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共3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
1.地球的内部构造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山是由于地下______________沿着地壳的______________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3.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______________。

4.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_____________上拍摄地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____________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__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

5.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______________,主要由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______________;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

6.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南水冲刷、__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___。

7.我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沧海变桑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D.杨利伟
2.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
A.1967
B.1976
C.1980
D.1978
3.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14的是我国字航员()
A.杨利伟
B.聂海胜
C.刘洋
D.沈括
4.关于火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B.火山周围不会形成温泉
C.火山喷发物一层层地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
D.火山喷发不可预测,也没有任何征兆
5.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底呈阶梯状分布
C.基本上一马平川,没有太大的变化
D.时高时低,无规律分布
6.海边礁石是什么力量形成的()
A.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
B.海浪的冲击
C.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
D.强风的作用
三、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
1.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地球内部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人类活动
2.地震来临时,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有()
A.应该尽快跑到空旷处
B.就近躲在桌子、床等比较结实的物体下面
C.躲入卫生间、厨房、墙角等空间较小的又有通气管道的地方
D.在学校上课时,由于人多,逃跑慢时就跳楼
3.关于地表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的变化是短时间内发生的
B.地表的变迁和气候没有关系
C.地表的变迁需要很长的时间
D.地表的变迁只和地球内部的变化有关
4.下面能改变地表形态的是()
A.风化、风蚀
B.开采矿石
C.改造沙漠
D.火山喷发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火山不会造成任何灾难
B.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
C.地球内部的压力很大
D.地球内部是平静的
四、判断题。

(毎题1分,共8分)
1.海浪对土没有沉积作用。

()
2.地球仪上,地球的两极是白色的,说明那里是冰川。

()
3.潮涨潮落也会给我们带来地球内部的信息。

()
4.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

()
5.地震时,乘电梯逃生,又快又安全。

()
6.在平面地图中无法看到哪里是山,哪里是平原。

()
7.岩石太坚硬了,所以不会改变模样。

()
8.水泥是人造的,不会被风化。

()
五、简答题。

(第1小题6分,第2小题6分,共12分)
1.人类是怎样逐渐认识地球的形状的?
2.张明家住在十二楼,一天傍晚,张明和爸爸妈妈正在餐厅吃晚饭,
突然感觉地板晃动起来,天花板悬挂的灯具也摇晃起来了。

请问:这可能发生了什么?张明一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六、实验探究题。

(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
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材料:______________、纸做的_______________、火柴梗等。

步骤:
(1)在纸做的一只小船上插一根火柴梗作为_______________。

(2)让船在_______________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再观察船_______________,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_______________再逐渐看见_______________;出港的船只,则总是_______________先消失,然后_______________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材料:_______________、细干木棍等。

步骤:
(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现象:毛巾会_______________,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__。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_______________,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__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参考答案
一、1.地核地幔地売
2.熔融的岩浆薄弱地带
3.地震
4.飞机卫星清晰精确
5.地壳地核地幔
6.风吹日晒生物破坏风化
7.张衡8.地表
二、1.C 2.B 3.A 4.C 5.A 6.B
三、1.ABCD 2.ABC 3.ABD 4.ABCD 5.BC
四、1.× 2.√ 3.√ 4.√ 5.×
6.×
7.×
8.×
五、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后米,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月食的景象分析得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结论。

再后来,人们通过观察船只进出港口,猜想地球是圆的。

之后,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到最后,人们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照片,证明地球是球体。

2.可能发生了地震。

保持冷静,不要乱跑或者试图跳楼逃生,及时切断电源,煤气等,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框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如果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六、1.地球仪小船(1)桅杆(2)地球仪
(3)出港桅杆船身船身桅杆
地球是球形的
2.毛巾发生弯曲震颤感发生褶皱能量
严重破坏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科学知识积累及运用:(每个1分、共25分)
1.()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 )。

2.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 )。

3.科学家通过()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的秘密;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在松软的岩石中传播较()。

4.地球的内部从外到内可分为:()()()。

5.第一个在太空看到地球的宇航员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宇航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是()。

6.、在绘制地图时,我们一般用()表示水,用()表示平原,用()表示山地、沙漠等。

7.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

8.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原因是由于()造成的。

9.在长期的()、()、()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小学六年级科学4—1
10.一小块石头,在火上加热后,放到冷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再冷却,反复做,最终小石块会()。

11.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二、判断:在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后边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后边括号内打“×”。

(每题1分、共11分)
1. 在地球仪上,地球的两极是白色的,说明那里是冰川。

()
2.地震和火山是人类有益无害的现象。

()
3.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
4.在看地图时,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来辨别方向。

()
5.我国是一个火山和地震灾害都非常少的国家。

()
6. 我们可以通过钻孔的方法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
7. 地震时乘坐电梯逃生,又快又安全。

()
8.第一个在月球上拍摄地球照片的是尤里•加加林。

()
9.在通常的地图上,蓝色越深,表示位置越高;红色越深,表示位置越低。

()
10.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1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
三、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里。

(每空2分,共14分)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D、张衡
2.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

