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野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共36页)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觉得游览不够, 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用“最爱”表达出内心的喜悦之 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这早春的 西湖美景之中了。
湖东点明诗人的行踪,与首联形成呼应。
绿杨阴、白沙堤是湖东的景致,画面色彩鲜明。
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 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 借“采薇”的典,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惆怅和孤寂之情。
诗人为何而落寞孤寂?
王绩 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官宦世家。家世显赫,
诗书传家,家族多人文坛史书留名。其兄王通,是隋末大儒,另有 兄弟王度、王凝,亦是博学多才之人。他的侄孙(王通的孙子)就 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这首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
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
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
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0.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使至塞上
王维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王维(约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因官 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 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诗人“望”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动静结合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情光景。交融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在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表现出浓浓的秋意的画面, 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颔联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给人以绝美之感。而这绝 美景色是秋景,是萧瑟衰败的景象,给人以落寞之感。 颈联写到田园人家返回,归来,一片
繁多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青草刚好能够遮没马蹄。
以“乱”修饰花,展现出西湖岸边不同品种的花儿层 次错落的景象,画面更显层次感。
以“浅”修饰草,说明芳草初生,暗示季节是初春。
“渐欲”说明花儿尚未达到缤纷绚烂以至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 “才能”说明芳草仅仅长到能没过马蹄的高度, “渐欲”和“才能”同样体现出早春的气息,呈现出生机盎然 的意境。
13 《野望》
野望 gāo bó 王 绩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qín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wēi
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 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诗人“望”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在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表现出浓浓的秋意的画面, 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 湖面刚与堤平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诗人的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 到贾公亭以西,照应诗歌标题中的“行”字。
第二句,“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 湖岸齐平。说明是初春时节。
思考:诗中还有哪些词还能体现出是欲何依。
地点
时间
视角
即徘徊,写出人 诗人内心的苦闷 、矛盾和寂寞
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诗意情绪。
“徙倚”点出人物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表现出哀伤的情 感,呼应尾联,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诗人迷茫、苦闷、惆 怅的心情。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 刚与堤平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 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 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筑 巢。繁多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 浅的青草刚好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西湖 东边的美景,总觉得游览不够,尤其是绿 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主旨归纳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6.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8.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9.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直接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 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走进情怀,理解情感
这首边塞诗通过诗人出使塞上 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反映了紧张的边塞生活,流露出作 者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表达了诗人 希望边疆早日和平安定的感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他一生创作了近4000首诗,与李白、杜甫齐名。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 刺史时写的。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李永强
liyongqiang
李永强
钱塘湖春行
jiǎ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zhu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mò
“直、圆”二字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 究景物的画面感,营造出塞上黄昏时分雄浑的意境。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前线统帅
此时诗人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面对壮丽雄浑的塞外景象,感受到边境将士保家卫国 的爱国之情,诗人的胸襟也随之变得开阔起来,个人在政 治上的失意情绪、形单影只的孤寂感被雄伟的大自然、激 昂的爱国情一扫而光,只有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 的豁达乐观。
王绩字无功,这里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庄子曾经说“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 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 无意于求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崇尚道家学派的知识分子,大 多选择了避世而居,成为隐士。
王绩15岁时游历京城长安,拜见当时名臣杨素,一鸣惊人,被 称为 “神仙童子” 。16岁时应举高中,授秘书正字,入朝为官, 但王绩生性自由、放诞不羁,受不了天子身边的束缚,后申请做扬 州六合县的县丞,接下来狼烟四起,山河动摇,一个小小的县丞面 对这种局面不知如何是好,便把自己浸在了酒里。王绩曾三仕三隐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 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被王国维赞为“独绝千古”, 分析一下,景色绝在哪里?
意象:大漠 孤烟(烽烟) 长河(黄河) 落日
构成一幅其奇美壮丽、苍 茫辽阔的塞外风光
“直”——烽烟轻直且不易被风吹散的特点。 “圆”——遥望黄河,只见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上,显 得又大又圆。
诗人为何而落寞孤寂?
诗人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 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 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于中原、吴越 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 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初,诗中流露出诗 人避世退隐的意愿。
• 无所依傍的彷徨 怀才不遇的压抑 • 知音难觅的苦闷 避世归隐的愿望
开启律诗先河,发田园先声
——王绩
王尧衢说:“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沈德潜说:“五言律诗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 为首。”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 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 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 生特别的魅力。
课堂检测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ī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李永强
本诗题目为《钱塘湖春行》,试着在诗中找一找 liyongqiang 李永强
“春行”的“行(游)踪”。
孤山寺北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钱塘湖春行,诗人“行”了哪些地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据记载,王维此次赴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 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联系诗人的政治 处境,我们更能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篷草,古诗中常用来 比喻远行之人。
诗人这里是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觉得自己好像飘 飞的篷草一样,随风飘转出官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筑巢。
“暖树”指向阳的树,“争暖树”说明此时还是乍暖还寒 之时,符合早春的气候特点。
“早莺”是春的歌手 “新燕”是春的信使 “争”“啄”:忙碌而幸福早春
思考:思考诗人为什么不用“处处、家家”这种让画面显得 更加热闹的词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显出孤独、落寞的情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 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举目相望没有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采薇》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尾联赏析) • 首尾呼应,收束全诗。 •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dān)车 属(shǔ)国 征蓬(pénɡ) 汉塞(sài) 候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