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知识点与同步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知识点与同步习题答案
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学习方法。

小偏整理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知识点与同步习题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知识点与同步习题答案
1、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感情。

2、生字组词:
豁:豁口豁子豁嘴豁出去
凛:凛冽凛然威风凛凛大义凛然
疙:疙瘩疙疤
瘩:疙瘩
卡:卡壳发卡关卡设卡卡脖子
棍:棍棒木棍铁棍冰棍赌棍恶棍
悟:醒悟觉悟悟性领悟恍然大悟
裁:裁缝裁纸裁剪别出心裁量体裁衣
筹:统筹筹办筹备筹码运筹帷幄
橡:橡树橡皮橡实橡果橡胶
雕:雕刻冰雕竹雕雕塑精雕细刻
磕:磕碰磕头磕磕绊绊
跺:跺脚跺足
颓:颓然衰颓颓废颓丧颓唐颓败
沮:沮丧沮遏
趴:趴下趴窝趴活儿
3、多音字:
豁:huō豁开小huò豁然开朗
缝:fèng裂缝féng缝补
攒:cuán攒凑zǎn积攒
哄:hòng一哄而散hǒng哄骗
4、形近字:
棍(木棍)混(混合)
悟(感悟)梧(梧桐)
裁(裁剪)栽(栽培)
橡(橡皮)像(好像)
雕(雕刻)雅(典雅)
沮(沮丧)阻(阻止)
5、词语解释:
威风凛凛:形容气概威严,令人敬佩。

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

造句:我的叔叔身材魁梧,穿上军装后更显得威风凛凛了。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造句:做买卖要头脑灵活,呆头呆脑的可不行。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多含贬义)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造句:这套衣服的设计别出心裁,她爱不释手。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课文中形容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入迷程度。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造句: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了,只要能及格我就心满意足了。

6、反义词:
破旧——崭新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疲倦——活跃怒气冲冲——喜气洋洋
沮丧——高兴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7、近义词:
疲倦——疲惫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神气——威风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俨然——好像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沮丧——丧气轻手轻脚——蹑手蹑脚
8、词语积累:
威风凛凛呆头呆脑挖空心思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得意扬扬弄巧成拙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虎视眈眈
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赫赫伟绩鏖战犹酣
一无所获津津有味念念有词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两手空空心满意足轻手轻脚
9 、作者简介
范锡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其小说、童话、散文中抹上浓浓的传统色彩、民族气息,称之为“中国味”。

10、整体把握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斗竹节人的乐趣主要表现在哪几种情形呢?首先,是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

(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的爱与纯洁无瑕的乐。

)其次,就是当一个“斗士”的线被卡住时,“斗士”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用“斗士”与“傻样子”构成反差,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玩游戏的快乐与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再次,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气威武。

接着.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要技高一筹,发明了橡皮脑袋和纸盗甲,却弄巧成拙,这样的竹节人中看不中用,反而不敌对手。

最后,同学们在大规模的、热烈的搏斗中人迷,忘记
上课。

(从侧面烘托出竹节人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满足。

)
11、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

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 我们” 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言外之意。

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2)那一受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3)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4)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儿辛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2)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 丢” 得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

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3)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4)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3、文中的一些语句,具有夸张的色彩。

“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豁口既宽且长,大词小用,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

“建立了赫赫伟绩”,夸张,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表现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竹节人》同步习题
阅读《竹节人》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
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破课桌,yǎn( )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①yǎn( )然
②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③段的划线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 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句式和标点符号两方面分析第 两段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节人》参考答案
1、俨然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2、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4、反复。

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创造很是欣赏,很得意,很自豪。

5、作者连用五个短句,五个感叹号,以及后两句的反复,营造出
一种热闹、激烈的气氛,表现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入迷,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6、自己玩竹节人了。

原来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老师的行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意对即可)
小学语文高年级学法指导
高年级(五、六年级)语文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整篇课文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感知整篇的写作艺术。

因此,在这个学段中,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要求为: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字、词、句的读写用),慢慢的过渡到情感共鸣(体会作者的意图)。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

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不动笔墨不读书,倡导在课本上做批注。

一般班里语文学习很棒的都是课本上写的密密麻麻的读书批注的学生。

3、学会用“总结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六年级课文分两种:重点和非重点。

重点课文后面的课后问题都是精华问题,学生应该熟记。

4、学会用“课文题目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的给出了中心句子。

例如《詹天佑》一课中,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这一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有些文章中的句子,暗指生活中的一些道理,《钓鱼余的启示》中的“诱惑”,现实中有哪些?
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这就要要求学生建立知
识树,这是系统学习的很棒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