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不锈钢锅具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兴县不锈钢锅具质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31T02:36:11.62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8期作者:王达庆
[导读] 本文通过质量比的方式,以锅具产品作为实例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新兴县不锈钢锅具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具有一些优势,同时也发现质量隐患。

王达庆
(广东省云浮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云浮527300)
摘要:本文通过质量比的方式,以锅具产品作为实例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新兴县不锈钢锅具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具有一些优势,同时也发现质量隐患。

针对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关键词:不锈钢制品;不锈钢锅具;质量分析;质量比对;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TS917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兴县不锈钢制品行业概况
新兴县不锈钢制品制造业起源于1984年,从最初的一家农机厂与港商合作生产不锈钢制品出口外销开始,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不锈钢制品及上下游配套企业100多家的产业规模,年产值达百亿,成为新兴县的支柱产业。

全县不锈钢制品外贸出口占行业总产值9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俄罗斯、日韩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生产的不锈钢产品质量过硬,欧美市场上一直流传“中国广东新兴锅”的美誉。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对新兴县不锈钢制品与国内标杆产品的质量指标的关键参数比对,发现新兴县不锈钢制品的质量优势,找出质量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为新兴不锈钢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新兴县不锈钢锅具质量比对
新兴县不锈钢制品种类繁多,以不锈钢锅具、厨具、餐具为主要产品,其中锅具生产占比80%。

本文以“不锈钢锅具”作为实例进行解读。

依据我国国家标准GB/T 29601-2013《不锈钢器皿》进行检测,所比对产品为市面上常见品牌产品,涵盖新兴县产品10款、国内其他地区产品10款。

经过检测,发现一些项目的检测结果存在共性,本文只对结果存在差异较大项目进行对比分析。

(1)复合底厚度
锅具复合底是为了使锅具锅底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复合底采用纯铝板材或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板材作里层,外层采用防护金属板。

国家标准规定,多层复合底厚度应不小于2mm。

复合底越厚,导热性能越好,导热越均匀。

当锅底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底部温度趋于稳定,复合底越厚,锅底温度稳定效果越好,不受加热源温度波动影响,达到恒温加热效果。

反之,复合底太薄,锅底温度不均匀,温度受加热源火力影响不稳定,烹饪食物效果不佳。

为方便分析,将测试数据转换成柱状图,见图表1。

图表1 复合底厚度数据柱状图
分析:新兴县锅具样品中复合底厚度3.5mm及以上占比60%,2.0mm至3.5mm之间占比40%。

而国内其他地区样品中复合底厚度在3.5mm及以上占比30%,2.0mm至3.5mm之间占比50%,还有20%在2.0mm以下,低于国标最小厚度要求。

分析结论:锅具复合底厚度越厚,其烹饪时温度控制越稳定,烹饪食物效果更好,但系厚的复合底其材料成分会相对较高。

新兴县锅具样品中,复合底在3.5mm以上占比60%,而其他地区的只有30%,这反映出新兴县不锈钢锅具复合底普遍较厚的优点。

(2)材料化学成分
标准规定与食品接触部分的原材料,原因是使用符合相应要求的原材料制造锅具,能具备一定的耐腐蚀性和食品安全性。

化学成分检测了“碳、硅、锰、磷、硫、镍、铬”七大元素。

由于所测数据中,各样品之间“碳、硅、磷、硫”结果相差不大,在此不作分析,只列举有明显差异的“锰、镍、铬”三个元素。

测试数据柱状图见图表2。

图表2 化学成分数据柱状图
分析:全部的新兴县锅具样品采用304不锈钢(牌号06Cr19Ni10)作为与食品接触部分原材料。

国内样品中发现1款其化学成分“锰”高达10.85%,“镍”0.37%,“铬”13.54%,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分析结论:304不锈钢(06Cr19Ni10)是不锈钢餐厨具行业上认可度比较好的不锈钢材料,应用于一些高档不锈钢餐厨具。

但系304不锈钢材料相对于200系列、400系列材料价格要昂贵。

新兴县锅具样品中100%使用304不锈钢,一定程度上表明新兴县不锈钢锅具普遍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3)手柄(含盖耳)温升
手柄(含盖耳)温升测试是评价锅具日常使用时,手抓取锅具手柄(盖耳)(以下简称“手柄”)是否会被烫伤。

温升值越高,用手直接抓取锅具手柄被烫伤风险越高。

国家标准规定,金属手柄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55℃,塑料手柄不得超过70℃。

测试数据转换成柱状图见图表3。

注1:每个样品第一条柱表示手柄温度,第二条柱表示盖耳温度。

注2:浅色柱表示为金属手柄(盖耳),深色柱表示塑料手柄(盖耳)。

图表3 手柄(含盖耳)温升数据柱状图分析:各地区样品中,金属手柄或者塑料手柄的占比有所区别。

新兴县锅具样品中90%为金属手柄,只有10%的样品采用塑料手柄。

在测试时发现,当金属手柄温度达到50℃以上时会明显感觉烫手,存在被烫伤风险。

新兴县9款金属手柄锅具中有7款其温度超过50℃,占比77.8%,接近55℃标准限值。

而国内其他地区的锅具样品有40%采用塑料手柄,样品中塑料手柄温度最高不超过50℃,手柄烫手风险相对较低。

另外,手柄结构差异也会导致温升测试结果相差甚远。

新兴县锅具手柄多数为实心结构,手柄容易聚热烫手。

“新兴县3”样品为实心金属盖耳锅盖(如图1),盖耳温度为54.5℃,而“国内1”样品为空心金属盖耳锅盖,盖耳温度为43.4℃,可见同样为金属盖耳,空心结构的手柄(盖耳)温度更低。

图1 “新兴县3”样品-实心盖耳锅盖
图2 “国内1”样品-空心盖耳锅盖
分析结论:新兴县不锈钢锅具多数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手柄,而且为实心结构。

虽然不锈钢手柄美观、耐用,但在实际使用时其手柄容易烫手。

另外实心不锈钢手柄相对于空心不锈钢手柄,更容易聚热导致手柄烫手。

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本次质量比对发现新兴县不锈钢锅具具有复合底厚、锅具与食品接触不锈钢普遍采用304不锈钢材料等优点,但也发现普遍存在手柄比较烫手的问题。

针对手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建议,为今后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方向指引。

(1)建议使用塑料、石材、木材等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制造手柄或作为手柄防护件,降低热量传导速度,从而防止手柄温升过热。

(2)改进手柄设计,通过增大手柄表面积、延长热量传导路径等方式,促使手柄热量散发。

手柄采用中空结构设计,利于热量传到手柄表面散热,防止热量传导过程中在手柄聚集。

(3)手柄与锅身连接处增加隔热装置。

热量要从锅具传到手柄,需要经过手柄连接部分。

在连接处增加硅胶垫圈、塑料垫片等隔热装置,阻碍热量传递。

参考文献:
[1]谢磊.新兴县不锈钢餐厨具产业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04):28—29.
[2]GB/T 29601—2013,不锈钢器皿[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