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3、猩红热:是A组ß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高热、剧烈头痛、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5、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数和代谢产物引起的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防线的非
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

2、隐形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不引起或之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
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
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的损伤,引
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4、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或带虫者
等。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
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
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
染。

三、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
免疫功能。

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侵袭力
2、毒力
3、数量
4、变异性
四、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冲媒传播
(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

五、传染病的特征
1、病原体
2、传染性
3、流行病学特征
4、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数)的特异性免疫。

六、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2、前驱期:如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下降和肌肉酸痛等。

3、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的表
现。

4、恢复期
七、传染病的诊断
1、临床资料
2、流行病学资料
3、实验室及其其他检查资料:
(1)一般实验检查
(2)病原学检查
(3)特异性抗体检查
(4)其他检查
八、(简答)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甲类:鼠疫霍乱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
乙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6小时内上报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病发现24小时内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九、病毒性肝炎p23
1、甲肝:通过消化道传播预防可通过注射疫苗
2、乙肝: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其他传播途径比如:破损的消化道、呼吸道粘膜昆虫叮咬预防科通过接种疫苗
3、丙肝:肠道外途径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
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4、丁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
5、戊肝:传播途径与甲肝相似
目前对丙乙丁型肝炎缺乏特异性免疫防治措施。

甲戊搞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嘉庆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乙丙丁严格执行对用具的消毒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嘉庆血制品管理
·预防: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十、麻疹
1、传染源:人为麻疹病毒唯一宿主因此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前驱期:90%以上病人口腔出现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

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夏秋季,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1、流行病学:
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人群易感性:
流行性特征:夏秋季。

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

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乙脑的主要流行区,我国除东北、青海、新疆及西藏均有本病流行,农村高发于城市。

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主要与蚊虫繁殖、气温和雨量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
典型的临床表现:
初期:伴有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和颈项强直。

极期: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衰竭。

恢复期:
后遗症期:
3、突然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
4、预防:1、控制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病人隔离之体温正常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和灭蚊是预防乙脑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根本措施。

十二、艾滋病:
1、HIV对外界抵抗力低。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

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4.流行状况
十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直接传播
3、易感性和免疫性:人群普片易感患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4、流行特征:流行发生在冬末春初,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发病现象,社区发病以散发为主,偶见点状暴发流行。

主要流行于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农村地区甚少发病。

十四、恙虫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本病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

黑色痂皮为主要特征。

十五、伤寒: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
1、初期:热度呈阶梯型上升
2、极期:出现伤寒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1)、持续发热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3)、相对缓脉
(4)、玫瑰疹
(5)、消化系统症状
(6)、肝脾大
十六、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

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临床特点。

十七、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1、传染源:包括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传播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集中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典型临床表现:里急后重
检查:粘液脓血便
十八、猩红热:A组(贝塔)型链球菌
普通型:典型临床表现:(1)、发热
(2)、咽峡炎
(3)、皮疹
十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其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二十、败血症
病原学:1、革兰阳性球菌(院外)
2、革兰阴性杆菌(院内)
3、厌氧菌
4、真菌
5、其他细菌
·诊断:血培养或(和)骨髓培养阳性是确诊败血症的依据。

二十一、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间日疟和卵形疟。

流行病学: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媒介为雌性按蚊,经叮咬人体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

流行区以间日疟为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也最重、三日疟和卵形疟相对较少见。

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

发热为间歇热。

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真正好的朋友,从来不需要这些表面功夫。

走在这漫漫俗尘,形如微尘的我们,每天忙碌的像只蝼蚁,哪有时间去整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

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真情实意,哪一个不是无事各自忙,有事时,却又从不问回报几何的真心相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