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句)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翻 译时要补充出“为”“受”后面省略的内容)
·第33篇 鱼我所欲也 ·第34篇 唐雎不辱使命 ·第35篇 送东南马生序
第33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注释】①所欲:即“喜爱的东西”或“想要的东西”。②熊 掌:熊的脚掌。③得兼:同时得到。④舍:舍弃,放弃。⑤甚 于:比……更重要。⑥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 思。⑦恶(wù):讨厌,憎恨。⑧患:祸患,灾难。⑨辟:同 “避”,躲避。⑩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什么(手段) 不用呢?@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不只是。$ 皆:都,全。%勿丧:不丧失。^耳:罢了。
秦王被唐雎慷慨激昂的气势压垮。唐雎历数几位刺客的 行迹起到了威慑敌人、粉碎敌人阴谋的作用。
3.文中唐雎说的话有怎样的技巧?
参考答案: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有礼有节,善于抓住 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 据理力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辞委婉、言之有 “节”,二是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三是以行证言、言 之有“力”。辞虽卑而气不馁,绵里藏针,柔中带刚。
【注释】①从师:跟从老师学习。②负箧曳屣:背着书箱, 拖着鞋子。箧,箱子。③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④ 舍:这里指客舍。⑤僵劲:僵硬。⑥汤:热水。⑦沃:浇。 ⑧衾:被子。⑨拥:围。⑩覆:盖。!再食:供给两顿饭。再, 两次。食,供养,给……吃。@被:同“披”。#绮:有花纹 或图案的丝织品。$缨:系帽的带子。%腰:用作动词,在腰 间佩戴。
作品主旨 本文记叙了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 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写作特色 1.本文善用小说笔法,如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和个性化语言
的使用,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等都很讲究,内容精彩, 情节完整,引人入胜,具备了后世小说的主要元素。 2.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3.对比、映衬、渲染和烘托的手法极大地凸显了人物性格, 使人物形象丰满可感。
·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_____古__代__的__一__种__量__器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钟点、时间
· ④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_____益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增加
(4)重点虚词
①而呼由尔是而则.生与之而.有不连用词也,连表词示,方表式转或折状,态相当于“却”“但是”
第35篇
送东阳马生序 元末明初 宋濂
【注释】①嗜:喜爱,爱好。②致:得到。③手:亲手。 ④计日:计算约定的期限。⑤砚冰:砚内结的冰。⑥怠: 懈怠,放松。⑦走:跑。⑧逾约:超过约定期限。⑨加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 成人。⑩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游:交往,外出求学。@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 问。$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卒: 终于。
第34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注释】①唐雎(jū):战国末期人。②辱:辱没、辜负。③ 使:派。④谓:对……说,告诉。⑤易:交换。⑥其:表 示祈使语气。⑦许:答应。⑧加惠:施予恩惠。⑨虽然: 虽然如此。⑩弗:不。使:出使。
【注释】①且:况且。②灭韩亡魏:即灭掉了韩国和魏国。 ③而:表转折。④错意:在意。错,同“措”。⑤广:增 广、扩充。⑥逆:违背。⑦与:疑问语气词。⑧是:这样。 ⑨虽:即使。⑩岂:哪里。!直:只是。
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对比,抄书时 “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这 些对比或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同类叠加相得益彰, 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品主旨 本文通过作者自己的求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后辈勤
奋好学,不怕艰难,虚心求教,以学为乐,表现了作者治学 的优秀精神品质和对后学者满怀关爱之情。 写作特色 1.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 2.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②与呼 所尔 识而 穷乏 与.者 之得我与.动词同,“给欤”,语气词
(3)古今异义
· ①一豆羹 古义:_____古__代__盛__食__物__的__一__种__容__器__,__形__似__高__脚__盘___ 今义:豆子
·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_____指__示__代___词__,__此__,__文__中__指__这__种__做__法_____ 今义:判断动词
参考答案:在秦国“灭韩亡魏”之际,天下归秦已是 大势所趋,秦王可以轻易地用兵灭掉小国安陵,所谓 “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只是让安陵君纳地称臣 的委婉措辞。也有人认为是《战国策》编者借这一故 事来反映道义精神的。
2.唐雎历数几位刺客的行迹,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唐雎把几位刺客的行为定位于“士之怒”, 强调了“士”阶层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能力,并不无 夸张地把“彗星袭月”“白虹贯日”等自然界中的奇异 现象与刺客行为联系起来,更增强了“士之怒”的威慑 力量,也为下文自己“挺剑而起”的行为做铺垫,最终
2.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论证的?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基于精彩的比喻论证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 点: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 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 这样说理,化抽象为形象,而喻言(鱼、熊掌)与正言 (我所欲也)交错迭出,更将感性比喻与理性说理融合 在极为凝练的语句中,可以在瞬间引人注意,令人深 思,推论效果立竿见影。
所想。这种写法,也让人保有极大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文中用到了哪些对比?具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一是用了“反比”,即相反对比,包括: “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对比,突出 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 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 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 辛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二是用了“正比”,
