长的信任? 4.现场分组研讨。

由两位教研组长主持,新教师组和师傅组分别围绕预设的解析问题一一展开研讨。

有了分组的前提和解析卷的引导,教师们的讨论情况比当初预设的还要活跃。

5.网络分享互动。

我们把两组的研讨现场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录像挂到校园网上,教师们通过网络分享交流信息,并利用网络评论功能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在网络上观摩了分组研讨实况以后,师傅们真实地了解了新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一些顾虑与想法。

师傅们除了发现新教师经验不足、信心不足外,还了解到了新教师的虚心,对师傅的尊重、爱戴。

师傅们对新教师做家长工作热情不够、缺乏主动性等一些表面现象有了新的思考与诠释,认为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家长
工作。

新教师看了师傅们对她们做家长工作特点的全面剖析后,感叹剖析是如此到位、透彻,也感受了师傅对新教师的宽容、理解与诚恳,明白了原来师傅们做家长工作游刃有余的背后藏着那么多道理。

在师傅们系统地引领下,她们茅塞顿开,对做好家长工作有了方向与目标。

三、分析研讨过程——梳理呈现讨论的主要观点在两组分组研讨的时候,记录员对每一位教师的发言进行实录。

教研活动以后,教研组核心成员对各组的发言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各组的主要观点,以下列表格形式呈现。

同时将文稿分发给教师,供大家进一步分享学习研讨的阶段成果。

1.家长不信任新教师的原因
2.刘老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特点
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

(3) 谈话面狭隘,不善展开。


老师只是将幼儿在园表现与家长交
流,没有全面关注幼儿,向家长了解
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教
育方法。

片面的交谈流露了新教师的
不成熟。

3.新教师能较快取得家长信任的方法
新教师组师傅组
(1) 主动沟通,热情感人。

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时间开始,就主动和家长沟通,用微笑和热情感动家长。

(2) 多理解,不气馁。

要认识到家长习惯和有经验的老师沟通是正常的需求,多理解家长。

当和家长之间出现语言障碍或沟通困难时,多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调整改进,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赢得家长的信任。

(1) 提供平台,帮助新教师树立威信。

有经验的搭班老师在合
适的机会向家长推荐新教师,给家长留下可信赖的基础点,给予新教师支撑。

同时不让新教师有依赖感,让他们担担子。

(2) 抓住黄金期进行有准备、
多角度、多形式的交流。

新教师上班第一天就应考虑自己应如何面对家长,跟家长交流。

开学初每天有准备地观察2~3 名幼儿,
四、反思研讨效益——对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的两点思考
1.分组研讨切合问题需要,基本体现了教研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从分到合的形式 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往师傅们和新教师坐在一起, 新教师说困 惑,师傅
(3) 认真学习,积累经验。


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认真学习开展 家长工作的艺术,积累好方法, 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用不 同的沟通方式。

(4) 关注幼儿,专业服务。


真观察孩子的表现,在家长来园 时与其交流。

当家长充分感受到 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后,同样会对 新教师认同。

另外,新教师要认 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从专业的 角度和家长沟通,使家长信服自 己。

分析幼儿的个性特征,利用放学 时间主动与家长交流,逐渐在家 长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幼儿 人手,多与幼儿交流,取得幼儿 信任。

通过幼儿架起与家长沟通 的桥梁,缩短沟通距离。

(3) 虚心讨教,学会分析家长
心理。

新教师要主动跟搭班老师 分析了解家长信息。

会根据不同 家长的年龄及文化层次,采用适 当的交流方式。

(4) 勤学苦练,提高教学技能
与专业素养。

学习并熟悉各阶段 幼儿的年龄特征,了解相应的育 儿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为开展家长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 基础。

们会不自觉地居高临下说教。

新教师们虽洗耳恭听,却缺乏自身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反而助长了依赖性。

通过分组研讨,让各成员成了“平行”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创设了新教师有机会说的环境,减轻了新教师怕说错的心理压力。

2.分组研讨的依据、内容、方式有待改进,关注每位教师的体悟与发展。

研讨过程中发现新教师组部分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和能力,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单纯按照教龄将教师分为新教师组和师傅组的方法有待改进,必须在针对性上进一步探究。

比如围绕本次“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的主题,可以让新教师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有选择地参与“新教师组”或“师傅组” ,使研讨真正切合教师的需求。

另外,研讨的内容也应该分得更细、更具体些,体现侧重点,追求价值最大化。

比如针对新教师层面的研讨活动,在各阶段也应有不同重点。

比如:上岗第一年的新教师,可以针对如何做好幼儿一日常规工作、如何与家长沟通进行研讨;上岗第二年的新教师,可以在如何有质量地开展教育活动以及与家长沟通方面加强研讨;工作第三年的新教师,应引导他们开展班级家长工作等专题研究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