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俞银娟,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管理[J],护理研究,2006.
2风险防范措施
2.1增强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认真学习《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个案中吸取教训,在实际工作中懂法守法。相关的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可靠的护理记录可提供诊治的真实经过,在医疗纠纷中,是重要的法律依据[3]。
2.2加强医院管理,协调科室关系
强化医院管理可有效防止医疗过失发生,管理层应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善于法律化相适应的医疗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条例、加强教育,提高义务人员的责任心、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医院应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产房实行弹性排班。医院必须协调产科和儿科等相关科室的关系,加强科室见配合,要求儿科作出的诊断应慎重。
产房工作人员只重视母婴健康,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产程进展异常只忙于处理,而没有把情况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一旦发生不良后果,容易导致产妇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接受。同时,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如不及时记录相关的病情、治疗、护理措施,有时凭回忆记录与实际不符,有时医护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无法说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导致医疗纠纷中的证据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5]。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母婴安全பைடு நூலகம்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助产士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预见性识别风险,做好产房的风险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刁冬梅,林岩,卢玉卢等,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研究,2007.
[2]王琼书,赵育新,杜进兵,产科领域医疗纠纷的成因和防范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流程
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准确及时地记录,定期业务学习,加强助产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助产专业学术交流,做到信息共享,做到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
2.4履行告知义务,落实知情同意
传统的医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主动给产妇解释病情,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医务人员应口头告知病情的同时,在书面上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书面的方式取得产妇的意见,这是一种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减少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按我国宪法精神,在征得患方知情同意授权后的无过失医疗行为,医方是可以免除责任的[4]。
产房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时刻存在于护理活动[1]。产科工作具有工作量大、病情急、变化大、高风险的特点,产科的性质决定了其为高风险的科室,而产房作为产科的核心部分,风险更为突出。产科已成为医疗纠纷相对集中的学科[2]。
1风险因素
1.1缺乏法律意识
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助产士配置不合理,过度重视成本核算,减员裁员,由于编制严重不足,导致产程的观察和处理不到位,也造成产房风险的原因。
1.3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
助产士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因此,助产士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慎独精神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接生前没有评估胎儿大小、产程、宫缩、胎心音等情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会阴严重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未认真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而导致大出血等隐患;行会阴缝合术后,未常规取纱,未行肛查,而导致阴道塞纱遗留,缝线穿过直肠引起感染;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伤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等。
1.4产妇及家属认识的冲突
产妇及家属认为妊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正常分娩,母婴安全是理所当然,对产科医疗的期望较大,如出现异常情况,没有心理准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产妇及家属难以理解,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
1.5科室间协作差
产科工作于超声影像检查机儿科密切相关。产科医疗纠纷多数与新生儿有关。超声影像作为胎儿评估的重要依据,若对孕妇及胎儿描述不全面,如脐带是否绕颈、胎盘情况等,易导致误诊。许多儿科医师只听产妇描述,未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草率的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也存在儿科医师夸大病情,以备出现病情急转直下时,减轻自身的责任。这些情况都会与产科发生纠纷,甚至述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