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刘禹锡与白居易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度过了23年沦落的时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老朋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觉已不是旧时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有千艘船经过,但病树前面也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背诵的诗,暂时借这杯酒振奋精神。
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翻译/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作品介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原文】酬1乐天2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巴山楚水4凄凉地,二十三年5弃置身6。
怀旧7空吟8闻笛赋9,到10乡翻似11烂柯人12。
沉舟13侧畔14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15,暂凭杯酒长精神16。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 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 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 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 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下面小编整理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及注释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
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
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
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
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原文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古诗原文和翻译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_唐诗三百首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赠》来酬答他。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共22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
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
“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
,晋朝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1.2.1 词语注释2.2.2 作品译文3.2.3 朗读节奏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6作品扩写7文章选自1作品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书法作品酬(1)乐天(2)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唐】刘禹锡巴山楚水(4)凄凉地,二十三年(5)弃置身(6)。
怀旧(7)空吟(8)闻笛赋(9),到(10)乡翻似(11)烂柯人(12)。
沉舟侧畔(13)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14),暂凭杯酒长精神(15)。
2注释译文词语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e)。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励志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
应共冤魂话报仇,归去来兮大开眼。
化蝶去兮不复返,空余下兮洞庭烟。
碧山残月斜挂空,明灭间兮醉梦中。
醉卧花间感此情,满心泪兮忘他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由李太白作,以虚幻的语调、浪漫的画面,抒发出思乡之情。
诗的背景发生在李太白旅游扬州时,主人宴请他,在席上他凭博览群书的聪慧,一口气饱言百行,得到主人竹叶青的赞美,于是二者相见,从此成为朋友。
诗中“应共冤魂,话报仇”传达了两人之间冤仇的怨恨;“归来
来兮大开眼”,表达了两人惊奇的心情;“化蝶去兮不复返”,
又将情谊的美好告知读者;“碧山残月斜挂空”,意境清新,雅致异常,形容出朦胧中的夜空和月亮;“明灭间兮醉梦中”,勾起了人们的思乡之情,让人体会到旅途中的孤寂;“醉卧花间
感此情,满心泪兮忘他乡”,又道出了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
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思乡之情,人物关系也可见一斑。
诗人用浅浅的言语,把深邃的感情表达出来,感受到一个身处他乡的孤独,流离的楷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下面小编带来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一、理解性填空:1、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暗示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诗中点明酬赠题意,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描述: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边,千帆竞发,有很多船相继从此驶过;在一棵枯败的树前,万木葱郁,无数的树木在春天欣欣向荣。
2、赏析: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来比喻在他被贬居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词句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二十二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
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⑨
作品注释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
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1]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丽、豪放、感怀而著名。
其中,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下面将对其进行翻译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却道风光与神州。
这首诗以扬州为背景,通过抒发对乐天先生的赞赏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乐天才情绝佳、才华出众的景仰之情。
下面对每一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杨柳翠绿,江水平静。
诗人在扬州时,听到了乐天在江上唱歌的声音。
这句描绘了扬州春天的景色,春风拂面,江水平静,仿佛乐天的歌声扩散在整个风景之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西边下雨。
尽管传说东边没有晴天,但实际上确实有晴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乐天才情的称赞,乐天虽然外表看起来平凡普通,其实内心却拥有非凡的才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时,乡关在何处?江上的雾气和波光使人感到忧愁。
这句诗抒发了离别的忧愁之情,诗人和乐天一别,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才下眉头却上心,却道风光与神州。
原本藏在眉头的才华如今展露出来,实际上却是来自于内心的天赋。
尽管离开神州(中国),但乐天依旧能够欣赏到风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乐天才情的称赞,乐天不仅有卓越的才华,而且对外界的观察和感悟也非常敏锐。
通过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对乐天先生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以扬州春景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乐天才情绝佳、才华出众的景仰之情。
诗中用诗人与乐天道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忧愁之情,以及对乐天在他离开神州后仍能欣赏美景和有深刻的观察力的赞赏。
这首诗细腻动人,充满了对才情和友情的赞美。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离别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人通过对乐天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才的敬佩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⑨注释(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1]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慨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那么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遥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思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思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杨万里》全文带拼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杨万里》全文带拼音chóu yuè tiān yáng zhōu chū féng xí shàng jiàn zèng yáng wàn lǐ雨后齐烟渚,红帆起扬州。
