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酸与碱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碱-章节测试习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关于酸和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盐酸不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硫酸可洗掉试管里残存的红褐色氢氧化铁
C.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与活泼金属反应有氢气产生
D.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解答】A、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CaCO3属于盐,酸与盐反应生成盐和水,即盐酸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所以A说法不正确;B、盐酸是酸,氢氧化铁是碱,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B说法正确;C、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溶液中电离得到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所以C说法不正确;D、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在溶液中电离得到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所以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答题】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易吸水变潮,还会变质。

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请你写出变质原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生具有黏性的硅酸钠
(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2NaOH+SiO2=Na2SiO3+H2O 【分析】本题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解答】(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易吸水变潮,还会变质。

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2)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还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

3.【答题】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色固体,请分析这层白色固体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用完石灰水后,怎样除去壁上的白色固体?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

【解答】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色固体,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O2+Ca(OH)2 = CaCO3↓+H2O;用完石灰水后,需要用盐酸除去壁上的白色固体:CaCO3+2HCl = CaCl2+H2O+CO2↑。

4.【答题】现有五种物质a.熟石灰;b.浓硫酸;c.稀硫酸;d.活性炭;e.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的是______;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是_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4)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

【答案】b,d,a,c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用途。

【解答】(1)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的是浓硫酸;(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是活性炭;(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4)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

5.【答题】氢氧化钠俗名火碱、______、______,这是由于它有强烈的腐蚀性;氢氧化钠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______;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填名称)而______,该变化属于______变化;还能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名称)反应而变质,生成______(填名称)。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_保存。

【答案】烧碱;苛性钠;热;水分(水蒸气);潮解;物理;二氧化碳;碳酸钠;密封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碱的性质。

【解答】氢氧化钠的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溶解放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会与空气中的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生成碳酸钠;必须密封保存。

6.【综合题文】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7.【综合题文】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答题】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_____。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微溶于水中?
【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CO2被水吸收了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二氧化碳不但能跟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

【答题】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2):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类似)
【答案】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用盐酸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答题】小华改进了实验方案(如图3):
①实验前,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

②实验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

获得结论: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所以氢氧化钠应______保存。

【答案】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松手一段时间后,液面回落到原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同理检验右侧试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CO2+NaOH=Na2CO3+H2O;密封
【分析】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碱的化学性质。

【解答】①根据装置的特点,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U 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松手一段时间后,液面回落到原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同理检验右侧试管;②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反应较弱,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很容易进行,会导致右侧比左侧压强减小的速度快,所以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CO2与NaOH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NaOH=Na2CO3+H2O,所以要密封保存。

8.【综合题文】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的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他思考镁紧排在钠后面,那么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

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答题】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分析】根据加热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A图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镁条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试液也没有出现红色;而镁条加入热水中,镁条表面产生气泡,且加入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由此可知,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答题】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

将验证方案步骤完整为______,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案】加热
【分析】根据将溶液加热后观察溶液的颜色解答。

【解答】因为猜想中提出了可能是因为温度降低造成的,所以可以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来观察是否变红色。

【答题】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

【答案】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终止
【分析】根据生成的氢氧化镁不溶物覆盖在镁条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解答。

【解答】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镁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导致反应终止。

9.【综合题文】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①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水酒精
溶解度 1.0 0.5
②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实验设计】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答题】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那么氢氧化钠应______保存。

【答案】2NaOH+CO2=Na2CO3+H2O;密封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

【解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那么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答题】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

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若U形管内液体出现______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则说明左侧试管气密性______(填“良好”或“不好”);同理检查右侧试管。

【答案】右高左低;良好
【分析】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解答】检验装置气密性可以利用装置内外产生的压强差来验证,所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往U形管内加入适量的水,连接装置,用手捂住一支试管,若U形管内液体出现右高左低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则说明左侧试管气密性良好。

【答题】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中,活塞的移动速度______(填字母)。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B;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

【解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故选B。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

【答题】实验乙中,120mL酒精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
______。

【答案】不能;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的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

【解答】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酒精中的溶解度,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现象明显,所以实验乙中,120mL酒精不能换成水。

【答题】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写一条)
【答案】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具有挥发性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

【解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