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初二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特征,发展缓慢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有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有关资料的搜集,设计图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有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民族企业家们不仅在逆境中奠基了中国的近现代工业基础,也留下了实业救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是民族工业力量的源泉,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时空相隔,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运动的内在联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样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前面知识的联系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特点:教材充分遵从初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因而在教材的编排上,在学生了解张謇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整体把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把握好教材这一特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及其本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八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能够概括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具备从一般历史现象推断历史结论的能力。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尊重初中学生存在差异化的发展现状,教学也是从基础知识到能力的过程,问题的设计也是由易到难、层层设问引导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A.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B.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C.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和乡土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爱乡的情感教育。
D.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教法:以导学式为主。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法,图表法。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多媒体课件
4.板书设计: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2、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兴衰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到清末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1912~1919(一战前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迅速萎缩:一战之后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
1、总体水平落后
2、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3、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5.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1、预习课文,结合所学知识,制作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简表。
2、思考课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的问题”。
3、社会小调查:了解近代著名的国货品牌。
五邑发地区工业发展的情况(近代和现有著名的企业和品牌)
4、有条件的同学,看看电视剧《大染坊》或上网了解荣氏企业的历史。
【新课导入】提问:1、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中国各阶层分别提出了那些救国方案或主张?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什么时期?促成其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新课探究】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张謇是什么人?他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他有什么作为?
出示张謇创办企业的资料图片,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
(1)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和文化机构。
(2)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兴衰。
提问:1、由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张謇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张謇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具有百折不挠、勇于创业的企业家精神。
大生纱厂的结局也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大生纱厂可以说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从而引出下一子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曲折的发展历程
(1)学生出示自己制作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讨论各个阶段形成的原因、历史影响。
(2)检查学生预习成果:了解到的近代著名的国货品牌、五邑发地区工业发展的情况。
探究讨论:“为什么第一次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这种发展为什么不能持久?说明什么问题?
(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其外因。
教师指导阅读自由阅读卡,指出抵制洋货的运动也是一个原因。
)
2、民族工业的特点。
提问:“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集中在哪些部门”?
(发展艰难曲折;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
探究讨论:为什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异常艰难?
三座大山的压迫(举例子)、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课堂延伸】(依时间取舍)
一、(出示下列材料)
“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中国实业家:范旭东)
“我国的制造业虽然世界排名第四,"Made in China"的产品已经进入许多国家的市场,但产品结构不合理,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仍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我国运用高新技术的制造业尤为缺乏,很多高技术产品仍依靠进口,很多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和受制于人。
”
“鹤山市是珠三角有名的鞋城;恩平市是中国麦克风生产基地;新会维达纸业要做“亚洲最
大”;开平市是全国水暖卫浴生产基地;江门是全国著名的摩托车生产基地。
”
看了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改变工业面貌和国家命运的重要作用。
)
二、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社会思
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
1.经济: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它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形成的社会思潮: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
3.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促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巩固小结】
引导学生巩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特征、发展异常艰难的原因,以及重要的人物、企业。
并指出民族企业家们不仅在逆境中奠基了中国的近现代工业基础,也留下了实业救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是民族工业力量的源泉,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动力。
