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
分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其他植物一样,树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一颗种子长成一棵树,不亚于中彩票。

比方说,一棵山毛榉一生能产下180万颗种子,其中平均只有一个能真正长大成树,而当它落地生根开始生长后,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因为,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A。

其实,这就是山毛榉的秘密策略,这种极慢的生长速度,是它们有意为之的。

因为山毛榉的种子比较重,它们从母树上落下来之后,B。

而成年山毛榉繁茂巨大、像一个遮阳棚一样的树冠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只有3%的阳光能穿透母树树冠落在母树脚下的小树身上,这点阳光只够小树勉强生存,每年能长个几厘米就不错了,所以几十年下来,也不过一两米高。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纳闷,山毛榉的这种生长策略,岂不是会阻碍下一代的生长吗?
①虽然这样,对山毛榉来说,年轻时长得慢一些很有好处。

②因为长得慢,树干内部的木质细胞会更密、更小,空气含量更少,这让它们有更紧致、更坚韧的树干抵御风暴等的袭击。

③几十年的磨炼和蛰伏,让小树有机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挡在上方的母树,总有一天会因为高龄或疾病而倒下,这时候阳光洒下,小树就能立刻快速生长,长成参天大树。

④通过这种方式长大的山毛榉,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久,树干更强韧,树冠更茂密。

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第3段有两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示例1:①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繁茂巨大,②像一个遮阳棚一样,③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

示例2:①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像一个遮阳棚一样,②繁茂巨大,③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

2.A.它的生长速度都极其缓慢 B.最有可能落在母树的脚下3.①将“虽然这样”改为“其实不然”(或:在“对山毛榉来说”前加“但”);④将“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久”与“树干更强韧,树冠更茂密”对调位置。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句子特点可知,主语“树冠”有比较长的定语,可让“树冠”作主语把两个定语改为句子: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繁茂巨大,像一个遮阳棚一样;或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像一个遮阳棚一样,繁茂巨大;
再接着陈述谓语部分: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

最后整合答案为: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繁茂巨大,像一个遮阳棚一样,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

或: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像一个遮阳棚一样,繁茂巨大,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根据“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以及下段中“这种极慢的生长速度”可知,此处是说山毛榉生长速度慢,故可填“它的生长速度都极其缓慢”。

B.根据前文“山毛榉的种子比较重”和后文“只有3%的阳光能穿透母树树冠落在母树脚下的小树身上”可知,此处是推测山毛榉的种子从母树上落下来之后,基本都落在母树的脚下,故可填“最有可能落在母树的脚下”。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不合逻辑,前面是问“山毛榉的这种生长策略,岂不是会阻碍下一代的生长吗”,此处应是回答不会,应将“虽然这样”改为“其实不然”(或:在“对山毛榉来说”前加“但”);
④语序不当,将“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久”与“树干更强韧,树冠更茂密”对调位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丹县侯山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静静地看着山外的世界,常年积雪的祁连山、巍峨耸立的焉支山都在它的仰视下轮廓清晰、一览无遗。

历史的车轮①,侯山在新时代新征途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只身一人行走在侯山人民的“生命河”红岩坝渠上,过去修渠的情景②。

站在山包上,看着这条长蛇般的水渠汩汩奔涌,试想,她是以怎样的情怀,护佑着侯山儿女历经风雨一路走来?也仿佛看到了身强力壮、头戴毡笠的护渠人扛着铁锹来来回回在堤坝上不停穿梭,严防死
守着一个个堤坝闸口的安全。

如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的纵深推进,这个小山村又焕发了③。

从沟沟坎坎,坡坡梁梁,到山峰岑石,野草、灌木、绿植就这样一路繁茂着,用一种青青柔柔的温暖,轻拂着侯山的每一寸土地。

尤其在夏天,那满山坳里毛糊糊的青瓜蛋子也增添到了云蒸霞蔚般的盛景当中,田野里、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清香和葱茏的味道。

4.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材料从修辞和句式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6.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面对这篇晦涩的作品,只有少数读者能从其中的“虚”读出“实”。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C.“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D.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尤其是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
【答案】4.①滚滚向前(势不可挡);②历历在目;③勃勃生机。

