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是新课改的需要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入,素质教育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那种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旧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这种形势下,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符合新课标的发展要求的,对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它作为数学学科课的辅助课,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数学素质水平等方面都作了有利的补充和推进。

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个性、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活动课是现状的要求
自从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把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设置之中后,一些学校也开始了数学活动课的尝试。

但我们周围的学校,尤其农村初中,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

这些都说明,在农村初中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1993年秋开始试行的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在新中国的课程发展史上首次将“活动”正式纳入初中课程。

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模式,将活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使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由学科与活动两部分构成,在课程设置上反映了素质教育思想,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重大进步。

但是如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已成为课程教材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农村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旨在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实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数学活动课具体实施方案,并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

2、以课程计划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为指导,积极探索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活动课,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挥创造性、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发展个性特长,陶冶品德和情操,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随着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活动课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及教育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些学校已对数学活动课进行尝试,并发表了论文及研究成果,如临泽县沙河镇东寨小学张华的《数学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广东省吴川三中实施"综合活动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实验"教改方案中该校数学科组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应用性问题活动课的教学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九江市教研室洪汉华的《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山东省邹平县位桥二中孟召平刘士洋的《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认识》等,但这些成果还有以下一些特点:1、主要集中在小学及部分高中,尤其是小学对此尝试研究的相对来说比较多,而初中阶段,尤其是农村初中对数学活动课的研究还是一个开始。

2、大多只是以论文形式出现,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方案。

3、成果尚未被广泛推广。

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改的推进,对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具有对数学课程有有益补充的数学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鉴于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初中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建构主义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现代传播理论等。

2、全面参与、多元价值评价思想。

3、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确定农村初中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规范其课程方式
2、探究农村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3、研究农村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4、建立农村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评估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构建出适合我区农村初中的较高效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2、分期目标及其表达形式。

本课题力求取得科学性、应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

①初期成果(准备阶段):课题调查论证、课题研究申请书、研究实验总体方案
②中期成果(研究与实验阶段):实验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教改心得体
会文章、教学论文、阶段总结。

③最终成果(总结与验收阶段):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
研究方法主要是:
①文献研究法;②教学实验法;③分析比较法;④经验总结法;⑤行动研究法。

整个过程要体现“一核心”、“二结合”、“三注重”
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三注重:①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②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③注重培养学生
的“五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4月——2005年6月)。

①调查论证,选定课题。

②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③制订研究与实验总体方案。

2、研究与实验阶段(2005年7月——2006年4月)。

①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

②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

③制订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

④进行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

⑤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⑥做好学期、学年、实验阶段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3、验收阶段(20 06年5月——2006年6月)①组织实验课的教学观摩活动。

②做好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总结工作,统计数据、积累资料,撰写研究与实验的报告、教学论文。

③向上级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评估,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附:
六、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1、小组成员:
2、人员分工:
柴丽芳:本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工作,全程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侧重数学活动课程目标的制订研究。

陈志萍: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统计积累本课题的数据资料,侧重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陈艳桃:负责数学活动课材料的搜集,侧重数学活动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张慧斌:擅长计算机,负责搜集了解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教改动态,侧重数学活动课课型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虽然都是青年教师,但:
1、我们对事业有更执著的追求;
2、我们对本课题研究会有更多的投入,会用十二分的精力去研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