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鲁教版地理高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
A. 高原
B. 盆地
C. 海域
D. 沼泽
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 中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C.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半球
D. 中国位于东半球,西半球
3、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A、东高西低
B、四周高中间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
4、以下哪个国家与我国陆地接壤且位于中亚地区()。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越南
5、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以下河流不是发源于我国的是()
A. 长江
B. 湄公河
C. 黄河
D. 恒河
6、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年降水量较少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冬季气温较低
7、关于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全部基于自然地理特征
B、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人文地理特征
C、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是由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综合考虑的
D、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经济活动特征
8、在进行地理区域划分时,下列哪项原则对提高划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最为关键?
A、简明性原则
B、目的是首位原则
C、对比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9、题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IS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
A、实地调查
B、数据转换
C、数据编码
D、数据审核 10、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
A、经济增长
B、环境改善
C、社会公正
D、文化传承
11、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东海
B、台湾海峡
C、琼州海峡
D、南海
12、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B、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1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位
B. 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C. 源区供水,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D. 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航运
1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多雨,北方干燥
B. 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稀少
C. 全国有四季之分,无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
D. 南方寒冷,北方温暖
15、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主要是由于()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弱
B、云量多,保温作用强
C、海拔高,大气保温作用弱
D、海拔高,大气逆辐射弱
16、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相比,7月气温较暖的是()
A、陆地
B、海洋
C、二者一样
D、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份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陆地地势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第二题
题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频次和强度逐渐增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简单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与台风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
(6分)
2.分析东南沿海地区频发的强台风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以及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10分)
3.结合实际,提出至少两条可以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程度的建议措施。
(6分)
第三题
题目:
假设地球表面有一湖泊,湖泊的北部与一山脉相邻,山脉东西走向,南部与另一湖泊相邻。
分析以下各选项,判断其正误。
选项:
A. 北部的湖泊水温和南部的湖泊水温大致相同。
B. 在湖泊的北部,由于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多于南部。
C. 在湖泊的北部,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而冬季受冷锋影响,冷风加剧。
D. 湖泊的北部与南部湖泊的水位变化幅度相同。
2024年鲁教版地理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
A. 高原
B. 盆地
C. 海域
D. 沼泽
答案:D
解析: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沼泽虽然广泛分布,但不属于主要的分类。
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 中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C.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半球
D. 中国位于东半球,西半球
答案:A
解析: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濒太平洋,东临黄海、东海、南海,西接亚洲几个国家,南接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符合题意的只有A选项。
3、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A、东高西低
B、四周高中间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
答案:C
解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随着纬度的增高,呈现出阶梯状,亚洲的地势主要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山地、高原分布在中部及周围地区。
4、以下哪个国家与我国陆地接壤且位于中亚地区()。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越南
答案:C
解析:位于中亚地区的国家通常是指亚洲中部的国家,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中亚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
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均不位于中亚地区。
5、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以下河流不是发源于我国的是()
A. 长江
B. 湄公河
C. 黄河
D. 恒河
答案:D
解析: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长江、黄河和湄公河均发源于我国,因此只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
6、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年降水量较少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冬季气温较低
答案:C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内陆,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与选项C描述不符。
其他选项描述均正确,即年降水量较少、地形以平原为主、冬季气温较低。
7、关于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全部基于自然地理特征
B、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人文地理特征
C、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是由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综合考虑的
D、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经济活动特征
答案:C
解析: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综合考虑了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因此C 选项是正确的。
8、在进行地理区域划分时,下列哪项原则对提高划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最为关键?