5.①运用比喻,写出了红岩坝渠水奔流的动态之美。

②运用拟人,表现了红岩坝渠对侯山人的贡献之大。

③问句的使用能提示读者注意和思考,强化表达效果。

6.A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空后面“侯山在新时代新征途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处修饰的是历史的车轮,故可填“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滚滚向前”,表示势不可挡向前走的意思。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第②处,此处强调的是过去修渠的情景如在眼前,故可填“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形容非常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第③处,结合空后面内容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如今这个小山村又焕发了生机,充满了发展的活力,故可填“勃勃生机”。

“勃勃生机”,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在修辞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水渠”比作了“长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岩坝渠水奔流的动态之美。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水渠”人格化,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红岩坝渠对侯山人的贡献之大。

在句式的运用上,运用“试想,她是以怎样的情怀,护佑着侯山儿女历经风雨一路走来?”这一问句,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强调了侯山人民的“生命河”红岩坝渠护佑着侯山儿女历经风雨一路走来,强化了表达效果。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生命河”的引号,表突出强调。

A.表突出强调。

B.表示反语、讽刺。

C.表直接引用。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包不住火
契诃夫
彼得·巴甫洛维奇·波苏津收到一封匿名检举信,于是遵循最严格的微服私访原则,乘坐平民的马车,沿着乡间道路到某个小县城去。

“当场抓住,给他们来个冷不防,”他把脸蒙在大衣领子里幻想道,“他们干了肮脏龌龊的事,大概正在庆祝胜利,以为他们把罪证全都掩盖起来了。

哈哈!当他们正在欢庆胜利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声‘把嘉普金—里亚普金带上来!’,可以想象出他们会多么恐惧和吃惊。

准会一片惊慌!哈哈!……”
波苏津尽情地幻想够了之后,便开始同马车夫闲聊。

作为一个醉心于自己声望的人,他首先便问到他自己。

“你知道波苏津吗?”
“怎么会不知道!”车夫笑着说,“我们都知道他!”
“你看他这个人怎么样?好吗?”
“还不错,”车夫打了个呵欠,“是个好老爷,很在行,来这里还不到两年,已做了许多事。

他多方奔走把铁路修起来了,把我们县的霍赫留科夫解职了,那个霍赫留科夫简直无法无天,
是个滑头、骗子,所有的前任官都包庇他,可是波苏津一来,霍赫留科夫就完蛋了。

老兄!波苏津这个人,是收买不了的,绝对收买不了!哪怕给他一百,一千,他也不会昧良心,绝对不会!”
“感谢上帝,人们至少在这个方面是了解我的,”波苏津心里想,“这很好。


“这是一个有教养的老爷,”车夫继续说,“不摆架子,我们乡下人去找他告状,他就像接待老爷们似的:拉起大家的手,‘您请坐!’他是个急性子,办事麻利,干什么事都力求快一点,快一点!他一来,就把事情全办好了,一个钱也不要。

比他的前任强多了!只有一点遗憾,现任在各方面都好,却是一个酒鬼!”
“你怎么知道我……知道他是个酒鬼?”波苏津问。

“当然老爷,我自己没有看见他喝醉过,我不能乱讲,但大家都这么说。

其实大家也都没有看见他喝醉过,却流传着他的这种名声,说他在公众面前,在交际场所,或是去做客,从来不喝酒。

他是在家里喝,整天灌酒。

你说怪不怪,这样喝法,却一点也不醉!连鼻子也不红一红!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拼命喝。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把自己办公桌的抽屉改装了一下,安上一根细管子。

抽屉里随时都放着酒,他把头一低,衔着那根管子一吸,就喝上酒了;在马车里也一样,酒瓶放在公文包里……”
“他是怎么知道的?”波苏津吓了一跳,“一个庄稼汉,马车夫,从来不到城里去!”
“这些事你怎么全知道?”他气冲冲地问。

“大家都这么说,我自己没有看见,而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不过,要打听这些事有什么难的?又不能把波苏津的贴身仆人或马车夫的舌头割掉。