【注释】①怫然:愤怒的样子。②公:对人的敬称。③布 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④免冠:摘下帽子。⑤徒跣:光着脚。⑥抢(qiāng):碰, 撞。⑦尔:罢了。⑧庸夫:平庸无能的人。⑨士:这里指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⑩夫(fú):句首发语词。
!袭:扫过。@贯:穿过。#仓:同“苍”。$怀:心里。% 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四:变成四个人。&必:一定。*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 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挺:拔。
·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辩__,__同__“__辨__”__,__辨__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乡__,__同__“__向__”__,__先__前__、__从__前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得二 所者 识不 穷可 乏者得.兼 得.我与动词同,“得德到”,,获感得恩、感激
02 当堂检测
1
2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练习。 1.重点字词
·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辟__,__同__“__避__”__,__躲__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得__,__同__“__德__”__,__感__恩__、__感__激_________________
!与:同“欤”,语气词。@乡:同“向”,先前、从前。# 为:为了。$是:此。%已:停止。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 的羞恶之心。
文学常识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
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门人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 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 《中庸》列为儒家经典,简称为“四书”。
作品主旨 本文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
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艺术特色 1.本文善于运用比喻来说理,以“鱼”比喻“生”,
以“熊掌”比喻“义”,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喻生与义的 不可兼得,化抽象为形象。
2.本文的气势充沛、议论犀利,一语贯之,正反论述, 层层剥笋,逐步深化。
3.本文熟练使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为说理服务。
3.本文的文风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本文的文风具有气势充沛、议论犀利的特 点。一是本文以“孟子曰”一语贯之,没有争辩对话, 完全是个人独白,一往无前,是他心中浩然正气的爆 发。二是正反论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化,当对举的 句式转而为铺排,推演出汪洋恣肆的议论、排山倒海 的质疑,如惊涛拍岸,令人动容。
唐雎把几位刺客的行为定位于士之怒强调了士阶层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能力并不无夸张地把彗星袭月白虹贯日等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与刺客行为联系起来更增强了士之怒的威慑力量也为下文自己挺剑而起的行为做铺垫最终秦王被唐雎慷慨激昂的气势压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 复习课件
目录
01 作品梳理 02 当堂检测
01 作品梳理
参考答案:从文中可看出作者具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 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 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
2.为什么文章最后才点明赠别的题意? 参考答案:文章最后才点题,首先是由立意决定的。作 者想用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阐明 要想学业有成,就要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道理。其次, 这也是赠序类文章的特点决定的。作者多借题发挥,阐 发某些观点。再次,这样写可以不受“临别赠言”的具 体情境的束缚,因而能放开笔墨,尽情抒写自己的所思
^容臭:香袋。臭,香气。&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缊袍 敝衣:破旧的衣服。(略无:毫无,一点儿都没有。)慕艳: 羡慕。_盖:发语词,这里用在句首表概括。+且:并列连词。 1耄老:年老。2预:参与。3宠光:恩宠光耀。4缀:跟随。
【注释】①诸生:众位太学生。②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 食。③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④馁:饥饿。⑤假 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注释】①流辈:同辈。②谒:拜见。③撰:写。④贽:初 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⑤是可谓:此可谓,这可以说是。 ⑥告:告诉。
文学常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今
属浙江金华),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县),元末明初文学 家。
文意理解 1.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②于所万欲钟有于.甚我于何.加生者焉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介词,对于
③为乡则凡为.可身以死辟而患不者受何不介为词.也,为动了词,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判断句)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 “是”)
(2)所欲有甚于生者。(倒装句)
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翻译时要把 “于生”提到“甚”的前面)
文意理解 1.应如何理解文中的“本心”?
参考答案:在孟子看来,“本心”是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 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 学而有,不教而在,具体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 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 为仁、义、礼、智。】①色:神色。②挠:胆怯。③长跪:直身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 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④谢:道歉。⑤至:到。⑥谕: 明白,懂得。⑦徒:只,仅仅。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共33篇,分国编次。
文意理解 1.应该怎样理解秦王的易地之举?
【注释】①箪:古代盛饭的容器,多用竹制成。②豆:古代 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盆。③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 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④蹴:踩踏。⑤不屑:认为不值得, 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⑥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 种量器。⑦何加:有什么益处。⑧奉:侍奉。⑨所识穷乏者: 所认识的穷困的人。⑩得:同“德”,感恩、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