A、简明性原则
B、目的是首位原则
C、对比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答案:B
解析:在地理区域划分中,目的性的首位原则是指在划分时要围绕特定的目的或研究对象进行,确保划分的结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应用。
其他选项虽然也是划分原则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具体目的的首位性,可能不是最为核心的原则。
9、题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IS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
A、实地调查
B、数据转换
C、数据编码
D、数据审核
答案:C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通常包括实地调查、数据转换、数据审核等环节,而数据编码是数据转换过程的一小部分,不应单独作为一项基本步骤提出。
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10、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
A、经济增长
B、环境改善
C、社会公正
D、文化传承
答案:A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其中,经济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非单一目标,而环境改善、社会公正、文化传承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
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11、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东海
B、台湾海峡
C、琼州海峡
D、南海
答案:C
解析:中国的内海包括渤海和琼州海峡,所以正确答案是C。
台湾海峡不是内海,它是东海的一个部分。
而东海、南海则属于我国的边缘海。
12、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B、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答案:C
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虽然亚洲东临太平洋,但这并不意味着亚洲的所有东岸国家都直接濒临太平洋。
因此,正确选项是C。
其他选项的位置描述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1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位
B. 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C. 源区供水,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D. 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航运
答案:C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向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提供水源。
因此,选项C正确。
1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多雨,北方干燥
B. 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稀少
C. 全国有四季之分,无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
D. 南方寒冷,北方温暖
答案:B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和距离海洋的影响,降水量相对较少。
因此,选项B正确。
15、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主要是由于()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弱
B、云量多,保温作用强
C、海拔高,大气保温作用弱
D、海拔高,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D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的厚度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少,大气逆辐射弱,从而导致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也较低。
16、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相比,7月气温较暖的是()
A、陆地
B、海洋
C、二者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夏季,海洋上的太阳辐射被水汽吸收,传导给深层海水,所以海水温度上升较慢,而陆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较快,因此北半球陆地7月的平均气温较海洋要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份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陆地地势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答案】
(1)我国陆地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①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有利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丰沛;③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陆地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梯:西部高原山地,中部丘陵盆地,东部低平平原。
这种地势分布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随着地势的降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到我国内陆地区,从而形成较多的降水。
②有利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丰沛: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地势东低西高,有利于暖湿气流北上,形成较多的降水。
③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阶梯交界处,河流水流湍急,产生大量的水能资源。
第二题
题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频次和强度逐渐增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简单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与台风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
(6分)
2.分析东南沿海地区频发的强台风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以及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10分)
3.结合实际,提出至少两条可以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程度的建议措施。
(6分)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与台风的关系: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温升高,这有利于海面上的热量聚集,从而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蒸发,形成更多的热带气旋。
另一方面,气温的升高会使得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汽,有利于大气的不稳定性和热量条件的满足,这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加强。
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台风频次和强度的增加。
2.强台风带来的灾害:东南沿海地区频发的强台风可能会带来强风、巨浪、狂雨等多种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的影响。
强风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受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巨浪会导致海堤破坏,海岸侵蚀,直接威胁沿海地区的居住地安全;强降
雨则可能会引发山洪暴发和地质灾害,严重时还可能形成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此外,这些灾害还可能对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导致居民的生活遭受影响,经济损失增加,甚至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人口迁移。
3.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
•提升预警与防御系统:建立和完善台风预警系统,增强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民众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加固,如增加防风设施、海堤改造和加固等,确保这些设施在台风期间能够承受强风、巨浪的考验。
这些措施能够显著减轻台风带来的自然灾害影响,提高沿海地区的抗灾能力。
解析
此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察,旨在通过考察学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理解,以及对台风带来的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的认识。
第三题
题目:
假设地球表面有一湖泊,湖泊的北部与一山脉相邻,山脉东西走向,南部与另一湖泊相邻。
分析以下各选项,判断其正误。
选项:
A. 北部的湖泊水温和南部的湖泊水温大致相同。
B. 在湖泊的北部,由于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多于南部。
C. 在湖泊的北部,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而冬季受冷锋影响,冷风加剧。
D. 湖泊的北部与南部湖泊的水位变化幅度相同。
答案:
A. 正确;
B. 正确;
C. 错误;
D. 错误。
解析:
A. 由于湖泊北部与南部没有直接相邻的海域,所以两地水温受到相同气候系统影响,大致相同。
B. 山脉对气候具有屏障作用,可以使得一侧的湖泊地区获得更多的降水。
因此,选项B正确。
C. 湖泊北部夏季受副高控制,此时多为晴朗干燥天气,不符合“炎热干燥”的描述;冬季主要受到来自北方大陆的冷空气影响,仅有冷锋偶尔路过,且不会对湖泊北部产生“冷风加剧”的效果。
因此,选项C错误。
D. 由于湖泊北部和南部气候系统不同,水位变化幅度应该存在差异。
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