同时,也是我们今天投身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应发扬的一种民族精神。
【巩固练习】完成人教版《一课一练》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馈】
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来看,学生是按要求作了较为充分的课前预习,因而对旧知识的回顾是比较熟练的,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如张謇生平事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特征、发展异常艰难的原因等都能概括和掌握,通过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线图得到再现和巩固。
而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通过问题的设计,如1、由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张謇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异常艰难?学生通过相互的探究、教师的引导,从中是得到锻炼和提升的。
课外知识的拓展如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是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同时,利用视频《大染坊》、著名的民族品牌张裕葡萄酒、同仁堂、王麻子剪刀、王老吉以及家乡的知名品牌李锦记、大有凉果等等,既加强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爱国爱家的思想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
优点:1、从教学设计的理念来看:A、教学的流程是以复习旧知识切入,同时以“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作为课外知识的拓展,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既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加深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B、遵循教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C、利用视频《大染坊》、著名的民族品牌张裕葡萄酒、同仁堂、王麻子剪刀、王老吉以及家乡的知名品牌李锦记、大有凉果等等,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
2、从教学过程看:A、利用课件展示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教学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做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注重通过历史资料和课件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扩充教学的容量。
不足:A、本节课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遥远,没有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对这一类经济知识显得较为模糊。
B、由于从一开始就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历史资料,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课堂容量较大,课堂进程较快,学生反思的时间比较少,对于后进生而言不可能全都完成任务,这有待于课后加强复习。
C、对教学问题的设问未能做到深入浅出,如“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作为老师的引导、如何简化问题方面的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料补充:
在荣氏家族中,每个人的个人修养与素质几乎各有千秋,但又有相同之处。
他们都是爱国,有气魄,有能力的民族实业家,都走在“实业救国”的道路上。
尤其是荣氏企业的缔造者荣宗敬和荣德生,在精心经营企业的同时,又进行灵活的改革,把荣氏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荣德生憎恨帝国主义的侵略,愤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与民众一起参加反帝、反封、反官僚运动。
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企业迁厂外逃,决心留在祖国继续经营企业,和工人们一起护厂迎解放。
他为祖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优秀的工业企业家之一。
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子承父业,后来逐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族企业的代表,并被誉为“红色资本家”。
解放后荣毅仁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选举荣毅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1872年,陈启沅回国创
办一家机器缫丝厂。
成
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
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
厂。
初时,简村附近的
一些乡人,对陈启沅倡
办机器缫丝厂不甚理
解,他们认为男女在同
一厂内工作,有伤风化;
操作不熟,机器容易伤人;甚至认为高烟囱防碍“风水”。
1881年底把缫丝厂迁到澳门去续办,改厂名为“复和隆”
在质量和价值方面,昔日如今,以海尔、康佳、万象为龙头的一大批中国一流企业生产的标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已经进入许多国家的市场,尤其是大量的轻工业品和电子产品飞进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千家万户,以其优秀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了,由于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内有封建势力的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异常艰难。
辛亥革命后,中国曾出现了一个民族工业的浪潮,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而大战刚刚结束,中国的民族工业就陷入了艰难发展的困境。
这说明:帝国主义的压迫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如天津地区有国货售品所的创设,鸵鸟牌墨水的出现,无锡地区有荣氏企业,山东地区有张裕葡萄酒的出现。
同仁堂、五粮液、王麻子剪刀。
大有食品事业部(江门市新会大有食品有限公司)创始时商号称“大有酱园”,素以制作高品质的凉果(蜜饯)著称。
传统特产“亚佗霉姜”创制于1799年(清嘉庆四年),其独特风味流传二百余年,有口皆碑。
鹤山市是珠三角有名的鞋城,
恩平市是中国麦克风生产基地
新会维达纸业要做“亚洲最大”
开平市水口镇从事水暖卫浴生产
江门是全国著名的摩托车生产基地
光绪十六年(1890),台山旅美国华侨黄秉常、李荣帮在美国华侨中集股40万美元,成立“广州电灯公司”,雇请美国人威司任工程师,雇工100名。
黄秉常等人创办的电灯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侨资电灯公司,在我国电力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光绪二十一年(1895),旅新加坡的台山籍华侨黄甫田和新会籍华侨简寅初等人集资2.95万银元,办起桔香斋制药厂,生产甘露叶、甘和茶、紫锭等药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台山三合籍英国华侨叶恩夫妇偕同英国工程师艾恩来到台山白沙百足山开采煤矿,成立“振华采煤公司”,
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其外因,这二者构成从1914~1918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但“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第一,日本和美国的资本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战胜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便马上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样中国刚刚有了发展的民族工业又陷入了停滞状态。
荣氏企业的兴衰便是明显的一个例证。
除前述两点原因外,教师还应指出使用国货,抵制洋货的运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并让学生阅读资料。
请看右表,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请问:
(1)中国面粉出口从1914年到1919年呈现出何种态势?
(2)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的面粉出口出现了这种状况?
(3)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了吗?为什么?
在近代,你是一个爱国志士,你看见祖国贫穷落后而决定实业救国。
请问你将会在哪个行业开始你的实业救国之路?你会成功实现你的理想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