千篙弄晚波,万井卷秋流。
一席传天地,须臾入梦游。
但愿人长乐,相逢是幸愁。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杨万里》杨万里yǔ hòu qí yān zhǔ, hóng fān qǐ yáng zhōu.qiān gāo nòng wǎn bō, wàn jǐng juǎn qiū liú.yī xí chuán tiān dì, xū yú rù mèng yóu.dàn yuàn rén cháng lè, xiāng féng shì xìng chóu.解析:这首诗是杨万里(公元1597年-公元1669年)的酬乐天所写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杨万里》。
杨万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而慢节温养的风格著称。
这首诗以扬州的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乐天送的礼物的感慨和祝福。
诗的开头描述了雨后的扬州,画面犹如烟雾弥漫的渚滨,红色帆船在江面上起航。
这里用“红帆”来象征乐天的才华和热情洋溢。
接下来的两句“千篙弄晚波,万井卷秋流”,描绘了江河中传来的浆声和水声,形象地展示了繁忙的扬州港口景象。
下面两句“一席传天地,须臾入梦游”,是对乐天礼物的赞美。
这里的“一席”指的是诗人收到的礼物,意味着乐天的心意和情感传达的广阔和深远。
诗人用“须臾”来形容时间的短暂,进一步强调了乐天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乐,相逢是幸愁”,表达了诗人对乐天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解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
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
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
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
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
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
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
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乡”指洛阳。
一本作“郡”,郡指扬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赏析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 精神。
课堂小结
• 这首诗是对二十三年来遭贬生活的总结, 也是对友人赠诗的和诗。表达了被贬多年, 但仍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 引用典故,巧用对比,是本诗的成功之处, 诗人将人生哲理寓于景物之中,写得起伏 跌宕,沉郁中见豪放。
暂 凭 杯 酒 长 精 神 。
今 日 听 君 歌 一 曲 ,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
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
到 乡 翻 似 烂 柯 人 。
怀 旧 空 吟 闻 笛 赋 ,
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 ,
刘 禹 锡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解词释句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巴山楚水:被贬居之地,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 方做官。 • 二十三年:刘禹锡被贬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 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故说23年。 • 弃置身:指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抛弃, 搁置。这里指被贬谪。 译句: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 朝廷抛弃在那里。 点评:写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之地度过了23年之 久,应和白居易诗的尾句,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腹 置的亲切关系。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 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刘禹锡
简介
解题: 酬,答诗。乐天,白居易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他的诗。 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作者: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选自:《刘梦得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 颔联运用向秀《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 现了诗人对受害朋友的怀念和对时光易逝、岁月 变迁的感慨。
品读赏析
2、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 • ①“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千帆”和“万木”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 得意的新贵们。②诗人用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 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 忧伤,表现诗人豁达的胸襟。③同时也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意志消沉,要以乐观豁达 的心态泰然处之。④也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 律,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情怀? •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解词释句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怀旧:怀念老朋友。 吟:吟唱。 •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 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作者以 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 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译句: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 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 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点评:写自己归来的感触,油然而生悲愤怅 惘之情。借用典故表达怀念友人,世事沧桑、 人事全非的心情。
解词释句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侧畔:旁边。千帆:形容过往的船只很多。 • 病树:枯树。 • 万木春: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译句:在沉船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 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 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 点评: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以“千 帆”“万木”比喻成那些在自己贬官后飞黄腾达的 新贵们。寓事于理,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宕开一笔,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 ------奋发向上,坚忍不拔
解词释句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君:指白居易。 • 暂凭:暂且凭借。 •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 振作。 译句: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 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点评:点明酬赠题意,表现坚定意志和乐观 精神。
品读赏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了哪两个典 故?有何作用? •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 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 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 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 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 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 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 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