这个波苏津还采用一种微服私访的做法:一听到什么事,立即悄悄地出去查访,不让任何人看见。

不让任何人知道,真有意思!他悄悄从家里溜出来,不让任何官员看见,登上火车,到达他要去的车站后,既不坐驿车,也不坐舒适的出租马车,而宁愿雇一辆庄稼汉的马车。

他像娘儿们似的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路上像头老狗似的嘶哑着嗓子说话,免得被人认出来。

他这傻瓜坐在马车里,以为谁也认不出他来。

其实对一个明白人来说,认出他太容易了,不费吹灰之力!”
“究竟怎样认出他呢?”
“很简单,波苏津不是那种容易将就的人。

比方说,他来到一个驿站,派头就来了!……他又嫌臭,又嫌闷,又嫌冷……他要吃童子鸡,要吃水果,还要吃各种各样的果酱……所以驿站上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人大冬天要吃童子鸡和水果,这人便是波苏津。

如果有人对驿站长称‘我最亲爱的’,并派人去干各种各样的杂事,保证这人便是波苏津。

他不仅身上的气味与众不同,而且睡觉的习惯也很独特,躺在驿站的长沙发上,在周围洒上香水,吩咐在枕头旁给他
摆上三支蜡烛,他就躺着看公文。

这一来别说驿站长,连猫也能认出这是何许人。


“讲得对,讲得对!”波苏津暗想,“怎么过去我不知道这一点呢!”
“波苏津还没从家里动身,对不起,这里已经全准备好了!他来的目的是当场抓住他们,送交法庭审判,或是撤换什么人,可是他们却在嘲笑他。

他们说:‘大人,即使你是悄悄来的,可是你瞧,我们这里一切都干干净净!’他转来转去,转来转去,结果怎么来的,还是怎么回去,甚至还夸奖他们,同他们一一握手,请他们原谅他的惊扰,就是如此!你以为会怎么样?哈哈,老爷!这里的人都是机灵鬼,一个比一个机灵!真有意思!就拿今天的事来说吧,我今天早晨赶着空车出来,从车站迎面跑来小吃店的店主——一个犹太佬。

我问:‘犹太老爷,你上哪儿去?’他说:‘给城里送酒和菜去。

今天那里的人正等着波苏津呢。

’机灵吧?波苏津也许还没有动身,或者刚刚把脸捂严实免得被人认出来。

也许他已经在路上,正在想,谁也不知道他来了,可是你瞧瞧,人家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

怎么样?他一路上心里想:‘你们完蛋了,小子!’可这些小子满不在乎!让他来吧!他们早就把一切都掩盖好了!”
“回去!”波苏津沙哑着嗓子叫道,“往回走,畜生!”
困惑不解的车夫只好掉转马头往回走。

(选自《契诃夫中短篇小说全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苏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此他幻想着通过自己的微服私访能出人意料地惩治犯罪的人,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成为一个好官员的理想。

B.在车夫等乡下人的眼中,波苏津修了铁路,不包庇做坏事的霍赫留科夫,办事利索,热情接待乡下人,所以是个有教养的好老爷。

C.虽然马车夫和其他人对于波苏津喝酒的事只是道听途说,但是波苏津听了那些关于他在家里整日喝酒的事仍然感到恼怒。

D.大冬天也要吃童子鸡,睡觉时的独特习惯,这些都是波苏津没有意识到的自己的癖好;
这次微服私访一出发就已被公开,更让他始料未及。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情节并不复杂,但随着事件的进展,波苏津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发生了大的变化,形成了内容上强烈的冲突,震撼力强。

B.小说刻画波苏津的形象,欲抑先扬,明褒实贬,先突出他的优秀的品质,再描摹他的缺点,这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C.波苏津的心理变化是小说的暗线,和马车夫的对话中,他由惊讶到愤怒,而小说的情节
伴随着他的愤怒走向高潮。

D.本文借助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故事,虽无抽象的议论,但简繁有度的文笔和个性化的语言,都使主题表现得非常深刻。