A、平原
B、山地
C、沙漠
D、盆地
3.不属于火山的喷发物有()。

A、浓烟
B、灰
C、岩浆
D、卵石
4.第一个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人是()。

A、麦哲伦
B、阿姆斯特朗
C、杨利伟
D、尤里•加加林
5.下列()现象说明地壳是运动的。

A、地震
B、海啸
C、潮汐
D、台风
6.下列给人们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的现象中,()是人为的。

A、火山
B、地热
C、地震
D、核试验
7.在下列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中,()造成的破坏最大。

A、砍伐森林
B、开山修路
C、植树造林
D、修筑梯田
四、连线:(每个小题8分、共16分)
1沈括发明显微镜 2.麦哲伦日心说
列文虎克编写《梦溪笔谈》托勒密太空观测地球球形
弗莱明发现细胞哥白尼航海证明地球球形
胡克发现青霉素加加林地心说
五、科学探究:(共34分)
1.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8分)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2.人类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地震前会有什么征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10分)
4.你知道地球的表面都有哪些形态吗?请写出八种。

(8分)
答案
一、1.麦哲伦地球是球形的
2.侵蚀
3.地震核试验快慢
4.地壳地幔地核
5.尤里·加加林阿姆斯特朗
6.蓝色绿色黄色
7.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8.岩层断裂
9.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
10.炸裂
11.张衡
二、1.√2.×3.√4.√5.×6.×7.×8.×9.×10.√11.√
三、1.C 2.B 3.D 4.D 5.A 6.D 7.A
四、沈括——编写《梦溪笔谈》麦哲伦——航海证地球球形
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托勒密——地心说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哥白尼——日心说
胡克——发现细胞加加林——太空观地球球形五、1.实验材料:土豆泥、铁盒子、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试验方法:见教材22页。

观察到的现象:加热后番茄酱有外溢现象。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

产生的影响:影响生态环境,妨害水循环,影响气候,造成自然灾害。

3.地震前征兆: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露等。

保护方法: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来不及就应躲在桌下、床下等有遮盖物的地方,或躲入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4、高原、山地、海洋与岛屿、峡谷、平原、丘陵、盆地、沙漠等。

六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精彩补白
1.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宇航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是。

2.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

3.地震波在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4.北宋时期的在晚年所著的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5.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6.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等。

7.古代的人们凭来认识地球,提出了的猜想,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证明了地球是
形的。

8.我国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

9.科学家是通过在地球内部的不同传播速度来打探地球内部的构造的,地球的内部构造从内到外依次为、、。

10.在长期的、、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

二、择优录取(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地球赤道周长是()。

A、6378千米
B、40091千米
C、5亿平方千米
2.观察地球仪,我发现地球上()面积最大。

A.陆地
B.海洋
C.冰川
3.()能更清晰、更精确地反映地球的面貌。

A、航空拍摄地图
B、手工绘制地图
C、卫星拍摄地图
4.你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

A、山地
B、平原
C、沙漠
5.古希腊学者()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A、麦哲伦
B、罗丹
C、亚里士多德
6.船只进港时,总是先看到()。

A、整条船
B、桅杆
C、船尾
7.地球仪上黄色地方表示()。

A、高原、平原
B、山地、沙漠
C、海洋、岛屿
8.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A.14千米
B.20千米
C.100千米
9.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年。

A、1967
B、1976
C、1980
10.人类的()活动不会改变地表。

A、拦河筑坝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
D、种植庄稼
三、明辨是非(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2.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震级的数字越大,表示地震强度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

4.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的。

5.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6.人们自古至今一直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7.地球的表面一多半都是陆地。

8.火山周围常形成温泉。

9.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10.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四、对应连线
1.把自己所处的环境与正确的避震方式连起来。

在学校的平房里趴在书桌或床下面
在学校的三楼上蹲在墙角或桌底并把书包顶在头上
在楼中的家里靠在大柱子旁并用手护头部
在商场里跑到厨房或卫生间
在书房里迅速跑到屋外空旷处,远离高建筑
走在街上远离电线杆、围墙或护头跑到开阔处2. 尤里·加加林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地动仪
张衡人类第一次在太空观察地球
五、科学探究
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六、对答如流
1.地球的表面为什么会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2.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结合“地球的表面”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参考答案
一、精彩填白(每空一分,共33分)。

1.苏联加加林杨利伟
2.高原海洋岛屿平原山地峡谷
3.坚硬较软
4.沈括《梦溪笔谈》
5.风化侵蚀
6.地壳运动火山地震河流改造岩石风化人类活动
7.直觉天圆地方环球旅行球
8.张衡候风地动仪
9.地震波地核地幔地壳
10.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风化
二、择优录取(每题2分,共20分)
(1)B (2)B (3)C (4)B (5)C
(6)B (7)(8)A (9)B (10)D
三、明辨是非(每题2分,共20分)
(1)√(2)×(3)√(4)√(5)√
(6)×(7)×(8)√(9)×(10)√
四、对应连线(每小题一分,共9分)。

答案略
五、科学探究(实验步骤3分,其他各2分,共9分)。

答案略
六、对答如流(每题4分,共8分)。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