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专题测试(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专题测试(带答案)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专家诠解考点趋势
【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有的放矢
考点核心年份题型分值命题预测拓展建议
考点: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09未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政治上,各国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土地私有,发展封建经济;思想上,百家争鸣,著书立说。

2010选择题2分
2011非选择题2分
【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扎实备考
考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基础知识篇
1.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
(1)背景: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③各国争霸斗争的需要。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为了
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国相继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

(2)时间:公元前356年
商鞅
(3)目的:富国强兵
(4)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生产,奖励军功。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④颁布法律,轻罪重刑。

⑤统一度量衡
(5)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6)结果:商鞅遭到旧贵族迫害而致死,但变法取得了最终成功。

(7)作用:废除了旧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8)地位: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变法。

(9)成功的原因:顺应历史潮流(根本);合乎中国国情;秦孝公支持;商鞅执行坚决。

2.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原因:①根本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即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变法主力:新兴地主阶级。

③直接因素: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增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称雄天下的欲望。

(2)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统
治;增强竞争力。

(3)结果:变法持续百余年,封建制度普遍确立。

(4)表现: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5)典型:商鞅变法——较彻底,成效大。

(6)结果: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分封制等奴隶社会政治制度转变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最终使封建制形成。

认识启示篇
1.对于改革的认识:战国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变法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道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2.对于我们的启示:①作为国家要坚持改革,不断深化,要顺应潮流,勇于创新;要符合国情,以民为本;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

②作为青年学生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细节提示篇
1.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
2.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建立县制
3.各阶层对待变法的态度:新兴地主阶级和平民支持;旧贵族反对。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

5.商鞅变法中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与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之一“推行郡县制”有所不同。

同时,“建立县制”是商鞅变法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

名师导练经典名题
【3年经典解析】——掌握绝技无往不胜
【经典1】(2009•东莞)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各国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即铁器的使用。

故选择A。

【经典2】(2010年•陕西)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B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是理解能力。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各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

故选择B。

【经典3】(2011•济宁)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是要掌握该时期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该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因此选择A。

【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梯度升级
一、选择题
1.(2011•岳阳)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任人唯贤2.(2011•肇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②奖励耕战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3.(2011•青岛)《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
4.(2011•扬州)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推行县制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5.(2011•莱芜)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6.(2011•淮安)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
二、非选择题
7.(2011•苏州)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1铁制家具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012命题预测】——考前咬牙考后放歌
一、选择题
1.(原创)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社会主流的是()
A.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D.提倡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2.(原创)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原创)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
C.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
D.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都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
4.(原创)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读右图。

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A.①B.②C.③D.④
5.(原创)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A.禅让制B.土地私有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6.(原创)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
A.建立县制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二、非选择题
7.(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族女孩可能经历()
①学汉语②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材料三:《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3)请用史实说明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探究
【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梯度升级
一、选择题
1.B2.A3.C4.A5.B6.D二、非选择题
7.(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商鞅变法。

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倾邻国而雄诸侯”。

(4)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2012命题预测】——考前咬牙考后放歌
一、选择题
1.A2.B3.C4.C5.B6.C
二、非选择题
7.(1)承认土地私有。

(2)A;(3)商鞅变法成功了。

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4)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