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达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体温计水银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外部设计成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所示,为看清体温计液柱的位置,应沿图中________(填“A”“B”或“C”)方向观察。

(第1题)(第2题)
2.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

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

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________。

3.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2018年3月我国计划发射火箭“快舟十一号”,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若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
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熔化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___,就能使火箭温度________。

5.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

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6.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 min时处于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7.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了小水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8.小亮和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

这时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了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

9.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用
,水又重新沸腾。

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________(填“充气”或“抽气”)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和________,同时伴随着放热。

生产中是通过_______方法使打火机的燃料由气态变成液态的。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 A.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B.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C.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12.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

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1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中的固态碘,会在试管中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是汽化现象B.水在蒸发时放出热量
C.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D.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水能加热到100 ℃以上
14.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16.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7.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
C.气、固、液D.液、固、气
(第17题)(第18题)
18.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19.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液化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因为水汽化吸热的缘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20.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三、实验题(21题10分,22题12分,23题10分,共32分)
2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

收热量,温度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

22.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的顺序进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
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填物态变
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
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填
m2。

“>”“<”或“=”)
(5)某时刻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气泡如图丁所示,表明水________沸腾。

2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①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第23题①)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②所示)。

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

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填
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质量”或“表面积”)
发快”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题②)
答案
一、1.37.8 ℃;A
2.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22 ℃
3.非晶体点拨:烈日下,沥青路面吸热后逐渐变软,该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即沥青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

4.吸收热量;降低
5.放出;不变点拨:冰是晶体,水凝固成冰的过程是晶体凝固过程,晶体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6.36;晶体;液态
7.升华;液化
8.凝华点拨: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

9.保持不变;抽气
10.凝华;压缩体积
二、11.B点拨: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
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细一些,故B正确,A错误;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
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故C、D错误。

故选B。

12.D
13.D点拨:加热试管中的固态碘,碘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故B错误;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故C错误;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水能加热到100 ℃以上,故D正确。

14.A
15.C
16.A
17.C点拨:甲物态放出热量变成乙物态,乙物态吸收热量变成丙物态,丙物态吸收热量变为甲物态,则可判定甲是气态,乙是固态,丙是液态,故选C。

18.D
19.C点拨: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杯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错误;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错误;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水蒸发吸热而使空气温度降低,C正确;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盐熔化后变成盐水,盐水的凝固点降低,即降低冰雪的熔点, D 错误。

20.A
三、21.(1)使物质均匀受热(2)2(3)不变;晶体(4)0
22.(1)自下而上
(2)相平
(3)液化
(4)①低于;②<
(5)正在
23.(1)表面积大小
(2)A、C
(3)表面积;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得才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