9.小说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10.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笔触伸向人物深处,由此反映社会现实,写出事物的本质,是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

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但在具体表现上却同中有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人公简要说明。

【答案】7.A8.B9.小说围绕波苏津的一次微服私访展开,从他自以为别人认不出自己,到最终明白别人都清楚他的言行,脉络清晰,标题在这里喻指“事实是掩盖不住的”,影射了主人公波苏津好酒及微服私访等事被人们熟知的情况,暗示了故事的结局,生动形象且讽刺性强。

10.相同点:两篇小说都通过写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表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针对性强,极具讽刺性。

不同点:
①本文主要通过对波苏津与马车夫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描写,直指当时官员自以为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卑劣的社会现实。

②《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对别里科夫服饰、神态、语言及主要经历等进行描写,尤其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揭示出他行为和性格的荒诞不经,矛头直指当时保守反动的沙皇统治。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成为一个好官员的理想”无中生有。

从前面内容的内容可知,小说中没有说波苏津有想成为好官员的理想。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明褒实贬”表述错误,前面的褒扬是为了和后面的贬抑形成强烈的反差的,但褒扬还是褒扬,从文中看,波苏金并不是一个不做一点好事的老爷,这样一个优、缺点融于一体的人更能给读者以真实感。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

解答时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从标题的内容及运用的修辞手法方面,标题的本义是“纸是没法
用火包住的”,实际上是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住的,而这正是对文中人们熟知波苏金喝酒及微服私访等事情的真实写照,以此为题,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具讽刺性。

二是从线索方面,标题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情节简单,全文围绕波苏金的一次未能完成的微服私访展开,波苏金最初自以为是,开启了自己的微服私访行动,而在和马车夫的交谈中,逐渐得知人们熟知他的事实,包括微服私访,整个情节的展开都体现了纸是包不住火的。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并分析主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对给定的文学理论进行解读,它往往能提供答题的指向。

从对“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的解读看,其包含的因素有“取材于日常生活”“笔触要深”“要反映社会现实,写出事物的本质”,即要写人物的日常生活,要采取恰当的描写手法深入挖掘人物的品质,从而反映社会现实,写出事物的本质。

这两篇小说都写的是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本文是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对话中,如“他们干了肮脏龌龊的事,大概正在庆祝胜利,以为他们把罪证全都掩盖起来了。

哈哈!当他们正在欢庆胜利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声‘把嘉普金一里亚普金带上来!’,可以想象出他们会多么恐惧和吃惊。

准会一片惊慌!哈哈!……”“‘你看他这个人怎么样?好吗?’‘还不错,’车夫打了个呵欠,‘是个好老爷,很在行,来这里还不到两年,已做了许多事。

他多方奔走把铁路修起来了,把我们县的霍赫留科夫解职了,那个霍赫留科夫简直无法无天,是个滑头、骗子,所有的前任官都包庇他,可是波苏津一来,霍赫留科夫就完蛋了。

老兄!波苏津这个人,是收买不了的,绝对收买不了!哪怕给他一百,一千,他也不会昧良心,绝对不会!’”等内容,写出了波苏金的日常生活习惯,刻画出他的性格特征,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官员自以为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卑劣的社会现实。

而《装在套子里的人》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对别里科夫服饰、神态、语言及主要经历等进行描写,如“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穿上暖和的棉大衣。

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

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千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揭示出他行为和性格的荒诞不经,将矛头指向了当时保守、反动的沙皇统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

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

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

”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

①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

②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

③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

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

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上帝保佑,您也会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

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

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
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

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

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

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
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

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

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

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

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

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写贺信时,既尊称对方为阁下、父亲、恩人,又在心里骂他混蛋,表明他对收件人既爱又恨。

B.文中主人公转述的“将军”“普罗什金”等人的事迹,暗示了沙皇俄国时代官场的黑暗腐败。

C.“钟声变得越来越响”,这里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主人公因找不到出路,心中苦恼愈加强烈。

D.主人公在值班室的大量内心独白表明他充满物质欲望,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可又无可奈何。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