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教版化学九上《物质性质的探究》公开课教案(word版)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含义
2、体验到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3、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4、初步学习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5、感受合作与交流在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演示、练习
教学仪器酒精灯、铜片、坩埚钳、火柴、试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镁条燃烧的现象?
[讨论交流]阅读P21讨论,
阅读P20引入课题
[板书]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总结常见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接触到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板书]二、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演示]取铜片,由学生归纳其物理性质
教师提出问题:铜片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猜测、教师归纳
提出预测
进行分组实验
讨论交流
学生表达交流答复
阅读思考
理解答复
思考
观察答复理解
实验交流
表达
教师指导写出文字表达式
师生拓展迁移
总结探究的步骤:
1、观察与问题
2、假设与预测
3、实验与事实
4、解释与结论
5、表达与交流
6、拓展与迁移
引导学生对探究物质的性质,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记录理解
练习
板书设计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探究铜的化学性质
概念探究过程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
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还是很漫长的,不可
求快!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
第二课时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6.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教学用具
烧杯、药匙、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
硝酸钾、蔗糖。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4.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5.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
1.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教学用具
烧杯、蔗糖。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讨论以下各题是否正确?
1.某溶液一旦到达饱和,便无法再多溶原有的溶质了。
〔改变条件可多溶〕
2.饱和溶液必定是很浓的溶液。
〔不一定〕
3.在溶液中有固体长期存在,该溶液必定饱和。
〔该固体是什么?是什么物质的
饱和溶液?〕
4.在溶液中,物质被溶剂溶解了的量称为溶解量。
[引入新课]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讲过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气、一氧化碳、碳酸钙、氢氧化铜难溶于水等,这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水〕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
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板书]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1.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
不同。
[讲述]如食盐易溶于水,却很难溶解在汽油中;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中,却很难溶解在水中;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却很难溶解在水中。
[板 书]2.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 述]如同温度下,等量的水中,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板 书]3.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情况源:Z+xx+] [提 问]“油脂的溶解性很差〞,对吗?〔不对,没指明在何种溶剂中〕 [讲 述]物质的溶解性用什么来衡量呢?也就是说以什么标准来比拟物质溶
解性大小呢?这个标准能精确的告诉人们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板 书]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g 溶剂里〔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讲 解]①我们上节课学到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会增大,也
就是说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温度不同溶质所溶解的量不同,即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大小有影响,因此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
②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的量制定一个标准,即溶剂的量要一定,规定用“100g 溶剂〞作为标准。
③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不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到达饱和状态下,即在100g 溶剂里,固体物质溶解能力到达最大限度。
④固体物质的量的单位规定为克,与溶剂的量的单位一致。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溶液到达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
又如在20℃时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1.6克,那表示在20℃ 100克水里溶解31.6克硝酸钾是溶液到达饱和状态,它同时还表示了溶剂质量为100克时,溶质及饱和溶液的质量。
[板 书]2.固体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探究活动]依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空白
[讲 述]由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有关,因此在谈及物质的溶解度时,应指明温度。
[板 书]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4.溶解度曲线是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意义: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是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交点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板 书]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阅 读]P.192
[板 书]1.定义: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到达饱
溶解度/克
〔室温/20℃〕 >10 >1 <1 <0.01
溶解性分类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和状态时的体积。
2.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讨论交流]P.194
[小结]1.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量的量度,如果溶液未饱和,则不能进行这种量度。
2.溶解量、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及三者关系。
3.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同,由此可画出
溶解度曲线。
气体溶解度还与压强有关。
[布置作业]P.194习题7.1。