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上课用(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买橘子的这一段, 然后根据原文填空。
这一段的动词运用十分精当,按照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_戴__着黑布小帽,_穿_着 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_走__到铁道边,慢慢_探__身下去,尚 不大难。可是他_穿__过铁道,要_爬__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 手_攀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缩__;他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倾__,显出努力的 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爱
爱 的
父 真挚地怜爱 儿
的 理 解
表 达 和
亲 深切地怀念 子
和 延 续
期
待
…… ……
主旨概括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追忆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 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 父形象,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 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结构梳理
背影
思念父亲
父 子 情 回忆往事 深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 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 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一词是反语,是作者对当时 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责和反讽,悔恨自己当 时没有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这种事后醒悟的话语,既突出了父亲 对自己的关心,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
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 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 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 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 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整体感知
1.概括课文中的主要事件
。 回家奔丧
浦口送别
望父买橘 读父来信
2.作者写作本文时,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感 ?愧疚、后悔、自责、感动、温情、怀念
9、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流泪?各自是 为什么而流泪呢?
悲哀的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的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感伤的泪:依依惜别,目送背影。 思念的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品味细节:文中第五段,有几次提到“聪 明”这大漂亮,非自 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狼藉 慰藉 簌簌
zh pán
zh
栅à 栏 sh蹒ān跚 ù箸
tu
yíng sāng
í颓唐 晶莹 奔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情感。 2.概括主要事件,明确行文线索。 3.品味语言,感悟父子情深。
写作背景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 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 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 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 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 回家。
别后思念
难忘背影 (1) 交代家境(2、3) 描绘背影 (2—6) 叙写关照(4、5)
望父买橘(6)
再现背影 (7)
艺术特色 1、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本文有许多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 描写将人物更加深刻传神地塑造出来,例如父亲 买橘爬月台地生动描写,几个细心的动作勾勒, 让这个疼爱儿子的父亲背影如在眼前,令人难忘。
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
的爱?
第六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最感人。
这一部分具体涉及到哪些细节? 1、父亲的穿戴
2、走路的姿势
3、爬月台的动作
精彩赏析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
出努力的样子。
➢ 这句话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年老的父亲过铁道、 爬月台的动作,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 然后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缩”字说明无 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 手上,“倾”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吃力地攀爬的困 难但却很努力的样子,这个背影流露出了强烈的 爱子之心和巨大的父爱力量,催人泪下。
朱 自 清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 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散文《春》《绿》《荷塘月色》 《匆匆》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你我》等。
字词积累
chāi
xiè
差使 交卸
chóu chú y
踌躇
ū迂
sh suǒ
擦ì拭 x琐iè屑 丧
jí jiè sù
文中第一次出现“背影”是在文章开头,其作用 是( 呼应题目,引出下文);第二次出现“背影 ”是在第6段“望父买橘”部分,作者看到了一 个 ( 蹒跚、肥胖、艰难、笨拙、困顿、沉重、温暖 )(填特征)的背影,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第 三次出现“背影”是在(父子分别 )(填事件) 的时候,作者在“来来往往的人里”寻找父亲的“ 背影”,却“再也找不着了”;第四次出现“背影”是 在文末,此处是( 虚写)(实写∕虚写)“背影 ”,其作用是( 呼应开头和题目,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从结构上说,“背影”在全文中起到(线索 ) 的作用。
请找出父亲在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 四句话,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几句简洁朴实的话语把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怜
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8、文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几件事? 安慰儿子 送儿子上火车 搬行李 过铁道买橘子 写信
、悲伤……
思考解疑: 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请在课文中圈画 出来。 一共出现了四次。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1段)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第6段) <4>回忆背影(别后怀念) (第7段)
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
情况下出现的?
7、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
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 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 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 泉涌。
这个背影的勾勒,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 思念,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也呼应前文。
11、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语言朴实,饱含深情。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 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 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四句话没 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含有深沉的爱;平 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 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